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區熱度指數,地理位置,歷史文化,齊魏馬陵之戰,黃巢大敗官軍,柳宗元說,乾隆南巡,民間傳說,三仙洞的傳說,搬倒井(神話),龐涓溝螃蟹傳說,景觀,司吾清曉,峰山公園,三仙洞,三仙湖,七真岩洞,龍泉夜雨,觀音殿,宿北大戰紀念碑,老虎窩,禪堂寺,黃巢關,大龍溝,落錢汪,望山望海樓,馬陵道古戰場,馬陵山生態農莊,資源優勢,飲食文化,交通指南,
地理位置
馬陵山,古人也稱為陵山、馬嶺山,地處
蘇北魯南,經
郯城縣、
東海縣、
新沂市,南止於宿遷境內的
駱馬湖邊,整個山體連綿起伏,長達百餘公里, 馬陵山總的地勢北高南低,主要隆突的山體位於
山東省郯城縣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84.2米;新沂市境內的馬陵山主峰為91.8米,一九九五年四月,經省
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現已是
國家4A級
風景名勝區。馬陵山北起山東省
沂源縣,南至
宿遷市,南北約200餘公里,古代號稱“八百里馬陵”。新沂境內的馬陵山縱穿新沂全境,長約35公里。
馬陵山風景區即指以
五華頂為中心的一處山脈,習慣稱其為“南馬陵”;
新沂市區東北與山東
郯城交界的馬陵,習慣稱“北馬陵”。據《郯城縣誌》記載:“此山崗陵起伏,形似奔馬,故稱馬陵山。”新沂境內的南馬陵,由
峰山、斗山、
虎山、
花山、五華頂等山頭組成,又稱之為“五姊妹山”。
景區規劃面積28.9平方公里,保護面積56平方公里。總體布局為3大景區。其中三仙洞景區為核心景區,是馬陵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所在,面積為11.8平方公里;黃巢湖景區以
自然野趣和水上活動為特色,面積為11平方公里;花廳景區以“花廳古文化遺址”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為主要內容,具有科普遊覽功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
新沂境內的馬陵山,古稱
司吾山、司鎮山、吾山,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黃花菜嶺五座山頭組成,人稱“五姊妹山,位於東經118.18—24,北緯34.84—02,距市區南20公里處,面積約60平方公里。山雖不高,卻重巒疊嶂,蘊幽藏麗,為“淮北勝概”,“形勝之美稱於江淮”。山體基岩主要由白堊系王氏組(K2W)紫紅色砂岩、泥岩、
頁岩、砂礫岩、礫岩的陸相盆地沉積構成。在山東坡於地表下80 厘米的石層內發現一株古樹化石,長3.6米,直徑35至45厘米。經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鑑定,這松柏樹化石,其年代為國生代上白堊紀王氏族,距今約七千萬年。是
華東地區已發現的最大的一株古樹化石。這裡山清水秀,花香鳥語,氣象萬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其豐富。清乾隆皇帝五下江南,三過這裡,並寫下多首讚美之詩;花廳古文化遺址出土的人殉墓葬,引起中外考古學家的關注;名勝古蹟眾多,三仙洞、三真岩洞、龍台、全潮律院、禪堂、司吾清曉、龍泉夜雨、翰林墓、
乾隆行宮、司吾古國遺址等,數不勝數;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及現代戰爭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孫龐鬥智馬陵道的傳說,
黃巢起義的傳說,韓世忠抗金的故事,在民眾中廣為流傳;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的宿北大戰,陳毅元帥指揮部就設在風景區內的
