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我們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加快發展為總基調,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牢記使命,勤奮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預計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5.4億元,增長16.2%;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6.4億元、11.4億元、7.6億元,增長17.4%、17.3%和13.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860元和l860元,增長7.2%和l6.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凌源市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匯報單位,報告內容,

匯報單位

凌源市政府

報告內容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下,我們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加快發展為總基調,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牢記使命,勤奮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進展。預計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5.4億元,增長16.2%;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6.4億元、11.4億元、7.6億元,增長17.4%、17.3%和13.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860元和l860元,增長7.2%和l6.3%。
——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預計農業總產值實現5.75億元,增長10.4%,糧經作物比調整到6:4。保護地生產實現新突破,新增2萬畝,總面積達到14.5萬畝。發展花卉種植面積l萬畝,總面積達到2.5萬畝,花卉產業發展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有力支持。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新建飼養小區63個,發展規模飼養戶2015戶,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40.8萬頭、l4.5萬頭、36.2萬頭和430萬隻。乾鮮果面積進一步擴大,新增經濟林6萬畝。三大主導產業內部結構不斷最佳化,引進試驗新品種86個,示範推廣面積8000畝,畜牧優良品種雜交率達到70%。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水平有所提高,註冊“德源”、“德陽”兩個無公害蔬菜品牌,通過國家優質農產品環境評估,我市被評為省優勢優質農產品示範基地縣。園區建設得到加強,規劃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6個。市場和加工企業對產業發展的牽動作用進一步加大,投資3000多萬元對八里堡蔬菜批發市場、花卉交易市場和三十家子大牲畜交易市場進行改擴建,三大市場都已納入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序列。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完成綜合治理面積l6.8萬畝,機械化保護性耕作5000畝,新增水利調蓄能力268.8萬立方米。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二期工程,為三大主導產業配電152處。農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535萬元,完成農村基本飲水工程58處,防氟改水工程4處,解決了22567口人飲水問題。
——工業經濟有新增長。預計全口徑工業實現產值8.8億元,增長l0%;新口徑工業實現產值4億元、增加值8900萬元、稅金l800萬元,分別增長11.4%、l0%和l5%。深化和完善產權制度改革,完成企業改制5戶,改制面達到91%。加大企業技改力度,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000萬元,完成技改8項。企業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產銷率達到95%。規模以上企業實力有所增強,新增規模企業4戶。工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凌北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實現“三通一平”,入駐企業2戶;四合當水泥工業園區籌建工作正在抓緊進行。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工業經濟的主體。預計全市民營經濟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29.7億元、3.69億元和5160萬元,增長17%、20%和8%。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
——項目建設有新突破。四合當大水泥項目完成礦質儲量詳勘工作,為下步籌建省級水泥建材工業園區奠定了基礎;總投資1.6億元的城區集中供熱項目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實現供熱面積l5萬平方米;啟動物流中心項目建設,總投資規模5000萬元,已到位資金500萬元,我市成為全省唯一的物流試點縣;爭取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土地整理項目3個,立項資金l.03億元;總投資規模5688萬元的大凌河城區段治里項目已經省批准立項;101線城區路段改造項目列入省公路改造計畫;禾豐牧業有限公司生豬產業化項目已完成投資500萬元,新建高標準原種豬舍5440平方米;投資2000萬元完成了省級現代農業(花卉)園區主體工程建設;引資2460萬元的鑫燁煉鐵項目已投入試生產,達產後年可實現產值1億元。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共篩選編制66個儲備項目,納入朝陽市級項目庫。
——商貿流通和對外貿易日趨活躍。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7億元,分別增長12.8%和11.1%。現代流通業蓬勃發展,超市、連鎖店發展到59家。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和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為人民民眾挽回經濟損失320萬元。以鞏固和完善生豬定點屠宰為重點,大力實施放心食品工程,確保了人民民眾飲食安全。供銷系統扭虧為盈,實現利稅83萬元。糧食系統積極搞活糧食購銷,增收減虧見到成效。對外合作與貿易不斷擴大,出口創匯260萬美元,增長109%。
——城鄉面貌有新變化。認真貫徹執行規劃法,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老城改造成效顯著,累計投入拆遷資金9000萬元,完成拆遷面積17.2萬平方米;建築工程總投資1.9億元,新建31萬平方米,交付使用11萬平方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南大街和建設路改造,南出口風景大橋主體工程完工,鋪設黑色路面26500平方米,人行步道22140平方米,新修排水管道470延長米,排水暗渠ll00延長米,解決了多年來民眾普遍關注的南大街排水不暢和道路擁堵問題。堅持日常管理與綜合整治相結合,城市淨化、亮化、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市被評為省“綠葉杯”競賽活動優勝市。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建築面積l4.41萬平方米。鄉村通油路工作進展順利,改造路基290公里,鋪設油路37公里。郵政電信事業快速發展,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6部,新增數據用戶l000戶。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人工造林l3.4萬畝,退耕還林還草ll萬畝,新增封山育林面積18.5萬畝,新建城市綠地3030平方米。開展項目建設環境影響評價,治理污染源,環保工作得到加強。
