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1年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0年是大連乘勢前進、加快發展的一年。在市委的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帶領廣大幹部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1年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
  • 匯報單位:大連市人民政府
  • 匯報時間:2001年2月12日
  • 檔案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工作簡要,主要任務,

工作簡要

一、2000年和“九五”時期政府工作簡要回顧
2000年是大連乘勢前進、加快發展的一年。在市委的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帶領廣大幹部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艱苦奮鬥,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比例為9.8∶46.2∶4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447美元;固定資產投資268.5億元,增長20.5%;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77.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4.2%。工業經濟繼續增長,實現總產值2247億元,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增長30.3%;預計利稅總額突破70億元,增長22%。在連續兩年遭遇嚴重乾旱的情況下,農業增加值仍比上年增長6.5%,糧豆總產量達到106.3萬噸;地方水產品總產量205.7萬噸,蔬菜總產量223.4萬噸,水果總產量72.8萬噸,蛋、奶產量創歷史最好水平;新建農業精品工程87項,農業產業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鄉鎮企業增加值增長12%,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70家;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2%,農田基本建設成效顯著。第三產業整體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8.7億元,增長9.1%;國有商業六大集團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的態勢,引進了國際著名的商業跨國公司和商業先進業態,開始實施了電子商務、信貸消費等現代行銷方式,商業的國際化、現代化色彩更加濃厚;便民商業和放心食品工程全面啟動。解決了糧食長期壓庫問題,糧食貿易逐步做大,大型倉儲和中轉能力進一步提高。供銷社系統結束了連續6年虧損局面,實現扭虧為盈。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374.7億元和1162.5億元,比年初增加149.8億元和176.9億元。接待海內外旅遊包機150多架,海外大型豪華遊船5艘,來連海外遊客及旅遊創匯均比上年增長30%,旅遊總收入90億元。舉辦各種展會52個,交易額突破300億元。全市新增個體工商戶3萬戶、私營企業2855家;培育和建成10處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上的大型市場。海港貨物吞吐量完成9699萬噸,增長6.8%,貨櫃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增長37.4%;空港旅客吞吐量275萬人次,增長16.5%,貨郵吞吐量7.6萬噸,增長25.4%。市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城鎮和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861元和3442元,人均儲蓄達到1.7萬元;新增住宅竣工配套面積250萬平方米,歸集房改資金110億元,開始實施了住房貨幣化分配,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13.8平方米。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年實施各類科技計畫210項,其中74項成果通過了技術鑑定;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2300家,技工貿總收入70億元。人才高地建設開始啟動,引進人才5000餘名,新增市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4個,建立市級鄉土人才培訓基地11個,冰山集團等3家企業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素質教育取得成效,教育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全市實現了6周歲兒童入學的目標,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突破70%,高考升學率達到90%;多元化教育投資體系、辦學體制初步形成,吸納社會資金2億多元,新建寄宿制高中2所、民辦高中5所;農村國小、中等職業教育布局和結構調整全面啟動;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開始起步。文化藝術工作水平有了提高,各專業藝術團體獲得國家級獎9項。完成了微波傳輸數位化改造和有線電視縣區網併購工作,有線電視網路覆蓋了全市1600多個村。城鄉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區醫療服務二級格局框架初步建立;遠程可視醫療會診中心通過衛星與70多個網點連線並開展了遠程會診;民眾健康水平提高,傳染病總發病率繼續下降。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比計畫降低了0.4個千分點,計畫生育率達99.44%。圓滿完成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登記工作。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體育人口比例達到46%;大連籍運動員奪得奧運會金牌、銅牌各1枚,殘奧會金牌2枚、銀牌1枚,實德足球隊奪得全國足球甲A聯賽冠軍和超霸杯。建成了人防指揮自動化系統,人防通信和快速反應能力得到提高。地震工作獲全省觀測質量綜合評比第一名。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和殘疾人等工作均取得喜人成績。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明顯提高。雙擁共建工作成效顯著,我市再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民兵和預備役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人民民眾的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作用,1008件市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的提案全部辦理完畢。全面推行了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全市縣以上信訪部門受理民眾來信來訪5.7萬件次,處結率達93%。“三五”普法教育成效明顯。實行依法治市、依法行政,開展了綜合執法。強化了監察、審計工作,全年立案查辦違紀違法案件721件,處分違反政紀人員254人。加強了國家安全工作。