三仙洞內。解放後,陳毅元帥曾親筆為
馬陵山風景區的園林題詞:峰山公園、宿北青年躍進林;這裡環境質量良好,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植物107科316屬521種,鳥類15目37科152種。
歷史文化
齊魏馬陵之戰
據考證,
歷史上著名的齊魏
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公元前342年,
魏國大將
龐涓率兵攻打韓國,
韓國求助於
齊國。齊國以
田忌為主將、
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
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明代
李先芳的詩:“迥合長堤衛水秋,滿懷黃葉荻颼颼。居人近指
馬陵道,遺磧遙傳瓦屋頭。昔日孫龐曾決勝,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國皆迷地,猶自停車弔古邱。”此詩亦可證馬陵山之戰發生於此。
黃巢大敗官軍
新沂段的馬陵山包括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黃花菜嶺。從峰山腳下拾級而上,幾番上下攀登,便來到群山懷抱之中,此時,對馬陵山的印象竟與在山下所見大不相同。遠觀馬陵,平緩低矮。進入山中,卻見深溝曲澗、山嶺縱橫、層林密布,秀美中透出幾分荒蠻和霸氣。當地民謠唱道:“馬陵山,馬陵山,腳蹬駱馬湖(在新沂和宿遷境內),北枕
穆陵關(在山東省郯城境內)。”是說其縱貫南北、氣勢磅礴之狀。如此大的空間,加上地形地貌多變,旋起旋伏,既翕復張,確是用奇謀、出奇兵的好地方。
從群山中部沿徑北去,卻見一處兩峰對峙的關隘,關隘外是一片幽深開闊的山澗,澗內碧波蕩漾。老索說,這裡相傳是唐代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大敗官軍的地方。黃巢憑藉關隘之險,將官兵殺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如今,此關隘即稱“黃巢關”,此湖即名“黃巢湖”。歸來之後,我查閱了一下
司馬光的《
資治通鑑》和
蔡東藩的《唐史演義》,均記述了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冬10月,黃巢“率眾渡淮,經過潁、宋、徐、亳一帶”,連連取勝,之後又帶兵西進,“乘黃金輿,戎服兜鏊,昂然直入”長安,正是其氣勢全盛時期,黃巢到馬陵應該在這段時間。此外,相傳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3次在這裡與金兵對壘,雙方在山谷間攻守爭奪,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泉赤,戰鬥的慘烈可以想見。
柳宗元說
唐代文學家
柳宗元說:“游之適,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如斯而已。”是說,遊覽勝地,是以開朗豁達為勝,或以深邃奧秘為特。馬陵山以山河相連取勝,以峰巒迭障、怪石嶙峋、飛泉溪流、仙洞秘府、蘊幽藏麗占優。集奇、靈、秀之絕為特。
在幽謐的馬陵古道上,在清沏的三仙湖邊、在廣袤的
花廳崗阜上,您可以欣賞歷史的遺蹟,探案人類歷史的淵源,領略民族民俗的純樸,覓得一份自然的情趣,獲得生活的真正樂趣,使浮躁的心態復歸寧靜!
乾隆南巡
乾隆皇帝一生多次外出巡遊,他曾四次東巡到達盛京(瀋陽),兩次西行漫遊嵩山洛水。當然,最著的還是他六下江南。
他六下江南的行走的道路,在山東省南部從馬陵古道(馬陵山北段郯城縣境內),經紅花埠走馬陵山南段(新沂市境內),過宿遷南下。目前已知的乾隆行宮沿馬陵山附近的有三處:郯城境內的郯子花園行宮、新沂市境內的大營頂行宮、宿遷市境內的皂河龍王廟行宮。這就說明了,他南下時沿馬陵山走了好長的一段路,並寫下了大量的詩篇。
