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五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務實進取,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取得了重大進展,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2010年各項預期目標基本實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凌源市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信息,詳細內容,

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詳細內容

一、“十一五”時期工作簡要回顧
  
五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務實進取,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取得了重大進展,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2010年各項預期目標基本實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三次產業持續發展。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五年平均增長2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47億元,比上年增長22.4%,五年平均增長3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億元,比上年增長31.6%,五年平均增長43.8%。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100億元、2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28.6%,五年平均增長29.7%、30.9%。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農業總產值實現48億元,比上年增長20%,五年平均增長17.4%;2010年新增保護地7.14萬畝,實現“戶均一個棚”目標;五年累計建成省級標準化畜牧小區258個,養殖大場大戶達到3000個,發展經濟林23萬畝;品牌建設取得成效,千畝蔬菜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規模以上農事企業發展到23戶。服務業繁榮活躍,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3.3億元,比上年增長25%,五年平均增長3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6.5億元,比上年增長18%,五年平均增長25.9%;各項貸款餘額達到66.5億元,比“十五”末增加38.2億元。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遺留問題逐步消化,農村稅費改革各項政策有效落實,集體土地流轉、“四荒”出讓、水利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教育、醫療改革逐步深化,行政審批、財政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開放型經濟又有新進展,2010年引進域外資金62億元,五年累計引進域外資金184.8億元,培育了世明玻璃、富源水泥、一汽車架、文峰缸套活塞、龍源實業、宏達牛業等一批骨幹企業;五年實際利用外資3393萬美元,出口創匯2909萬美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城市擴容提質取得成效,2010年完成拆遷面積9.4萬平方米、開發面積80萬平方米,五年新增建築面積278萬平方米。城市供熱、城市供水等基礎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火車站、東大橋、人民廣場、百合廣場等工程投入使用,新建和改造城區街路31條,安裝路燈、景觀燈3000基桿。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進入省級衛生城市行列。完成小城鎮建設100萬平方米,村容鎮貌明顯改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完成農田水利工程246處、高效農業配水627處、飲水解困工程531處、“一池三改”農村能源生態建設1.5萬戶;改造縣級以上道路287.3公里、農村路網工程458.3公里,實現村村通油路;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05萬畝、河道治理221公里、草原沙化治理20萬畝,植樹造林8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1.8%,我市被評為省綠化模範縣。
——人民民眾實惠增加,生活質量穩步提高。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分別達到12000元、6500元,比上年增長15.3%、15.1%,五年平均增長16.68%、16.66%;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83.7億元,比“十五”末增加42.6億元;城市、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27.5平方米、27平方米,比“十五”末均增加5平方米;家庭汽車保有量達到8439輛,是“十五”末的2.8倍。勞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保障範圍不斷擴大,保障功能明顯增強。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優撫、農村“五保”補貼全面提標,整村推進扶貧、移民搬遷有效開展,6所中心敬老院投入使用。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社會管理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邁出新步伐,產學研合作紮實推進,科技支撐能力得到提高。深入推行素質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健康協調發展,“普九”鞏固和提高工作通過省評估驗收,實現高中教育城鎮化,新建和改造校舍27.8萬平方米。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建成242家農家書屋,送戲下鄉1200場,文物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文藝創作7次獲省級以上表獎,皮影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播電視編播水平不斷提升,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0%。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日益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開展,市中心醫院門診綜合樓和中醫院住院綜合樓建成投入使用,改造23家鄉鎮衛生院,新建87家村衛生所、6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普及,競技體育再攀新高。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紮實開展,各項控制指標全部實現。勞動維權力度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有序推進,老幹部、關心下一代及社團組織管理不斷加強,社會和諧共進氛圍進一步濃厚。統計、審計、史志、檔案、人防、氣象、防震、兵役、民族宗教、殘疾人權益保障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我市被評為省級雙擁模範城市、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市。