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發掘
銀雀山和金雀山的地下有規模較大的漢代墓群,以西漢墓葬為主,兼有戰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墓葬群。1964年被發現,1972年至1986年先後發掘一百餘座墓葬,大多是西漢前期墓葬。
銀雀山漢墓座落在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西南麓[市政府院內],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2年4月在銀雀山發掘古墓兩座,定為銀雀山一號、二號墓。墓址開鑿在岩石上,為長方形豎穴,均為一槨一棺。槨內有隔板一側放棺、一側為邊廂,邊廂內放置隨葬器物。考古人員在邊廂里發現的竹簡。經專家整理,其中有中國古代四大兵法《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等先秦古籍。二號墓出土的《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是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這批珍貴的竹簡為研究中國先秦和漢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文學、音訓、簡冊、曆法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文獻資料。特別是失傳1700多年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解開了歷史上孫子和孫臏是否一人、其兵書是一部還是兩部的千古之謎。漢簡出土名揚四海,震驚中外,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被列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館藏文物
博物館於1989年10月落成開放。博物館為古典宮廷式建築。館內松柏花竹,長廊圍繞,山水相映,整體設計融仿古建築與園林風格於一體,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是一座遺址性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銀雀山漢墓廳、竹簡陳列廳、文物陳列廳。
銀雀山漢墓廳的中央是復原的一、二號西漢墓穴,隨葬品複製後按原狀擺放在棺槨內。橢圓狀展廳四壁為放大的挖掘現場和出土竹簡的照片。兩座漢墓共出土竹簡7500餘枚。一號墓竹簡內容有《孫子兵法》十三篇、《孫臏兵法》十六篇和佚文五篇;二號墓竹簡內容有《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銀雀山漢墓竹簡的出土,對於我國軍事史、文字學、古音訓、古簡冊制度及古代曆法的研究,均有重要價值。
竹簡陳列廳一層分為《孫子兵法》展廳和《孫臏兵法》展廳。陳列以圖文與實物相結合,向觀眾展示了出土的兩部兵書竹簡、孫子和孫臏的作戰實踐、春秋戰國兵器、以及中外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二層為文物陳列廳,展出一、二號漢墓出土的文物及1970年以來在金雀山和銀雀山百餘座漢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其中的西漢帛畫,是繼湖南馬王堆帛畫之後的又一發現,是長江以北地區出土的唯一的西漢帛畫。還陳列著仿製的古代兵器矛、戈、戟、弩、銅劍、銅鏃等,以及戰船、望樓車、拋石機、雲梯、陶釜、銅鼎等。
文物陳列廳設在二樓,陳列有百餘座墓葬中出土的部分文物精品,包括陶器、漆器、帛畫和漢畫像石等。其中的西漢帛畫為珍貴文物。這幅帛畫於1976年5月在金雀山九號墓中出土,置於墓主人棺蓋的麻布之上,是長江以北地區唯一出土的西漢帛畫。畫呈長方形,長200厘米,寬42厘米,以紅色細線勾勒,平塗色彩,有紅、藍、白、黑等色。畫面主要內容分為天上、人間、地下三部分。天上有日月,日中有金烏,月中有蟾蜍和玉兔;人間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山前有一建築物,內有一貴婦人端坐右方,前有侍婢模樣的三個女子侍立,另有一女子手捧容器跪於女主人之前作奉獻之狀。由此開始,連續出現幾組人物生活場面,其中包括樂舞、迎送賓客、紡織、問醫、角牴表演等,表現了墓主人起居宴遊等生活情景。這是國內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之後,在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帛畫,它不僅是珍貴的藝術珍品,而且對研究古代的喪葬制度、神話傳說和宗教思想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也充分反映了當時中國民間繪畫藝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漢墓竹簡的出土證明,臨沂自古為思想精英薈萃之地,也是兵學昌盛之城邑。1992年4月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和臨沂行署共同舉辦了“第三屆孫子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英、法、日、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數百人應邀參加。《孫子兵法》已被世界翻譯成20多種文字。銀雀山漢墓博物館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
旅遊指南
成人票:30元
兒童票:15元
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交通
公交:公交 - 6路 - (彭於埠--王莊) - 方向: 王莊出發: 市政府 0.9 公里 到達:竹簡博物館
自駕:
1. 向南方向,前往金雀山路 44 米
2. 在第 1 個路口向右轉,朝金雀山路行進 228 米
3. 稍向右轉,走沂蒙路 0.7 公里
4. 在啟陽路向右轉 170 米 5. 向右轉 294米目的地在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