經史料記載,
乾隆六下江南走馬陵古道到達郯城縣內的時間是:1、1751年2月27日,
乾隆十六年二月初二。2、1757年3月21日,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二。3、1762年2月24日,乾隆二十七年二月初一。4、1765年2月21日,乾隆三十年二月初二。5、1780年3月12日,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十一日。6、1784年2月29日,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初五。
當然,下江南的道路很多,為何單走這一條路?也是原因多多。一是可以領略齊魯文化,祭祀孔子,走聖人之路;二是更好地了解山東、江蘇之情;三是獲得這一帶人士,特別是知識界的支持。當然,馬陵山的好風光,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乾隆曾三次登上現新沂市境內的馬陵山,並寫下了“鐘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幾分。”“第一江山春好處,秀麗山河發藻新。”的詩句,形象地讚美了馬陵山的秀麗。
民間傳說
三仙洞的傳說
馬陵山五華頂向南不遠處有一懸崖峭壁,壁底有一洞,高八尺,寬九尺,深十二尺,這就是遠近聞名的三仙洞。傳說從前山東有個販魚的小伙子,推著一車魚到南方去販賣。途中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翁,笑呵呵地問他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小伙子說他從山東地來,到宿遷、淮安一帶去。這老翁便拿出一封信,請小伙子捎給他的位朋友,囑託小伙子經過司吾村時,別忘了上山找“仙人洞”,他的朋友就住在洞中。
小伙子來到馬陵山下,在司吾村找個
客店住了下來,看天還未黑,就出店門找老翁的朋友去了。山間
霧氣騰騰,十分幽靜,山崖上有個洞,周圍樹木遮天蔽日,樹下有兩位老者正蹲在石桌旁下棋。小伙子見老者正在興頭上,不好意思打攪,於是就在一邊觀看,不知不覺看了三盤。看看天色還是沒有黑,只是一會兒暗,一會兒亮,樹葉一會青,一會黃,心裡好生奇怪。
直到兩位老者下完了棋,小伙子才說明來由,並把信交給了他們。兩位老者挺高興,留小伙子在那吃飯,飯後還要陪他轉悠轉悠。小伙子心想不能再看了,要回店休息,明天好走路,於是就急忙走出山林,來到莊裡,但是怎么也找不著原來的客店。忙尋一老者來問,老者道:“莊是這個莊,不過這裡多年沒有這個客店了,聽爺爺的爺爺說過,原來這裡有過客店,有一次一個上鄉小伙子推著一車魚住店,上山遊玩,誰知一去未回。一車魚爛在店裡,車子也爛了,只剩下一根車把。”那魚販一聽,心中好奇怪,又無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家。
來到山東老家一看,村莊也全都變了樣,走遍全莊也沒找著自己家門。正好,過來兩位中年人,上前尋問,中年人聽後把眼一睜,說道:“那都是咱老祖宗的事,你問這些幹啥?”小伙子忙說:“我就是那個販魚的,今天回家找不著門了。”兩位中年人一聽,大怒,一邊罵一邊打:“哪來的小子,敢冒充俺的祖宗,非揍死你不行!”魚販白挨一頓揍,沒辦法,只好又回馬陵山來找下棋的老者。來到馬陵山一看,兩位老者還在下棋,這回他再也憋不住了,上前問道:“兩位老者,我那日在此觀棋,怎么回去一切都變了樣,弄的我有家無歸!”他們一聽哈哈大笑,說道:“你在看下棋的那會兒,世上已經三百年過去了,你看那樹葉一會青一會黃,那就是一年過去了。”魚販一聽,大吃一驚
“那你們是……?”“我們在此修煉三千多年,方成正果,你也在此修煉吧。”小伙子心想:“也罷,回去也沒人認我了。”
從那以後,小伙子就留在馬陵山和兩仙一起下棋,一起修煉也成了仙,
三仙洞因此而得名。
搬倒井(神話)
馬陵山南面一個搬倒井。為啥叫搬倒井呢?
