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凌源市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工作回顧,未來工作思路,
工作回顧
一、五年工作基本總結
市第四屆人民政府已經屆滿。五年來,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務實創新,開拓進取,較好地履行了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預計200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80億元、40億元、3億元、8500元、4650元,比屆初增長2.7倍、12.4倍、3.5倍、1.36倍、1.9倍。我市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進入環渤海循環經濟競爭力、最具綜合實力、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行列。
——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22.5:52.5:25,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二三一”排序。工業經濟增勢強勁,預計2007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實現50億元,比屆初增長5.27倍,年均增長44.3%。五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戶,預計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24億元、6.5億元、6000萬元,年均增長48.3%、51.2%、42.4%。累計投入資金1.8億元,完成市工業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承載能力大幅度提高,入駐企業達到20戶。楊杖子香港科技產業園區啟動建設。農業經濟速效並進,畜牧業規模化生產格局已經形成,畜牧小區發展到287個,規模飼養戶發展到8500戶。保護地規模優勢繼續鞏固,五年新增保護地溫室8.3萬畝、冷棚2.1萬畝。多茬複種、立體栽培種植模式和45個蔬菜、花卉新品種得到有效推廣。經濟林發展到105萬畝。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0%。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高,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1戶,8戶企業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率達到40%,比屆初提高30個百分點。我市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縣,花卉交易市場被商務部評為“國家雙百市場”。第三產業持續發展,在調整提高傳統服務業的同時,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預計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分別實現17.8億元、9.1億元,比屆初增長1.9倍、0.5倍,年均增長23%、8.6%。發展後勁明顯增強,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9億元。海西螢石、海聯油頁岩、汽車車架、世明玻璃、鴻凌新型建材、源泉水泥粉磨、九通LED節能照明裝置、宏達牛業、嘉珍興業、凱迪牧業等85個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生產性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經濟成長點得到有效培育。重卡組裝、輕卡裝配、嘉能特鋼、天源礦冶海綿鐵、高碳鋼丸、東遠蔬菜加工出口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堅持內生動力、外藉助力,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攻堅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各項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流轉、“四荒”出讓、水利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教育、衛生及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行政體制、財政體制、金融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全民創業活動蓬勃開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預計2007年民營經濟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105億元、19.7億元、2.9億元,比屆初增長3.1倍、5.6倍、6.1倍,年均增長32.7%、45.9%、48%。開放型經濟取得新進展,圍繞資源和產業鏈,進一步強化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和親情招商,促進了引資提速、質量提高,五年實際利用外資2653萬美元,興辦三資企業14戶;域外引資57億元,對口爭取資金15.2億元,出口創匯694.5萬美元。東遠科技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保護地蔬菜和花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堅持規劃先行,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了七個專項規劃。城市擴容提質成效顯著,凌佐線建成通車,高連線、凌熱線完成一期工程,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治理進展順利,以實驗中學、職教中心、檢法小區、物流城、化石城為重要標誌的南河新區、河東新區建設快速推進,5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五年累計投入拆建資金36.8億元,新建298萬平方米,建成標準化小區42個;完成南北大街、市府路、紅山路、朝陽路、市場路、東環路、站前路等27條城市道路改造,鋪設人行步道27萬平方米,安裝路燈、景觀燈2788基桿;城區綠地面積達到44.85公頃。我市連續兩屆獲省“綠葉杯”競賽優勝市稱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改造路基600公里,鋪設油路350公里,完成公路GBM工程500公里,公路通達里程1025公里;高效農業配水441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88.6萬畝,人工造林50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大禹杯”競賽奪得四杯一牌,完成京四高速公路凌源段“綠廊工程”及村級以上道路“綠色通道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50.8%,比屆初提高5個百分點。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農村面貌明顯改觀。
——注重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人民民眾生活質量普遍提高。預計2007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和各項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7.9億元、34.5億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各項提標政策全面落實,各類參保人員達到13.5萬人次,5.4萬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勞動就業和勞務輸出有序推進,五年完成實名制就業再就業4.9萬人,勞動力培訓5.4萬人次,建立域外勞務輸出基地53個,勞務輸出41.4萬人次。扶貧開發和扶貧幫困穩步推進,162個項目村4.5萬農戶實現整體脫貧,實施移民搬遷2190戶,建設移民新村25個、移民小區40個,為農村低保戶修建房2644戶。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2.86萬偏遠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得到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實施,按實有在家人口計算參合率達到96%,42.8萬農民從中受益。建立並啟動貧困家庭子女助學基金、城市困難居民大病救助基金。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2055萬元。建成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10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4所、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店38家、城市廉租房306戶,新建和改造農村衛生院23所。殘疾人事業得到高度重視,流浪乞討人員得到有效救助和管理。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五年開發新技術272項,獲得國家專利54項,新增民營科技企業14家,我市被評為全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和省科技進步示範縣、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縣。以市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日益健全,“普九”鞏固工作通過省級評估驗收,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各階段教育持續均衡協調發展,五年向高等院校輸送學生16415人。