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7年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

《2003—2007年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3年12月29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3—2007年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
  • 性質:規劃綱要
  • 地點:安徽省
檔案通知,規劃綱要,

檔案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03—2007年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的通知
皖政辦〔2003〕9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03—2007年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業經省長辦公會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規劃綱要

2003—2007年安徽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
今後五年,是全省上下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以工業化為核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加快發展、富民強省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增創加快發展新優勢的要求,特制定我省2003—2007年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規劃綱要。
一、五年來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工作基本情況
1998—2002年,我省圍繞“品種、質量、效益、擴大出口”的目標,突出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發展後勁,堅持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不動搖,狠抓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
(一)投資總量成倍增長,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1998—2002年,我省技術改造共完成投資804億元,是“八五”期間的2.7倍,年均增長14.9%。實施投資超億元項目150項,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34項。
2002年技改投資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31.6億元,增長25%,占全國的比重由1998年的2.5%上升到3.5%,位次由17位上升到11位。省重點技改項目平均投資規模由1998年的2500萬元提高到8000萬元。據測算,技改投資對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有力地拉動了工業經濟的增長。
(二)投資結構逐步最佳化,促進了工業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工業投資由1998年的72.2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85.5億元,其中,製造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由1998年的46.5%上升到2002年的56.1%。非國有經濟技改投資比重上升,五年來完成技改投資157億元,占全省的19.5%。通過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工業企業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大中型企業總資產由1998年的1880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2656億元,重要骨幹企業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2002年50戶重要骨幹企業實現銷售收95億元,利潤33.4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企業的44.6%和58.9%,湧現出海螺集團、豐原集團、叉車集團、華茂集團、江汽集團等一批全國行業排頭兵企業,培育形成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
(三)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推動了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五年來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6家,國家級技術中心6家,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761項,開發新產品11129項。新產品產值率由1998年的9.2%提高到2002年的15.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9.6%提高到2002年的13.2%。通過實施技術創新項目,加速實現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與此同時,採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也取得明顯成效。在建成投產的項目中,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內領先的占90%,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占23.3%,整體上帶動了產業升級。冶金、石化、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煤炭等傳統行業通過技術進步,逐步發展壯大,產業層次、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成為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技術性措施進一步強化,增強了重要骨幹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大公司、大項目戰略,強化技術性措施,重要骨幹企業競爭力逐步增強。