相傳,
楊二郎有位義父,二郎跟隨他生活六年才分手,再也沒有見過面。只因楊二郎是半仙之體,長大後,他到天上去找他的母親。玉帝讓他來人間造福,才準許母子相見。於是二郎就擔山填海為人類造土地。一次,二郎擔著兩座大山往東海去,路過馬陵山南面時,看見有一位老人坐在那兒歇息,他們互相對望,都覺得面熟。於是二郎放下擔子,來到老人面前。老人一看是自己的兒子,擔兩座大山,就問:“你可是楊二郎?”楊二郎說:“老人家,我就是楊二郎,你怎么知道的?”“我是你義父。我們在一起生活六年……”。老人說著,就流下了淚水。二郎雙膝跪下喊了聲:“義父!”這時,正值中午,烈日如火,老人感到口渴,二郎四處一望,只有一口水井,井很深,有沒有提水東西。二郎為了使義父喝上水,便一使勁,把水井搬倒了,讓他的義父喝到水。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楊二郎的孝心,就把這口井取名搬倒井,至今這口搬倒井還在馬陵山南面呢!
龐涓溝螃蟹傳說
孫臏同龐涓鬥智,在郯城境內的馬陵山九道灣獨龍溝里,龐涓連同十萬大軍覆滅。從此以後,這山溝里就長出了一種別處沒有的山螃蟹,眼圈是紅的,並且腿的再生能力特彆強,身上還有馬蹄的印子。當地的老百姓都說,這山螃是龐涓變的。因為龐同螃的音是相同的,紅紅的眼圈是龐涓慘遭失敗後,因悔恨把眼睛哭紅了的結果;山螃的腿再生力之強是由於龐涓腿部中箭而急於逃命而致,現在附近的人還經常到山上來捉這種螃蟹用於醫治跌打傷,也有一些人專捉了出售給需求者;其背上有一個深深的馬蹄印,那是龐涓死後,天黑被馬踏的原故吧。
景觀
馬陵山山清水秀,花香鳥語,氣象萬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其豐富。馬陵山環境質量良好,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植物107科316屬521種,鳥類15目37科152種。山上有刺槐、松柏、果園、茶園。西坡近山地帶有金剛石、重晶石礦。古蹟有
望海樓朝霞、
禹王台柳鶯、仙洞雲壑、清泉寺等。清代詩人
屈復長期隱居此山,寫下許多優美詩篇。清乾隆皇帝五下江南,三過這裡,並寫下多首讚美之詩;花廳古文化遺址出土的人殉墓葬,引起中外考古學家的關注;名勝古蹟眾多,
三仙洞、三真岩洞、龍台、全潮律院、禪堂、司吾清曉、
龍泉夜雨、翰林墓、
乾隆行宮、司吾古國遺址等,數不勝數。
馬陵山歷來為軍事要地,是
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國時期齊魏之戰,孫臏勝龐涓於此。
黃巢起義的傳說,韓世忠抗金的故事,在民眾中廣為流傳;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的
宿北大戰,陳毅元帥指揮部就設在風景區內的三仙洞內。
司吾清曉
在馬陵山風景區峰山公園南二公里處,屬
地貌景觀,因清晨的曙輝早早光臨此處而得名。系明清時期宿遷八景之一。明代詩人徐維超、何九州分別作有《司吾清曉》記入史料。現有司吾清曉樓,供遊人小憩。
峰山公園
一九五八年建,陳毅元帥欣然為之題字:峰山公園
宿東青年躍進林。
一九八七年五月,原宿北大戰司令部參謀長
陳士榘偕夫人故地重遊,看了這裡的變化後作詩一首:一別四十載,滿目天地新,揮戈
魚得水,新沂人更新。
三仙洞
因傳洞的石壁中有蟹、蛇、蛤蟆聚居而得名,是馬陵山風景區的精華之一。
清代文學家
蒲松齡於康熙九年,游馬陵山三仙洞,作《三仙》收入《
聊齋志異》。
三仙湖
峰山公園的主要景點之一,風景秀麗,湖邊花木叢生,異
石林立,水波蕩漾,是遊人賞景划船的好去處。
七真岩洞
在三仙洞左側,洞中鐫有七真人像,且洞中有
珍珠泉與七真為伴,泉水迸濺如珠,長年不歇,更增加了七真岩洞的神秘。
龍泉夜雨
