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五”計畫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佛山市委決策,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總目標、總任務統攬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全市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再創新的成績。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基本實現,為“十五”計畫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我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全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107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絕對值為當年價,增長率按可比價計,下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3萬元,增長10%。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稅收總額231.96億元,增長2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3.31億元,增長39.9%;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3845元,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5920元,增長4.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30.83億元,增長9.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添加概述  
  • 類型:工作報告
  • 時間:2002年
  • 地點:佛山市
工作回顧,明年安排意見,

工作回顧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五”計畫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佛山市委決策,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總目標、總任務統攬全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全市經濟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再創新的成績。市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基本實現,為“十五”計畫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我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全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107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絕對值為當年價,增長率按可比價計,下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3萬元,增長10%。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稅收總額231.96億元,增長2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3.31億元,增長39.9%;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3845元,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5920元,增長4.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30.83億元,增長9.3%。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初見成效。所有制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已經形成。公有經濟加快了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發展效益得到提高。非公有經濟迅速發展,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進一步擴大。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工業增加值362.74億元,比重達67%,非公有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最佳化,集約化和合理化程度逐步提高,三次產業比重為6.4∶53.2∶40.4。農業在結構調整中有效發展,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全市農業總產值135.4億元,增長4.8%;農村經濟總收入2248.82億元,增長15.9%。工業結構調整有新進展,一批優勢行業得到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得到壯大,一批傳統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及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改造得到提升。全社會工業總產值達2365.63億元,增長17%,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19.1%。第三產業發展層次進一步提高,傳統行業開拓出新的發展領域和空間,旅遊、保險、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社區服務、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第三產業增加值436.06億元。增長10.8%。
內外貿實現有效增長。積極鼓勵消費,調整消費結構,促進了假日經濟、會展經濟的發展和大額消費的增長,順德市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和國際家電博覽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4.85億元,增長11.1%。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組織企業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經貿活動。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拓展國際市場,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擴大。全市出口總值63.6億美元,增長10.8%。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26.97億元,增長14.1%。外商投資活躍。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0.15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9.9億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97.5%。
各項改革全面推進。企業改革進一步到位,全市鎮以上公有應轉制企業轉制面達到85.3%,其中涉及產權制度改革占80.5%,並抓好了一批劣勢企業退出市場。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建立和完善,新體制和新機制的優勢逐步發揮,企業活力得到增強。配套改革加快推進。公有資產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公有資產授權經營有效實施。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得到鞏固和擴大,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失業救濟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市場就業機制和再就業援助機制的建設,促進了再就業。全面實施機構改革,市本級和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各市、區機構改革正在穩步實施。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推行了幹部交流輪崗和競爭上崗制度。
科技創新和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加大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力度,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各類企業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有41家。產學研合作取得新成果。與國內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項目近300個,一批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我市設立辦事處,建立研究院和有特色的研究開發中心。智慧財產權保護得到加強,全市專利授權量和申請量分別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加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實施各項科技計畫有新進展,全市213個項目列入各類科技計畫。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堅持以套用為龍頭,加快“信息市”建設步伐,推進信息產業化和產業信息化,尤其是南海市信息化建設得到江澤民總書記和朱□基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掀起了全市信息化建設的熱潮。全市信息化綜合指數達55.5%,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加快。
拓寬多形式社會力量辦學路子,創辦了一批實驗學校。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改造,調整教育布局,教育資源得到合理最佳化並充分利用。鞏固基礎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優質教育,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高中畢業生升學率77.1%以上,適齡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比例達到35.2%,南海市被授予“全國‘普九’先進地區”光榮稱號。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全市已從國小三年級起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強了網路教育資源的建設,開設遠程教育,我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終身教育體系正逐步建立。