馬鋼、海螺、豐原、江汽、奇瑞、星馬、國風、銅峰、華茂等一批優勢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發展壯大,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開拓了國際國內市場,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五)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改善了經濟成長的質量。五年來,全省累計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項目2700個,總投資132億元;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由1998年的1780萬噸上升到2002年的2607萬噸;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由2.56噸標煤下降到2.24噸標煤,低於全國2.56噸的平均水平。清潔生產試點示範全面推進。省70戶重要骨幹企業和1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部實施清潔生產方案。形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產業鏈,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工業進程。
過去的五年,雖然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總體形勢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後續項目少,特別是大項目少。一些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不足,經營者更多地注重當前,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管理。二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在省內產業化的較少;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渠道不暢。三是小企業貸款難,項目實施難。四是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的投資機制尚未真正形成,傳統的管理方式束縛了企業的發展。五是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利用外資規模較小,有些企業只注重引進資金,忽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
二、2003—2007年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本世紀前二十年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技術進步、經濟發展成為主流。面對日益加劇的國際化競爭和新技術革命,必須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技術結構調整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2003—2007年我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高新技術化,促進產業升級;推進重點企業突出主業,做大做強,增強核心競爭力;加大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行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力度,建設八大基地,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繼續遵循“255”工作規則,堅持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與資源綜合利用相結合、與資產重組相結合、與提高產業關聯度相結合、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按照標誌性目標推薦項目、圍繞預期市場選擇項目、根據載體實力確定項目、依照程式爭取項目、堅守誠信組織實施項目。
2003—2007年全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主要目標:
——總量目標。完成技改投資3000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37.5%左右,年均增長32.6%。其中,2003年完成投資330億元,2004年完成430億元,2005年完成560億元,2006年完成730億元,2007年達到950億元。實施投資1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360項,總投資1420億元。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81項,總投資980億元。70戶重要骨幹企業技術改造項目219項,總投資1149億元。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501項,總投資75億元。
——技術目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建立省級技術中心或研發機構。技術引進項目用匯50億美元以上。累計開發新產品1.6萬個,到2007年,新產品產值率由2002年的15.4%提高到22.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3.2%提高到20%。
——企業目標。通過技術改造和改革、改組等措施,到2007年,力爭銷售收入10—50億元的企業達到30戶,50—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戶,100—200億元的企業達到5戶,20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戶。全省加工製造業增加值1200億元,占GDP的21%,5年內提高5個百分點。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70%。
——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目標。到2007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90年不變價)能耗下降到2.05噸標煤,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97%,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6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
