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課指的是中國歷代政府對食鹽產制運銷所征的稅。食鹽課稅起源很早,戰國時秦已設官徵收鹽稅。但鹽稅的名稱始見於《後漢書·百官志》。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至唐開元元年 (公元713年) 外,歷代均對鹽或專賣或課稅。東漢除鹽專賣之法,任民間製鹽、販運,官府在郡縣置鹽官徵收鹽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課
- 含義:中國古代的鹽稅
- 類別:經濟
鹽課指的是中國歷代政府對食鹽產制運銷所征的稅。食鹽課稅起源很早,戰國時秦已設官徵收鹽稅。但鹽稅的名稱始見於《後漢書·百官志》。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至唐開元元年 (公元713年) 外,歷代均對鹽或專賣或課稅。東漢除鹽專賣之法,任民間製鹽、販運,官府在郡縣置鹽官徵收鹽稅。
鹽課指的是中國歷代政府對食鹽產制運銷所征的稅。食鹽課稅起源很早,戰國時秦已設官徵收鹽稅。但鹽稅的名稱始見於《後漢書·百官志》。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
漁鹽課,長蘆鹽場雜款之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因漁戶出海捕魚,帶裝泥鹽侵占官銷,便令商人飭買官鹽,請領獲票,方準運漁鹽。每包交課一兩,是謂漁鹽課。...
鹽課正項,清代鹽課中有奏案可考的正款、正用的公費銀兩課項。公費門類較多,鹽課有增無減,地區資源交通有別,因而鹽課正項標準不一。以福建為例:雍正時正項...
鹽課司,中國古代朝廷的地方機構之一,在清朝,主要從事鹽務課稅。例如課取灶地、灘池及海鹽稅,稱為灶課。而徵收對象則為鹽課司所在地之鹽場。另外,也負責解兌...
鹽政名。即將鹽稅歸入銷區地丁正賦項下攤征,以保證該鹽稅收入的穩定。乾隆五十六年(1791) 規定,行銷河東所產池鹽、引鹽的陝、晉、豫三省一百七十二廳州縣,共...
鹽課銀是一個詞語,拼音yán kè yín 徵收鹽課所得的銀子。...... 鹽課銀編輯 鎖定 鹽課銀是一個詞語,拼音yán kè yín 徵收鹽課所得的銀子。...
官名。簡稱“鹽課大使”。始置於明,清代於各鹽場、鹽池、鹽井處所設鹽課司,為基層鹽務機構。設大使一人, 秩正八品, 掌場、池、井生產及鹽稅徵收事宜, 受運...
民佃鹽課,山東灶課之一。明正德年問,各場灶丁逃亡,遺下灶地無人承業。正德七年(1512)題定,將此種灶地歸之州縣,由民佃種,令民完納灶糧,實即交納鹽課...
杜瀆場鹽課大使,鹽官名。明置鹽課司,清初設鹽大使,康熙三年(1664)裁,雍正七年(1729)復設。原駐臨海縣承思鄉,雍正七年改駐鱉下橋。 ...
犍為縣牛華溪鹽課大使,鹽官名。清雍正九年(1731)設鹽課大使一員,駐牛華溪。乾隆元年(1736)添設犍為縣王村場鹽課大使。七年裁撤。九年裁牛華溪巡檢,改設鹽...
餉鹽,用作餉銀的食鹽。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由於運道梗塞,有鹽無售,清政府鹽課銳減,且軍需孔急。從鹹豐四年(i854)起,清廷陸續在淮南、淮北、浙江等地推行“以...
鹽法,國家對食鹽徵稅和專賣榷禁的各種制度。公元前7世紀前期,管仲相齊桓公,“興鹽鐵之利”,由國家統一管理食鹽的生產和銷售,開中國鹽法之始。...
詞語解釋 舊時對鹽所征的厘金。 清 鹹豐 三年設此稅收,大都屬於鹽的附加稅性質。11914年併入鹽的正稅。《清史稿·食貨志四》:“ 陝西 花馬池 鹽課,向由...
唐代鹽法,唐代實施的鹽業法規。唐代鹽法經歷三個過程,是中國鹽法一大轉折時期:唐初沿隋制,自武德、貞觀至景雲末,均無鹽稅。開元初,檢校鹽課,恢復收稅,但重點在...
清初鹽法沿襲明制,基本上實行封建的引岸制度。鹽商運銷食鹽,必須向鹽運使衙門交納鹽課銀,領取鹽引(運銷食鹽的憑證),然後才可以到指定的產鹽地區向灶戶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