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皮影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得到加強,疾病防控和醫療救治能力不斷提高,醫療藥品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廣播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紮實開展,各項控制指標全部實現。統計、審計、環保、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我市被評為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市,進入省級雙擁模範城市行列。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到100%。鞏固和發展基層民主,村民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大力開展反腐倡廉和糾風治亂工作,取消行政許可136項,查處違規違紀案件71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公安“三基”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各種違法犯罪,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我市連續兩年獲得省級“平安市”稱號。認真解決人民民眾合理訴求,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年,是經濟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升級的五年,是思想解放水平和信心指數不斷提升的五年,是團結奮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的五年。歷經五年的發展,凌源已處在經濟總量加速擴張、體制機制活力迸發、市場主體加速形成、項目建設成效凸顯、城市競爭力全面提升的新起點上。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實施了對外開放主戰略,以改革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以對外開放營造新的發展優勢;我們有效地貫徹了符合凌源實際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十大產業集群構建為綱,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引領全市經濟駛入振興和發展的快車道;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突出和諧社會建設,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注重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營造拼搏進取的良好氛圍,形成了推進凌源發展的強大合力。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本屆政府,向全體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全市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界人士、駐凌省市直單位、部隊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二產業對一、三產業的拉動作用還沒有形成實質性突破,城市集聚產業發展、吸納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容納就業的功能不強,鄉鎮經濟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率比較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還有缺位和不到位的地方。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人民民眾的社會需求還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惠民工程還有很大空間。一些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逐步顯現,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還很艱巨。個別部門和個別工作人員作風漂浮,甚至有職不履,有責不負,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缺乏應有的進取意識和責任意識。所有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市第四屆人民政府已經屆滿。五年來,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務實創新,開拓進取,較好地履行了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預計200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80億元、40億元、3億元、8500元、4650元,比屆初增長2.7倍、12.4倍、3.5倍、1.36倍、1.9倍。我市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進入環渤海循環經濟競爭力、最具綜合實力、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行列。
——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22.5:52.5:25,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二三一”排序。工業經濟增勢強勁,預計2007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實現50億元,比屆初增長5.27倍,年均增長44.3%。五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戶,預計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24億元、6.5億元、6000萬元,年均增長48.3%、51.2%、42.4%。累計投入資金1.8億元,完成市工業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園區承載能力大幅度提高,入駐企業達到20戶。楊杖子香港科技產業園區啟動建設。農業經濟速效並進,畜牧業規模化生產格局已經形成,畜牧小區發展到287個,規模飼養戶發展到8500戶。保護地規模優勢繼續鞏固,五年新增保護地溫室8.3萬畝、冷棚2.1萬畝。多茬複種、立體栽培種植模式和45個蔬菜、花卉新品種得到有效推廣。經濟林發展到105萬畝。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0%。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高,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21戶,8戶企業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率達到40%,比屆初提高30個百分點。我市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縣,花卉交易市場被商務部評為“國家雙百市場”。第三產業持續發展,在調整提高傳統服務業的同時,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預計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分別實現17.8億元、9.1億元,比屆初增長1.9倍、0.5倍,年均增長23%、8.6%。發展後勁明顯增強,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9億元。海西螢石、海聯油頁岩、汽車車架、世明玻璃、鴻凌新型建材、源泉水泥粉磨、九通LED節能照明裝置、宏達牛業、嘉珍興業、凱迪牧業等85個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生產性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經濟成長點得到有效培育。重卡組裝、輕卡裝配、嘉能特鋼、天源礦冶海綿鐵、高碳鋼丸、東遠蔬菜加工出口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堅持內生動力、外藉助力,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攻堅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各項政策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流轉、“四荒”出讓、水利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教育、衛生及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行政體制、財政體制、金融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全民創業活動蓬勃開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預計2007年民營經濟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105億元、19.7億元、2.9億元,比屆初增長3.1倍、5.6倍、6.1倍,年均增長32.7%、45.9%、48%。