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十五”期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奮力拚搏,開拓進取,勝利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和產業富民戰略,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第三產業繁榮活躍,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凌源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凌源市人民政府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單位,內容,

發布單位

凌源市政府

內容

一、“十五”時期主要成績和2005年工作簡要回顧
  
“十五”期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奮力拚搏,開拓進取,勝利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和產業富民戰略,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第三產業繁榮活躍,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2005年,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4.2億元,五年翻了1.5番,年均增長20.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44億元,比2000年增長157.2%,年均增長2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5560元和3018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59.3%和313.4%,年均增長9.8%和32.8%;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52.7億元,年均增長11.1%。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大力實施改革推動和外向牽動戰略,體制機制創新步伐加快,發展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稅費改革和社保體系改革成效顯著,農村土地流轉、“四荒”出讓、水利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教育、衛生、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行政體制、財政體制、金融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五年實際利用外資510萬美元,興辦三資企業6戶;域外引資20億元,對口爭取資金8億元,興建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5個;出口創匯842萬美元。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億元,是2000年的10.6倍,五年累計完成30.3億元,是“九五”的3.9倍。實施了四大街拓寬改造、101線城區段拓寬改造、大凌河凌源城區段綜合治理、城市集中供熱、城鄉電網改造、油路鄉鄉通、三大項目造林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39項,新增城區和小城鎮建築面積260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33.4%。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五年開發新技術32項,引進新品種56個,科技貢獻率明顯提高;建立了以市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各類教育健康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其它事業也都取得了新成就。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依法治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城鄉精神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人民民眾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普遍增強,社會秩序保持和諧穩定。
2005年,我們緊密圍繞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突出重點,真抓實幹,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項目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工業經濟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預計全部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增長43%。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重點工業項目20個,總投資規模13.8億元,完成投資3.99億元。其中鋼達100萬噸鐵粉精選及20萬噸H型鋼、天源25萬噸海綿鐵及5萬噸冶金粉末製品、宏達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及萬頭肉牛育肥基地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填補了我市無億元工業投資項目空白,為培育立市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圍繞凌鋼主輔分離,對接剝離企業4戶;圍繞監企分開,2戶監獄企業通過招商引資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市工業園區項目入駐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超5000萬元企業4戶。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戶,預計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9億元、2.4億元和3200萬元,同比增長53%、54.8%和24%。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村經濟速效同步提高。預計農業總產值實現21.5億元,增長31.3%。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2.4億公斤,單產創歷史最高水平。主導產業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新增溫室22526棟、冷棚10098個、花卉種植1.1萬畝;新建畜牧小區33個,完成產能翻番小區40個,發展規模飼養戶450戶;新增經濟林6萬畝。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引進推廣蔬菜、花卉新品種137個,發展多茬複種、立體栽培3萬棟。標準化生產快速推進,無公害黃瓜和花卉生產基地被列為全國農業標準化一類項目區,又有4種農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5種農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5%;新建牲畜改良站點35個,改良牲畜11萬(頭)只,畜牧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5%。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完成花卉種球種苗研繁中心一期工程和八里堡蔬菜批發市場三期擴建工程,實施農產品深加工龍頭項目8個,金陽集團被列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完成土地整理1.6萬畝、中低產田改造1萬畝、保護性耕作2萬畝、“一池三改”2000戶,我市被評為省級農村能源生態建設先進縣,祝家營子村被評為國家級生態家園建設先進村;新修水利灌溉工程14處,完成水土保持17.1萬畝,奪得省第十八屆大禹杯。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全面勝利。
