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學院簡介,學院歷史,學院性質,設施規模,學制及招生錄取原則,簡介,招生條件,招生方法,教學和管理,簡介,第一學年,第二學年,海外聯誼,院外弘法,現狀和前景,存在問題,寄希望於未來,
概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德這一句至理名言,演繹著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千古真理。佛法的昌明久住,固然少不了諸多因緣的造化成就,而住持
佛法的
僧人,其責也堅,其任也重。培養合格的佛教事業接班人,成為近現代有識之士共同關注的緊迫問題,是中國佛教的“希望工程”,於是就開闢了中國佛教僧教育的新紀元。在廣東省潮州唐代古剎開元寺內,就有一所為繼佛慧命、培育僧才的佛教院校——嶺東佛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歷史
1932年12月,廣東
潮汕佛教界委派代表到
廈門南普陀寺禮請太虛法師蒞潮弘法。太虛法師偕同會泉法師、侍錄守志同往,於潮汕各縣市弘法一周。在駐錫開元寺演講佛法期間,寺內大眾懇請法師於寺創辦嶺東佛學院,培育僧才,弘傳
佛法,法師欣然應允,並命門人大醒法師負責創建等一切事宜。不久後,寄塵法師接替大醒主持教務。退居住持智臻老和尚、住持福來和尚等都鼎立支持辦學,當時全寺常住及佛學院師生有近百人,呈現出一派革舊鼎新、朝氣蓬勃的景象,為乾隆年間密因和尚中興開元寺後又一次鼎盛時期。佛學院除主要學習佛學課程和朝暮課誦以外,還兼習世俗學科知識,出版佛學雜誌《人海燈》半月刊、學僧論文集《南詢集》以及靜賢法師著作《海漚集》、《靜賢全集》等。
1935年6月,一批佛學理論水平較高的18名學僧圓滿畢業。後因院、寺兩方意見相左,且經費拮据而告停辦。1946年10月,虛雲老和尚法駕蒞潮,並於開元寺啟建水陸法會,寺眾懇請虛老出面,請
智誠法師主持開元(智誠法師,江蘇泰州籍,於1933年承太虛法師命任嶺東佛學院監學,後辭職,至
潮安縣庵埠住持靈和寺,1937年於寺內閉般若關,歷時三年余,刺舌血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全部,現存開元寺,為鎮寺之寶。智老和尚於1994年圓寂,德化所被,四眾尊仰 。),1947年9月升座蒞任,即於寺內藏經樓恢復嶺東佛學院,至1948年5月,因種種緣由,智誠和尚辭職,佛學院亦隨之停辦。
1991年5月,定然老和尚榮任開元寺住持。他鑒於全國各地寺院相繼修復開放,而僧才奇缺,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提議復辦嶺東佛學院,得到了省、市宗教局等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海內外擴法居士的熱心資助。1991年10月復辦,經過嚴格把關,招生錄取,第一屆學院正式開學。至今已畢業了三屆,第四屆將於1999年6月份圓滿學業。嶺院復辦後,定然老和尚任第一任院長(1991、10-1997、3)。第二任院長、開元寺方丈弘澈大和尚,1997年3月蒞任至今。
學院性質
嶺東佛學院是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由廣東省佛教協會主辦,委託潮洲市宗教事務局行政領導的,以佛教學識為基本學科的漢語系中級佛學院。
嶺東佛學院復辦初期,在省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指導下,在定然院長的主持下,學院經常召開院務會議,聽取多方建議,統一思想,明確辦學宗旨:培養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尊紀守法、具有堅定的佛教信仰、願意終生獻身佛教事業、具有中等佛學知識及政治、文化水平的寺廟管理和佛學研究年輕僧才。
院刊《人海燈》
