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泥東風螺螺體呈倒圓錐形,殼高約為56-70mm,寬大約是高的2/3,有7-8個螺旋層。螺殼殼質厚重且堅實,表面光滑,為不對稱右旋螺旋形,屬單殼類。螺殼表皮呈土黃色,各螺層上都均勻分布著黃褐色斑塊。
螺殼主要分為兩部分:螺旋部和體螺層。螺旋部為內臟囊所在,分為很多螺層,螺殼頂部的各螺層膨圓,基部螺層3-4層各在上方形成肩角;體螺層膨大,為螺的最後一層,螺層之間的界限為縫合線,且縫合線明顯。螺殼的旋轉中軸為螺軸。螺層的表面有生長紋,突起,橫助,縱助和花紋。螺殼口為不完全殼口,有缺刻。螺殼口長卵圓形,裡面為瓷白色,螺殼口處有一個大而圓的角質厴,角質厴為深褐色,十分堅厚,位於前內側。
地理分布及生境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如台灣、廣西、福建、浙江等;
國外分布:
日本、泰國、東南亞等國家。
生境
泥東風螺生活在數米至數十米水深的沙泥質海底中,潮間帶尚未發現。
生活習性
生態習性
泥東風螺棲息於以泥沙為主的海底,活動具有周期性,晝伏夜出。喜夜晚出去覓食,白天潛伏在泥沙中,只有在潮漲潮落的時候才稍稍移動。泥東風螺屬暖水性海產貝類,適宜水溫23-30°C,水溫低於14°C以下便會停止吃食,鑽入泥沙進行越冬。其胚胎髮育也受溫度高低的影響,一定範圍內溫度越高發育越快,溫度越低發育越慢。泥東風螺屬廣鹽性腹足類,適應鹽度範圍為14.22-34.34。鹽度對螺的心臟跳動、附著力及其卵囊孵化率等方面都有影響。當鹽度低於12時,會出現大量死亡。在鹽度為30.0-38.0時幼蟲的存活率和變態率都較高,且生長速度也較快;但當鹽度低於27.6時其孵化率明顯降低。海水中pH—般為7.5-8.6,呈弱鹼性。而最適泥東風螺生長孵化的pH為8.0-8.4,當pH低於7.35時,孵化率明顯降低;當pH過高時,水中NH3也相應增高,對幼蟲的生長甚至存活都有很大影響。
繁殖習性
泥東風螺為雌雄異體,雌雄個體從外觀上難以辨別。通過解剖發現,雌螺的生殖腺多呈黑色,雄螺的生殖腺多呈橙黃色。交配後受精卵從雌螺體內排入水中繼續發育。東風螺發育過程中還會出現性畸變現象,雌螺除有正常雌性器官外,還有與雄螺一樣發育的輸精管或陰莖,致使卵巢發育受阻,嚴重可達不育。東風螺雌螺的產卵季節為每年3-10月,高峰期6-9月,不同海區螺的成熟期和繁殖期也不大相同。在繁殖季節泥東風螺雌雄個體可進行多次交尾,多次產卵,但每次產卵量並不多,產卵間隔一般為5-7天,年平均產卵量一般有幾十至幾百萬粒。
攝食習性
泥東風螺為肉食性腹足類。攝食時主要依靠伸縮的口吻來吸取食物。泥東風螺的浮游幼體是屬於濾食性,主要從已過濾的水中攝取有機碎屑或單胞藻類為食,如雲微型藻、螺旋藻等。稚螺主要攝食原生動物、有機碎屑、鹵蟲幼體以及肉質較為鬆散的蟹肉等。成螺主要食物成份是魚、蝦、蟹、貝類等動物性飼料,對飼料的選擇帶有明顯的偏好性,特別喜食小雜魚,經常投食太平洋牡蠣則利於螺的生長。
經濟意義
肉可食,貝殼可以燒灰。
肉鮮食易腹瀉,因此采捕後多加工製成乾品。加工方法極簡單:水沸後把螺倒入鍋內,隔時不久撈出,去殼取肉曬乾即可。加工成品率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