開放型經濟取得新進展,圍繞資源和產業鏈,進一步強化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和親情招商,促進了引資提速、質量提高,五年實際利用外資2653萬美元,興辦三資企業14戶;域外引資57億元,對口爭取資金15.2億元,出口創匯694.5萬美元。東遠科技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保護地蔬菜和花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堅持規劃先行,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了七個專項規劃。城市擴容提質成效顯著,凌佐線建成通車,高連線、凌熱線完成一期工程,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治理進展順利,以實驗中學、職教中心、檢法小區、物流城、化石城為重要標誌的南河新區、河東新區建設快速推進,5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五年累計投入拆建資金36.8億元,新建298萬平方米,建成標準化小區42個;完成南北大街、市府路、紅山路、朝陽路、市場路、東環路、站前路等27條城市道路改造,鋪設人行步道27萬平方米,安裝路燈、景觀燈2788基桿;城區綠地面積達到44.85公頃。我市連續兩屆獲省“綠葉杯”競賽優勝市稱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累計投入資金2.6億元,改造路基600公里,鋪設油路350公里,完成公路GBM工程500公里,公路通達里程1025公里;高效農業配水441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88.6萬畝,人工造林50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大禹杯”競賽奪得四杯一牌,完成京四高速公路凌源段“綠廊工程”及村級以上道路“綠色通道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50.8%,比屆初提高5個百分點。村屯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農村面貌明顯改觀。
——注重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人民民眾生活質量普遍提高。預計2007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和各項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7.9億元、34.5億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各項提標政策全面落實,各類參保人員達到13.5萬人次,5.4萬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勞動就業和勞務輸出有序推進,五年完成實名制就業再就業4.9萬人,勞動力培訓5.4萬人次,建立域外勞務輸出基地53個,勞務輸出41.4萬人次。扶貧開發和扶貧幫困穩步推進,162個項目村4.5萬農戶實現整體脫貧,實施移民搬遷2190戶,建設移民新村25個、移民小區40個,為農村低保戶修建房2644戶。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2.86萬偏遠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得到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實施,按實有在家人口計算參合率達到96%,42.8萬農民從中受益。建立並啟動貧困家庭子女助學基金、城市困難居民大病救助基金。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2055萬元。建成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10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4所、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店38家、城市廉租房306戶,新建和改造農村衛生院23所。殘疾人事業得到高度重視,流浪乞討人員得到有效救助和管理。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五年開發新技術272項,獲得國家專利54項,新增民營科技企業14家,我市被評為全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和省科技進步示範縣、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縣。以市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日益健全,“普九”鞏固工作通過省級評估驗收,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各階段教育持續均衡協調發展,五年向高等院校輸送學生16415人。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皮影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得到加強,疾病防控和醫療救治能力不斷提高,醫療藥品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廣播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紮實開展,各項控制指標全部實現。統計、審計、環保、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我市被評為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市,進入省級雙擁模範城市行列。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到100%。鞏固和發展基層民主,村民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大力開展反腐倡廉和糾風治亂工作,取消行政許可136項,查處違規違紀案件71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公安“三基”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各種違法犯罪,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我市連續兩年獲得省級“平安市”稱號。認真解決人民民眾合理訴求,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年,是經濟結構在調整中不斷升級的五年,是思想解放水平和信心指數不斷提升的五年,是團結奮進、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的五年。歷經五年的發展,凌源已處在經濟總量加速擴張、體制機制活力迸發、市場主體加速形成、項目建設成效凸顯、城市競爭力全面提升的新起點上。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實施了對外開放主戰略,以改革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以對外開放營造新的發展優勢;我們有效地貫徹了符合凌源實際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十大產業集群構建為綱,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引領全市經濟駛入振興和發展的快車道;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突出和諧社會建設,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普惠於民;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注重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營造拼搏進取的良好氛圍,形成了推進凌源發展的強大合力。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本屆政府,向全體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全市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界人士、駐凌省市直單位、部隊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二產業對一、三產業的拉動作用還沒有形成實質性突破,城市集聚產業發展、吸納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容納就業的功能不強,鄉鎮經濟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率比較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還有缺位和不到位的地方。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人民民眾的社會需求還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惠民工程還有很大空間。一些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逐步顯現,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還很艱巨。個別部門和個別工作人員作風漂浮,甚至有職不履,有責不負,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缺乏應有的進取意識和責任意識。所有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未來工作思路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凌源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省扶持遼西北加快發展和我市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凌源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政府執行力為根本保證,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力推進十大產業集群全面形成、凸顯效益和提質升級,加快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傾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實現“樹立凌源新形象,建設美好新凌源”的偉大歷史目標。到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0億元,年均增長2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低於“十一五”規劃平均增速;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2億元,年均增長52.8%。2011年和2012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不低於“十一五”規劃的平均增速。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是:
