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馬陵山地形複雜,因此山地處北東向
郯廬斷裂帶(為我國東部巨型斷裂帶,北起瀋陽南到安徽的廬江)中段,故有山體扭曲的地質景觀,有錯落有致的千層崖、泥裂龜殼崖。馬陵山上發現的古化石極為豐富,珍貴而罕見,有中生代柏樹化石,大片碎枝葉化石群,有大面積的鴨嘴恐龍化石群,有新生代大象化石、鹿化石、犀牛化石、熊化石等,故馬陵山有“天然博物館”之稱, 2007年被山東省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地質公園附近地質遺蹟,主要分布於附近面積80平方千米內,因存在構造形跡、地質剖面、地質地貌、
金剛石產地、
恐龍足印化石、地質災害等遺蹟。馬陵古道附近景點不下幾十處。 北部九道灣(林場),山巒起伏,九曲盤繞,不僅平地突起,山川險要,而且故壘遺蹟遍布,有點將台、校兵場等,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俱佳。出九道彎,越跑馬嶺,便是一、二、三、四山溝和一、二、三、四山澗,群山連綿,清泉寺遺址、奶奶廟遺址布於其中,沭水人工湖、河東老虎崖、礦泉過山隧道等景點相映。
主要景點
地震地質公園
麥坡世界地震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景區麥坡村東馬陵山西坡。遺址坐落在郯廬斷裂帶之上,是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現如今世界上僅存兩處,國內唯一,是為大地震後數百年至今仍未過活躍期的自然奇觀,被中國地震局正式批准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淺紅色土壤為新生代,黃褐色為中生代,兩種顏色的土壤一線之隔,兩者相差的年代超過億年,如果你從中間的線上漫步而過,就實現了"一步跨越億年"的神話。麥坡世界地震地質公園占地1050畝,建設有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地震體驗館、景觀塔、景觀棧道等景點。
馬陵之戰遺址公園
齊魏馬陵之戰古戰場遺址公園位於馬陵山核心區龐涓溝,是公元前341年齊魏馬陵之戰決戰地。2001年,馬陵古戰場被中國軍事科學院定為中國古代軍事科學教研基地。古戰場遺址公園於2010年6月份開始總體規劃,2011年3月初開工建設,總面積2085畝,規劃的景點已基本建成。公園主要景點有:濱水廣場、
孫子孫臏紀念園、馬陵之戰博物館、百將書法碑林廣場、誘敵景觀廊道、木棧道、孫臏指揮台。
溫泉度假村
馬陵山
溫泉度假村占地500畝,建四星級洗浴、餐飲、會議、住宿為一體的綜合休閒度假區。在自然中尋找健康,美麗的自然、簡單的生活、清新的空氣、叮咚的泉水,不由得勾起人們對自然生活的憧憬和嚮往。中華傳統的養生秘訣,結合現代理序技術,將為遊客找回真正的健康生活和心靈享受。一號地熱泉井已投入使用位於沭河西岸、景區裂莊村南村北,水深2000米左右,井口出水溫度45度以上,每井日出水量300立方。
望海樓風景區
景點位於馬陵山景區最南端,距
郯城縣城東南10公里,全區南北長3公里,總面積有4000餘畝。主要景點有黑龍潭、望海樓、孔子登臨處、小三峽、由吾洞和
細石器遺址等,將按照景區總體規划進行整體開發。郯城縣大尚莊東南2.5公里的山巔上,突起一峰,形如石樓,即是望海樓。孔子周遊列國,至郯拜師郯子時,曾登石樓望海,故稱”望樓雲影“之勝。 由吾仙洞在大尚莊東1公里處的馬陵山鴿子澗,在北岸陡壁上有兩個石洞,東洞東西寬3.25米,南北長2.9米,東壁上刻有八仙過海,西壁上有飛鶴乘人,洞內東西北三面都有一米寬的石台,稱作“石床“,相傳是由吾坐禪睡覺的地方。據考證該洞最早開鑿年代為
新石器年代,距今已有萬年,列為三級保護。細石器遺址主要分布在黑龍潭南側,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樣山風景區