基礎設施和城市化建設取得新成績。加大投入,完善和建設了一批交通、能源、通訊、環保、水利等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德勝大道五沙路段、佛陳公路擴寬改造工程、三水大橋立交等工程圓滿竣工,逕口主幹公路主體工程基本建成,謝邊和雅瑤樞紐立交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南海東西二線、三山大道、南北五線紫獅段等新建、擴建工程全面開工。電網建設步伐加快,完成電網建設改造項目22項,供電能力進一步增強。電話通信網、計算機數據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基礎網路已覆蓋全市城鄉,全市網際網路與省的互聯頻寬達到2.5G。市區文華路、文化廣場、城南碧水工程建設和市區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三水西南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加快,全面啟動了汾江和佛山水道以及三水西南涌等一批河流污染的整治,收到了初步成效。2001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5.76億元,加快了一批水利工程的除險加固和達標建設,提高了防汛能力。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選擇了11個具有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規模優勢的中心城鎮優先發展,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治安秩序進一步好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在重點地區、重點市場和重點行業,開展了打擊制假售假、走私販私、逃稅騙稅、逃匯騙匯等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清理整頓醫藥、衛生、文化市場秩序,規範建築、土地市場秩序,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有效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大地方金融資產清收力度,金融運行平穩。金融部門存貸款餘額分別比年初增長9.9%和6.3%。加強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以“打黑除惡”為重點的嚴打整治鬥爭,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加強對邪教痴迷者的轉化工作,社會治安大局穩定。我市先後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和“廣東省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稱號。
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建設得到加強。以創建文明法治社會為目標,全面啟動“四五”普法教育,以各級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為重點的普法教育深入開展,全民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堅持依法行政,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行政首長責任制和行政執法過錯追究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行政執法水平得到提高。推行政務公開,探索建立關係民生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諮詢和聽證制度。在市政府機關開展“高效優質服務”活動,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政府部門工作方式、工作作風進一步改進,工作效率、服務水平有新的提高。積極清理與加入世貿組織不相適應的政策措施和規範性檔案,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加強審計監督,提高了依法理財水平。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全年收到議案、建議和提案290件,全部辦理完畢。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以學習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重點,在全市深入開展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紀念活動。以提高市民現代文明素質為目標,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和“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等宣傳教育。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新湧現出一批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視窗、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堅持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弘揚傳統歷史文化,文化設施建設和功能配置得到加強。穩妥推進城鎮醫療衛生、衛生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推行了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實施醫療機構分類管理,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成功舉辦了佛山市第五屆運動會,順利承辦了第九屆全國運動會部分比賽項目,民眾性體育運動蓬勃開展。堅持穩定低生育水平,少生優生,提高人口素質,完成了省下達人口計畫指標任務,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9.39‰和4.56‰,計畫生育率達94.16%。擁軍、優撫、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我市連續第五次榮獲“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稱號。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外事僑務、老齡、檔案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01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克服困難、與時俱進、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禪部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消費需求不旺,農民增收不多;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任務重;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保持出口增長面臨較大壓力;鞏固和擴大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成果的任務還比較艱巨,全社會就業壓力增大;政府職能轉變尚未完全到位,政府工作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環境污染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社會治安環境還有不滿意的地方;弱勢群體的社會扶持力度仍需增大等等。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明年安排意見


2002年是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黨的十六大將在今年召開,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將全面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對於鞏固和發展“十五”開局的良好勢頭,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至關重要。
2002年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提出的“穩定、安全、靈活、多元”的方針,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設“信息市”為目標,以發展為主題,以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核心,把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繼續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體制和科技創新,改善發展環境,提高開放水平,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保持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在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先走一步。
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農業總產值增長3%,工業總產值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出口總值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7‰(省下達順德市為8.6‰)以內。
新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既有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和思路,乘勢而上,趨利避害,抓住機遇而不喪失時機,開拓進取而不因循守舊,變壓力為動力,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扎紮實實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
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
把握加入世貿組織的契機,主動全面做好各項應對工作。深入學習和研究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做好信息諮詢服務,增強全社會按國際慣例辦事的意識和水平。進一步清理與世貿規則不相適應的政策措施,營造公開、公平、公正、規範的法制環境。加快政企、政事分開,推進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的政府職能轉變,儘快形成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有效利用外資。進一步開放外商投資領域,加快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抓住國際資本調整投資結構的有利時機,以吸引國際大財團、跨國公司投資為主要目標,以引進主機製造業為重點,以優勢產業為依託,堅持把引進外資和產業升級相結合,與發展壯大支柱產業相結合,與整體提高承接國際產業資本轉移的能力相結合,加大利用外資特別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力度,鼓勵外資併購公有企業。建設好高新區、軟體園、工業園區,使之成為吸引外資的環境良好、配套齊全的載體。按照產業發展導向,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三高”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改造以及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等領域。做好“以商引商”工作,鼓勵現有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擴產,投資關聯產業,延長產業鏈,形成新的經濟成長群。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發展網上招商和專業隊伍招商。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做好引資項目的推介服務工作。
