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幹細胞調節腫瘤轉移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馬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色素瘤幹細胞調節腫瘤轉移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馬捷
《黑色素瘤幹細胞調節腫瘤轉移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馬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黑色素瘤幹細胞調節腫瘤轉移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馬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早期轉移是黑色素瘤預後差的主要原因。黑色素瘤幹細胞推動腫瘤的持續生長,是影響黑色素瘤轉移的關鍵因素,但其調節腫瘤轉...
《HMGA1靶向Akt調控葡萄膜黑色素瘤生長及轉移的分子機制》是依託山東大學,由曲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目前無有效治療手段,早期發現並控制UM轉移是該疾病研究的關鍵領域。本課題組研究發現HMGA1蛋白在UM患眼中高表達,與UM增殖、侵襲、轉移及生存時間縮短相關;經siRNA...
《轉移相關新靶分子PRL-3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及其機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張先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在低表達低轉移黑色素瘤細胞株B16中轉入正常或突變prl-3基因,構建B16-prl-3(m)細胞株,在高表達高轉移的B16-BL6中用RNAi或negative-domain等技術構建B16-BL6-prl-3-細胞株。比較上述...
《miR-33和miR-199a在黑色素瘤轉移中的作用及機制探討》是依託中南大學,由周建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在前期皮膚黑色素瘤臨床研究中發現miR-33和miR-199a與黑色素瘤的高轉移顯著正相關的基礎上,本課題以miR-33和miR-199a基因過表達或表達抑制的B16F10細胞株和裸鼠種植瘤及肺轉移瘤為模型,在...
《新型小分子化合物SKLB226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機制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陳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惡性的皮膚腫瘤,其致死率居所有腫瘤之首。近年來,靶向BRAF的小分子藥物為黑色素瘤治療帶來了希望,但臨床治療中腫瘤常對這類靶向藥物產生抵抗,深入研究其耐藥機制並開發新...
《WDR79促進黑色素瘤細胞增殖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湖南大學,由葉茂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WDR79蛋白屬於WD重複蛋白家族成員,含有六個WD基序,在進化中高度保守。然而,至今WDR79蛋白在腫瘤細胞內的功能和作用機制仍然知之甚少。在前期探索性研究中,我們發現與正常黑色素細胞相比,WDR79在多種黑色素...
《特異micoRNAs與Lin28B的相互調控促進黑色素瘤發展的機制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莊光磊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microRNA作為致癌或抑癌基因在腫瘤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得到共識,但在惡性黑色素瘤中的功能尚未研究透徹。為探索調控黑色素瘤的特異miRNA,我們利用miRNA microfluidic array系統地檢...
《轉錄因子HIC1通過lncRNA-numb調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發生髮展》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成廣存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是成年人中最多見的惡性眼內腫瘤,易發肝轉移,致死率高,發病機制不明。前期研究表明HIC1在UM細胞和組織中表達異常下調,在...
研究顯示miR200c可抑制腫瘤細胞EMT。據此,本研究基於IL-21-GPI瘤苗免疫效應和miR200c表觀遺傳調節作用,探討瘤苗和miR200c逆轉黑色素瘤易轉移的分子機制,為其根治提供新研究策略。首先以具有調節細胞增殖與凋亡、減低ZEB1表達的miR200c轉染B16F10細胞,通過成球與克隆實驗、細胞遷移及致瘤性等實驗...
《miR-363調控肺腺癌幹細胞促進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盧韶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腫瘤轉移是影響肺癌預後的關鍵因素。在肺癌侵襲轉移鏈中,EMT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是肺癌轉移的重要驅動力,而CSC(cancer stem cell)是肺癌轉移的決定性因素。前期工作我們通過雷射捕獲...
本研究探討了Zeb1基因/miR 200c對視網膜母細胞瘤和脈絡膜黑色素瘤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及腫瘤幹細胞的調控作用,結果如下:(1)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上皮/間質轉化和腫瘤幹細胞:在視網膜母細胞瘤腫瘤組織中檢測到上皮細胞特異性蛋白E-cadherin 、間質細胞特異蛋白N-cadherin、腫瘤耐藥相關蛋白ABC...
惡性黑色素瘤不會傳染,但可能存在個別的家族性多發現象。流行病學 疾病類型 腫瘤分型 根據發病方式、起源、病程和預後等特點,惡性黑色素瘤分為兩大類:原位惡性黑色素瘤:指腫瘤細胞僅局限於表皮或黏膜上皮層內。包括惡性雀斑樣痣、淺表擴散性原位惡性黑色素瘤、肢端原位黑色素瘤。侵襲性惡性黑色素瘤:指腫瘤細胞...
從乳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上皮來源具有高度轉移的腫瘤研究發現,它們存有ZEB1-EMT-MET-miR200c反饋環,對CSC復發與轉移起重要調節作用。本研究以我們已鑑定的鼠黑色素瘤B16F10細胞CD44+CD133+CD24+CSC為研究對象,將具有調節細胞增殖、凋亡及幹細胞分化等功能的miR-200c和能減低ZEB1表達...
即MUC1陽性患者生存時間較短;進一步研究發現MUC1表達促進腫瘤幹細胞富集、增強腫瘤細胞轉移、軟瓊脂生長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長能力,並揭示了MUC1通過調控細胞中期腫瘤幹細胞的不對稱分裂而導致幹細胞富集的分子機制;同時發現MUC1在化療藥物的作用下,導致SCLC腫瘤幹細胞富集及化療耐藥的作用,闡明了MUC1激活EGFR信號...
研究過程 1988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Steeg等發現,在7株具有不同轉移能力的鼠K-1735黑色素瘤細胞中,有一段基因其mRNA水平與腫瘤細胞的轉移呈負相關,並且在低轉移的癌細胞株中mRNA水平高出高轉移細胞10倍之多。他們把這一基因暫定為nm23。以後在嚙齒類動物腫瘤轉移模型、細胞轉染實驗中,也證明了nm23mRNA水平與轉...
教學工作: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及精品課程建設,組織培養及套用營養學理論教學,參與細胞生物學精品課建設等教改項目。主要貢獻 抑癌作用相關基因的細胞生物學研究:p16INK4a對人肺癌細胞增殖、凋亡作用的分子機理及信號調節通路的研究;細胞周期調節相關新基因 p15RS 功能的研究。 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腫瘤轉移抑制基因...
吳小萍,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肺癌發生髮展的分子病因學研究:非編碼RNA對肺癌細胞侵襲和轉移調控機制研究;腫瘤幹細胞和腫瘤微環境的研究,旨在揭示肺癌耐藥、復發、轉移的分子機制。人物簡介 2007年獲南京林業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2007年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副教授。2014年-2015年英國伯明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