三、2003—2007年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的主要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我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依託重點企業,突出重點產品的改造升級,推進重點行業上規模、上水平。培植裝備、日用電器、優質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能源等五大支柱產業。建設八大基地,即:以鋼及成品鋼材、有色金屬深加工等優質金屬材料為重點,建成全國重要的鋼鐵及有色工業基地;以汽車、叉車、裝載搬運機械、工業母機、儀器儀表、電工設備、礦山設備等產品為重點,建設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和裝備工業基地;以新型乾法水泥、新型建材、非金屬礦深加工產品等為重點,建設新型建材及非金屬材料基地;以日用電器及其配套產品為重點,建設日用電器工業基地;以軟體開發、電子基礎材料、元器件等為重點,建設信息軟體產業基地;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生物製藥、新醫藥產品為重點,建設化工醫藥產業基地;以高檔紗線、面料、後整理加工產品、玉米發酵產品、小麥、大豆、油菜籽、畜禽深加工產品、特色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為重點,建設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以煤炭、電力行業上規模、上水平,加強安全設施、清潔能源的技術改造為重點,建設煤電工業基地。
(一)鋼鐵及有色工業基地。以馬鋼公司、銅陵有色公司等企業為依託,擴大關鍵鋼材品種,提升產品檔次,大力開展銅材產品的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發展高附加值冶金新材料。採用高效、環保生產技術及冶金自動化技術,提升技術水平;推廣冶煉廢氣、廢渣、廢水綜合治理和二次資源再生利用技術,提高綜合利用和安全生產能力;採用信息技術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全省鋼產量達到1500萬噸以上、電解銅60萬噸以上,銅加工材40萬噸以上。實施億元以上技術改造項目33項,總投資315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39項,總投資8.6億元。馬鋼公司圍繞形成1500萬噸鋼規模,加快總投資180億元新增500萬噸鋼綜合改造項目的前期工作。銅陵有色圍繞銅礦開採和銅產品的精深加工,抓緊實施總投資9億元的6萬噸銅板帶材加工項目,總投資18.5億元的15萬噸電解銅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管、帶、桿、線等銅材加工項目等。
(二)汽車及零部件和裝備工業基地。以江汽安凱集團、奇瑞公司、星馬公司等為依託,加大重組改造力度。圍繞轎車、客車、商用車、重型車、專用車等產品,採用先進制造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增強產品研發能力。發展經濟、安全、環保、節能轎車、高等級客貨車及專用車。研究開發車用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及產品、高效發動機、多軸重載汽車等。增強關鍵總成配套能力,迅速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形成120萬輛整車規模,汽車零部件產值100億元以上。
振興裝備工業。大力發展具有一定基礎的工程機械、搬運機械、鍛壓設備、電工設備、農用機械、環保機械、通用基礎機械產品等市場急需的成套裝備和高附加值產品,形成產品有特色並按照經濟規模組織生產的專業化協作配套體系。叉車及工程機械達到5萬台規模。積極開發新型、特種叉車、自動化倉儲系統、高原、高寒及特種挖掘機系列產品等先進施工機械。在鞏固農用運輸車、小型手扶拖拉機等優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聯合收割機、種植機械及節水灌溉機械等。
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1項,總投資163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123項,總投資20.7億元。加快江汽集團重組、併購和改造步伐,投資40億元,建設輕型商用車、SUV多功能車及中型客車研發基地。奇瑞公司圍繞形成70萬輛轎車規模,依託現在的生產線及配套資源,推進產品的換代升級,開發轎車新品種及新型發動機。加快星馬公司重型汽車、全柴集團新型車用柴油機、環保機械以及環新、康達、銅陵三佳、黃山金馬等企業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改造,提高配套能力。
(三)新型建材及非金屬材料基地。以海螺集團、國風集團等企業為重點,發揮資源、技術、區位優勢,發展新型乾法水泥和塑膠管材管件。發揮我省非金屬礦產資源優勢,採用清潔、高效的生態建材工藝和非金屬礦物超細加工、特種陶瓷、無機非金屬新材料深加工技術,加大非金屬材料加工轉化力度,在引進關鍵技術設備的同時,增強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能力。新型乾法水泥熟料規模達到1億噸、塑膠型材60萬噸、管材管件40萬噸,壯大陶瓷噴塗棒、方解石、凹凸棒土、高嶺土、膨潤土等非金屬礦深加工產品規模。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2項,總投資140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15項,總投資2.4億元。海螺集團圍繞形成8000萬噸水泥、50萬噸型材生產能力的目標,投資30億元,實施日產萬噸、5000噸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和型材生產線項目。國風集團圍繞管材、薄膜兩大類塑膠製品和非金屬礦超細粉深加工產品,重點實施碳酸鈣超細粉項目、管材項目等。同時,加快實施巢東、兩淮、滁州華能等企業的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改造和碳酸鈣、高嶺土超細粉、人造板、皖維公司工業廢渣生產水泥等項目。
(四)日用電器工業基地。以美菱、榮事達、合肥海爾、博西華、蕪湖美的等企業為重點,圍繞名牌系列化、生產柔性化、企業集團化、配套專業化,採用變頻、模糊控制、人工智慧、精密模具設計與製造等先進技術,加快日用電器升級換代步伐。集中力量做好電機、新型漆包線、內螺紋銅管、毛細銅管、超微細線、塑膠配件等日用電器配件的開發和生產,進一步提高日用電器及配套件工業生產的集中度,擴大產業規模,帶動包裝紙及紙板、塑膠、印刷等產品的發展。電冰櫃產量550萬台、洗衣機400萬台、空調器500萬台、彩電450萬台。實施億元以上項目9項,總投資37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9項,總投資1.3億元。