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利用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規則,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發展遠洋直接貿易,最佳化出口市場結構,重點是在鞏固香港、歐盟、美國和日本市場的同時,引導企業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及東歐、中東、非洲、拉美、印度等新興市場。調整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高紡織品、服裝等傳統大宗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鼓勵發展對外服務和技術貿易,培育外貿新增長點。積極推廣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增強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快培育多元外貿主體,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取得進出口經營權,培育一批出口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境外加工貿易,建立境外生產、銷售和服務網路。認真推行口岸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與口岸執法部門的協調,提高口岸通關效率。
改善消費環境,拓展國內市場。貫徹國家擴大內需方針,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環境,清除各種限制消費的障礙,擴大消費需求。培育消費新熱點,重點是促進住宅、汽車、旅遊、非義務教育和信息、社區服務消費。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西北、西南和東北等新興市場。推動企業把開拓市場與經貿合作活動結合起來,組織企業參加佛山陶瓷博覽會以及省舉辦的第二屆珠江三角洲和山區經貿洽談會,探索投資型、品牌型、資產型、科技型等新的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層次,擴大國內市場份額。
鼓勵民間投資,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積極引導、推動民營企業從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責任制等管理模式轉變,鼓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放開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領域,在市場準入、工商登記、土地使用、信息公開、技術服務、融資等方面為民營經濟創造平等競
爭環境,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尤其與外國資本實現資本聯合,推動民營資本結構的多元化、社會化、國際化,鼓勵民營企業推進品牌、技術、管理和市場優勢的整合,加快建立現代企業經營方式,提升發展規模和檔次。
深化和完善各項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進一步推進企業改革。加快公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和劣勢企業中退出,向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提高控制力和發展效益。加大資產重組力度,進一步最佳化資產結構。加快劣勢企業有序退出市場。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參與公有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積極推動企業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和健全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權責,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經營者管理、約束和激勵機制,加快經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探索與企業經營績效掛鈎的經營者分配方式。完善資產經營公司和授權經營公司管理架構,加強對公有資產的監管,落實公有資產經營者責任制、財務總監製、產權代表報告制、企業經營決策失誤追究制和企業領導人員任職迴避制,確保公有資產保值增值。 培育壯大骨幹龍頭企業。調整最佳化企業組織結構,引導生產要素向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集中,實施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帶動戰略。做大做強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集團。最佳化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實施名牌產品帶動戰略。扶持現有名牌產品提高質量、擴大規模,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各市、區要根據自身優勢,加快電子、家電、家具、紡織、服裝、食品、建材、小五金等特色行業的發展。同時,重視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穩定和發展中小企業。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社會保險金征繳工作,鞏固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快社會保險統籌步伐,加強對社保基金的管理,增強其保障能力。進一步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切實保證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把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擺到突出位置,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服務業等措施,多途徑拓寬就業渠道,發展和規範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快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在完成市本級和鄉鎮機構改革基礎上,抓好各市(區)行政機構改革工作。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改進審批方式,簡化審批程式,縮短審批時限,完善對審批行為的制約機制,加強審批後續監管。 健全政務公開制度,加快建立方便快捷的政策發布和信息查詢、決策諮詢制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改革行政機關運行機制,完善政府採購制度,大力推行財務集中結算制度。改革投資體制,建立投資約束機制和風險承擔責任制。同時,還要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推行事業單位聘用制。規範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行為,促進其健康發展。 三、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效益農業。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進一步調整農業區域布局,最佳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精品農業,培育和推廣名優品種,加快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步伐,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積極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農業技術標準和農產品質量標準。發展外向型農業,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 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扶持和發展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支持順德陳村花卉世界、南海市食品畜牧集團、佛山新廣農牧有限公司、廣東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南海環球水產批發市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及培育對象的發展,使龍頭企業連線千家萬戶,扶持和帶動農民致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儲運服務,搞活農產品流通,延長農業產業鏈,形成產加銷有機結合的經營體系。加強農業技術和信息服務,做好農業技術培訓工作,促進科技興農,提高農業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採取有效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針,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積極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民醫療保障制度,不斷提高農村農民社會保障水平。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水利建設,重點抓好堤圍的安全達標和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提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完善提高農村股份合作制,加強農村各項管理。在已實行股份合作制的地區,積極穩妥地探索和推廣固化股權和股權流動的有效方式,不斷增強農村股份合作制的活力。推廣西樵民樂村經驗,促進農村管理信息化,搞好村務財務公開。抓好農村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加強村委會班子建設,推進農村基層民主自治。 四、 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繼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實施多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努力提高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來我市建立研究院和研究開發中心,加快合作項目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抓好一批企業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建設,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企業加大對科技開發的投入,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繼續培育和發展一批生產力促進中心、行業技術創新和服務中心等科技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拓寬科技融資渠道,探索建立風險投資機制。