堅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壯大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以工業化統攬城鄉經濟發展全局,集中更大的領導力度、工作力度和更多的資源要素全力扶持地方經濟發展,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培育一批支撐產業發展和財政增長的立市骨幹企業。注重經濟總量提高與可持續發展並重,切實抓好環評和節能減排工作,注重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不斷提高消費類、生態環保類、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基礎產業、外向型產業項目的比重。全力支持凌鋼擴能改造和監獄企業股份制改造。五年新增20個以上產值超億元的生產性項目,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30戶以上。到2012年,穩定形成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現代工業為支撐、以效益農業為基礎、以繁榮活躍的第三產業為依託的科學合理的經濟結構,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以上,實現經濟發展科學化。
堅持以解決“三農”問題為重點,切實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營造畜牧業、保護地、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優勢,加快產業提質升級,五年新增30個以上與基地規模相適應、具有較強牽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全力推進“牛酒互動”工程,狠抓肉牛規模飼養,到“十一五”末力爭實現全省第一養牛大縣(市)目標,肉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到2012年達到130萬頭,實現農村經濟更快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不斷賦予農村扶貧攻堅戰新的內涵,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國、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實現農民生活更加寬裕。積極推進“五清五改一綠”工程,到2012年,所有村屯全部實現“五清一綠”目標,40%以上的村屯完成以“四位一體”為主要模式的“五改”工程,實現村屯環境更加整潔。
堅持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加快城市擴容提質和小城鎮建設,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搞活城市資產經營,按照重點突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原則,加快老城改造、新區開發和市政公用設施、城市主幹路網等重點工程建設,擴張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以中心鎮、試點鎮為依託,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快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小城鎮。到2012年,形成比較完整的覆蓋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心城市建成區框架,以及中心城市區以外每個鄉鎮覆蓋面積2至5平方公里的建成區框架,城市化率達到51%,遼冀蒙三省區交匯處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得以展現。
堅持以民生工程為依託,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努力實現社會和諧進步。要為人民民眾創造一個保障有力的生產生活環境,認真貫徹實施《勞動契約法》和《就業促進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互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到2012年全市社會事業大多數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為人民民眾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鞏固提高平安創建成果,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妥善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全面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爭創全國平安市。要為人民民眾創造一個體系完備的生態環境,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城鄉造綠工程、循環經濟工程,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8%,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以上。
三、2008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0億元,增長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億元,增長5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必保實現5億元,增長66.7%;力爭實現6億元,增長1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9500元、6200元,增長11.8%、33.3%。使凌源真正成為朝陽大凌河經濟帶的龍頭,進入全省十強縣,接近全國百強縣。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開放型經濟戰略升級。域外引資實現40.5億元,增長35%。
堅持引資和引智並重,努力實現項目建設新突破。全年儲備、包裝、推介重點項目100個,力爭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80個,超5000萬元以上項目40個,超億元項目20個。突出招商引資重點領域,圍繞十大產業集群,以產業鏈和資源為重點,抓好溝門子菱鐵資源開發、三家子油頁岩、紅山文化遺址公園、星級酒店、人民會堂、體育場館、汽車修配城、興隆大家庭購物廣場等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儘早引入投資主體,實現開工建設。硬化招商引資推進措施,強化領導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網上招商,量化各鄉鎮街及經濟部門招商任務,深挖項目源,力爭每個鄉鎮街至少新上一個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各經濟部門至少引進一個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強化智力引進,搞好產學研聯合,引進專利、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在農業中加快生成工業,在礦產資源深加工中加快轉化製造業。健全完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運行機制、責任機制、考評機制,堅持科學選址、統籌兼顧的原則,合理擺放新項目,在提高項目投資強度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土地利用率。按照“新建項目盯開工、快啟動,在建項目保進度、抓投產”的總體要求,搞好綜合協調與服務,在提高項目落地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履約率,按契約推進項目建設,按設計能力實現投產達產。同時,對在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創新人才等工作中成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
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努力發展對外貿易。壯大出口創匯骨幹企業,建立多元化產品出口結構,鼓勵有條件的生產企業申報進出口經營權,實現針織品、牛肉製品、浮法玻璃、脫水菜、保護地蔬菜花卉的批量出口。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努力壯大民營經濟實力。深入推進全民創業,積極引導民間資本轉化,鼓勵民營企業增資擴股,促進民營經濟總量擴張。民營經濟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138.6億元、28.6億元、3.9億元,增長32%、33%、35%。激活企業發展潛能,力爭開發新產品20個,創市級以上名牌6個。