2000年,我市各條戰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其中幾項重點工作的成效尤為突出。
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目標如期實現。去年是中央提出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脫困目標的最後一年,我市積極推進國有資產重組和企業搬遷改造,落實減員減債、債轉股、主輔分離等措施,使一批企業擺脫了困境。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由68%下降到55%;國有大中型企業虧損面下降到15%,比國家要求低15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15億元,比上年增長35.7%。繼續推進公司制改造,有72%的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堅持既要脫困更要發展的思路,完成了一批重點技術改造和招商引資項目,調整了工業布局和產品結構,推進了大型船舶、電力機車、通信及網路、數位化電子視聽、精細化工等一批新產品的開發。堅持抓大促小、扶優扶強,西太平洋煉油、大連石化、大顯、冰山年銷售額分別達到130億元、127億元、56億元和35億元。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躍上新台階。去年我市以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材料為重點,制定並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快速成長。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8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35.9億元,比上年增長26.2%;高新技術園區技工貿收入150億元,增長50%。加強了軟體園建設,東大諾基亞、中軟等52家軟體企業入園,實現軟體產業產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培育創新基地,開工建設了雙D港,進港企業10家;建成了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入園企業達96家;啟動了民營科技企業創業中心建設,已有20家企業入駐;建立了炮台生物、中以園藝、科源生物等十大農業高科技基地;引進了以色列蔬菜、荷蘭花卉、節水抗旱地被植物等50個農業新品種。成立大連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促進了高科技多元化融資體系的形成。城市信息化進程加快,推進了政府和行業信息系統建設。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設的區域性支付網關和RA認證中心、城域網二期工程及城市“一卡通”項目開始啟動;我市被國家批准為全國唯一的電子商務綜合示範城市。
對外開放有了新突破。去年我市深入開展了改善投資軟環境年活動,為擴大開放、吸引內外資創造了良好環境。調整了出口企業和出口商品結構,闢建了大連出口加工區,實現了外資、國有、鄉鎮和私營企業出口全面增長。根據海關統計,全市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其中自營出口5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4%。開發區、保稅區、金石灘旅遊度假區發揮了開放先導區的帶動作用,加強了面向跨國公司的招商工作,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697家,實際使用外資13.3億美元,又有20家跨國公司來連投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規模進一步擴大,興辦境外企業、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項目均有新的增長。國內經濟技術合作取得佳績,在成都、鄭州、哈爾濱、長沙等城市成功地舉辦了商品展銷暨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擴大了大連地工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新希望集團等一批國內知名大企業在我市落戶。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接待了印度、剛果、幾內亞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有46個國家的112位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代表來我市參觀訪問。
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去年我市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為大連未來發展提供了建設藍圖。啟動了市內經開發區至金石灘46.6公里的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興工街至黑石礁軌道交通試驗線路一期工程已完成。旅大北路等路段的拓寬改造和海皮路一期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車。建成了馬欄河、付家莊和開發區等城市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各區市縣繼續實施了“五個一”工程,全市128個鄉鎮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小城鎮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面對連續兩年大旱造成的水荒,為解決大連長遠發展問題,在廣泛開展壓水節水的同時,提前開工英那河水庫擴建和引英入連供水應急工程。莊河、普蘭店市廣大幹部民眾顧全大局,為工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工程進展順利,輸水管線一期工程今年5月底前可正式通水。同時,支持瓦房店、普蘭店市和長海縣興建了城鎮供水應急工程。啟動和推進了泉水、華樂、錦繡、泡崖等現代住宅新區建設。新建和改造了海軍、綠之夢等14個廣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加到8.5平方米。全面啟動了“藍天碧海”工程,城市綜合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我市被國家批准為環保產業發展及設施運營示範試點城市。長江廣場、世界貿易大廈、金石國際會議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森林動物園二期工程和市科技館、圖書館、現代博物館、旅順歷史博物館、國際網球中心、友誼醫院等一批社會公益性項目完工,新世界廣場、王府商廈、新瑪特、和平商業廣場、越秀廣場、百年商城主體封頂,開工建設了虎灘極地館、漁人碼頭、星海城堡藝術館等工程。
社會保障和社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去年我市進一步完善了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險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離退休養老金全部按時足額發放,社會化發放率達100%。改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市內參保覆蓋率達70%。實現了城鎮就業和再就業8.5萬人。完善了“四位一體”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模式,共投入資金3800萬元。繼續開展了扶貧幫困送溫暖、敬老認親等社會互助活動,為下崗、失業職工及其他困難民眾發放臨時救濟金9593萬元。加強了社區建設,各級財政投入4500萬元用於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居委會辦公經費和成員補貼得到了提高,街政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開發和利用了社區資源,建立了系列化社區服務網路。我市的社會保障和社區建設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