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強對電子信息、綠色智慧型家電、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等領域的扶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加快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多方式支持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實施改造,推動陶瓷、建材、紡織、服裝、食品、中藥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提高。繼續辦好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鼓勵民營科技企業發展。 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採取多種形式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實施專利申報,對發明專利進行資助。指導企業運用國際規則保護智慧財產權,發揮專利、著作權、商標制度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積極開展智慧財產權對外交流合作。 積極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戰略,加強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落實好最佳化人才環境的各項政策。拓寬招賢納才通道,多途徑吸引國內外高層次專業技術、經營管理和複合型人才,特別是信息化人才以及熟悉國際貿易規則的涉外經貿人才來我市創業。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才創業環境,完善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隊伍的潛能。辦好經理人才市場在內的各類人才市場,有效配置人才資源。 五、加快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 貫徹落實好江澤民總書記和朱□基總理的指示精神,加快“信息市”建設步伐。進一步推廣南海市信息化建設經驗,以套用為龍頭,以我市被確定為廣東省信息化建設試點城市為契機,把推進信息化建設作為“第一把手工程”來實施,千方百計將信息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社會化運作”的信息化建設運行機制。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的原則,完善電信網、廣電網、移動通訊網、計算機網等四大信息網路,力爭使基礎傳輸網路的建設適度超前發展。 全面提高全社會套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工程建設,抓好佛山和南海兩級政府“中國電子政務套用示範工程”試點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辦公業務網、辦公業務資源網、公眾信息網和辦公業務信息資源庫等“三網一庫”,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務公開透明度。推廣南海市西樵區財務結算中心的經驗和做法。今年要力爭實現全市行政機關辦公區域網路局局相聯,市、市(區)、鎮三級相通,同時全市行政機關外網水平有新的提高。進一步推進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建設,突出抓好社會保障、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文化娛樂、水利、防洪、氣象和中國小教育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 力推進傳統產業信息化,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套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技術和管理創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引導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進生產裝備、產品設計和工藝流程,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加快信息產業發展,辦好一批重點項 目,抓好光信息記錄產品生產基地、數碼多媒體廣播產業基地和南海軟體科技園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信息諮詢、電子商務、網路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業。 六、 以現代流通業為突破口,推進第三產業全面發展 抓好中高級批發市場建設,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對專業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提升和發展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布局合理、集散功能強的中高級批發市場,爭取在陶瓷、布匹、農產品、家具等行業形成龍頭。努力把這些市場建設成為連線城鄉、連線產銷、輻射全國的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以我市的交通設施和通訊、傳統商貿業優勢以及製造業優勢為依託,以信息網路為紐帶,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抓好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逐步建立多層次的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培育和引進優勢突出的連鎖龍頭企業,推動連鎖經營向多業種、多業態方向發展。 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擴大第三產業發展領域。打破服務行業壟斷,放寬市場準入,積極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完善旅遊服務配套設施,開發特色旅遊項目,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和市場開拓力度,挖掘和整合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加快大旅遊體系建設,發展壯大旅遊業。大力建設經濟適用住房,放開搞活房地產二級市場,完善小區建設和物業管理,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培育發展非義務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保健、中介服務和社區服務業,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 七、 加強財稅金融管理,構建公共財政體制 規範財稅收支管理,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加強稅收征管,確保財政穩步增收。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做好稅收征管改革工作,建立以信息化和管理專業化為主的現代稅收征管模式和機制。按照構建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快退出對競爭性和營利性領域的投入,繼續增加對社會保障、科技教育、基礎設施、農業水利、環境保護等公共事業的投入,改進財政資金對產業的扶持方式。加快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將所有財政性資金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強化財政監管,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逐步推行委派財務總監和財務集中結算制度。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運行秩序。繼續抓好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農金會的資產保全和清收工作,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以及其他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監管,提高金融信用水平。引導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調整信貸結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八、 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社會穩定,最佳化發展環境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以建立規範的市場經濟秩序為目標,鞏固和擴大整治成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走私販私、偷稅騙稅、逃匯騙匯等違法犯罪活動,重點整治關係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藥品和食品、飲料市場。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加強對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和娛樂場所的管理。整頓價格和收費秩序,堅決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行為。 進一步完善有形建設市場和土地市場,規範土地使用權轉讓和建設工程交易行為。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全社會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信用環境。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落實安全生產和防火責任制。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消除各類事故隱患,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堅持標本兼治,加快建章立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提高市場監管水平。加強行業自律,強化社會監督。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大力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嚴重暴力犯罪、有組織犯罪和多發性犯罪,嚴厲打擊邪教組織的滲透破壞活動,堅決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抓好治安防範工作,建立和完善治安管理長效機制, 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基層調解化解工作,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九、推進基礎設施和城鄉環境建設,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快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搞好高水平規劃,在科學決策的基礎上,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提高路網、電網、氣網等基礎設施的服務功能和服務效率。