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九五”時期,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時期。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成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克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努力加快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在調整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市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九五”計畫各項指標基本實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1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1
  • 地區:佛山市
  • 屬性:政府報告
工作回顧,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科教興市”取得明顯成效。,對外開放空間進一步拓寬。,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有較大的提高。,工作規劃,工作意見,

工作回顧

“九五”時期及二○○○年工作回顧

“九五”時期,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時期。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成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克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努力加快發展,整個國民經濟在調整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市十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九五”計畫各項指標基本實現。

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預計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94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比1995年增長85.4%(絕對數為當年價,增長率按1990年不變價,2000年統計數為預計數,下同),“九五”期間年均遞增1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7.55億元,比1995年增長62.7%,年均遞增10.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9.53億元,比上年增長33.8%,比1995年增長1.33倍。稅收總額182.84億元,比上年增長32.78%,比1995年增1.9倍。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九五”期間,加大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三大產業逐步趨向協調發展。一、二、三產業比重由1995年的8.9∶55.9∶35.2調整為2000年的6.9∶52.6∶40.5。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化建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00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27.56億元,比上年增長7.1%,比1995年增長39.3%,優質高產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5%以上;加大了工業結構最佳化調整力度,落後的傳統產業正在弱化並逐步轉移和淘汰,高新技術產業、經過改造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不斷發展,並逐步成為工業的主導力量。200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2036.54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比1995年增長近1倍,年均遞增14.2%;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三產領域不斷拓寬。200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384.3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1995年增加了5.3個百分點。

“科教興市”取得明顯成效。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200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1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5%,比1995年提高7.28個百分點。信息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高速率、寬頻化、大容量、多媒體、互動式信息網路體系初步建成,以計算機網際網路為主的增值用戶發展到20萬戶,信息化綜合指數達到48%。堅持把教育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來抓,基礎教育得到鞏固提高,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了新的發展,適齡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比例達32.1%。

對外開放空間進一步拓寬。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2000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03.3億美元,其中外貿出口總值達5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6%,比1995年增長61.4%,年均遞增10%。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1995年的30.3%提高到2000年的51.4%。“九五”期間,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55.4億美元,比“八五”期間增長75.9%;“九五”時期,外國直接投資比重比“八五”期間提高了18.2個百分點。

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逐步完善。

“九五”時期,我市大力推進以市場為取向的各項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體制、新機制逐步發揮優勢。國有企業及其配套改革不斷深化,初步建立起公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公有制經濟布局得到調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人才、有形建築、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市場逐步建立,初步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力度加大,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

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取得新進展。

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重點項目的投資力度,完成了一批交通、通訊、環保、水利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九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697.7公里,公路密度從1995年的每百平方公里73公里提高到2000年的每百平方公里97公里。城鄉固定電話裝機總容量150.29萬門,比“八五”期末增加46%,電話普及率比“八五”期末增加22.2個百分點,行動電話裝機總容量227.9萬門。全市全社會總用電量達168.62億千瓦·時,是1995年的2.38倍,年人均用電量達5096.57千瓦·時,完成了對農村電網的改造,全市實現城鄉居民用電同網同價,其中,佛山市區、高明市實現了城鄉各類用電同網同價。一大批水利、環保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提高了防災抗災能力,改善了城鄉環境質量。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市按戶籍人口計算,城市化水平達53.8%。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有較大的提高。

2000年,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780元和557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3%和3.2%,比1995年增長33%和31.9%;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216.98億元,比1995年增長1.5倍。
精神文明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果。重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逐步向縱深發展,全市湧現出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和文明校園。加強了對廣大幹部民眾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結合歡慶香港、澳門回歸和建國50周年以及迎接新千年,精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了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工作。
在努力做好犯罪預防工作的同時,嚴厲打擊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社會治安狀況有了明顯改觀。逐步完善計畫生育工作責任制,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95年10.4‰降為5.52‰。與此同時,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區建設、安全生產、武裝、雙擁、外事、僑務、老齡以及其他社會保障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工作規劃