因山泉流之不絕,夜臨之後萬物籟靜時,聽之好似淅瀝雨聲,別有一番情趣,系古時宿遷八景之一。明朝詩人徐維超、何九洲、吳 隱等作詩讚美。
觀音殿
在峰山公園內。原名
龍泉寺,建於1314年,毀於日偽時期,解放後重建。
宿北大戰紀念碑
1995年為紀念宿北大戰而建,碑文由張震將軍所書。1946年12月宿北大戰前沿指揮所設在三仙洞內。此戰役殲敵2萬1千人,對扭轉戰局,為全國解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次戰役的主要指揮者:
陳毅司令員,
粟裕、
張雲逸 副司令員,陳士榘參謀長,
唐亮政治部主任。宿北大戰告捷後陳毅司令員賦詩一首:敵到
運河區,聚殲夫何疑?試看峰山下,埋了
戴之奇。
老虎窩
是風景區的一個景點,老虎窩谷深澗幽,泉水清澈。相傳遠古時期馬陵山上有大象、老虎等動物出沒。在沭河灘發現距今10萬年前的象牙化石,也許能證實這一點。
禪堂寺
位於五華頂西麓,建
於明成化十年,重修於明萬曆四十七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地勢優靜,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在江蘇的佛教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素有“南京到北京,禪堂半邊僧”之說。
黃巢關
距五華頂北兩公里處,是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轉戰馬陵山時所設的關口。
大龍溝
五華頂北側。這裡溝深澗曲,瀑布跌宕。
落錢汪
據說300年前外地一和尚來到
龍泉庵(五花頂東側),與主持相處融洽,登五華頂閒遊時,該僧意欲在此建廟以宏揚佛法,主持欣然允諾,甘願奉贈,和尚不受,堅持價購,哪怕一文。主持即允一文錢將此山買斷,接錢後隨手丟入山邊池塘,後人稱此汪為落錢汪。
望山望海樓
孔望山上有一座高大的石峰,其石峰巨石錯疊,形如
石樓。據傳孔子周遊列國出訪郯國時,曾與郯國國君郯子到此登樓望海觀看日出,後稱之為孔望山望海樓。
歷代詩人前往遊覽均有詩文載入史志。清乾隆年間太戊辰科進士
王恆到此遊覽,賦《海樓雲影》一首:山峰削壁壁成樓,樓勢穿雲最上頭。人去海天波渺渺,山街人影日悠悠。煙明九點乾坤靜,翠挹
三山曉夜浮。似為餮霞凌絕頂,乘風疑是在瀛州。
馬陵道古戰場
馬陵道分山頂道、山澗道、河谷道,道旁與馬陵之戰有關的地名、村名很多。如:馬場,相傳是餵養戰馬的地方;古寨,為駐紮軍隊的地方。在這裡曾出土許多戰國時期的兵器,有銅戈、銅矛、銅劍、銅簇等。在當地有關魏齊馬陵之戰,孫臏和龐涓打仗的傳說故事流傳很廣。
馬陵山生態農莊
馬陵山生態農莊,地處馬陵山麓。占地2000畝,中心園區300畝。2000年初春,當年栽植鮮食棗30萬株主產鮮食大棗,棗品種達35種之多(如大雪棗、霑化冬棗、貢棗、大梨棗、伏脆蜜棗、大白玲棗、長紅棗、
贊皇大棗、
泗洪大棗、金芒果棗、胎里紅棗、茶壺棗、磨盤棗、辣椒棗、龍拐棗、油頭棗、巨王棗等)。
當家生產品種有:大雪棗、伏脆蜜棗、大白玲棗、貢棗、梨棗等。年產量在200萬斤左右(2004年產量),以後十年內總產量年增長幅度在20%左右。
園區按
生態園設計,嚴格執行無公害生產標準進行生產。禁止使用有害農藥,限量使用生物農藥,全部施用有機肥(雞糞、豬糞、綠肥)。保證生產的產品屬綠色產品,絕對不含 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園區還養有野兔、鵝、草雞、魚、龍蝦,已成為連雲港旅遊景點--西部農業休閒觀光區。馬陵山生態農莊實乃地上仙境,現有詩為證曰:
山地地處馬陵山麓,千畝棗園依山傍水;野兔、山雞悠哉樹下;金魚銀鯽戲波水中。垂釣射獵,賞花嘗果,泛舟斗酒,品蜜亭中。