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嚴格實行審批代辦制、全程服務代理制、治安環境零風險承諾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實施行政許可辦理“提速”工程,推行“直通車”和“大項目綠色通道”服務,實現行政審批環境的根本改善。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涉軟案件的查處力度,嚴禁任何形式的違規檢查,實現行政執法環境的根本改善。
(二)著力培育骨幹企業和支柱產業,進一步擴充工業經濟總量。新增規模企業30戶以上,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48億元、13億元、1億元,增長100%、100%、66.7%。
加大骨幹企業培育力度,促進支柱產業提質升級。強化政府對企業的巨觀指導,充分發揮協調服務與管理職能,搞好企業生產運行調度。總體要求是,投產項目達產達效,在建項目儘快投產,企業基礎管理和專項管理規範有序。提高冶金礦業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向延伸產業鏈條、扶持企業精深化發展要效益,力爭實現產值25億元。嘉能特鋼75平方米燒結項目4月份投產,450立方米高爐項目6月份投產,合金鋼生產線年內建成投產;天源礦冶現有設備實現滿負荷生產,冶金粉末生產線10月份建成投產,海綿鐵產量要達到8萬噸以上,冶金粉末產量要達到1萬噸以上;鋼達集團要按設計能力達產達效,鐵精粉、H型鋼、冷軋帶鋼產量要分別達到80萬噸、15萬噸、3萬噸以上;海西螢石酸級螢石粉產量要達到5萬噸以上,啟動實施氫氟酸項目;海聯石化一期工程實現滿負荷生產,生產重油1萬噸以上,二期工程年內竣工;龍源實業擴建項目3月份投產,生產高碳鋼丸3萬噸以上;信禾鈦業海綿鈦項目3月份投產,生產海綿鈦1000噸以上,四氯化鈦項目年底前建成投產。壯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規模,向支持監獄企業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股份制改造要效益,力爭實現產值8億元。重卡組裝和輕卡裝配8月份建成投產,年內實現批量生產;汽車車架產量要達到6萬台以上;積極推進鴻發曲軸技術改造和東方鑄造達產達效。做大做強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向技術改造、擴大企業生產規模要效益,力爭實現產值10億元。啟動世明公司鋼化玻璃和兩條500萬重箱浮法玻璃生產線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投產;加快四合當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速度,源泉水泥粉磨生產線要按設計能力達產達效,鴻凌新型建材二期工程年內完工。全力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向高附加值產品、新型能源要效益。多晶矽、單晶矽項目上半年投產,矽圓片和光伏組件等項目實現年內投產,碳纖維、清潔能源項目全面啟動。九通LED節能照明裝置生產線達產達效,積極推進光波殺菌系統研發。風能發電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加大園區建設力度,促進產業有效集聚。繼續配套完善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啟動“三橫”路網建設,6萬千伏安變電所2月份投入使用,做好項目建設用地儲備,入駐企業8戶以上,園區企業產值力爭實現30億元。按照整體開發的要求,有效利用原向東化工廠閒置資產,建設以光伏產業、新型複合材料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為主的香港科技產業園區,力爭園區內企業實現產值15億元。盤活原北方機械廠閒置土地,規劃建設北方工業園區。積極推進汽車工業園區、四合當建材工業園區和各鄉鎮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
(三)做強調優農業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農業總產值實現50億元,增長25%。
立足產業培育壯大,突出抓好基地建設。強化畜牧業第一主導產業地位,充分發揮畜牧業發展協會和畜牧產業化貸款擔保中心的平台作用,結合“牛酒互動”工程,大力發展肉牛飼養,新增肉牛養殖專業村20個,高度重視母牛繁育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基礎母牛飼養量達到8萬頭;積極推進畜禽規模飼養,新增畜牧小區40個、大戶400戶,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45萬頭、60萬頭、84萬隻、2517萬隻;大力推行畜禽養殖環境工程,啟動實施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沼氣生產、清潔能源發電項目,新建生態能源戶3萬戶。擴大保護地規模,調整最佳化內部結構,注重科技示範推廣,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促進保護地提質升級,新建保護地溫室1萬棟、冷棚1萬個,新增花卉種植面積1萬畝;擴大棚前種植和溫室兩茬生產,建成1萬畝越夏番茄生產基地,完成保護地生產結構調整10萬畝;引進推廣蔬菜、花卉新品種100個,工廠化育苗1500萬株以上。要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互動雙贏,新增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各6萬畝。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建成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立足產業最佳化升級,突出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重點扶持宏達牛業、嘉珍興業、晟昱菜業、盛達果脯達產達標,加快推進宏達牛肉鬆、嘉珍生豬屠宰、瑞隆生態牧業、東遠蔬菜加工出口項目建設,積極培育白酒罐裝企業,打造凌源白酒品牌,發展規模農事企業5戶以上,1戶以上農事企業進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要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在農與工、產與銷、企與戶的有效連結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立足農村發展城市化,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加強小城鎮建設,按照城市標準建設農村,調整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完成京四高速公路節點所在鄉鎮總體規劃修編,新增小城鎮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楊杖子鎮、紅山街道辦事處、熱水湯街道辦事處要依據所在區域內的香港科技產業園區、紅山文化遺址公園、旅遊度假區項目進行整體開發。大力推進村屯環境綜合整治,以51個生態文明示範村為重點,分類推進“五清五改一綠”工作,全市30%以上的村達到“五清一綠”目標,50個村實施“五改”工程;做好公路GBM工程的後期完善工作,按照兩側不低於50米的標準完成村級以上公路“綠色通道”工程;對城中村改造的新村建設給予政策扶持,力爭建成5個以上新村。大力推進山水林田綜合整治,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5萬畝、保護性耕作2萬畝、造林17.5萬畝,為高效農業配水配電50處,啟動菩薩廟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大力推進“村村通”工程,完成引距1.5公里以內農村飲水解困工程50處,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1萬戶,改造路基100公里,鋪設油路28公里。
(四)深入實施三產拉動戰略,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繁榮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億元,增長23.6%。
加快現代服務業龍頭項目建設。物流城要推進拆遷速度,汽車交易市場、鋼材市場、五交化工市場、建材裝璜市場、糧油交易市場、小食品批發市場等物流城主體工程要同步建設。化石城主體工程和相關配套設施上半年全部完成,力爭下半年對外開放,規劃實施“三園”建設;紅山文化遺址公園要完成規劃設計和招商引資,力爭年內開工建設;熱水湯旅遊度假區要完成資源整合、土地征占和核心規劃區主體工程;農資大世界完成招商引資,力爭年內竣工並投入運營;全力支持火車站和客運站改擴建。
加快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物流業,加強專業批發市場的建設和管理,最佳化空間布局,合理調整利益分配,促進城鄉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八里堡蔬菜批發市場、宏達牛業力爭進入“國家雙百市場”行列。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按照提升服務等級的要求,積極推行連鎖、代理、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進社區工程”,積極構建新型商貿流通網路。著力培育旅遊文化產業,進一步整合和深度開發牛河梁紅山文化、古生物化石、地熱溫泉等優勢資源,充分挖掘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旅遊開發價值,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城市、世界知名城市。努力拓展社區、中介和信息服務業,採取階段性政策扶持的辦法,積極開展家政、就業指導、法律諮詢、醫療衛生、保潔保全等社區服務。突出中介機構的市場屬性,重點培育會計、法律、諮詢、市場調查等各類中介服務業。搞好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推廣與套用,提高全社會的信息化水平。鼓勵發展金融保險業,鼓勵各銀信部門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各商業保險公司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搞好農村保險市場的延伸和城市保險市場的拓展。