九道灣樣山風景區位於
沭河西岸,北於臨沭接壤,面積333公頃,景區內山巒起伏,九曲盤繞,溝澗縱橫,花果飄香,境內有箭眼石、龐涓墓等著名景點,建設有景點碼頭一處,建設高端生態度假區。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產場景吸引遊客,使遊客親身體驗農村生活、享受農業風光、欣賞農家風情。九道灣休閒度假區分為休閒農場、觀光農園、觀光漁場、假日花市和市民農園五個部分。
清泉寺公園
清泉寺森林公園位於
馬陵山北段,東至沭河東岸,西至窟窿溝西側,北至跑馬嶺水庫北側山脊線,南至清泉寺南側鄉村道路。是在清泉寺林場基礎上,經 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的省級森林公園,公園占地4000畝。主要功能分區有:馬陵山古道遊覽區、清泉寺遊覽區、田園風情區、拓展運動區、雲門湖遊覽區、彩林山谷區、濱河運動休閒區、濱河度假接待區、沭河游賞體驗區。
歷史遺存
公元前341年的
戰國時期,七雄之一的
魏國發動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馬陵山位於郯城縣城東10公里,南北走向,因狀如奔馬而得名。該山在
臨沭、郯城、江蘇省
新沂三縣交界處,綿延60餘公里。據考證,歷史上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
韓國,韓國求助於齊國。
齊國以田忌為主將、
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郯城縣誌》載有明代李先芳的詩:“迥合長堤衛水秋,滿懷黃葉荻颼颼。居人近指馬陵道,遺磧遙傳瓦屋頭。昔日孫龐曾決勝,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國皆迷地,猶自停車弔古邱。”此詩亦可證馬陵山之戰發生於此。
馬陵之戰戰場就位於郯城縣城東北20公里處馬陵山腹地。該處1993年即被批准為省級國家森林公園,現有林地3萬餘畝。1992年,來自海內外的100多名專家學者經實地考察和學術討論,認定齊魏馬陵之戰戰址即在此處。遺址地貌存留良好,特別是獨龍澗(又名龐涓溝)為馬陵戰場核心區域,內有恨谷崖、上馬石、龐涓墓等眾多名勝古蹟,而且山深林密,地形複雜,為
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陳忌問壘》文中所述“隘塞死地”。
龐涓溝為馬陵戰場核心區域,
龐涓溝內及附近與孫、龐大戰有關的地名很多,有孫臏營壘、伏兵崖、恨古崖等戰場遺蹟。孫臏養馬的馬場,齊軍射龐涓的“射子”(今稱“社子”)、掛箭區、卸甲營由此得名。。其中較有名的為卸甲營村,相傳是龐涓中箭死後,孫臏在這裡安營,讓士兵卸甲休整而得名。在馬陵山區古道沿線,與齊魏馬陵之戰有關的地名、村名有數十處。龐涓溝附近的樣山,山頂有龐涓墓,墓下,山前古有“安子廟”,傳系孫殯念與龐涓同學為龐而建。民間也曾傳說螃蟹由龐涓變化而來,廟北還發現一無字紅石古碑,意為千秋功過任憑後人評說。
出土文物
龐涓溝附近馬陵山區古道,出土了大量的與齊魏馬陵之戰相關的文物。這些文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兵器與鍋灶炕,二是墓葬。自1958年,在修水利工程,出土了400—500枚銅箭頭起,龐涓溝附近馬陵山出土了幾十個鍋灶炕和數千枚銅箭頭、三棱式銅簇,數百個鍋灶炕,以及青銅劍、
青銅刺、青銅戈等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 一件帶銘文的銅戈,名曰:“谷氏左”。據先秦史專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考證認為,該戈是魏軍的兵器,年代也能與馬陵之戰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