——第三產業持續發展,民營經濟再攀新高。堅持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各類要素市場健康發育,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分別實現10億元和7.8億元,增長18%和4%。制定了推動全民創業扶持政策,全民創業氛圍日益濃厚,新增民營企業131戶、有照個體工商戶2657戶,從業人員達到2.8萬人。預計民營經濟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53億元、8.5億元和1.3億元,增長42%、90%和33%。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開放型經濟取得新進展。拓寬招商渠道,強化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和親情招商,促進了引資提速、質量提高。域外引資10億元,對口爭取資金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81萬美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域外投資項目28個、三資企業3戶。對外貿易日趨活躍,東遠科技取得自營進出口權,花卉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城鄉面貌又有新變化。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編制了7個專項規劃。投資2054萬元,完成了紅山路人行步道及亮化、市府路西段和凌河大街改造、南環路油路及排水、城市集中供熱三期工程等十大重點工程,新增城市黑色路面8.8萬平方米、人行步道5.54萬平方米、排水管渠5240延長米、路燈和景觀燈374基桿,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80萬平方米。老城改造投入4826萬元,拆除12.3萬平方米,新建34萬平方米。小城鎮完成建築面積15.6萬平方米,城鎮化率穩步提高。公路建設堅持建、管、養並重,改造路基180公里,鋪設油路78公里,修復水毀道路13.4萬平方米。電力、郵政、通訊服務能力明顯增強。集中力量治理違章建築、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等行為,城市環境秩序明顯改觀。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造林11.4萬畝,新增封山育林4.5萬畝,青龍河自然保護區被提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社會綜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財稅金融工作再創佳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9%,支出增長20.3%,投入重點項目建設扶持資金5150萬元;金融部門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全年投放支企支農資金8.1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33.5億元。就業、社保、扶貧開發和救災救濟成效顯著,實現就業再就業1.3萬人,勞務輸出8萬人次;社保擴面2414人,征繳社保費2476.9萬元,發放社保金6347萬元;城鄉低保擴面21216人,實現了應保盡保;落實項目村28個,新增有穩定收入項目農戶1.3萬戶;為無房戶和水毀戶建房140戶,18135名困難民眾和11709名貧困學生得到有效救助。
——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套用和普及邁出新步伐,開發新技術7項,引進新品種13個,我市被評為全省科技進步示範縣和全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以市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日益健全,中國小輟學率控制在2.26%,高中擴招492人,高考錄取率、重點率、名牌率均居朝陽市前列;新建和改造校舍3.8萬平方米,實驗中學、職教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全面完成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實施了醫防分設,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日益健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市醫院隔離病區綜合樓投入使用。藥品市場監管得到加強。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建成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人口與計畫生育控制指標全面實現。廣播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防雹增雨工作取得新進展。統計、審計、環保、物價、史志、檔案、防震、人防、兵役、殘聯、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和雙擁共建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我市被評為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先進市,連續兩屆進入省級雙擁模範城行列。自覺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達100%。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治,清理規範採礦點128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各種犯罪,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堅持歸口辦理和領導接待日制度,及時妥善處理了一批重點難點案件,信訪工作得到加強。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大力開展反腐倡廉和糾風治亂工作,取消行政許可項目145項,查處違紀違規案件80件,促進了軟環境的整治和最佳化。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市委正確決策和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級幹部和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銳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廣大幹部,向對政府工作給予充分理解、熱情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凌源發展的駐凌國省市直單位、部隊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深層次矛盾,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低,農民增收渠道不寬;城鎮化水平不高,集聚產業發展、吸納剩餘勞力轉移和容納就業的功能較差;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並不寬鬆,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和行業不正之風還在一定範圍記憶體在;作風不深入、工作不紮實的問題仍較突出。我們要高度重視上述問題,並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採取有針對性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是凌源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省扶持遼西北加快發展和我市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的重大機遇,完成工業振興和經濟跨越式發展、整體穩定脫貧並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中等城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歷史性任務,推動凌源經濟社會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續向“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宏偉目標邁進。
主要奮鬥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以年均29.3%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力爭達到160億元,實現翻1.8番,人均GDP達到2.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以年均52.8%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達到1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以年均38.4%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累計完成15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以年均12.7%和19%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分別達到1.01萬元和7200元。通過“十一五”期間的不懈努力,力爭把我市建設成為大凌河經濟帶的龍頭、遼西經濟群的經濟重鎮、遼寧縣域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經濟板塊城市。