(五)搞活城市經營,進一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城市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
提高城市建設和經營水平。加強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和二級市場的調控,嚴格實行經營性土地掛牌招標、競價出讓,實現城市土地的高額增值;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價值和使用價值,逐步推行土地淨地出讓,實現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要站在長期性、全局性的高度,做好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功能區規劃、小區規劃、單體建築物設計,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從規劃的質量上體現城市的品位,從規劃的執行上體現打造經典城市的決心。全力推進城市重點項目建設,高連線、凌熱線建成通車,完成鋼城街、新福路建設和10條巷路改造,規劃設計4座彩虹式、斜拉式新橋,年內啟動2座,完成東大橋路向改造和南大橋、北大橋包裝改造,加快實施街路節能照明改造工程,爭取啟動老寬線、“101”線、興凌線、公鐵立交等項目建設。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完成二期工程,6月份以前實現南河蓄水,萬人廣場、濱河帶狀公園投入使用。啟動實施人民會堂、星級酒店、偵技急控中心、民眾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體育場館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糧市後、凌中東等棚戶區開發,老城改造100萬平方米。完成高連線、凌熱線、東環路、河東新區主幹線人行步道鋪設和綠化、亮化工程。繼續推進城市出口路改造和兩側綜合開發。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鞏固市區、延伸外圍的思路,力行前置式、服務式執法理念,重心下移,有效實施市容環境無障礙巡查,深入開展違法建築專項整治,積極推進戶外廣告規範化管理,促進城市環境秩序明顯改善。要還路於民,著力解決亂停亂放和欺街占道經營問題,規範市民交通行為,取締市區三輪車。要還淨於民,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積極運作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項目,新建垃圾二級轉運站10座,主要街路實現全天候保潔,爭創全國衛生城。要還秩序於民,嚴厲整治亂批亂占、私搭亂建行為,提高燈箱、廣告牌匾的整體效果,加強物業管理,新建標準化小區15個。
(六)狠抓財源建設和財稅管理,進一步壯大政府財力。
要在涵養稅源、發展稅源上實現新突破。牢固樹立財政經濟觀,把支持經濟發展作為財政工作的第一要務,通過支持經濟發展,做大財政收入“蛋糕”,為公共財政支出提供財力來源。重點扶持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發展,提高創稅能力,壯大市級財源體系;適時調整市鄉財政體制,調動鄉鎮財源建設積極性,把鄉鎮幹部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財源建設上來,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含稅經濟,提高鄉鎮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率,壯大鄉鎮財源體系;用好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力促新上項目達產達效,壯大後備財源體系。
要在強化稅收征管、增加財政收入上實現新突破。嚴格依法治稅,穩步推進金稅三期工程,在抓好重點稅源監控的同時,加強對零散稅源的管理,做到應收盡收,應徵不漏。要廣泛開展稅法宣傳,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嚴厲打擊偷逃抗稅行為,維護稅法的嚴肅性。要根據年度稅收計畫,合理把握稅收進度,確保均衡入庫。積極爭取省財政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補助資金,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嚴格非稅收入預算管理,強化非稅收入審計監督,確保非稅收入資金合理調度使用。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凌源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省扶持遼西北加快發展和我市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的重大機遇,全力推動凌源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政府執行力為根本保證,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力推進十大產業集群全面形成、凸顯效益和提質升級,加快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傾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實現“樹立凌源新形象,建設美好新凌源”的偉大歷史目標。到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0億元,年均增長2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低於“十一五”規劃平均增速;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2億元,年均增長52.8%。2011年和2012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不低於“十一五”規劃的平均增速。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是:
堅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壯大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以工業化統攬城鄉經濟發展全局,集中更大的領導力度、工作力度和更多的資源要素全力扶持地方經濟發展,圍繞十大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培育一批支撐產業發展和財政增長的立市骨幹企業。注重經濟總量提高與可持續發展並重,切實抓好環評和節能減排工作,注重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不斷提高消費類、生態環保類、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基礎產業、外向型產業項目的比重。全力支持凌鋼擴能改造和監獄企業股份制改造。五年新增20個以上產值超億元的生產性項目,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30戶以上。到2012年,穩定形成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現代工業為支撐、以效益農業為基礎、以繁榮活躍的第三產業為依託的科學合理的經濟結構,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以上,實現經濟發展科學化。
堅持以解決“三農”問題為重點,切實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營造畜牧業、保護地、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優勢,加快產業提質升級,五年新增30個以上與基地規模相適應、具有較強牽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全力推進“牛酒互動”工程,狠抓肉牛規模飼養,到“十一五”末力爭實現全省第一養牛大縣(市)目標,肉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到2012年達到130萬頭,實現農村經濟更快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不斷賦予農村扶貧攻堅戰新的內涵,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國、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實現農民生活更加寬裕。積極推進“五清五改一綠”工程,到2012年,所有村屯全部實現“五清一綠”目標,40%以上的村屯完成以“四位一體”為主要模式的“五改”工程,實現村屯環境更加整潔。
堅持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加快城市擴容提質和小城鎮建設,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搞活城市資產經營,按照重點突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的原則,加快老城改造、新區開發和市政公用設施、城市主幹路網等重點工程建設,擴張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以中心鎮、試點鎮為依託,最佳化資源配置,加快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小城鎮。到2012年,形成比較完整的覆蓋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心城市建成區框架,以及中心城市區以外每個鄉鎮覆蓋面積2至5平方公里的建成區框架,城市化率達到51%,遼冀蒙三省區交匯處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得以展現。