——財稅金融運行質量明顯提高。財稅工作緊緊圍繞增加財政可支配財力,大力培育和挖掘稅費增長點,強化稅收征管和預算外資金管理,促進了財政增收。預計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8300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l30%。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了重點支出需求。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規範採購行為,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監督,嚴格審計檢查,以清理整頓各種非稅收入和“小金庫”為重點,共查處違紀金額262萬元。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明顯減輕,減負率達到81%。金融保險事業健康發展,預計年末全市各項存款餘額達到36.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到29.6億元。信用聯社全年純增農業貸款1.25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農村經濟發展。保險業承擔風險總額和支付賠款總額分別達到241億元和1370萬元。
——社會保障功能明顯增強。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主線的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全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員總數達7.19萬人,共征繳社保費3250萬元,做實個人帳戶基金275萬元,累計發放社會保險金5143萬元。認真落實低保政策,全市18105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發放低保資金1140萬元。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狠抓就業政策落實,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就業再就業8688人。扶貧幫困工作效果明顯,累計捐贈款物379萬元,使城鄉27378名貧困民眾得到有效救助。認真組織實施百村扶貧工程,引導農戶圍繞農業三大主導產業搞開發、上項目,創辦扶貧產業基地13個,發放扶貧貸款2570萬元,新增有穩定收入項目農戶1.6萬戶。
——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強化科技普及與服務,推進科技創新,5項科技成果榮獲朝陽市科技成果獎,我市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達標縣。合理調整教育布局,撤併中國小35所,努力改善城鄉辦學條件,改造危房2.16萬平方米,市一中新建宿舍樓和市二中、三中新建教學樓投入使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全年向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3457名。衛生醫療診治與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疾病預防性監督體系不斷健全,市疾病防控中心開工建設。積極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業餘生活。新型生育文化建設深入開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到3.82‰,計畫生育率達到99.6%。廣播電視事業再創佳績,全市城鄉有線電視用戶達到5.2萬戶。加強藥品監督管理,保證了民眾用藥安全。社區建設得到加強,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有3個社區被評為省級先進社區。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緊密圍繞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紮實開展雙擁工作和城鄉共建文明市活動,我市被評為省雙擁模範城和省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市。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79件,政協委員提案26件。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和糾風治亂工作,加大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全年查處案件76件。推進“四五”普法教育,拓寬司法行政服務領域,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繼續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和邪教組織,共破獲刑事案件789起,各類邪教組織違法案件11起,有效維護了社會治安秩序。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嚴格用地審批,土地掛牌拍賣出讓工作卓有成效。強化礦業秩序整頓,清理關閉非法採礦點14個。認真處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調處了一批疑難重點案件,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即將過去的一年,是我市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前進道路上所經歷的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面對突出其來的非典疫情和乾旱等自然災害,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矛盾,全市上下一手抓非典防治和社會穩定,一手抓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僅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重大勝利,而且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鞏固了奮發向上、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這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奮力拚搏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駐凌國省市直單位、駐凌部隊和武警官兵、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鼎力相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代表並通過你向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凌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2004年政府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工作目標
  
2004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關鍵之年,又是全面實施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各項工作,對順利實現“十五”計畫,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奔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新的一年面臨不少挑戰和困難,同時也有許多機遇和有利條件。挑戰和困難除來源於外部日趨激烈的競爭外,更多地體現在我們自己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一是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不寬鬆,一些部門和行業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不強,不正之風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二是我們對抓項目、辦企業、育骨幹的重視程式不夠,骨幹企業沒有形成,經濟總量增速不快,還沒有真正形成支撐財政的工業主體框架。三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基地建設推進速度慢,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市場功能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輻射牽動作用不大。