(五)化工醫藥產業基地。以銅化集團、淮化集團、安慶石化等企業為重點,充分發揮淮南煤資源優勢,開展新型煤氣化技術的研究。老裝置改造升級和新產品開發相結合,以碳一化工和燃料化工相結合為主線,發展煤化工產品。推廣新型高效催化技術及催化新材料、生物發酵技術,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品和低毒高效的農用化工新品種、新劑型。套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加快發展化學原料藥,實施GMP改造,選擇市場前景好的研究成果進行轉化和產業化。推進中藥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提高尿素、磷銨、高濃度氮磷鉀複合肥料比重。重點實施億元以上項目87項,總投資340億元,其中化工75項,總投資325億元;醫藥12項,總投資15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125項,總投資17億元。加快安慶石化總投資6.6億元的煤代油項目進度;實施淮化集團總投資9.4億元的老合成氨系統改造,並積極發展碳酸二甲酯、雙氧水、水合肼等精細化工產品,儘快開工建設六國化工總投資7.2億元的複合肥磷銨項目和佳通公司總投資9.3億元的全鋼子午胎項目。
(六)信息軟體產業基地。以銅峰電子、銅陵三佳、38所及合肥軟體園等為重點,擴大合資合作和技術引進,壯大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信息設備等產品的規模;加快積體電路專用技術、網路技術與設備、數字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數字音視頻技術的開發套用步伐,實現信息化套用軟體、工業自動化軟體的產業化;發展數字接入器件、新型顯示器件、敏感元器件等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工薄膜及元器件規模達到全國前列。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3項,總投資62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55項,總投資6.3億元。
(七)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按“公司+農戶”的模式和“品牌+集中度”的思路。結合資本運作和資源綜合利用,加快紡織、造紙、菸草、釀酒等行業的改造步伐,壯大糧油及食品加工業。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0項,總投資155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76項,總投資10.8億元。
紡織行業以華茂集團、淮北飛亞、淮北印染等企業為重點,加快棉紡錠更新改造步伐,力爭形成300萬錠棉紡生產能力。提高無梭織機等先進設備比重,發展高檔面料、替代進口,推廣高效、短流程、自動化印染技術及工藝。加快產業用紡織品和高附加值纖維產品的開發與套用。推進繭絲綢原料基地及高檔面料改造,發展真絲複合紗、混紡紗及高檔化纖仿真面料。實施華茂集團面料、國產新型棉紡成套設備實驗基地項目和10萬錠緊密紡技改項目。菸草行業圍繞200萬箱規模,進一步增強行業整體核心競爭能力,推廣片煙投料、膨脹菸絲、菸草薄片,計算機葉組配方及物流自動化,提高高檔捲菸比重;加快實施蕪湖、蚌埠、滁州等煙廠制絲、卷接包及物流系統改造項目。
造紙行業強化集約生產,加強污水治理工作。採用造紙製漿新技術及回收再生技術,高填料、低定量塗布、紙漿濃度微機控制等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重點發展高檔包裝紙板、工業特種用紙、高檔文化用紙、生活用紙,開發新型多層聚酯網等高檔配套產品。做好林紙一體化項目規劃。實施山鷹造紙總投資15億元的箱板紙和膠印書刊紙項目;華辰造紙網總投資1億元的新型造紙網項目。
對部分重點白酒、啤酒企業進行改造升級。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研究開發白酒新品種,提高和壯大名優品牌白酒比重,鞏固我省白酒的強優地位;採用微電子控制技術和膜過濾技術,提高中高檔啤酒比重和產業集中度。形成50萬噸優質白酒、300萬噸啤酒能力。
以豐原公司為龍頭延伸農產品綜合精深加工產業鏈。豐原公司投資110億元,形成年加工玉米、小麥540萬噸規模,重點實施燃料酒精聯產酵母項目以及小麥、大豆、乳品深加工等項目,並圍繞18萬噸檸檬酸、20萬噸L—乳酸和4萬噸賴氨酸等產品進行系統改造。
以豐大、華康、華泰、福潤、合肥統一等企業為重點,採用農副產品保鮮加工、食品衛生安全檢測、綠色無菌包裝等新技術,圍繞菜籽、畜禽、果蔬、茶葉等特色農產品,加大深加工力度。組織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9項,總投資29億元。
(八)煤電工業基地。依託我省煤炭資源優勢和現有發電機組能力,圍繞2007年重點煤礦產量達到1億噸、兩淮新增裝機容量740萬千瓦,建設華東能源基地的目標,加大投入。實施億元以上技術改造項目31項,總投資210億元,重點技術創新項目22項,總投資3.3億元。一是進一步擴大煤炭生產規模。在抓好新建重點礦井的同時,加快對現有礦井和選煤廠進行改造,推廣煤礦高效自動化採掘、安全生產、潔淨煤與環保技術,加大安全生產、綜采、潔淨煤投資力度。淮南礦業集團投資42億元,對謝橋、張集、潘一、潘三等礦井及選煤廠進行擴能改造,通過改造新增2000萬噸能力。淮北礦業集團在加快新井建設,鞏固主業的同時,實施總投資21億元的安全、綜采、潔淨煤、綜合利用電廠的系統改造。二是加大電源、電網投資力度。以50萬千瓦輸電線路為骨架,加大電網建設,解決北電南送、過江、本省西南地區輸電困難的問題。開工建設淮南田家庵電廠等一批20—30萬千瓦機組項目,抓緊淮南礦業集團等一批60萬千瓦機組項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快熱電聯營、銅電聯營、煤電聯營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進度,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
四、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點,加大投資力度。實施大企業、大項目戰略,造就一批牽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一批銷售收入超2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的行業重點支撐企業群體,促進行業升級,提升產業層次。按照建成一批、開工一批、論證一批、調研一批的工作步驟,推進系統改造,保持連續不斷的投資勢頭。
實施“小巨人”戰略,培育一批鋪天蓋地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省本級以扶持1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重點,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培育一批生產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產品特色化、技術高新化,在國內有影響力,在省內有地位,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有持續發展後勁的“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形成與大企業、大集團分工協作、專業互補的產業體系。