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重視發揮政協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作用,提高了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復率達到100%。紮實開展“五五”普法,全民法律意識普遍提高。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大力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和糾風治亂工作,取消不合理收費668項,行政效率明顯提高。鞏固和發展基層民主,村民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得到加強。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基層調解、法律援助和領導包案等活動,有效化解了一些社會矛盾。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打黑除惡等專項鬥爭,保持了穩定的社會治安形勢,我市榮獲省級“平安市”稱號。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的五年,全市上下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各種自然災害以及諸多非經濟因素帶來的嚴重影響,經受住了嚴峻考驗,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凝結著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內的全市各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凌源發展和振興做出不懈努力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幹部、駐凌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幹警和武警官兵,向積極參政議政、鼎力支持和幫助政府正確履行職責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國省市駐凌單位以及所有關心和支持凌源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市屬工業薄弱,還沒有成為全市經濟的主體,骨幹企業數量少、規模小。二是城鎮化水平低,中心城市和小城鎮支撐帶動、集聚輻射能力不強,規劃和建設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三是可支配財力不足,鄉鎮街對財政的貢獻率不高,歷史欠賬較多,收支矛盾突出,財政運轉十分艱難。四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還有缺位、不到位的地方,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多。五是個別部門服務意識不強,一些幹部作風飄浮,不能很好地適應加快發展的需要。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發展目標及2011年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凌源崛起振興的關鍵時期。未來五年,我們將遵循前兩年“穩定、調整,鞏固、提高”,後三年“提速、變頻,衝刺、跨越”的發展基調,全面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服務業現代化和城鄉生態化進程。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年均增長30%、30%、40%,力爭年均增長30%、40%、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到“十二五”末,進入全省縣域二十強,把凌源建設成為遼冀蒙交匯處最具活力的新型工業重鎮、設施農業強市、商貿物流名城、文化旅遊勝地。經過五年的努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將呈現新面貌:一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三是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得到確立和鞏固,形成更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四是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健全,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為把今後五年凌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藍圖規劃好、謀劃好,我們根據市委的建議,編制了《凌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已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各位代表,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凌源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年。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十七次全會精神,以增加財政收入為重點,大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確保實現“十二五”的高水平開局。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0%,力爭增長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力爭增長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5%。
(一)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進一步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
全力實施工業化帶動戰略。按照“項目拉動、產業集聚、園區支撐、配套駐凌大企業”的思路,集中力量發展壯大冶金礦產、汽車裝備製造、建材、農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構築支撐工業經濟的主體框架,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33%,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4戶,新增產值超2000萬元企業3戶、力爭10戶。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全面破解土地、環評、資金、水、電等要素制約,全方位加強保障服務,提高項目履約率,以項目投產達產生成新財源。確保世明超白玻璃生產線、康熙八旗萬噸白酒、華熠玻璃瓶和玻璃纖維、韓國MS賽車服、東興電解冶金白灰、鑫達水泥攪拌站、宏鋼原料廠擴建等項目年內建成;支持世明公司新上三條生產線,力爭年內具備投產條件;促進東科錳鐵冶煉、一汽車架擴能、文峰缸套活塞新生產線等項目儘快投產;推動久天特鋼、中寬冷軋帶鋼、汽車組裝、油頁岩、菱鐵開發等項目早日開工;加快啟動大功率曲軸、風力發電項目。確保全年實施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90個,儲備項目100個。狠抓工業經濟運行。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最佳化產品結構,拓展市場空間,促進工業企業全面振興;積極推進銀企對接,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對企業的運行調度,促進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積極協調各種生產要素,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寬鬆環境,以重點企業達產達效拉動經濟成長。