棗酒野味君忘蜀,鬧市哪如農家情。碌碌人生能幾何,回歸自然做仙生。愁雲煩絲皆忘卻,藍天碧水盡豪情。
資源優勢
馬陵山屬沂蒙山支脈,為低山丘陵地貌,是
蘇北大平原上難得一見的山巒岡阜景觀。山體蜿蜒、澗谷縱橫,分布其間的水體(仙人湖、黃巢湖、禪堂湖等)平靜如鏡,湖岸曲折有致,山水尺度宜人,結合極為自然,頗具江南山水之秀美。在滿山坡青綠如茵的草地上,點綴叢叢蒼翠的松柏,與紫紅色的山岩形成清新明快的色調,此景尤於晨曦夕靄之中更具魅力。
馬陵山以秀麗的山水組合為景觀特色,以花廳、小徐莊古文化遺址、戰國時期著名的馬陵之戰古戰場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和宿北大戰革命紀念地等景區為主要文化內涵,集遊覽、休閒、瞻仰和進行科學普及,古代軍事文化研究與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於一體,是蘇北大平原上極為難得的遊覽觀光勝地。它的突出優勢具體體現在:
(1)馬陵山為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著名戰役———“馬陵之戰”古戰場,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確立為國內第一個軍事文化研究基地,也是馬陵山最具有突出意義的旅遊資源亮點。
(2)宿北大戰前沿指揮所舊址———“三仙洞”、花廳古文化遺址、小徐莊古文化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內涵十分豐厚,極具開發潛力。
(3)馬陵山是江蘇省內丹霞地貌出露最大的地點,是國家地質公園候選點。
(4)馬陵山不僅是中國東部最大的地震斷裂帶,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地震斷裂帶———郯廬斷裂帶新沂露頭點,還是國家級保護區。景區內的花廳古文化遺址和小徐莊古文化遺址出土數千件文物,其中有玉璧、玉琮、玉錐形器等器物,為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文物所罕見,堪稱稀世珍寶。花廳遺址被學者稱為“東方的土築金字塔”、“它代表了中華文明的新曙光”。
(5)馬陵山是中國東部新石器時代遺址最多、保護最完好的地區。
(6)馬陵山是中國最新擠壓隆起構造山地,地學遺蹟十分豐富,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7)宿北大戰紀念地馬陵山為江蘇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8)新沂的旅遊交通優勢明顯,有“三縱三橫”的交通網路,臨沂、白塔埠、觀音三個機場離新沂的車程皆在40分鐘以內。
飲食文化
談到徐州的飲食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彭祖,彭祖是我國烹飪、氣功、養生的創始人,傳說彭祖善烹美食,精引氣養生,壽高八百,所以人們敬奉他為中國烹飪界的祖師,相傳天下第一羹——“雉羹”和天下第一菜——“羊方藏魚”都是彭祖的傑作。魚羊為鮮,漢字“鮮”字便出自彭祖的菜式。從製作考究、色香俱全的名饌佳肴到名目繁多、別具一格的傳統風味小吃,徐州的飲食資源內容廣博、底蘊深厚。漢宮御宴徐州以兩漢文化名揚海內外,除了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等大量寶貴的物質文物遺存外,兩漢菜系也具有鮮明的漢代風貌。劉邦崛起於徐州,成為一代帝王,他於鄉梓常食的黿汁狗肉也成為名菜。徐州的廚師們,經過對史料的潛心研究,充分挖掘兩漢菜系的精髓和傳統烹飪手法,形成了一套文化底蘊深厚,色、香、味、形、品兼備的特色大餐——漢宮御宴。