2000年是“九五”時期的最後一年,我市全面完成了“九五”計畫的各項指標。過去的5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5年,是城市面貌顯著變化的5年,也是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不斷提高的5年。經過5年的努力,我市綜合經濟實力躍上了一個大台階,5年累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6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54億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21.4億元,分別比“八五”時期增長89.6%、46%、77%。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結構調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由直接管理為主開始向間接管理為主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和稅收結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區市縣經濟形成市中心三區、南三區和北三市及長海縣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對外開放出現了新局面,5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66.2億美元、自營進出口323億美元,分別比“八五”時期增長65.9%和1.3倍,其中自營出口183.7億美元,增長1.2倍;對內招商和國內市場開拓闖出了新路,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群體形成了一定規模,擴大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域,興辦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八五”期末翻了兩番;通過多渠道引進和培養,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由“八五”期末的4.8%提高到6.9%。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完成了引碧三期工程、黃海大道、貨櫃碼頭、北良工程、西太平洋煉油和旅順南路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工交、環境和公建重點項目建設,從市區搬遷了75戶企業,進一步完善了人民路商務區、中山廣場金融區、青泥窪商業區、星海灣會展區和金石灘旅遊度假區,提升了城市整體功能。市民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建成了錦繡、泡崖等十幾個新的居民區,動遷改造了棚戶區和低洼區,80萬市民遷入新居;健全和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下崗職工、低收入階層和特困居民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新建了一批科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醫療衛生和體育設施;成功地舉辦了國際服裝節等一系列大型文化、經貿活動,塑造了大連城市精神,推進了大連現代文明社會的建設。
5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新形勢下的政府工作,需要做到“五個堅持”,即: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積極運用發展的觀點、方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引進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功能的不斷提升;堅持改革創新,遵循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通行規則,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堅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發展思路,按市場經濟規律建設城市,努力探索發展城市環境經濟和老工業城市進行現代化建設的路子;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使城鄉居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增強城市凝聚力。
各位代表,“九五”時期的5年是很不平凡的5年。全市人民團結奮鬥,戰勝了各種困難,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就。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積極幫助和支持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駐連部隊、武警官兵和中省直單位、外地駐連機構,向關心和支持大連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國有企業雖然實現了脫困目標,但總體盈利水平還不夠高,一些企業還缺乏市場競爭力、脫困但沒脫險;區市縣經濟發展還不均衡,北三市綜合經濟實力與市中心區、南三區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高新技術產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還不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尚須進一步完善;農民收入增長還不夠快,北部山區部分農民生活仍較困難;政府部門在轉變職能、提高辦事效率、依法行政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面對我國即將入世的新形勢,我們的思想準備和對策研究還不夠充分。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解決。

主要任務