四是下崗失業人員較多,就業壓力較大,城鄉部分民眾生活還很困難,社會保障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五是隨著改革的深入,歷史上長期積累的矛盾不斷外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增多,維護穩定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六是政府部門有些公務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漂浮,還不能很好的適應加快發展的需要,公務員隊伍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對上述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認真加以解決。在正視挑戰和困難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們加快發展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面臨全球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當前,受資源、勞力、環保等因素的制約,一些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梯次向欠發達的地區轉移。在國內,外商投資的中心也在逐漸北移。只要我們依託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找準凌源與域外互利雙贏的對接點,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是可能的,現實的。二是面臨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省扶持遼西北發展的現實機遇。今年,國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只要我們用好用足這些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選準盯住重點項目,就一定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三是具有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潛力。經過幾年來不斷的調整改造,我市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工業經濟形成了新的增長點,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更為重要的是,全市上下人心思進,脫貧致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加快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努力克服不利因素,自學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不動搖,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推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
根據市委三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確定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省支持遼西北發展的契機,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以增加項目、擴充總量為主攻方向,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和培育壯大骨幹企業為重點,以結構調整和體制化新為手段,以加強軟環境建設為保障,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速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努力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全面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9.6億元,產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3億元、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13.8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8.5億元、增長11.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4180元、2200元,增長8.3%和18.2%。
三、2004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一)以新上項目和重點企業改造為主要措施,加快培育三大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要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思想,堅持立足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新上項目育骨幹,強化技改擴規模,建好園區上水平,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儘快構築支撐凌源經驗和財政的主體工業框架。一要突出建材、鑄造、農副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把建材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優先做大做強,同時重點發展鑄造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努力把我市建成朝陽建材基地、汽車及零部件基地和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要建成兩個園區。凌北工業園區實現“五通一平”,力爭入駐投資超500萬元、年產值達5000萬元的企業2戶以上;四合當水泥工業園區按照省級園區標準完成總體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入駐企業2戶。三要抓好重點企業改造。鼓勵和扶持源泉水泥、耐火材料、禾豐牧業、杏仁加工、屹東襪業、柏杖子金礦、東方鑄造、日興科技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6個,爭創市級以上品牌8個,5戶企業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骨幹企業群體。四要搞好重點項目建設。四合當水泥項目爭取引入投資企業,實現開工建設;確保鑫河膨潤土無機防水材料、小城子膨潤土深加工和凌北工業園區新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五要全力支持凌鋼、分局、向東三大企業發展。深挖潛力,找準結合點,做好與其剝離企業的對接工作,努力為其提供配套服務項目,對凌鋼鋼達公司、分局方塊城、向東大玻璃三戶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六要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消除事故隱患,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通過上述工作,新增規模企業4戶,力爭培育1-2戶年產值超億元的骨幹企業。全口徑工業實現總產值10.3億元,增長17%;新口徑工業實現總產值4.65億元、增加值1.04億元,稅金2180萬元,分別增長16.3%、16.9%和21%。
(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做大做強三大主導產業,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用工業化理念運作農業,按照快發展、擴規模,調結構、增品種,建園區、上水平,抓市場、興產業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一是強化基地建設,壯大主導產業規模。緊緊咬住建成北方地區保護地大市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加快保護地發展,下力量抓好地塊落實,確保新增溫室大棚1.5萬棟,新增花卉種植面積1萬畝,鞏固提高我市無公害黃瓜和花卉生產在北方地區的主導地位。立足建設畜牧強市,大力發展規模飼養戶,積極穩妥地推進小區建設,提高小區利用率,解決好建小區不養牲畜的問題,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48萬頭、16.6萬頭、60.5萬頭和700萬隻。要以封山禁牧、加強管理為重點,大力發展“兩杏一棗”和葡萄,新增經濟林6萬畝。二是強化產業內部結構調整,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保護地生產要在最佳化黃瓜主栽品種的同時,大力推廣其它名優特新品種,黃瓜與配菜種植比調整到7:3。畜牧業生產要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優良品種率達到80%。