主要任務是:
深入實施集群化發展戰略,壯大市域經濟實力,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各類生產要素集聚為手段,以培育立市企業為重點,加快構建十大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基本構築起以立市企業為支撐、以骨幹企業為牽動,十大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市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全市實現整體穩定脫貧,並向全面小康社會邁進。
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推進經濟成長模式轉變。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集聚更大的領導力度、工作力度和更多的資源要素全力扶工,通過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大幅提升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現經濟成長模式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根本轉變。到“十一五”期末,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12.5:69:18.5,形成穩定的“二三一”產業排序,工業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確立。
深入實施城市牽動戰略,提升城市綜合功能,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強化“以城養城”的城市發展理念,按照建設經典城市的標準,加快老城改造、新區開發、市政公用設施和城市主幹路網等重點工程建設,擴張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充分發揮城市的牽動和服務作用。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小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力爭用五年的時間,基本構築起中等城市框架,中心城市人口達到25至35萬,鄉鎮城市化人口達到15萬,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區外鄉鎮的建成區框架覆蓋面積分別達到50平方公里和2至5平方公里,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遼冀蒙三省區交匯處區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加速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切實關注“三農”問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完善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切實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2006年主要工作任務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面認真地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對於確保“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推進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市四屆一次黨代會和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進“一主四化”為主攻方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和培育立市企業為重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全力構建十大產業集群,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加強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實現“十一五”的良好開局。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8億元,增長31.2%;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3.2億元、31.8億元、13億元,增長16.8%、42%、2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億元,增長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億元,增長5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200元、3600元,增長11.5%和19.3%。力爭實際完成值高於預期目標。
為確保實現上述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發展第一的原則。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緊密圍繞推進跨越式發展,積極運用市場的理念謀劃工作、推進工作,特別注重運用市場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堅持項目為重的原則。牢固樹立經濟工作以項目建設為主要抓手的思想,內挖潛力,外藉助力,千方百計建設一批產業拉動型、科技支撐型、財政增收型的大項目,用創新的思維培育催生經濟成長點,儘快解決總量和增量不足的問題。
三是堅持真抓實幹的原則。牢固樹立落實是第一基本功的理念,咬住發展目標,創新工作方法,硬化工作措施,真正做到盯人、盯事、盯結果。
四是堅持親民為民的原則。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傾聽民眾呼聲,關心民眾疾苦,切實維護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全年必須紮實做好以下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奮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高度認識開放牽動和項目支撐在促調整、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高揚開放牽動和項目支撐大旗,以招商引資為手段,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最佳化環境為保障,高水平走出一條具有凌源特色的開放牽動和項目支撐之路。域外引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增長50%以上;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出口創匯增長50%以上。
提高引資成效,加快項目建設。堅持把招商引資放到對外開放的首位,突出項目工作的核心地位,進一步落實零地價、零收費、零距離服務等不惜血本的優惠扶持政策,全面加強以各類園區為主的招商平台建設,實現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新突破。全年儲備、包裝、推介重點項目60個,力爭實施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重點項目45個。突出項目招商,重點抓好大水泥和菱鐵礦、錳鐵礦、油母頁岩資源開發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年內引入投資企業,實現開工建設。突出領導招商,堅持市政府一班人帶頭招商,量化各鄉鎮及經濟部門主要領導招商任務,力爭每個鄉鎮至少新上一個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突出專業招商,積極組織域內招商洽談會,廣泛開展域外定向招商,加大宣傳凌源、推介項目力度,提高項目落地率。