堅持以民生工程為依託,高度重視社會建設,努力實現社會和諧進步。要為人民民眾創造一個保障有力的生產生活環境,認真貫徹實施《勞動契約法》和《就業促進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互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到2012年全市社會事業大多數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為人民民眾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鞏固提高平安創建成果,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妥善解決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全面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爭創全國平安市。要為人民民眾創造一個體系完備的生態環境,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城鄉造綠工程、循環經濟工程,到201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8%,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以上。
三、2008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0億元,增長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億元,增長5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必保實現5億元,增長66.7%;力爭實現6億元,增長1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9500元、6200元,增長11.8%、33.3%。使凌源真正成為朝陽大凌河經濟帶的龍頭,進入全省十強縣,接近全國百強縣。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進一步推動開放型經濟戰略升級。域外引資實現40.5億元,增長35%。
堅持引資和引智並重,努力實現項目建設新突破。全年儲備、包裝、推介重點項目100個,力爭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80個,超5000萬元以上項目40個,超億元項目20個。突出招商引資重點領域,圍繞十大產業集群,以產業鏈和資源為重點,抓好溝門子菱鐵資源開發、三家子油頁岩、紅山文化遺址公園、星級酒店、人民會堂、體育場館、汽車修配城、興隆大家庭購物廣場等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儘早引入投資主體,實現開工建設。硬化招商引資推進措施,強化領導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網上招商,量化各鄉鎮街及經濟部門招商任務,深挖項目源,力爭每個鄉鎮街至少新上一個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各經濟部門至少引進一個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強化智力引進,搞好產學研聯合,引進專利、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在農業中加快生成工業,在礦產資源深加工中加快轉化製造業。健全完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運行機制、責任機制、考評機制,堅持科學選址、統籌兼顧的原則,合理擺放新項目,在提高項目投資強度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土地利用率。按照“新建項目盯開工、快啟動,在建項目保進度、抓投產”的總體要求,搞好綜合協調與服務,在提高項目落地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履約率,按契約推進項目建設,按設計能力實現投產達產。同時,對在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創新人才等工作中成績優異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
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努力發展對外貿易。壯大出口創匯骨幹企業,建立多元化產品出口結構,鼓勵有條件的生產企業申報進出口經營權,實現針織品、牛肉製品、浮法玻璃、脫水菜、保護地蔬菜花卉的批量出口。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努力壯大民營經濟實力。深入推進全民創業,積極引導民間資本轉化,鼓勵民營企業增資擴股,促進民營經濟總量擴張。民營經濟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138.6億元、28.6億元、3.9億元,增長32%、33%、35%。激活企業發展潛能,力爭開發新產品20個,創市級以上名牌6個。
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嚴格實行審批代辦制、全程服務代理制、治安環境零風險承諾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實施行政許可辦理“提速”工程,推行“直通車”和“大項目綠色通道”服務,實現行政審批環境的根本改善。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涉軟案件的查處力度,嚴禁任何形式的違規檢查,實現行政執法環境的根本改善。
(二)著力培育骨幹企業和支柱產業,進一步擴充工業經濟總量。新增規模企業30戶以上,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48億元、13億元、1億元,增長100%、100%、66.7%。
加大骨幹企業培育力度,促進支柱產業提質升級。強化政府對企業的巨觀指導,充分發揮協調服務與管理職能,搞好企業生產運行調度。總體要求是,投產項目達產達效,在建項目儘快投產,企業基礎管理和專項管理規範有序。提高冶金礦業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向延伸產業鏈條、扶持企業精深化發展要效益,力爭實現產值25億元。嘉能特鋼75平方米燒結項目4月份投產,450立方米高爐項目6月份投產,合金鋼生產線年內建成投產;天源礦冶現有設備實現滿負荷生產,冶金粉末生產線10月份建成投產,海綿鐵產量要達到8萬噸以上,冶金粉末產量要達到1萬噸以上;鋼達集團要按設計能力達產達效,鐵精粉、H型鋼、冷軋帶鋼產量要分別達到80萬噸、15萬噸、3萬噸以上;海西螢石酸級螢石粉產量要達到5萬噸以上,啟動實施氫氟酸項目;海聯石化一期工程實現滿負荷生產,生產重油1萬噸以上,二期工程年內竣工;龍源實業擴建項目3月份投產,生產高碳鋼丸3萬噸以上;信禾鈦業海綿鈦項目3月份投產,生產海綿鈦1000噸以上,四氯化鈦項目年底前建成投產。壯大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規模,向支持監獄企業實施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股份制改造要效益,力爭實現產值8億元。重卡組裝和輕卡裝配8月份建成投產,年內實現批量生產;汽車車架產量要達到6萬台以上;積極推進鴻發曲軸技術改造和東方鑄造達產達效。做大做強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向技術改造、擴大企業生產規模要效益,力爭實現產值10億元。啟動世明公司鋼化玻璃和兩條500萬重箱浮法玻璃生產線建設,力爭年內建成投產;加快四合當乾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速度,源泉水泥粉磨生產線要按設計能力達產達效,鴻凌新型建材二期工程年內完工。全力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向高附加值產品、新型能源要效益。多晶矽、單晶矽項目上半年投產,矽圓片和光伏組件等項目實現年內投產,碳纖維、清潔能源項目全面啟動。九通LED節能照明裝置生產線達產達效,積極推進光波殺菌系統研發。風能發電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加大園區建設力度,促進產業有效集聚。繼續配套完善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啟動“三橫”路網建設,6萬千伏安變電所2月份投入使用,做好項目建設用地儲備,入駐企業8戶以上,園區企業產值力爭實現30億元。按照整體開發的要求,有效利用原向東化工廠閒置資產,建設以光伏產業、新型複合材料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為主的香港科技產業園區,力爭園區內企業實現產值15億元。盤活原北方機械廠閒置土地,規劃建設北方工業園區。積極推進汽車工業園區、四合當建材工業園區和各鄉鎮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
(三)做強調優農業三大主導產業,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農業總產值實現50億元,增長25%。