今年要完成謝邊、雅瑤樞紐立交工程,加快新瀾石大橋、石南大橋連線線、高明二橋等交通設施以及市區文化廣場、城南碧水工程等市政設施建設,繼續抓好三水市、高明市村村通水泥路工作。結合廣佛捷運、珠江三角洲環形高速公路和廣珠西線南海、順德路段三大工程建設,完善我市與周邊地區交通網的配套銜接。加快城鄉電網改造工程建設,配合做好西江輸變電工程的實施工作,確保上半年農村住宅到戶電價降到每千瓦時0.79元。實行基礎設施項目法人招標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 努力搞好城鎮規劃與建設。加強對城鎮布局的科學規劃,加快形成組合有序、整體協調、優勢互補的城市化發展格局。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區建設,抓好中心城區的美化、淨化、亮化和綠化。加強中心鎮建設,增強中心鎮的區域帶動能力和輻射功能。加快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小城鎮土地使用的有效方式。積極引導小城鎮發展特色經濟,搞好工業園區建設,推動鎮村企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繼續推廣村民公寓建設,美化村鎮環境。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划進行城鎮建設,處理好土地利用和保護關係。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解決內河湧水體污染問題。繼續突出抓好汾江河和佛山水道的治污工程。抓好各地一批生活污水處理廠、工業廢水處理中心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推廣清潔能源。推動企業增強污染治理能力,依法關閉和改造一批重污染企業。重視抓好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示範區和防護林帶建設,加快完善城鄉綠化體系。 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順德市、南海市和市區行政執法權相對集中試點工作,不斷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強城市街道、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強化社區管理和服務職能。大力整治“城中村”,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章建設行為。 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 調整最佳化教育結構,發展優質教育。根據實際需要,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繼續抓好對薄弱學校的改造,調整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努力辦好8~10所省級示範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繼續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推行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和英語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最佳化專業設定。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發展優質教育和遠程教育。 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各級政府辦學積極性。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辦學,鼓勵中外合作辦學,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公辦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化辦學新體制。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行教師聘用制和教師資格制度,建立競爭激勵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十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大力推進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組織幹部民眾深入學習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講話精神。認真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倡導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加強科普工作,反對迷信活動。繼續開展創建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增加投入,加強多功能文藝設施建設。實施精品戰略,創作更多優秀的文學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和社會科學作品。加強文物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積極弘揚富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文化運行機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工程”,開展科學、健康的民眾性體育運動。加強民眾性體育場館建設,提高公共體育設施使用效益,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爭取在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加強衛生、計畫生育工作。加快實施區域衛生規劃,最佳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加強農村醫療機構建設,推進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完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在發展非營利醫療事業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發展醫療衛生產業。擴大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堅決執行《藥品管理法》,糾正藥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遏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切實減輕民眾醫藥負擔。重視疾病預防和控制,抓好衛生監督工作。加強醫德醫風和醫院現代化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做好計畫生育工作,認真貫徹《廣東省計畫生育條例》和將在今年9月1日實施的《人口與計畫生育法》,鞏固低生育水平。切實落實各級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大計畫生育綜合治理力度,突出抓好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加強計畫生育服務體系建設和計畫生育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鼓勵實行計畫生育的激勵和保障機制。 抓好國防教育和社會服務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抓好民兵預備役建設和人防建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採取多種形式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社區建設向深層次發展。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強化社區管理職能,構建新型的社區運行機制。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推廣市區普君街道辦、城南街道辦經驗,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加大勞動監察力度,保障勞動關係雙方合法權益。繼續抓好扶貧、助殘、救濟等各項工作。關心特困民眾生活,妥善解決特困民眾子女入學、住房、醫療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難問題。 十二、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努力實施依法行政 堅持依法行政、民主治政。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堅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執行落實好《佛山市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切實辦理好人大議案、人民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意見,重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加快完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提高政府決策水平。繼續抓好“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以及過錯責任追究制,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行政執法水平。自覺規範各級政府行政行為,多渠道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促進依法行政。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工作,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貫徹落實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不斷強化政府的服務意識。在政府機關繼續深入開展“高效優質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政府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加強調查研究,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為基層和民眾辦好事實事。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務員競爭上崗、交流輪崗和考核制度,最佳化公務員隊伍結構。抓好業務培訓,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工作力度,加強廉政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各位代表,做好新一年政府各項工作,對於我市完成“十五”計畫,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在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抓住機遇,與時俱進,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加快發展,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迎接黨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