2000年是實施“九五”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市啟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系統工程的第一年,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一總任務總目標,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各項改革,促進了新體制新機制的加快建立
大力推進公有企業改革。採取股份制改造、產權轉讓、股權調整、關停、拍賣等方式,加大了企業重組和扭虧脫困力度,國有企業虧損狀況明顯改善,一批困難企業走出了困境,一批特困企業退出了市場,全市基本實現了國有企業扭虧脫困預期目標。同時,加大了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工作力度,佛山塑膠、佛山華新、南海發展、佛山照明等企業成功上市或擴股,資本運作取得新的成效。
努力加快各項配套改革。積極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社會保險擴面任務提前完成,全市養老、失業保險參保率和保費征繳率達98%,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切實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認真落實了職工最低工資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了公有資產營運管理和監督機制;深化了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審批制度、政府採購制度、財政監管制度、公務員分配製度等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二、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進一步提高了經濟發展質量
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調整農業內部結構,調減糧食種植面積,增加了一大批高質、高產、高效的名特新品種,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0%;工業加大了以科技進步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的力度,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得到發展壯大,結合企業轉制,轉移和關閉了一批耗能大、污染重、技術落後的企業,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第三產業重點推進了物流業、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中介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加快旅遊業的軟硬體建設,佛山和南海分別獲得地級和縣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注重了國內外市場的拓展,舉辦了佛山商品(成都)展銷會,組織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參與了省在西安、北京、廣州、清遠以及歐洲、南亞、北非等地舉辦的經貿和技術交流活動,均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調整出口市場和商品結構,鼓勵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力發展遠洋貿易,促進了全市外貿出口大幅增長。
加大了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認真落實鼓勵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積極鼓勵民間投資,特別是注意引導民間資本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領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引進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和高新技術項目。支持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經過努力,近幾年經濟結構調整的成效開始顯露,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三、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面啟動信息市建設
加快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引導、支持一批大中型企業建立了企業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為加強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建立了佛山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各市、區相繼建立了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工程服務中心。積極創造條件,推動“產學研”聯合,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工作取得較大的進展。積極發展教育事業。加強了對薄弱學校的改造,抓緊了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和中等職業教育結構調整,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取得新進展,辦學水平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努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信息市建設全面啟動並取得可喜成績,南海市被列為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所取得的經驗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省的肯定。政府上網工程取得新進展,信息技術套用不斷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推進,信息產業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四、 適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推進城市化進程
進一步加大了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力度。各市、區加快了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市區重點抓了上沙舊區和佛山大道、衛國路等一批市政工程改造,順德市加快了中心城區建設,南海市、高明市建成一批“民心工程”,三水市抓緊了一批旅遊設施建設。
全面推進了小城鎮建設。一批小城鎮逐步走上集約化、規範化和特色化發展的路子,全市已建成一批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中心城鎮。切實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大氣和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各地先後淘汰和整治了一批水泥、陶瓷、電鍍等污染企業,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雙達標”任務基本完成。同時,加快了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全市行政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積極抓緊了水利建設。堤圍加固達標進一步推進,堤路結合進展加快,城鎮防洪排澇工程進一步加強,水資源保護和綠化美化環境取得一定成效。
五、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營造文明、法治環境
積極實施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社區建設得以全面推進,增強了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功能,逐步完善了社區服務網路。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了農村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民自治逐步走向規範化、法制化。堅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務公開,政府機關管理得到加強。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人民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全年收到議案、建議和提案257件,全部辦理完畢。
各位代表,“九五”期間,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2000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進展,都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以及全市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禪部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也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體制改革任務仍然很重,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還有待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還不夠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還不夠快,傳統產業比重仍較高,最佳化升級任務艱巨;環境污染特別是水質和大氣污染問題仍然嚴重;勞動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農村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仍待解決;政府機關工作作風和效率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在“十五”時期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工作意見