搞好園區建設。完善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繼續解決項目用地問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積率,促進企業達產達效,新入駐項目8個以上;全力盤活玻璃(建材)產業園區閒置資源,新入駐項目6個以上,使玻璃生產及深加工產業初具規模;啟動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吸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集聚。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按照“壯大保護地、發展牛豬禽、擴充經濟林、提升產業化”的思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確保農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突出產業規模,要在確保全面完成14萬畝保護地建設任務同時,完成保護地結構調整10萬畝,新增花卉種植面積2萬畝,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大力推廣多茬複種、立體栽培生產模式,切實抓好育苗體系建設,提高單棚效益和整體效益;新建標準化畜牧小區100個,新增大場大戶400戶、養殖專業村20個,強化畜禽品種改良,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快打造全省第一養牛大縣步伐;新增經濟林6萬畝、標準化果園10個,推廣林下經濟6萬畝。突出龍頭牽動,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促進企業與協會組織、生產基地良性互動,重點扶持宏達牛業、東遠農貿、馨佰種苗、鵬翔藥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禾豐飼料擴能、嘉珍生豬屠宰、生物質能源等項目建設。突出市場建設,加大招商力度,完善市場運營機制,強化市場存儲、包裝、貿易功能,壯大經紀人隊伍,增強市場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注重科技示範與推廣,確保小城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上半年投入生產。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品質,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
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按照“構建一流集散市場、擴大連鎖城市商圈、開發歷史民俗文化、打造遼西溫泉名城”的思路,推進服務業總量擴張和質量提高,確保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要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鼓勵消費和支持開發並重,強化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引導,推動房地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確保開工、竣工面積分別達到80萬平方米、60萬平方米。以支持熱水湯整體開發為重點,加快打造商務休閒集聚區;以支持興隆大家庭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商貿流通集聚區;以支持物流城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集聚區。培育牛河梁紅山文化、化石文化和鄉村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等旅遊項目,開發皮影、地方小戲、剪紙等特色民俗文化旅遊產品,著力打造特色旅遊業。支持金融產品創新,促進消費信貸業務開展,繁榮保險業市場。推進信息、中介、諮詢、社區服務和農村社會化服務等行業加快發展。
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推進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和上市融資,激活民間資本。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完成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著重圍繞凌鋼配套、汽車產業和優勢資源引項目,結合產業政策和投資熱點做好招商策劃,積極參加朝陽“招商引資高峰年”活動,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自主招商,重點組織好兩大工業園區專題招商,促成域外資金與本地資源有效結合,確保域外引資增長20%以上。切實發揮各產業推進組、主要經濟部門招商職能,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實行“小組團、高頻率、點對點”招商。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以項目投資規模、投資強度和產生的效益評議招商引資成效。
(二)堅持城鄉統籌,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空間。
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按照“改造老城、開發新區、主副共建、沿河發展、擴容提質”的思路,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用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建設,提高制定規劃的科學性,保證執行規劃的嚴肅性。啟動南河新區、河東新區主幹路網和河東新區跨河大橋,建成小北口公鐵立交橋,完成幼稚園路、鐵北巷路建設;啟動交通大廈、體育中心工程,確保凌河廣場、畜牧大廈、公安偵技急控中心、民眾文化藝術活動中心交付使用。實施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和客運站改造工程,引進管道天然氣項目,全面完成排污管網建設,發揮好污水處理廠作用。加快河東新區、南河新區、凌河新區及老城區的改造開發,建設標準化小區5個。
加強城市管理。以爭創全國衛生城為統領,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健全市、街、區三級協同共管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綜合治理活動,強化“門前三包”,嚴厲打擊破壞公共設施、私搭濫建、占道經營、亂停亂行等行為,確保城市秩序更加規範。加強對供熱、供水、燃氣等服務的管理,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加大物業管理力度,創新物業管理方式,全面推進住宅小區規範化管理。
提高小城鎮發展水平。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用好用活上級有關政策,重點推進三十家子鎮和城南村城鎮化試點工作,拓寬建設用地空間。結合資源開發和區域經濟發展推進小城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健全服務功能,新增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開展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啟動榆州一次變項目,建成銅頂寺變電所。支持京瀋高鐵、凌綏高速、赤綏鐵路、錦承鐵路複線等重點交通工程建設。抓好“大禹杯”競賽工作,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5萬畝、草原沙化治理10萬畝、河道治理20公里、農田水利工程30處、高效農業配水50處。完成菩薩廟水庫加固擴容及4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推進生態市建設。健全完善水資源管理機制,加強水資源保護,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大植被恢復保護力度,強化大凌河、青龍河流域生態治理,深入推進封山禁牧,重點開展公路兩側、荒灘荒溝和城區迎面山綠化,完成植樹造林28.3萬畝、坡地退耕還林2.5萬畝。落實節能減排政策,把好新上項目環境準入關,加強環境執法監察,提高環境質量。
