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印度佛教史》是近現代連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印度佛教史
- 作者:連橫
- 創作年代:近現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題印度佛教史》是近現代連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題印度佛教史》是近現代連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法界圓融色界空,諸天西向水流東。佛佗去後祇園寂,惟見芙蓉滿地紅。作者簡介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號...
印度歷史年代的考證及推算基準,是以阿育王即位(公元前271~268年)為基準,佛教年代是以記錄較早及可信的《阿育王》、世友論(公元前一世紀)為推算基準,佛滅後116年阿育王統一中印。印度佛教的發展史,可以分為八個階段:一、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現代史學界...
《印度佛教史》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內容簡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學者戈耶爾的這部《印度佛教史》依據十九世紀以來印度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
印度佛教史/現代世界佛學文庫 《印度佛教史/現代世界佛學文庫》是2013年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渥德爾。作者:(英)渥德爾 譯者:王世安
中國佛教史是指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佛教開始傳入漢地(約在公元紀元前後)。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與此同時傳入。中國佛教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
60年代以來,印度學術界就種姓制度、歷史環境與生產方式的關係、印度當前社會的性質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印度史學家參加了這場討論,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印度佛教史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傳佛教覺囊派學者多羅那他(又名慶喜藏)著於1608年。全書分44章,約十餘萬言,以王朝的更迭為經,以...
佛陀時代也尚無如今時僧�耶頌所傳之數論派;與奧義書系思想相併,而認為是梵書系哲學思想的弭曼差派、勝論派、尼夜耶派,其除尼夜耶派於間接關係上尚有討論之外,其餘諸派之成立,均較佛陀為遲。(木村氏“原始佛教思想論”一篇二章)。摘自《印度佛教史》聖嚴法師 編述·東方佛學文化資料叢書·
所以青島湛山寺佛教學校名揚四海,全國各地學僧慕名而來者甚多,最盛時學員達到160多人。1937年,=虛法師邀請弘一大師到湛山寺講授律學(弘一曾留學日本,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 對戒律頗有研究)。弘一在湛山寺講學期間,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課程設定 湛山佛學院開辦的課程主要有: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
阿旺洛追扎巴 《覺囊教法史》 許得存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 第8卷 多羅那他 《印度佛教史》,張建木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佛學大辭典》電子版 黃懺華 《印度哲學史綱》 (現代佛學大系叢書 第22卷)台灣彌勒出版社 1983年 藍吉福主編 《中華佛學百科全書》第5卷 ...
漢語佛教典籍 從這時開始,數量龐大的漢語佛教典籍也開始被西方學者注意。首開風氣的是日本學者南條文雄,其所編《大明三藏聖教目錄》一書,引起了西歐佛教學者對漢譯佛典的關心。在此佛教學史的最初過程,布赫諾夫為梵語佛典的法譯註入相當多的心血,其所撰《印度佛教史序說》將佛教列為人類文化的產物,並努力建立...
而其力作《印度佛教史序說》(L'Introduction a' l'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Paris,1844)一書,可說是其佛教文獻研究之金字塔。此外,在巴利語文獻的研究上,布赫諾夫也扮演開拓者的角色。在此領域上,在斯里蘭卡任職的突諾爾(G. Turnour,1799~1843),已在1837年刊行巴利原典《大史》(Maha^vam!sa...
"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所述中國的藏地學者有關此事的傳說略同玄奘所說,並稱會眾中有五百羅漢,五百菩薩、五百班抵達相聚結集,而稱之為第三次結集云云。因而古來通稱此論是迦膩色迦王時世友等五百大阿羅漢在迦濕彌羅編纂之作。但據現代學者考證,以為此論中有"昔健馱羅國迦膩色迦王"時的故事...
多羅那他的《印度佛教史》里就有一段傳說,提到世親的門人聖解脫軍先感覺論文和經文不相應,後來在波羅奈斯見到南印普陀洛傳來的《二萬頌八品般若經》,才解決了這一疑問,原來論文次第是和那部經符合的(見《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三章,德格版第六十八頁)。現存的《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梵本也就是這一種本子,...
◎西元690~770年:印度“瞿波羅王(Copala)”因修持“準提法”而登基為王。東方有瞿波羅王,起而統一藩伽羅國,西取摩竭陀等地,創“波羅王朝”。(詳見:《印度佛教史˙第二十八章 瞿波羅王時代》覺囊法王多羅那他 著 張建木 譯)◎西元705~774年:不空上師翻譯:《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亦...
此外,多羅那他於《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內,記載迦濕彌羅國有師子王(Sin%ha),出家後,名為善見(Sudars/ana)。當時,迦膩色迦王(Kanis!ka),聞其德而往迦濕彌羅聞法,且供養法塔及僧伽。從而可推知,祇夜多、達摩蜜多及善見,此三者似為異名同人,且為迦膩色迦王之師。祇夜多降龍故事 故事簡介...
靜安寺佛學院課程大概是中學到大學的程度,英文和數學是國小高年級到國中,國文是高中程度,佛學則是教《大乘起信論》《梵網菩薩戒經》《印度佛教史》《八宗綱要》《八識規矩頌》等。法師在靜安寺一連住了五個學期,直到1949年入伍從戎為止。軍旅 聖嚴法師在其所著之自傳《學思歷程》一書中提到在1949年之所以...
幾年來已講授《基本三學》、《印度佛教史》、《俱舍》、《定道資糧》、《禪定品》、《五蘊》、《百法》、《二十唯識》、《沙彌戒》、《菩薩戒》及《比丘戒》等。行持上,採用學行並重之原則,以戒為根本,漸入定慧,組織僧團,如法秉律,並定期考核學習成績。通過二組對辯、個人演講、筆試、及平時行持,...