二、“十五”時期發展思路和200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承繼“九五”輝煌,開創“十五”偉業。當前,我們既面臨著新的挑戰,更面臨著加快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歷史機遇。經濟全球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迅猛發展,亞洲經濟全面回升,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將會使大連的區位、口岸和對外開放優勢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的重要轉機,西部大開發的全面實施,國家為保持經濟成長、最佳化經濟結構和改善人民生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大連的快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以來,大連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初步確立,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五”時期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長遠目標,以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核心,全面加強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旅遊中心的建設,儘快提高大連的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主要目標是: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預期增長10%以上,到200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4000美元;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三次產業及其內部結構明顯最佳化,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以上,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以上,城市化率達到55%以上;城市功能和環境再上一個新台階,環境質量達到或接近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增加到16平方米,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8%。
今後5年,全市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按照國際規範廣泛參與世界經濟分工和競爭,促進大連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全面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和科技進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大連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高技術化;全面調整經濟結構,放手發展混合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提高各次產業的質量和水平,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促進大連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和城鄉一體化;全面搞好城市建設,加強城市的科學規劃和規範管理,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促進大連城市的生態化和智慧型化;全面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救濟制度,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則,促進居民收入的多元化和支出的多樣化。
2001年是“十五”計畫開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及市委八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堅持體制、科技創新和環境經濟理念,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高新科技,扶強優勢企業,壯大縣域經濟,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活,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增長,為實現大連“十五”時期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開好局,起好步。2001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農業增加值增長6%,工業增加值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自營出口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以上。為實現上述任務,今年要做好以下工作:
以市場為導向,加快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中心,積極推進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企業組織結構最佳化,加快建設現代工業支柱產業體系。要下大力氣開拓市場,開發培育具有自主技術產權、有競爭力、有地方特色的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全市新產品率要達到20%。加快3000萬噸原油加工、300萬噸船舶製造、電力機車、城際高速機車、5萬台柴油機、50萬噸聚氯乙烯、300萬台無繩電話等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扶強做大,重點扶持石化、交通運輸機械、裝備機械、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服裝等一批優勢企業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品開發能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大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的力度,探索多種產權運作方式,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造,深化企業各項制度改革,全市85%的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完成市屬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體系。進一步搞好企業布局調整,完成大連玻璃廠、大連鑄造廠等8家企業搬遷改造。鼓勵和扶持一批中小企業向“精、專、特、新”的方向發展。積極推進輕紡、食品工業生產,擴大地工產品市場份額。加強企業管理和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培養一批懂經濟、善管理、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家和各類拔尖人才。
舉全市之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以創新為動力,堅持“引進外來的,發展自己的,孵化新生的”,推動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要集中優勢,形成拳頭,大力培育和引進具有當代技術水準,對大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大企業和大項目。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細化工、新材料和節能環保領域,重點扶持5個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和10個示範項目。進一步加強高新園區建設,辦好國家級創業中心和海外學子創業園。按照國際一流水準規劃和建設“雙D港”,依靠優惠的政策、靈活的體制和優越的軟環境吸引知名高科技企業進港落戶。繼續大力發展軟體產業,大連軟體園年內引進軟體企業50家、完成軟體收入7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採取官助民辦形式,啟動2平方公里的大連軟體園教育基地建設;促進東大阿爾派、華信計算機等企業做大,加強與國際知名軟體企業的聯合和合作;按國際通行方式,逐步建立起軟體企業、產品和人才的培訓、認證體系,全市完成軟體產業產值15億元,使大連成為國家軟體產業國際化示範城市。要加快城市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啟動高速寬頻網路工程,推進“數字城市”的建設。增強大中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加速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通過改制和重組,形成一批新的科技企業。繼續增加政府資金投入,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業投融資體系。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科技成果入股等形式進入或創辦企業,促進多元投資主體的形成。積極培育、推薦高科技企業在二板市場上市。