三是強化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量,搞好監控和檢測,無公害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0%以上,力爭把我市建成北方地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四是強化園區和龍頭企業建設,進一步接長產業鏈條。年內建成蔬菜、花卉科技示範園區6個。圍繞花卉種球繁育加工冷藏一體化項目,搞好省級現代農業(花卉)園區建設,新建高檔鮮切花出口基地400畝。繼續抓好三大市場建設,進一步配套設施,完善功能,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實施好禾豐牧業原種豬廠改擴建工程,力爭優質原種豬擴繁到500頭;依託遼寧新風集團大力推進蛋雞產業化項目建設,蛋雞飼養量達到100萬隻。圍繞退耕還草,加快牧草深加工項目建設,促進飼養綜合開發。五是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好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全年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6.8萬畝,機械化保護性耕作7000畝,新增水利調蓄能力273萬立方米。六是強化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加大支農項目資金投入,為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搞好配水配電。進一步擴大支農貸款規模,有效解決農民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健全農業科技服務網路,加速農業科技推廣與普及。進一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完成基本飲水工程50處,防氟改水工程8處,解決9400口人的飲水問題。
(三)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機制和體制創新步伐,加速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繼續深化和完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制面達到100%,進一步做好已改制企業的化解債務、安置職工和盤活閒置資產工作。繼續深化流通體制改革,以交通運輸、物流配送為主體,大力發展新型經營業態,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步伐。年內投資2500萬元,完成物流中心物流平台主體工程建設。立足區位優勢,做大做強商貿企業和商品加工企業,力爭把我市建成輻射周邊的商業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及其配套改革,認真落實相關政策,健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確保農民負擔減輕後不反彈。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劃出和撤銷的事業單位產權改制工作。
大力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放開手腳,取消限制,落實待遇,強化服務,引導和扶持民營經濟擴規模、上檔次,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發展經濟、繁榮市場、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年內新增民營企業20家,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25%,實繳稅金增長20%,從業人員達到4.98萬人。
(四)以健全涉外工作運行機制為手段,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加速推進對外開放進程。域外引資實現2.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00萬美元,出口創匯330萬美元。建立健全項目工作運行體系,成立專門的項目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儲備、可行性研究和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市財政列專項資金100萬元,用於項目前期費用,保證項目工作及時高效運轉。突出企業的載體作用,圍繞重點項目廣泛開展專業招商,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突破,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實施重點項目領導跟蹤落實責任制,抓住機遇,快速篩選一批投資大、牽動強的項目,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爭取上級更多的傾斜和支持,提高項目的落率。要建立富有活力的人才聚集機制,加速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設一支精幹的涉外工作隊伍。堅持招商引資與擴大出口並重,加大對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鞏固針織、鑄件、雜糧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花卉、蔬菜產品出口,力爭在檔次、規模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五)以提升整體功能為目標,改善城鄉環境和基礎設施,加速推進城鎮化進程。圍繞加快老城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功能,重點實施好六項工程:一是通過爭取上級支持和制定優惠政策引資開發,實施101線城區路段拓寬改造工程。二是對南環路進行拓寬改造,為101線城區路段改造做準備,緩解城區交通壓力。三是圍繞南出口風景大橋的交付使用,實施好南出口拆遷拓路工程。四是啟動大凌河城區段治理一期工程,有效治理河道污染,按設計提高護堤標準,建設濱河公園。五是開發西大街,改造市府路西段,建設文化廣場。六是繼續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實現供熱面積180萬平方米,基本取締小鍋爐,拔掉城區供暖煙囪。要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努力使城郊沿線小城鎮有較大變化,全年完成公建民建面積l8萬平方米,農村城鎮化水平達到13.5%。努力爭取上級支持,加快農村路網建設,鋪設油路150公里,改造路基200公里。強化城市管理,加大綜合執法力度,有效整治城市秩序。加強停車場、垃圾點和公廁的建設與管理,解決好主要街區車輛亂停亂放、垃圾無序堆放和民眾入廁難問題。充分發揮社區在物業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樹立生態立市思想,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抓好城區污染源的綜合治理,新建城市綠地5000平方米,完成退耕還林還草8萬畝,新封山育林l8萬畝,青龍河流域自然保護區通過省級驗收。
(六)以就業、社保和扶貧開發為重點,認真解決好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加速推進整體脫貧進程。把促進就業再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向發展要崗位,向公益事業要崗位,向勞務輸出找崗位,充分挖掘就業潛力,力爭全年實現就業再就業8000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搞好“三條保障線”銜接,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社保費征繳和清欠力度,同步征繳率達到100%。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保證各項社會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強化低保對象動態管理,符合條件的城鄉貧困居民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依法規範勞動關係,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堅持救助式扶貧與開發式扶貧相結合,圍繞農業三大主導產業,繼續抓好產業扶貧和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建設,全年新增戶有穩定收入項目戶1.4萬戶。