十五時期主要奮鬥目標、任務和二○○一年工作意見
“十五”時期是我市邁入新世紀、加快新發展和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也是我市適應全球新經濟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的重要過渡時期。市政府根據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以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的決議,結合我市實際,擬定了《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草案,明確了奮鬥目標和任務。
“十五”時期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奮鬥目標是:經濟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9%左右,各項經濟指標同步增長,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經濟結構調整有新突破,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再上新水平,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科教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進作用明顯增強,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鄉環境進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十五”期末,順德、南海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佛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草案還提出了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教興市,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信息化進程,加速城市化進程,深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等九項主要任務,請各位代表審議。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國實施第三步戰略目標的第一年,做好新一年工作對於我市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委、市委工作會議精神,以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任務、總目標統攬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以發展為主題,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為目的,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步伐,努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加速城市化進程,強化環境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為實施“十五”計畫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農業總產值增長4%;工業總產值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出口總額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4‰(省下達順德市為9.3‰)以內。
今年,從總的形勢看,平穩發展仍然是主旋律。隨著知識經濟來臨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世界經濟將會持續增長。今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時期,國家將繼續實行積極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進一步採取措施刺激民間投資和居民消費。我市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發展,特別是“九五”時期建設,已形成了較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較完善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去年以來,全市經濟出現了全面推進的重要轉機,整體經濟開始步入良性循環發展階段。這些都是我們做好新一年工作的有利條件。但經濟和社會發展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因此,我們要抓住當前經濟出現重要轉機的良好機遇,順勢而上,敢於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團結奮鬥,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經濟發展質量全面提高
把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大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在確保完成省下達的糧食種植面積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調整種植業區域布局,最佳化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適銷高效農業、出口創匯農業和生態農業。適當調減糧食生產面積,改善品種,提高單產,增加效益。支持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抓好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農田標準化改造,提高農業產出水平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大力推廣、套用現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和科研成果,以農業科技創新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儲藏、加工、流通體系,發揮中介組織搞活農產品流通的積極作用。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從事各種經營活動,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垃圾處理、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和農村費改稅工作,完善農村基層管理體制,禁止各種形式的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改造傳統產業結合起來,推動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強化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是加快信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智慧型綠色家電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積極扶持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高陶瓷、建材、紡織、服裝、中藥等傳統產業,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積極抓好企業的調整重組,培育、催生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勢骨幹企業。重視發展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作用,加快形成以骨幹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
努力擴大服務業領域,推進第三產業全面發展。把發展現代物流業和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點,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重點發展物流、信息、旅遊、交通、倉儲和各類社會中介服務業,提高規模檔次、服務水平和技術含量,不斷增加現代物流業和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以及從業人員在全社會從業人員中的比重。放寬市場準入,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機制,加快企業、學校、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步伐。進一步發展旅遊產業,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遊。發展以經濟適用住房為重點的房地產業,放開搞活房地產二級市場,進一步推廣和規範物業管理。完善社會服務設施,加快發展社會服務業。同時,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傳統物流業,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建設和完善一批有規模、有水平、有特色、有輻射能力的專業市場,並逐步將專業市場發展成為集約化的現代物流基地。積極引進國外知名商業企業,改造和完善物流網路,創新物流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提高物流的產業化和國際化水平。
二、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加大體制創新力度