(二)採取經濟性措施,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要求企業足額提取企業技術開發費用,高新技術企業技術開發費占企業銷售額的比例達到5%以上,技術中心企業達到3%以上,一般企業1.5%以上。鼓勵企業加速折舊,重點企業的固定資產可按照7—10年的年限折舊,並依此考核其年度投資目標。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省、市、縣科技三項費用占同級財政支出的比例應逐年增加,科技三項費用的增長應高於同期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辦好投資類企業,將有限的政府投資通過法人化管理和股份化經營,引導社會資金進行技術改造。
(三)進一步強化規劃引導,做好項目儲備。引導企業增強戰略管理意識,進一步明確70戶重要骨幹企業和100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戰略,編制、修改、完善企業發展規劃,提出技術創新及系統改造方案,篩選出一批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牽動性大的重大項目。在注重工藝改造提升的同時,引導優勢企業改進服務手段和方式,在延伸和爭取市場份額上下功夫;高度重視安全、節能和環保。抓好一批行業共性和關鍵性重大技術專題的研究開發,推進產業化,繼續圍繞納米技術、中藥現代化和新醫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技術、精細化工、環境保護和資源綜合利用、農副產品深加工、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研製等重點專題,組織一批技術創新項目,形成一批具備產業化條件的重大項目。
(四)實行新項目新機制,實現多元化投資。堅持技術改造、技術創新與資產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構架新的項目載體,形成項目載體的多元股權結構。通過推薦企業上市、吸收其他法人入股、內部經營者和職工持股、債轉股等多種形式,推動企業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全面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項目管理契約制,規範投資行為。突出利用外資嫁接改造,特別是與國際大公司的合資合作、重組改造。把引進技術、管理和運行機製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推進企業提升技術、管理、行銷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支持發展民營經濟,堅持有進有退,推動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積極吸引省內外民間資本,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來皖進行資產重組,承接國際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壯大我省加工業的基礎和實力。
(五)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繼續加大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以70戶重要骨幹企業和100戶“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鼓勵企業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提高設計、研發和製造能力以及管理和決策水平。引導企業運用信息系統集成技術改造提升成套設備和組合加工設備的集成化水平;用信息控制技術和電子信息產品改造提升鋼鐵、化工等大型連續加工工業的過程控制水平;用嵌入式軟體技術提升消費品、工業品的智慧型化水平;用信息網路技術改造提升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用電子商務技術改造企業物流系統和採購銷售體系。實現企業內外部資源有效整合和協調運作,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六)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抓好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一是突出化工、冶金、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和環保、節水、節能、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一批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環保示範項目。二是加快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套用。三是大力調整資源、能源消費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發展潔淨煤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重點流域和缺水地區工業用水管理,加強工業廢水治理,提高企業水重複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淘汰工藝落後、污染嚴重的企業和設備。四是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幅下降污染物排放,根本改善環境面貌。
(七)突出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轉變政府職能。一是進一步最佳化環境,改進項目的管理方式,減少行政審批,還權於企業。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做到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真正落實企業投資決策權,推行項目備案制。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各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幫助解決項目前期工作、組織實施中的問題。二是更好地發揮產業政策、行業規劃的導向作用和信息引導作用,研究培植產業鏈、跨行業發展問題。三是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和機構建設。四是按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的原則,選擇一批5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上報國家,爭取獲得國家批准,列入國家投資計畫,並幫助完善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工作項目進度,促其早日開工建設。
附屬檔案:安徽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編制的《2003—2007年安徽省重點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表》(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