(三)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構建和諧凌源。
發展社會事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著力構築產學研合作平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辦學能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提升素質教育水平;啟動建設教師進修學校、河東新區第二國中,完成三道河子、松嶺子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任務。全力推進新醫改,完善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救治體系,實現基本醫療和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城鄉全覆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繁榮文藝創作,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加強文物保護,推廣數位電視、電影工程。大力倡導全民健身,加強體育設施建設,提升競技體育水平。繼續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7‰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突出抓好社會就業,搞好普惠制培訓,完成城鄉勞動力培訓6500人次,勞務輸出9萬人次,新增實名制就業8000人。加大各類社會保險擴面和保費征繳力度,保證各項保險待遇按時足額兌現。加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確保應保盡保。繼續實施城鄉貧困人口大病醫療救助。充分發揮中心敬老院作用,提高“五保”供養水平。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確保新增有穩定收入項目戶3000戶,全面完成移民搬遷任務。實施安居工程,建設5000平方米廉租房。認真落實殘疾人權益保障措施,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嚴格執行房地產建設項目資本金制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和環境配套驗收管理辦法,規範城市開發、拆遷和建築市場秩序。強化勞動保障執法監察,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力度,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和機制,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鞏固和發展和諧的民族關係。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重點維護好校園、社區、企業、機關安全秩序,提高社會治安防範能力,建設“平安凌源”。
認真辦好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10件實事。1、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2、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待遇標準,在職和退休人員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8%和5%以上。3、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民參保率達到85%以上。4、實施九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5、完善現有城市集中供熱系統,建成東城新熱源,切實提高供熱能力和供熱質量。6、推進城市應急供水工程,菩薩廟水庫至城區段完工,青龍河至菩薩廟水庫段全面開工。7、建成凌熱線三座橋樑,實現凌熱線全線貫通。8、新建水沖公廁、垃圾轉運站等一批便民公用設施。9、新打農村安全飲水井100眼,實現“一村一井”目標。10、送戲下基層600場,建設1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完成今年乃至“十二五”的繁重工作任務,關鍵在幹部隊伍,關鍵在工作作風。我們必須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把心智凝聚到幹事業上,用實際行動奏響務實高效的主旋律,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努力建設一個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實幹型政府。
進一步強化創新機制,切實提高服務發展能力。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在思路上敢於爭先、在措施上敢於創新,使政府工作進一步展現生機和活力。勇於面對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善於用新思路、新措施促進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政府機構改革,所有行政審批項目全部進駐行政審批中心,切實做到行政效率高、行政成本低、服務質量好。
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實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嚴格執行集體決策和民主決策制度,避免決策的盲目性。構建權責明確、監督有效的行政執法體系,真正做到行為正當、程式合法,避免行政行為的隨意性。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強化依法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和民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提高解決率。
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切實提高行政執行力。嚴格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抓到底的責任落實體系,避免責任懸空。樹立獎勤罰懶、獎快促慢、獎真懲虛的工作導向,杜絕敷衍塞責和推諉扯皮。強化紀律約束,用立說立行的執行效率和扎紮實實的執行效果保障工作推進,確保做出的決策項項算數,承諾的事情件件落實。
進一步強化權力監督機制,切實改善發展軟環境。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重點規範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項目規劃審批、工程招標等領域管理,加大執法監察、審計監督和專項治理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對重要部門、重要崗位開展監督評議,嚴厲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重點整治政令梗阻、執法不公、吃拿卡要等行為。
各位代表,挑戰激勵鬥志,使命催人奮進。不管未來會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在中共凌源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和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激發所有熱情,凝聚全部力量,埋頭苦幹,紮實奮鬥,人心思穩、人心思進、人人求發展盼振興的凌源就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強勢崛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