最佳化投資環境,改善對外形象。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規範行政許可行為,減少行政審批環節,從根本上防範破壞經濟發展軟環境行為。實施行政許可辦理“提速”工程,推行“直通車”和“大項目綠色通道”服務,對所有重大投資項目和入駐企業一律實行審批代辦制、全程服務代理制、治安環境零風險承諾制,嚴厲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破壞軟環境行為,真正做到審批最快、服務最佳、治安最好,努力形成尊商敬商愛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
(二)強力推進支柱產業培育,奮力開創工業化發展新局面。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核心戰略,緊密圍繞構建十大產業集群,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以園區為載體,加快培育立市企業,著力打造支柱產業,促進工業經濟總量規模與質量效益同步擴張。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5戶,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5戶,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增長40%以上,全部工業銷售收入增長30%以上。
抓項目,打造支柱產業。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續建工業項目13個,新上12個。以鋼達100萬噸鐵粉精選及20萬噸H型鋼、天源20萬噸海綿鐵及5萬噸冶金粉末製品、嘉能30萬噸合金鋼以及菱鐵、螢石、油母頁岩資源開發等項目為依託,打造冶金礦業產業;以凌汽5000輛整車組裝、建龍10萬台汽車大架、鴻發20萬根曲軸、東方10萬噸鑄件等項目為依託,打造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浮法玻璃第二條生產線擴能改造、四合當大水泥、蓬源2萬噸鋼構彩板、源泉水泥生產線擴建等項目為依託,打造新型建材產業;以宏達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及萬頭肉牛育肥基地、嘉珍2萬噸系列肉製品加工及15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等項目為依託,打造農產品深加工包裝產業。同時,注重提高產業關聯度,延伸產業鏈條,催生大項目和大企業。強化倚托凌鋼、服務凌鋼、發展凌源的理念,進一步抓住凌鋼主輔分離、監獄分局監企分開的機遇,繼續搞好凌鋼剝離企業對接,積極支持監獄企業改制,充分藉助大企業的技術、市場等優勢,大力發展機械製造業,提高中高端產品生產比重,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抓園區,促進產業集聚。按照省級專業園區標準進一步擴大市工業園區承載規模,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新入駐固定資產投資超2000萬元重點項目5個以上。同時,積極推進汽車、四合當建材、三十家子畜產品加工、向東、北方工業園區建設。
抓服務,壯大民營經濟。突出民營經濟主體地位,深入推進全民創業,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總收入、增加值、稅金分別增長30%以上。加快技術諮詢、信用評價、法律服務等體系建設,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扶持企業擴大再生產,力爭開發新產品8個,創市級以上名牌4個。協調密切銀企關係,加快建設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繼續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堅決制止和糾正侵害市場主體利益行為,為企業加快發展創造寬鬆環境。
(三)強力推進結構調整,奮力開創農業產業化發展新局面。圍繞壯大主導產業,以最佳化品種、更新生產模式為主線,以加強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業總產值增長11%以上。
繼續營造主導產業規模優勢。新建溫室2萬棟、冷棚1萬個,發展花卉種植1萬畝;新增畜牧養殖大戶400戶,完成產能翻番小區40個,高度重視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新增經濟林6萬畝。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0%。
調整最佳化產業內部結構。繼續擴大棚內下茬和棚前種植面積,發展多茬複種、立體栽培、棚前種植8萬畝,新增“四位一體”溫室2000棟,提高保護地單位面積生產率。繼續推進畜牧品種改良,優良品種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繼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下綜合種植6萬畝。
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推廣新品種種植技術和標準化生產技術,嚴格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引進推廣蔬菜花卉新品種100個,優新品種覆蓋率達到95%,建成綠色蔬菜和花卉出口基地4000畝。積極興辦現代農業園區,市建5000畝以上2處,有條件的鄉鎮建1000畝以上1處。加強龍頭企業建設,依託蓬源實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包裝和東遠科技一體化項目,加快推廣分級加工和精品包裝,提高綠色產品產出率和加工率;在搞好宏達牛業、嘉珍興業等龍頭企業建設的同時,力爭引入農事企業6戶以上,加快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農產品增值、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實施好土地整理項目,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萬畝、水土保持15萬畝、保護性耕作2萬畝。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新增農業機具200台(套)。加大高效農業投入,為主導產業配水配電100處,新增水利調蓄能力270萬立方米。
(四)強力推進流通服務業現代化,奮力開創第三產業發展新局面。圍繞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加快完善現代流通服務體系,提高流通服務產業集群化程度,構築第三產業發展新格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以上。
深化流通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年內完成糧食購銷企業改制16戶,商貿企業改制7戶,供銷企業改制6戶。
拓展流通服務業發展領域。加強城鄉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各類專業市場,完善各類要素市場,啟動農資市場、機動車交易市場建設工程。通過招商引資盤活商貿企業閒置存量資產,整合傳統商貿資源,創新經營業態,推進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拓展房地產、現代中介、物流配送等新興服務業領域,搞活凌北鋼鐵物流經營。加快旅遊資源整合,推進旅遊市場開發,搞好古生物化石城、熱水湯療養城等旅遊項目建設。
(五)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奮力開創城市建設新局面。牢固樹立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經濟發展的理念,搞活城市經營,推進老城改造和新區開發,著力提升中心城市和小城鎮功能。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
搞活城市經營。政府高度壟斷城市土地一級市場,商業性項目建設用地一律實施招標、拍賣、掛牌,實現城市土地高額增值,走出一條以土地換資金、以城養城的新路子。逐步推進公用事業經營方式改革,以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融資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盤活各類城市資產。
促進城市擴容提質。推進南河新區、河東新區建設,加大老城區改造力度,啟動實施大凌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及濱河公園建設、高速公路凌源出口連線線建設、東出口改造及東大橋續建、東環路改造、凌熱線改造、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及凌左線改造、城區平房改造、城市集中供熱四期工程、朝陽路改造、市場路改造、客運站改擴建、垃圾場建設、古生物化石城建設、國際酒店建設14項重點工程,基本消滅斷頭路、摸黑路,提高城市集中供熱質量。擴大城區綠化面積,新增城市綠地19萬平方米。