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深化企業改革。在鞏固和擴大國有企業改革脫困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公有企業改革,繼續多形式推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形成多元化產權結構和新的企業經營機制。積極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特困企業退出通道,實行破產關閉退出一批、兼併重組消化一批、綜合治理救活一批、招標拍賣轉讓一批,努力實現減虧增效。繼續落實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個體私營企業尤其是民營科技企業健康發展。進一步規範公有資產經營公司運作,完善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以產權為紐帶的公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著重落實資產經營責任制、產權代表報告制度、財務總監製度,實施有效監督,確保公有資產保值增值。運用公平競爭機制選擇企業經營者,發展經理人才市場,探索建立獵頭公司。改革公有企業經營者收入分配製度,逐步推行經營者年薪制,試行持股經營、期股獎勵。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高就業水平。鞏固社會保障覆蓋全社會工作成果,加快建立社會保障新機制,目標是建立一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依法征繳社會保險費的力度,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做好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工作,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全面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農村民眾性醫療互助組織。加強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發揮好就業和再就業機構的服務功能,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渠道,解決好本地人員就業問題,實現就業形式多樣化。發展和規範勞動力市場和勞務中介組織,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按照上級部署和要求,積極抓好各級政府的機構改革。適應轉變政府職能和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以依法行政為原則,以與國際接軌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對一般經濟事務的政府審批,強化政府的調控和管理職能。
三、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事業發展,提高社會經濟整體素質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繼續引導、扶持企業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建立和完善以科技諮詢和服務為主的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立科技風險投資機制,在增加政府對科技投入的同時,促進企業成為科技開發投入主體,鼓勵社會資金對科技的投資,支持企業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籌資。發展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加快制定科技人員成果入股的具體操作辦法,探索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方式,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繼續做好專利工作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要努力辦好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繼續支持、引導大中型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切實抓好一批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的行業工程技術服務中心建設,推動企業成為技術進步和創新的主體。繼續抓好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培育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實施技術跨越發展戰略,以一批新興的優勢產業替代落後的傳統產業,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群,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重點加快信息技術、智慧型綠色家電、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材料五大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同時,精心組織實施國家、省、市級科技攻關計畫、火炬計畫和重點新產品計畫,力爭多出成果,多出效益。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實施教育結構調整,根據我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做好高等院校總體規劃和專業設定,調整中國小校布局,改造薄弱學校,提高辦學水平。鞏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成果,努力創建5至8所省級示範學校。儘快出台《佛山市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實施細則》,鼓勵和引導多形式、多層次的社會力量辦學,探索公辦民助、民辦公助的辦學模式,著重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突出素質教育,發展優質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和信息化、現代化的需要。樹立現代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推進教育技術手段信息化、現代化。
注重信息技術套用和信息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推廣南海市的經驗,以套用為重點,促進信息技術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全面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骨幹網路,設立一批知名網站,建立一批信息資料庫,倡導一批信息套用示範單位,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信息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光電子數字信息技術,加速建設全國最大的光碟生產基地和全國首家數碼多媒體廣播產業基地以及南海獅山信息軟體產業基地。抓好信息化運作規則的建立和完善,營造有利於推進信息化進程的新機制。繼續推進政府上網工程,逐步推行網上政府服務,加快各級行政管理和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社會服務等社會事業信息化步伐。
四、全方位拓展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大力開拓國內市場。繼續加強我市與國內大中城市特別是西部地區兄弟城市的經貿合作與交流,積極推動和鼓勵企業參加省和市舉辦的博覽會、展銷會,將開拓市場與經貿合作密切結合起來,改進合作方式,注重實際效果。引導企業適應農村和次發達地區消費需求特點,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加大對我市產品的宣傳力度,不斷擴大我市產品在國內市場的覆蓋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次發達地區投資辦廠,利用當地廉價資源、成本進行生產銷售,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實現產業的梯度轉移。
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擴大出口。針對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實際,進一步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從以廉取勝向以新取勝、以質取勝的轉變。努力擴大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加快輕工、紡織、服裝等傳統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尤其要擴大機電產品出口。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和名優產品出口比重,積極發展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出口。繼續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重點發展日本、北美、西歐市場,進一步增加遠洋出口貿易比重。為迎接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引導外貿企業與生產企業結合,培育多元化外貿市場競爭主體,擴大生產企業自營出口規模,推進外貿企業與國外跨國公司聯合經營,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帶動設備、原材料、半成品、技術和服務出口。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外資來源渠道,在積極開展與國外中小企業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的同時,重點吸引世界500強以及一批跨國企業前來直接投資。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物流業、外貿、信息、旅遊、運輸等服務業,參與改造傳統產業和改組、改造公有企業。抓好投資軟環境的改善,提高吸引力,並加快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
五、加強城鄉環境建設,繼續推進城市化進程
進一步推進各地中心城區建設。按照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城鄉協調的目標要求,繼續抓好各城市總體規劃和建設。重點是加快推進各地中心城區的規劃和建設,增強區域中心的輻射帶動能力。注意加強跨區域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工作,做到既更好發揮區位優勢的帶動作用,又避免重複建設。
加快完善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城鄉基礎設施。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完善一批工程建設。重點抓好謝邊立交、雅瑤立交、廣高線對川至逕尾一級公路、逕口區主幹公路建設和佛陳路、桂和路、桂江路擴建以及碧桂路的高速化改造。根據省珠江三角洲交通規劃,進一步修編我市交通規劃,完善各市主幹路與周邊地區交通網主幹道的配套。推進各市低等級公路改造,爭取用兩年時間,實現全市具備條件的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繼續加強防洪排澇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推進堤路結合,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大力抓好小城鎮規劃建設。以各市、區的中心鎮為重點,推進小城鎮建設。認真做好各地村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高標準、高質量抓好村鎮建設。全市選擇10個左右基礎條件好、具有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規模優勢的鎮作為中心城鎮優先發展。小城鎮建設要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繼續推進村民公寓和鄉村公園建設,美化村鎮環境,節約土地資源。積極探索小城鎮戶籍管理新路子,逐步建立以職業劃分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以居住地劃分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的戶籍登記制度。繼續加強城鄉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進一步理順管理關係,明確各級政府的管理職能,使城市管理真正到位。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現代化要求,逐步改造“城中村”,並以此為突破口,重點查處各種違法違章建設行為。大力發展公共運輸,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環境。鞏固和發展社區建設成果,發揮好社區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營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是抓好內河湧水體污染問題的治理,全面啟動汾江和佛山水道以及三水西南涌等一批河流污染的整治。結合企業結構調整,淘汰一批污染嚴重又無法治理的企業,改造一批繼續生產的水泥、陶瓷企業,鞏固“一控雙達標”成果。抓緊各地一批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工程項目的規劃建設,全面提高環境質量。