發展區市縣經濟,大力推進北三市的開發建設。各城區要根據各自的功能定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都市工農業和文化產業,努力建設現代化城區。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財力增強為目標,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農業的綜合開發,按照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步伐。在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圍繞水產、水果、蔬菜、畜牧、林木花卉五大產業,發展創匯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提高農業整體水平和效益,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15億元。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引進農業新品種260個,推廣農業新技術76項,發展10個有一定規模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精品工程80項。大搞以水源開發和節水工程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以退耕還林、瀋大高速公路和黃海大道兩翼綠化帶和千畝苗圃建設為重點,掀起新一輪造林綠化高潮。繼續推進“海上大連”建設,發展海洋產業,地方水產品產量要穩定提高。加強海域監督管理,實行海域的依法“有序、有度、有償”使用。加快鄉鎮企業結構調整、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強化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華農油脂、礎明企業、大成食品等一批實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切實抓好農村稅費制度改革,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繼續實施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戰略,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快北三市經濟發展。從今年起的5年內,取消北三市財政的體制上解,適當增加定額補助,以壯大其財政實力;市政府每年通過市本級財力安排、開發區調入等辦法籌集5億元以上資金,重點支持北三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科技教育及人才培養等。要切實幫助莊河市搞好英那河、轉角樓、朱隈子水庫因保城市供水造成灌區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民由此受到的損失要給予適當補償;妥善做好英那河水庫擴建工程淹沒區移民動遷安置工作,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努力使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新的改善。大連開發區、保稅區、高新園區,市內三區和市有關部門要認真搞好對口幫扶,堅持優勢互補、合作開發、共同發展,為北三市經濟快速發展做出貢獻。北三市廣大幹部民眾一定要振奮精神,抓住機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改革開放、科技進步和吸引人才,實施大開發,實現大發展。爭取“十五”期間北三市經濟實力有較大增強,地方面貌有較大變化,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有較大提高。
抓住“入世”機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結合大連實際認真研究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我國的承諾,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切實改善投資軟環境,創造和形成引商、安商、富商的有利條件和良好氛圍。加大招商力度,搞好赴日韓、歐洲和美國三次大型境外招商活動,瞄準跨國公司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重點引進規模大、技術新的項目,鼓勵外資投向農業、高新技術、出口創匯和基礎產業。抓住國家有步驟開放金融和通訊等服務領域的契機,爭取服務業開放的試點。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3億美元。更好地實施科技興貿和市場多元化策略,千方百計擴大機電、軟體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規模,辦好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全年完成自營出口58億美元。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扶持優勢企業組建跨國公司。加快對外開放先導區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步伐,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要擴大對外友好交往,鞏固和發展同國外友好城市的關係。繼續探索對內經濟技術合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加強與國內各地的經貿合作,組織好在南昌等城市舉辦的商品展銷和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最佳化結構,推動第三產業更快發展。要提高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國有商業要進一步實現資產重組及最佳化配置,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依據城市建設西移、北擴和人口遷移的變化,適度調整中心城區商業布局。結合天津街、火車站改造,高標準建設青泥窪、勝利廣場、天津街商業區,形成面向國內外遊客的現代化商業中心;改造建設黃河路、新開路商業街,與奧林匹克廣場共同形成中部商業區;規劃建設西安路、和平商業廣場等面向大眾消費的西部商業中心和以甘井子“金三角”、華北路為主的面向東北的大市場。大力發展新型商業業態,拓展電子商務、信貸消費,促進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轉變。充分發揮國家糧食儲備庫、北良碼頭、商品交易所、大連北方糧食批發市場的組合優勢,做大糧食貿易,使大連成為東北亞最大的糧食倉儲、中轉和貿易基地。憑藉大商集團、沃爾瑪等國內外大型商業企業的規模優勢和保稅區的政策優勢,發展服務東北乃至北方地區的物流配送中心。繼續實施放心食品和早餐工程,發展便民商貿服務業,年內培育4個區域性配送中心,建成3家大型綜合購物中心和4家大型超市、50家面向社區的便民連鎖店。