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新沂市南郊10公里,規劃面積28.9平方公里。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黃花菜嶺五座山頭組成,當地人稱之為“五姊妹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陵山景區
- 地理位置:新沂
- 級別:AAAAA
- 區域面積:28.9平方公里
第一江山
簡介
地理
景點
七真岩洞又名七仙君洞。位於三仙洞右基盤,承接洞頂泉水,石基盤中,泉流佛像造型精美,神態自若。洞口有石基盤,承接洞頂泉水,石基盤中,泉流經三仙洞前入溪。洞頂石壁間,泉水濺落如珠,故名珍珠泉。再往右,石磴之上,鐫鑿有藥碾、藥缽、藥缽、藥磨,為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來此山採藥時所用。
名山孕育了名人,名人弘揚了名山。歷史上,馬陵同曾湧現出眾多的歷史人物。有影響重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有為睫毛一方、造福於民的地方官吏,既有深居廟堂、敢於直言的朝延重,也有身居下位而憂國憂民的志士,既有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又有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們共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進程。
三仙洞
三仙洞古稱司吾洞或司吾石室。相傳洞內有蛇、蟹、蛤蟆三仙聚居,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據此創作“三仙”故事,收入《聊齋志異》,成為傳世名篇。1946年冬,陳毅司令員在三仙洞內運籌帷幄,指揮著名的“宿北大戰”,一舉全殲國民黨二萬一千多人,活捉國民黨69師師長戴之奇。陳毅司令員滿懷勝利豪情,揮毫賦詩一首:“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
如今,三仙洞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泉
“山中一夜雨,到處是飛泉。”
每逢雨後,馬陵山到處是習瀑流泉,最著名的有龍泉、珍珠泉、虎嘯泉、老虎窩瀑布和大龍溝瀑布等。有的似白龍騰空飛舞,各顯其奇;有的似搗珠崩玉,飛沫反涌;有的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天然畫卷,美不勝收。
司吾清曉
在馬陵山風景區峰山公園南二公里處,屬地貌景觀,因清晨的曙輝早早光臨此處而得名。系明清時期宿遷八景之一。明代詩人徐維超、何九州分別作有《司吾清曉》記入史料。現有司吾清曉樓,供遊人小憩。
丹霞地貌
馬陵山的紅色砂岩和砂礫岩為發育風景秀麗的山水創造了物質條件,丹霞地貌丹霞地貌
也為與景觀協調的豐富的人文景觀提供了物質基礎,所有這些,將成為人們認識世界和觀光旅遊的勝地,馬陵山以丘陵和溪谷為其腹地,其間地學遺蹟十分豐富。是江蘇省內丹霞地貌出露最大的地點。因平緩地層與斷裂組成的赤壁丹崖以及在流水差異風化作用下形成的許多景點均十分引人入勝,經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調查認定,馬陵山地貌具備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的條件。
一是這裡地質現象獨特,二是風景極佳。
丹霞地貌由紅色砂岩構成,峰林聳立,山勢陡峭,紅岩丹壁,其色如屋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最基本的特點是頂平、身陡、麓緩,它包含了丹霞柱狀地貌、帽狀地貌、各種崩坍搭積地貌、陡崖地貌和以機械重力作用形成的洞穴景觀。是成因特殊,觀賞性強的地貌景觀。一方面給人們以仙境的享受,又能給人們以自然演化與人類社會進步的知識。
馬陵山風景區內所有的自然景觀,特別是那些高質和珍奇景觀,它們是在特殊環境中,經過大自然百萬年計時間的慢同雕細琢加工而成。這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賜,我們應該採取各種積極措施,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各種景物之間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
吳牛喘月
奶奶山西北角,由於千百年來洪水的沖刷,有塊巨石突兀,形似臥牛,昂首仰望南天,雙角拱曲腦後,形象逼真,馬陵山屬吳地,故稱為“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典自《世說新語》。是說水牛生於江淮一帶,所以叫吳牛。南方署熱,而此牛拍熱,見月亮疑是太陽,所以見月亮也就喘了起來,當地人稱之為“吳牛喘月”或“臥牛石”。當地有個習俗,凡孩子生肖為四蹄的動物,比如屬牛,屬羊、屬狗、履豬的,都要在此燃放鞭炮以避邪,到今這種習俗還在延續。
馬陵古道
馬陵古道又叫馬陵道,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馬陵之戰古戰場,孫臏於齊威王四年擊魏救趙馬陵古道馬陵古道