加強城市管理。實施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執行新的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堅決制止亂批亂占、亂搭濫建,確保各類建設項目按規劃有序進行。認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著力解決亂停亂放和占道經營問題。規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新建標準化小區10個。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完善建制鎮和鄉鎮政府所在地總體規劃,加快新一輪中心村規劃調整,新增小城鎮建設面積20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完成宋榆線和10條農村路網道路改造,改造路基100公里,鋪設油路64.5公里,支持鐵朝高速凌源段建設。擴大農村有線電視覆蓋面,新增6000戶以上。全面啟動新農村建設工程,在每個鄉鎮至少搞好一個村的建設試點,建成5個文明生態樣板村,楊杖子鎮爭創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六)強力推進財源建設,奮力開創財稅金融工作新局面。緊密圍繞壯大市鄉財力,以加強財源建設為重點,以強化征管和依法理財為手段,構建有力的財政保障體系和金融支撐體系。
大力加強財政建設。堅持發展生財,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加大財政資金對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依靠經濟發展促進財政增收,確保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0%以上;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和完善市對鄉財政體制,充分調動各鄉鎮發展經濟、培植稅源的積極性。堅持依法聚財,嚴格依法治稅,嚴厲打擊偷逃抗騙稅行為,確保應收盡收、足額均衡入庫;嚴格收支兩條線管理,嚴厲查處私設小金庫、擠占挪用專項資金和坐收坐支等違法違紀行為,增強可支配財力。堅持科學理財,嚴格執行財政預算,最佳化支出結構,規範支出次序,全力保工資、保穩定、保運轉、保重點,著力提高財政的保障能力和支持能力。
切實加強金融建設。有效保護銀行債權,堅決化解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充分調動和發揮金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金融部門要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拓寬投資渠道,擴大投資領域,提高信貸增量,全年新增各項貸款餘額3億元以上。
(七)強力推進和諧凌源建設,奮力開創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新局面。構建和諧凌源是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加快推進和諧凌源建設。
妥善解決好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現就業再就業8000人,勞務輸出6.5萬人次以上。強化社保擴面征繳,完成擴面2000人,確保各項社會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完善低保對象動態管理機制,城鄉擴面2500人,確保應保盡保。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新增有穩定收入項目農戶1萬戶以上。深入開展社會救災救濟,保證城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好11個科技進步示範和科技富民強市項目工程。大力實施優質教育工程,落實“兩免一補”扶貧助學資金,中國小控輟保學率力爭達到100%;完成實驗中學建設工程,確保暑期招生,高中擴招比例達到12.5%以上;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新建和改擴建校舍3.9萬平方米,完成大河北、三家子中學新建及朝陽街國小改造工程;大力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市職教中心投入使用。完善人才培養、選拔、培訓機制,多渠道吸納優秀人才。
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嚴格計畫生育責任追究,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8%以上。強化礦業秩序整頓,加強水資源管理,在有序開發與合理利用中節約資源。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加強工業污染源達標和城市廢棄物治理,完成造林10萬畝,新增封山育林4.5萬畝,青龍河自然保護區爭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加快發展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進一步完善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全面實施農村衛生合作醫療,提升醫療衛生質量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完成市醫院門診樓、中醫院住院處改擴建工程。廣泛開展民眾性文體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適時啟動市體育場建設工程。
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化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樹立奮發向上、健康文明、和睦相處的社會新風尚。推進雙擁共建,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加強社區和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改善社區工作條件,提高社區和村委會管理與服務水平。大力推進依法治市,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和遵法守法的自覺性。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高度重視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及時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決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推進“平安創建”,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保持社會穩定。
(八)強力推進自身建設,奮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新時期、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工作的著眼點聚焦到加快發展上來,把工作的著力點集中到真抓實幹上來,著力塑造勤政務實、廉潔高效、親民為民的政府新形象。
依法行政,加強法治型政府建設。深入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強化法制觀念,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進程。切實抓好法制教育,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公示制和責任追究制,嚴格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執法不公、徇私枉法行為,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公平正義、誠信文明。
務實勤政,加強效能型政府建設。大力提倡求真務實,堅決反對浮躁推諉,一心一意謀發展,撲下身子抓落實,盡職盡責提效率。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用變化印證實幹,用實效衡量實幹,以實際行動唱響政府真抓實幹、勤政高效的主旋律。
廉潔從政,加強廉潔型政府建設。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廉潔從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強化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強化廉潔從政監督管理,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認真解決好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
各位代表,我市經濟社會已經步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開創凌源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