(七)以增加收入為目的,廣開聚財渠道,加速推進財源建設。進一步理順和規範市、鄉兩級財政體制,鞏固基礎財源,培植骨幹和新興財源,壯大市鄉財力,地方財政收入實現9240萬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增長15%。牢固樹立稅源經濟觀念,儘快培植一批經濟效益好、稅收貢獻大的企業和項目,增強財政收入後勁。加大稅收征管力度,防止稅源流失,做到應收盡收,確保稅收足額均衡入庫。非稅收入要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繼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優先保證工資發放和社會保障支出。完善財政統管和政府採購制度,提高財政和巨觀調控能力。金融部門要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最佳化資金投向,圍繞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擴大信貸增量,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八)以人為本,提高全民素質,加速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增加科技投入,推進科技創新,科技貢獻率達到43%。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保障家庭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繼續合理調整中國小布局,適時啟動教育內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年改造危房l.6萬平方米,完成一中教學樓、二中宿舍樓建設。增加高中招生人數,擴招率達到13.5%以上。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探索、儘快建立培養、引入、留住、用好人才的有效機制,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推進鄉鎮衛生機構改革,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加大衛生監查執法力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健全疾病防控和應急體系,完成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醫院傳染病防治區建設。興辦文化體育產業,啟動體育場改造工程,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積極備戰朝陽六運會。加快以古生物化石、熱水湯溫泉、青龍河自然保護區為主的旅遊資源開發,打造具有凌源特色的旅遊品牌。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5000戶。繼續加強新型生育文化建設,年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6‰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8%以上。特別重視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工作,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
(九)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前提,建設精神文明,加速推進民主法制進程。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創建文明社區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和良好風尚的形成。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爭創國家級雙擁模範城。完善行政執法制度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通過的各項決議,尊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力,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與邪教組織的鬥爭。加強村委會和社區建設,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建立信訪工作長效機制,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及時處理信訪案件,妥善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四、加強政府機關建設,塑造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必須搶抓新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和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在這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政府機關承載著全市人民的重託,肩負著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歷史責任。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責無旁貸的使命感,把握機遇謀利於民,轉變作風服務於民,狠抓落實取信於民,努力建設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府。
樹立全局意識,切實加強軟環境建設。必須充分認識軟環境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切實把整治最佳化軟環境作為執政興市的重要舉措和當務之急,採取強有力措施抓出成效。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真正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移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真正把企業和投資者作為政府的“第一服務對象”,切實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清理和壓縮地方規範性政策檔案,普遍推行承諾制、限時制,對重點項目實行市長領辦、部門代辦,簡化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要以鐵的手腕和鐵石心腸,繼續對軟環境的整治保持高壓態勢,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重點整治“三亂”肇事者,嚴肅查處違紀行為。要牢固樹立人人都是軟環境、處處都是軟環境的思想,把現有的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並根據發展的需要制訂更加優惠的政策,提高政府的信譽度,營造招商引資和企業發展的最優環境。
樹立責任意識,切實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建立健全任務分解體系,對已經確定的各項指標和任務,要細化分解、層層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格局。要強化工作落實,對重點工作要抓到事、盯到人,解決到具體問題,限期收到實質性效果。建立健全正負激勵機制,強化督促檢查,嚴格考核,嚴明獎懲。要以貢獻論英雄,以實績排位次,杜絕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解決好乾與不乾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問題。
樹立進取意識,切實加強政府機關建設。必須把解放思想置於萬事之先,徹底破除計畫經濟時代“等、靠、要”的思想遺骸,徹底破除“滿、小、舊、怕”的思想束縛,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牢固樹立市場觀念、開放觀念和創新觀念,堅定信心,搶抓機遇,求新思變,善謀實幹,形成想事、幹事、成事的工作氛圍,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改革開放的大突破,促進經濟社會的大發展。要按照團結、務實、高效、廉政的要求,切實加強政府機關建設。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工作合力。牢固樹立“民眾利益無小事”思想,真心實意地關心困難群體,滿腔熱情地幫助民眾排憂解難。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堅持腳踏實地,杜絕虛靡浮誇,堅持勤政高效,杜絕庸碌無為,樹正氣,剎歪風,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要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廉潔從政、克己奉公、無私奉獻,著力建設一支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2004年將是我市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迅速擴大產業規模的重要一年,是凌源工業培育骨幹企業、實施重點項目建設的關鍵一年,也是城市建設通過實施重點工程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機不可失,時不我待。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排除萬難,共同創造凌源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