,被任為軍師,他採用避實就虛的戰術,敗龐涓於此。齊威王十六年,他又用“退兵減灶”誘敵深入之法,敗魏軍於馬陵道,兩次戰役使齊威大振。“諸侯東面朝齊。”孫臏所著《孫臏兵法》,於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暮中又重新發現,他對《孫子(孫武)兵法》有新的發展。
1992年,孫臏兵法暨馬陵之戰學術研討會在郯城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揭開馬陵戰役的千古之迷,史學界考證認定:齊魏馬陵之戰的戰址在今新沂至山東郯城東部的馬陵山的群山之中。中國歷史學家、《中國通史》的作者周谷城和中國軍事科學院院長郭化若題寫的“馬陵古道”和“古馬陵道”分別鐫刻在馬陵古道的碑石之上。
後漢五年,韓信反楚王劉交在此?戰,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率領農民起義軍轉戰於此,至今留下“黃巢”這一地名。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以及抗金名將魏勝、張榮等均在馬陵山上拒守,勇截南侵的金兵,黃巢關、金斗關為古代的關隘之地,馬陵山臨沭河、接平原,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南北交通之孔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齊、魯、吳、越、楚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鐘吾文化。
民間傳說
三仙洞
傳說從前山東有個販魚的小伙子,推著一車魚到南方去販賣。途中遇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翁,笑呵呵地問他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小伙子說他從山東地來,到宿遷、淮安一帶去。這老翁便拿出一封信,請小伙子捎給他的位朋友,囑託小伙子經過司吾村時,別忘了上山找“仙人洞”,他的朋友就住在洞中。
小伙子來到馬陵山下,在司吾村找個客店住了下來,看天還未黑,就出店門找老翁的朋友去了。山間霧氣騰騰,十分幽靜,山崖上有個洞,周圍樹木遮天蔽日,樹下有兩位老者正蹲在石桌旁下棋。小伙子見老者正在興頭上,不好意思打攪,於是就在一邊觀看,不知不覺看了三盤。看看天色還是沒有黑,只是一會兒暗,一會兒亮,樹葉一會青,一會黃,心裡好生奇怪。 直到兩位老者下完了棋,小伙子才說明來由,並把信交給了他們。兩位老者挺高興,留小伙子在那吃飯,飯後還要陪他轉悠轉悠。小伙子心想不能再看了,要回店休息,明天好走路,於是就急忙走出山林,來到莊裡,但是怎么也找不著原來的客店。忙尋一老者來問,老者道:“莊是這個莊,不過這裡多年沒有這個客店了,聽爺爺的爺爺說過,原來這裡有過客店,有一次一個上鄉小伙子推著一車魚住店,上山遊玩,誰知一去未回。一車魚爛在店裡,車子也爛了,只剩下一根車把。”那魚販一聽,心中好奇怪,又無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家。
來到山東老家一看,村莊也全都變了樣,走遍全莊也沒找著自己家門。正好,過來兩位中年人,上前尋問,中年人聽後把眼一睜,說道:“那都是咱老祖宗的事,你問這些幹啥?”小伙子忙說:“我就是那個販魚的,今天回家找不著門了。”兩位中年人一聽,大怒,一邊罵一邊打:“哪來的小子,敢冒充俺的祖宗,非揍死你不行!”魚販白挨一頓揍,沒辦法,只好又回馬陵山來找下棋的老者。來到馬陵山一看,兩位老者還在下棋,這回他再也憋不住了,上前問道:“兩位老者,我那日在此觀棋,怎么回去一切都變了樣,弄的我有家無歸!”他們一聽哈哈大笑,說道:“你在看下棋的那會兒,世上已經三百年過去了,你看那樹葉一會青一會黃,那就是一年過去了。”魚販一聽,大吃一驚 “那你們是……?”“我們在此修煉三千多年,方成正果,你也在此修煉吧。”小伙子心想:“也罷,回去也沒人認我了。” 從那以後,小伙子就留在馬陵山和兩仙一起下棋,一起修煉也成了仙,三仙洞因此而得名,
搬倒井馬陵山南面一個搬倒井。為啥叫搬倒井呢?相傳,楊二郎有位義父,二郎跟隨他生活六年才分手,再也沒有見過面。只因楊二郎是半仙之體,長大後,他到天上去找他的母親。玉帝讓他來人間造福,才準許母子相見。於是二郎就擔山填海為人類造土地。一次,二郎擔著兩座大山往東海去,路過馬陵山南面時,看見有一位老人坐在那兒歇息,他們互相對望,都覺得面熟。於是二郎放下擔子,來到老人面前。老人一看是自己的兒子,擔兩座大山,就問:“你可是楊二郎?”楊二郎說:“老人家,我就是楊二郎,你怎么知道的?”“我是你義父。我們在一起生活六年……”。老人說著,就流下了淚水。二郎雙膝跪下喊了聲:“義父!”這時,正值中午,烈日如火,老人感到口渴,二郎四處一望,只有一口水井,井很深,有沒有提水東西。二郎為了使義父喝上水,便一使勁,把水井搬倒了,讓他的義父喝到水。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楊二郎的孝心,就把這口井取名搬倒井,至今這口搬倒井還在馬陵山南面呢!蘇州傳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最近剛完成的景區宣傳片製作是花果山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