“牡雞抱蛋”、“芒碭斬蛇”、“十面埋伏”、“鹿牛肝炙”、“金枝玉葉”等極具漢代飲食特色,又充分迎合現代人口味,一經推出,即受到了食客們的一致好評。南郊賓館不僅在菜餚果點的製作上匠心獨運,在宴席的整體策劃上更是體現出濃郁的楚風漢韻,典雅古樸的餐廳裝飾、身著漢裝的服務人員、精巧別致的餐具酒器、悠揚動聽的漢樂,令人恍然穿越歷史時空,置身於兩千多年前的漢宮盛宴之中。飠它湯原名雉羹,是由我國著名的烹飪鼻祖彭祖創製的,迄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相傳正是彭祖晉獻的“雉羹”令當時身染沉疴的堯帝胃口大開,重病祛除,彭祖則得賞在徐州一帶封地稱王,因而徐州歷史上又名“彭城”,屈原的《楚辭·天問》有這樣的描述:“彭鏗斟雉帝何饗(享)?”。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過徐州,品嘗過此湯,因味道醇厚,鮮香爽口,賜名“天下第一羹”。百饌之宗——羊方藏魚因將魚置於割開的大塊羊肉中文火同燉而得名。相傳,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喜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日,夕丁捕魚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讓其母剖開正在燉著的羊肉,將魚藏在其中。彭祖回來吃羊肉,感覺異常鮮美,於是問明原由,如法炮製,便產生了“羊方藏魚”這道菜。據傳漢字中的“鮮”字即源於此。羊方藏魚,從湯堯時代起,經歷了4000多年的演變以及歷代名廚的改進制作,在徐州一帶廣為流傳,被尊之為“百饌之宗”。在取材用料上十分講究,夏秋季節用羯羊配鯽魚,冬春季用氂羊配魚,食之異鮮且具滋補功效。地鍋源自徐州農家傳統烹飪方法,深受人們歡迎。將雞、魚等置於鐵鍋之中,在土坯製成的鍋灶上用木柴燒煮,待到沸鍋時將麵餅貼於鍋沿同煮。食之湯濃餅酥,口感極佳。烙饃用未發酵的面烙成,厚約0。1厘米,直徑約30厘米,可卷食菜點或副食品。吃到口裡柔韌、筋軟、有嚼頭、口感好。有民諺贊曰:“一斤面能烙三十三(張),薄如紙,輕如煙,火種能點著,吹口氣兒飛上天”壯饃壯饃又稱“鍋盔”、“鍋拍”,用未發酵的面做成。將麵團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麵杖,一頭固定,一頭坐在身下,用身體的重量壓擀麵杖,用來揉麵團,俗稱此法為“腚踹面”。做成厚約1-2厘米,直徑約50厘米的圓形厚餅,放在平鍋上炕,炕熟後兩面呈黃色,外皮酥脆。
交通指南
新沂馬陵山景區地址: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
馬陵山鎮新沂馬陵山景區自駕車路線
徐州到新沂馬陵山景區自駕車路線:
高速公路:從徐州東店子上轉連徐(連雲港方向)到新沂南下就看見指路牌了
國道:從徐州向東----邳州----新沂-----到新沂南下就看見指路牌
兩條線我都跑過,建議走國道,來回只要四十元過路費,如果走高速要一百元。
國道比高速還省路省時間。
新沂馬陵山景區乘車路線
馬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新沂市市區約10公里處,可乘1路、2路公車直接抵達景區,每隔6分鐘有2班公車經過,交通快捷、方便。
備註:
1路:汽車站、火車站、大廣場、中醫院、市一中、鐘吾商場、唐店、王莊、馬陵山、小湖、新店。
2路:汽車站、火車站、大廣場、中醫院、市一中、鐘吾商場、唐店、王莊、馬陵山、邵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