推進供銷、糧食系統經營結構調整和資產最佳化配置,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經營格局。要以發展貨櫃運輸為重點,搞好同環渤海港口城市和國內外知名船務公司的合作,積極開闢新的國際空中航線和國際貨櫃班輪幹線。要改善金融服務,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積極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和國內金融機構向大連聚集。要加強旅遊市場管理,提高服務質量,搞好旅遊促銷,辦好中國北方旅遊交易會、國際服裝節、煙花爆竹迎春會、賞槐會和馬拉松賽,組織好“四季旅遊購物”活動,增加“海上看大連”旅遊線路,全年要接待海外旅遊者43萬人次,實現旅遊創匯3億美元。要以培育名會名展為重點,推動會展業的發展,全年舉辦各種展會50個,完成交易額300億元。加快房地產業社會化和規範化的進程,使其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要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有關部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和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向集約型、科技型和外向型的方向發展,個體業戶、私營企業的戶數、從業人員和產值均比去年增長15%。深入開展“打假”活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繼續堅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發展思路,量入為出,適度超前,多元投資,注重效益,把重點放在提升城市整體功能和環境質量上。要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以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為原則,加快分區規劃和水資源、交通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高標準推進以供水和快速軌道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按期完成引英入連供水應急工程,全力抓好英那河水庫的擴建,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和中水利用工程,完成春柳、馬欄河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項目主體工程;做好海事大學至河口軌道交通線路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完成大連至金石灘快速軌道交通鋪軌工程。啟動20萬噸進口礦石碼頭、30萬噸進口原油碼頭和老港區改造項目,爭取開工建設大窯灣港二期和煙大火車輪渡工程;搞好火車站及站前廣場建設,完成周水子國際機場擴建前期工作並做好開工準備,開工建設黃海大道二期工程和友誼街、新生路立交橋,整治、改造城鄉結合部和城區二、三級道路。加快在建大型公建項目進程,確保亞太金融中心、聯合大廈等項目竣工,開工建設星海會展中心二期工程。加大城市地下管網和農村電網改造力度,完成自來水和煤氣管網改造各15公里。加大社區服務設施的投入,開工建設一批公益性與商業性相結合的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項目。繼續實施“藍天碧海”工程,啟動無燃煤區建設,控制近岸海域污染;下力氣搞好甘井子工業區環境整治,對梭魚灣區域實行雨污分流和清淤改造;完成金州區、旅順口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開工建設虎灘污水處理廠,做好泉水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新建改造石葵路等29個遊園綠地,新植大樹10萬株、花卉1000萬株、垂直綠化30萬株,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人均公共綠地達到9平方米。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構筑北方人才高地。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全市中國小第二輪全員“雙聘”工作,搞好農村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合併60所農村國小,調整中等職業學校20所。鼓勵民間辦學和利用外資辦學,擴大普高辦學規模,完成城區3所高中校舍的改擴建。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中國小校園網路建設,城區要從國小一年級、農村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外語教學。繼續解決城區學校馬路操場問題。搞好大連大學和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改造,推進部、省、市屬高校聯合共建,加快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步伐。繼續按照構筑北方人才高地的戰略目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樹立新的招才用人觀念,切實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建立靈活的人才引進和激勵機制,提高軟體人才和高新技術專門人才的待遇;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育一批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吸引更多的各類人才;以能力提高和轉換為目標,利用各種渠道,改進培訓方式,全年培訓高層次人才4000人。
強化財稅管理,充分發揮財政的調節功能。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各級地方財政“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特別是北三市的財政預算要優先安排好公教人員各項工資性支出;堅決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農村公辦教師標準工資今年起必須實行縣級統籌,解決多年存在的拖欠農村教師工資問題;根據全國社保工作會議的要求,加大社會保障工作的力度,新增加的財力除必需的支出外,主要用於增加社會保障專項資金。要最佳化支出結構,保證教育、科技等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長。合理安排建設資金,切實保障引英入連和城市軌道交通等涉及全市生存和發展的重點項目,確保資金及時到位。要深化各項財稅體制改革,逐步構建“比例適當,集散有度,收支合理,使用得當”的公共財政框架。擴大政府採購的範圍,加強財政監督,切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財政收支平衡。要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罰沒收入的“收支兩條線”管理,依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再取消一批收費項目,減輕企業和民眾負擔。要堅決取締“小金庫”。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降低稅收成本,打擊偷稅、抗稅、騙稅行為,堅決杜絕亂拉稅源現象,保證稅收穩定增長。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改善人民生活。繼續抓好再就業工作,積極開闢就業渠道,推行階段性就業、彈性就業等形式,鼓勵新經濟組織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力爭城鎮就業和再就業8萬人。