六、構建公共財政體系,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加強財政收支管理,構建公共財政體系。積極培育稅源,強化稅收征管,確保財政增收。按照上級統一部署,抓好農村稅費制度和交通、車輛稅費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退出對競爭性領域的投入,逐步增加社會保障、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社會公共事業的支出比例。積極推進預算編制改革,試行部門預算制度。擴大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的範圍,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全面推行政府採購制度和派駐財務總監製度。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確保依法理財、規範理財。
積極防範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健運行。切實抓好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農金會的資產風險處置工作,維護金融運行秩序。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大資產清收保全力度,盤活存量資產,防止資產流失。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搞好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協調好銀行與企業的關係,引導金融機構改進服務,調整信貸結構,支持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
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引導幹部民眾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繼續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教育以及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活動。深入揭批邪教組織的本質,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提高全社會文明水平,形成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濃厚社會氛圍。
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改革文化運行體制,發展文化產業。繼續實施文化精品戰略,鼓勵貼近生活的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和戲劇創作。加強文化場館建設,發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加強文物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事業。嚴格文化市場監管,淨化社會文化環境。推進全民健身計畫,鼓勵民眾性的健身娛樂活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做好九運會部分項目承辦工作。進一步發展廣播電視事業。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繼續調整醫療機構布局,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網點建設,鞏固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改革醫藥衛生體制,逐步實行醫療機構分類管理,規範醫療收費行為,切實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整頓藥品流通秩序,加強藥品監管,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招標制度,打擊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
認真抓好計畫生育工作。繼續堅持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性工作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廣東省計畫生育條例》。加強社區計生工作,推進計畫生育屬地化管理。認真落實計畫生育工作責任制,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計畫生育一票否決制度。加強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切實抓好農村、城鎮個體戶和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完善計畫生育技術服務體系。建立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健全農村計畫生育戶養老保險制度。努力做好各項社會服務工作。繼續抓好扶貧工作,進一步落實好扶貧、助殘、救濟的各項措施,妥善解決特困民眾子女入學、住房、醫療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難問題。適應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進一步抓好老齡事業。繼續抓好擁軍、優撫工作,增進軍政、軍民團結。深入開展國防教育,進一步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強民主建設,推進民主治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檢查監督,堅持和完善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進一步抓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提高辦理質量。暢通民主渠道,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的意見和建議。做好信訪工作,及時了解民情,妥善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繼續認真落實、鞏固“三講”教育成果。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妥善解決農村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建立和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切實提高行政機關工作透明度。同時,加強對下級的指導,促進各市、區平衡發展。
強化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貫徹中央、省和市關於依法行政的部署,以創建文明法治社會為目,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制觀念。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過錯責任追究制和評議考核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確保依法行政。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打擊邪教組織,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嚴格抓好安全生產和安全防火工作,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
依法嚴格管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規範市場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走私販私、逃稅騙稅、逃匯騙匯、逃廢債務、破壞金融秩序、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各種經濟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商品專項整治力度。嚴厲懲處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分子,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抓好隊伍建設,提高公務員素質。加強廉政建設,抓好監察、審計工作,從源頭上、制度上加大防治腐敗力度。規範公務員從政行為,強化公務員隊伍的廉潔自律。繼續開展社會評議機關的活動,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規範辦事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切實解決企業和民眾辦事難問題。積極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競爭上崗、輪崗交流制度和領導幹部任前公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勵機制。加強公務員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
各位代表,做好“十五”時期和新世紀第一年的政府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對於我市完成“十五”計畫,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發揚勇於開拓、善於進取的精神,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堅定信心,乘勝前進,為我市在新世紀加快新發展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