立足產業培育壯大,突出抓好基地建設。強化畜牧業第一主導產業地位,充分發揮畜牧業發展協會和畜牧產業化貸款擔保中心的平台作用,結合“牛酒互動”工程,大力發展肉牛飼養,新增肉牛養殖專業村20個,高度重視母牛繁育體系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基礎母牛飼養量達到8萬頭;積極推進畜禽規模飼養,新增畜牧小區40個、大戶400戶,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45萬頭、60萬頭、84萬隻、2517萬隻;大力推行畜禽養殖環境工程,啟動實施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沼氣生產、清潔能源發電項目,新建生態能源戶3萬戶。擴大保護地規模,調整最佳化內部結構,注重科技示範推廣,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促進保護地提質升級,新建保護地溫室1萬棟、冷棚1萬個,新增花卉種植面積1萬畝;擴大棚前種植和溫室兩茬生產,建成1萬畝越夏番茄生產基地,完成保護地生產結構調整10萬畝;引進推廣蔬菜、花卉新品種100個,工廠化育苗1500萬株以上。要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互動雙贏,新增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各6萬畝。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建成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立足產業最佳化升級,突出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重點扶持宏達牛業、嘉珍興業、晟昱菜業、盛達果脯達產達標,加快推進宏達牛肉鬆、嘉珍生豬屠宰、瑞隆生態牧業、東遠蔬菜加工出口項目建設,積極培育白酒罐裝企業,打造凌源白酒品牌,發展規模農事企業5戶以上,1戶以上農事企業進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列。要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在農與工、產與銷、企與戶的有效連結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立足農村發展城市化,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加強小城鎮建設,按照城市標準建設農村,調整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完成京四高速公路節點所在鄉鎮總體規劃修編,新增小城鎮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楊杖子鎮、紅山街道辦事處、熱水湯街道辦事處要依據所在區域內的香港科技產業園區、紅山文化遺址公園、旅遊度假區項目進行整體開發。大力推進村屯環境綜合整治,以51個生態文明示範村為重點,分類推進“五清五改一綠”工作,全市30%以上的村達到“五清一綠”目標,50個村實施“五改”工程;做好公路GBM工程的後期完善工作,按照兩側不低於50米的標準完成村級以上公路“綠色通道”工程;對城中村改造的新村建設給予政策扶持,力爭建成5個以上新村。大力推進山水林田綜合整治,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5萬畝、保護性耕作2萬畝、造林17.5萬畝,為高效農業配水配電50處,啟動菩薩廟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大力推進“村村通”工程,完成引距1.5公里以內農村飲水解困工程50處,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1萬戶,改造路基100公里,鋪設油路28公里。
(四)深入實施三產拉動戰略,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繁榮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億元,增長23.6%。
加快現代服務業龍頭項目建設。物流城要推進拆遷速度,汽車交易市場、鋼材市場、五交化工市場、建材裝璜市場、糧油交易市場、小食品批發市場等物流城主體工程要同步建設。化石城主體工程和相關配套設施上半年全部完成,力爭下半年對外開放,規劃實施“三園”建設;紅山文化遺址公園要完成規劃設計和招商引資,力爭年內開工建設;熱水湯旅遊度假區要完成資源整合、土地征占和核心規劃區主體工程;農資大世界完成招商引資,力爭年內竣工並投入運營;全力支持火車站和客運站改擴建。
加快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物流業,加強專業批發市場的建設和管理,最佳化空間布局,合理調整利益分配,促進城鄉市場規範有序發展。八里堡蔬菜批發市場、宏達牛業力爭進入“國家雙百市場”行列。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按照提升服務等級的要求,積極推行連鎖、代理、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進社區工程”,積極構建新型商貿流通網路。著力培育旅遊文化產業,進一步整合和深度開發牛河梁紅山文化、古生物化石、地熱溫泉等優勢資源,充分挖掘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旅遊開發價值,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城市、世界知名城市。努力拓展社區、中介和信息服務業,採取階段性政策扶持的辦法,積極開展家政、就業指導、法律諮詢、醫療衛生、保潔保全等社區服務。突出中介機構的市場屬性,重點培育會計、法律、諮詢、市場調查等各類中介服務業。搞好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推廣與套用,提高全社會的信息化水平。鼓勵發展金融保險業,鼓勵各銀信部門加大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各商業保險公司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搞好農村保險市場的延伸和城市保險市場的拓展。
(五)搞活城市經營,進一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城市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
提高城市建設和經營水平。加強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和二級市場的調控,嚴格實行經營性土地掛牌招標、競價出讓,實現城市土地的高額增值;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價值和使用價值,逐步推行土地淨地出讓,實現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要站在長期性、全局性的高度,做好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功能區規劃、小區規劃、單體建築物設計,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從規劃的質量上體現城市的品位,從規劃的執行上體現打造經典城市的決心。全力推進城市重點項目建設,高連線、凌熱線建成通車,完成鋼城街、新福路建設和10條巷路改造,規劃設計4座彩虹式、斜拉式新橋,年內啟動2座,完成東大橋路向改造和南大橋、北大橋包裝改造,加快實施街路節能照明改造工程,爭取啟動老寬線、“101”線、興凌線、公鐵立交等項目建設。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完成二期工程,6月份以前實現南河蓄水,萬人廣場、濱河帶狀公園投入使用。啟動實施人民會堂、星級酒店、偵技急控中心、民眾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體育場館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糧市後、凌中東等棚戶區開發,老城改造100萬平方米。完成高連線、凌熱線、東環路、河東新區主幹線人行步道鋪設和綠化、亮化工程。繼續推進城市出口路改造和兩側綜合開發。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鞏固市區、延伸外圍的思路,力行前置式、服務式執法理念,重心下移,有效實施市容環境無障礙巡查,深入開展違法建築專項整治,積極推進戶外廣告規範化管理,促進城市環境秩序明顯改善。要還路於民,著力解決亂停亂放和欺街占道經營問題,規範市民交通行為,取締市區三輪車。要還淨於民,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積極運作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項目,新建垃圾二級轉運站10座,主要街路實現全天候保潔,爭創全國衛生城。要還秩序於民,嚴厲整治亂批亂占、私搭亂建行為,提高燈箱、廣告牌匾的整體效果,加強物業管理,新建標準化小區15個。
(六)狠抓財源建設和財稅管理,進一步壯大政府財力。
要在涵養稅源、發展稅源上實現新突破。牢固樹立財政經濟觀,把支持經濟發展作為財政工作的第一要務,通過支持經濟發展,做大財政收入“蛋糕”,為公共財政支出提供財力來源。重點扶持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發展,提高創稅能力,壯大市級財源體系;適時調整市鄉財政體制,調動鄉鎮財源建設積極性,把鄉鎮幹部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財源建設上來,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含稅經濟,提高鄉鎮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率,壯大鄉鎮財源體系;用好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力促新上項目達產達效,壯大後備財源體系。
要在強化稅收征管、增加財政收入上實現新突破。嚴格依法治稅,穩步推進金稅三期工程,在抓好重點稅源監控的同時,加強對零散稅源的管理,做到應收盡收,應徵不漏。要廣泛開展稅法宣傳,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嚴厲打擊偷逃抗稅行為,維護稅法的嚴肅性。要根據年度稅收計畫,合理把握稅收進度,確保均衡入庫。積極爭取省財政轉移支付和各類專項補助資金,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嚴格非稅收入預算管理,強化非稅收入審計監督,確保非稅收入資金合理調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