要完善養老、失業、醫療等基本社會保險制度,積極參與國家在遼寧進行的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工作。要做好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兩大困難群體的幫困工作,實現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做到最低生活保障線與最低工資標準、最低離退休費標準有機結合;切實解決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問題。各區市縣要建立保障資金運行機制,按比例及時匹配資金,保障低收入民眾的基本生活。在城鎮繼續推行“四位一體”保障模式,擴大保障面,做到應保盡保;在農村逐步建立正常救助、災害救助、扶持救助、五保供養相配套,國家、集體、個體出資相結合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要加強社區建設,建立與社會保障制度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出台社區服務扶持保護政策,興建一批社區服務中心,逐步實現社區服務的規範化、市場化、網路化。重視老齡工作,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務。要保持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城鎮和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分別比去年增長6%和5%以上。快速推進泉水新區、錦繡二期國家康居示範工程和民權舊區改造工程,城區住宅配套竣工300萬平方米,其中新建經濟適用房40萬平方米;繼續解決住宅小區配套的歷史欠帳問題;加快住房貨幣化改革步伐,搞活房地產二、三級市場,實現個人住房貸款2萬戶、30億元;不斷適應市民對安居樂業的新要求,全面加強物業管理。
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積極推進文化事業產業化,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探索傳媒業資本運作的路子,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增加有線電視轉播頻道。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國際健康城市創建活動,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合作醫療,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加大醫療機構改革力度,實現全行業管理和優質高效衛生服務。搞好計畫生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5‰以內。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進競技體育發展,開好九屆市運會,支持實德足球隊和凱飛女足再創佳績。加快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化的進程,逐步把農村敬老院建成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推進社會福利和殘疾人事業發展。做好民族、宗教、僑務、對台等工作。
深入開展“愛祖國、愛大連、建設新家園”主題教育和“新世紀、新大連、新市民”活動,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市民的整體素質。以提高民眾生活質量,增強社區凝聚力為目標,搞好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在全市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基層幹部的素質。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調動職工投身改革和建設的積極性。繼續開展敬老認親、扶貧幫困、星期六義務奉獻日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和富者知貧、貧者得助的傳統美德。以科技擁軍、軍嫂無待業工程和優撫安置為重點,進一步搞好雙擁共建。加強國防教育和人防建設,高標準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
推進民主化、法制化進程,建設高效、廉潔的人民政府。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治市,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民代表的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提案,密切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的監督。搞好“四五”普法工作,繼續深入開展社區、企業、農村和學校等基層依法治理活動,做好鄉鎮、街道區劃調整,促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完善熱線電話制度,實施市長接待日,認真處理民眾來信來訪,及時化解各類矛盾;搞好科普教育,反對迷信,繼續深入開展同“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以“打黑除惡”專項鬥爭為重點,嚴厲打擊各種犯罪;完善和提高城鄉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消防安全工作責任制,防止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發生;認真搞好“三項教育”,提高公安隊伍整體素質。
要按照國家和省政府的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市縣鄉政府機構改革,精簡機構和人員,理順政企、政事關係。要適應我國即將“入世”的新形勢,按照世貿組織的基本規則,轉變政府職能,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清理不符合經濟發展和國際通行規則要求的地方法規和規章,規範行政行為,嚴格行政執法,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切實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對機關工作人員的科技、金融、外經外貿等知識培訓,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經得起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考驗,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人民民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虛心聽取民眾呼聲,及時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要加強監察、審計工作,尤其要搞好對資金管理、使用部門和重大工程項目的審計。進一步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嚴肅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懲處腐敗分子,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狠煞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這兩股歪風,杜絕做表面文章、貪圖虛名、弄虛作假、文山會海、空話套話、沽名釣譽及報喜不報憂、掩蓋矛盾和問題的惡習。以卓有成效的工作,進一步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