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の研究》、《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印度佛教史》等書。後並結集成《平川彰著作集》行世。平川氏在佛學研究上的最大創見,是有關大乘佛教起源問題的看法。他在所撰《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書中,以為大乘佛教並非出自傳統的部派僧團。他所持的理由是‘佛與僧別體,佛塔非僧伽的所有物,及...
2.《印度佛教史》,台灣文津出版社;3.《唯識學概論》,台灣文津出版社;4.《三論宗通論》,台灣文津出版社;5.《中論譯註》,台灣佛光出版社;6.《成唯識論譯註》,台灣佛光出版社;7.《大史》(譯自巴利文),台灣佛光出版社;8.《島史》(譯自巴利文)台灣慧炬出版社;9.《新譯大乘起信論》,台灣...
1608年(明萬曆三十六年)寫成《印度佛教史》,影響廣泛;1614年在覺囊寺附近興建達丹彭措林寺,弘傳自宗教法,把持“他空見”的覺囊寺附近興建達丹彭措林寺,弘傳自宗教法,把持“他空見”的覺囊派推向頂峰。同年被藏巴汗薦往喀爾部傳教弘法,行前第四世達賴喇嘛雲丹嘉措贈予“邁達理”(意為“慈氏佛”)活佛...
印度大乘佛學自龍樹、提婆而興,遞至世親,博大精深,充其極量,爾後傳承者通稱四大家,俱各擅其一科而未備全體也。其一,傳毘曇之學者為安慧。生南印度檀陀迦侖耶長者家,七歲即依世親受學上座三藏,聞持極廣,尤擅對法,多所著述,於世親著書幾無不重疏(以上見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三章,...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多羅那他根據印度僧人口述資料撰寫《印度佛教史》。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在後藏地方首領藏巴汗父子支持下,在拉孜縣建成達丹彭措林,聚眾授徒,弘傳覺囊派教法。同年,應蒙古喀爾喀部之邀,前往蒙古傳教弘法,四世達賴賜以“大慈邁達里呼圖克圖”名號。多羅那他在蒙古以庫倫(今...
經典方面有《心經》、《遺教三經》和《無量壽經》;律學方面有《戒律學綱要》;論藏方面有《八識規矩頌》、《俱舍論》、《百法明門論》和《佛學概論》;佛教史方面有《印度佛教史》和《中國佛教史》;其它方面有《叢林知識》、《二課合解》、《禪門日誦》、和《梵唄》。時事政治、文化基礎課方面有:《宗教...
甲班:《印度佛教史》、《佛學概論》、《戒律學綱要》、《教觀綱宗》、《八識規矩頌》、《唯識三十頌》、《金剛經》、《三論玄義》、《二時課誦》、《四書》等;第二學年 :乙班:《印度佛教簡史》、《中國佛教簡史》、《禪林寶訓》、《竹窗隨筆》、《觀經》、《梵網經》、《普門品》、《百喻經》、《...
根據巴利文佛典和錫蘭史籍的記載,錫蘭佛教信仰雖以小乘上座部為主,但是大乘思想始終輸入未斷,無畏山住部更是特別受到大乘的影響。許多典型的大乘思想滲入小乘,在大乘萌芽時期更為明顯。這在印度佛教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錫蘭小乘的三個部派(主要是兩個部派),所遵行的律並無歧異;但在學說方面,無畏山...
由於精通梵文和藏文,通曉中國哲學史、藏傳佛教史和印度佛教史,成為用現代科學方法(如宗教學、語言學、歷史學等)研究藏傳因明的開創者之一。(2)藏傳佛教研究。早在1963年,他便開始從事藏傳佛教史的研究,並於1965年完成《關於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資料》,1987年正式出版,改名為《西藏佛教發展史略》。該書根據藏文、...
聖天菩薩,梵名Aryadeva 阿利雅提婆,勝嘎拉國(今斯里蘭卡)的王太子。簡述 《布頓佛教史》及《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說菩薩從楞伽島(錫蘭)中的蓮花化生,為當地國王所收養;漢傳佛教中的論師依《提婆傳》也秉持類似的觀點。然今依《印度佛教史》及月稱菩薩在本論注釋中的記載,為胎生之王太子較為可信。聖天論師...
佛學院開設的大專班的課程:《三學基礎》《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戒律學綱要》《童蒙止觀》《普賢行願品》《遺教三經》《勸發菩提心文》《沙彌尼律儀》《百法明門論》《十善業道經》《禪林寶訓》《語文》《英語》《時政》《書法》《梵唄》等。 本科班課程:《八宗概要》、《大乘起性論》、《唯識...
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和密教學術中心。又名超行寺、超岩寺。據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等典籍記載。8世紀由波羅王朝著名君主達磨波羅所建,一直受到波羅諸王(750~1199)的保護,為國家寺院之一。位於恆河右岸山坡岩石上,其遺址已不可尋,或為河水所吞沒。據傳該寺規模宏大,裝飾華麗,藏有巨量財寶、文物。全寺共...
[大智度論卷三十八、佛性論卷一、大唐西域記卷十、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華嚴經探玄記卷一、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W. Wassiljew: Der Buddhismus; Th. Stcherbatsky: TheConception of Buddhist Nirva^n!a](參閱‘印度佛教’2215、‘空有論爭’3473、‘瑜伽派’5530)相關解釋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