《人海燈》開始由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編輯,附《廈門日報》為副刊,後移汕頭佛教會為周刊,後因故停辦。1933年10月,開元寺創辦嶺東佛學院,《人海燈》亦於當年12月復刊,每月一日、十五日出版各一次,為半月刊。1935年夏嶺東佛學院停辦,此刊遷至香港由東蓮覺苑接辦,後又停辦。1994年7月,定然院長復辦此刊,先為不定期,至1997年改為季刊,設定“貝葉新傳”、“靈山舊事”、“潮音論壇”、“緇素名賢”、“雲水閒吟”、“大千塵剎”、“心燈點點”、“七寶樓台”等欄目,文章內容涉及:三藏典籍的詮釋或註解;中外佛教史實的考證及闡述各宗義理的學術專論;歷代僧俗大德的嘉言懿行、道德風範的傳略記載;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相互影響及促進之論稿;有關佛教教育及倡導人間佛教的專論;對人生境遇的思索及修學心得;佛教新舊體詩歌、對聯、書法、繪畫、纂刻、曲調等作品。作為學院的院刊,我們的辦刊宗旨是:淨化人心、增長智慧、共享法喜自在。本刊屬教內贈閱性質,出版流通的目的是促進該院學風建設,並以此聯繫四眾,共同學修,推動佛教文化事業的發展,至今已出版了12期,在欄目、裝幀、版式、美術設計、文章內容及紙張質量各方面都在不斷的改進。為了提高刊物的學術水準,把好質量關,《人海燈》聘請教內知名長老明法師、茗山法師、雲峰法師等,及社會著名佛教學者如
王雷泉、黃夏年等18位組成學術顧問委員會。目前《人海燈》已贈送到全國22個省、4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的大小寺院、居士團體、佛教協會及各界佛學愛好者手中,反映普遍良好。來電、來函索閱日多。同時本刊也與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刊物相互交換、彼此借鑑,在內容和形式上以求繼續提高。我們相信《人海燈》在廣大熱心作者、讀者的護持下,將點得更亮,照得更遠。
設施規模
嶺東佛學院復辦初期,教學設施極其簡陋,教室和學生宿舍都在寺藏經樓後的廢舊危樓上,教學和生活環境相當惡劣。定然院長為了創造一個莊嚴、清淨的環境,使學院更好地發展下去,不顧高齡,多方奔走,率先將多年缽金共壹佰壹拾柒萬悉數捐出,倡言集資,籌建教學大樓。此舉得到省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海內外十方善信的竭誠擁護,經過一年的精心施工興建,終於在1997年2月24日竣工,並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新教學大樓位於開元寺右側,占地2300平方米,整體建築包括一幢學院山門、一幢四層多功能教學大樓(包括華雨講堂、教室、資料室、視聽室、教務處、檔案室、《人海燈》編輯部等)、一幢四層法師寮房,一幢二層四合院式學僧宿舍樓、一幢二層圖書館和貴賓樓。空間綠化和活動場所面積約1000平方米,設有花圃、噴水池、升旗台、迴廊等,環境清雅幽然,令人身心輕安。同時,還配備了電腦、打字機、複印機、電視音像器材等。充實了教學、辦公設備。參觀者有稱,嶺東佛學院新教學大樓在全國佛教院校中可謂一流。
在定然院長為核心的院務領導班子的嚴格管理下,和全院師生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精勤努力下,學院至今共畢業了三屆,共137名學僧,其中第一屆女眾班有40名,後因環境等條件限制從第二屆起女眾班停辦。第四屆於97年9月開學,現共有教職員工30名,法師除本院畢業留校外,還有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及個別地方佛學院。外聘教師有韓山師院的教授,潮州市重點中學的高級教師及書法家等,每屆聘期二年。另外,還聘請國內著名佛學專家學者如方立天、黃心川、吳立民、王志遠等共13位客座教授,同時兼任《人海燈》學術顧問。學僧46名,大多數有國中、高中畢業及部分中專、大專文化程度,來自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中南、西北地區,覆及全國19個省份。在現任弘澈院長言傳身教的英明領導下,院務、教務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學風、道風有長足進步,本屆將於99年6月圓滿學業,並將同時招收第五屆學員。
在歷屆畢業僧中,現在有的擔任寺院住持,修復祖庭;有的任大叢林當家、知客等重要執事;有的在佛學院、培訓班講課或擔任教務領導工作;有的在佛協任職;有的上中國佛學院繼續深造;也有的常住各地叢林古剎潛心修持,或行腳參學,雲遊四方。
學制及招生錄取原則
簡介
嶺東佛學院現分預科(甲)班、預科(乙)班,兩班學制均為二年,共四個學期,每年度四十周課,每課時五十分鐘。乙班學業圓滿,可升甲班深造。
招生條件
1、在寺廟出家一年以上,嚴守律儀,並能背誦五堂功課的漢族男僧;歷史清白,品行端正;
2、具有國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年齡在十八到二十八周歲之間;
3、身體健康,五官端正,無殘(隱)疾及其他傳染病或神經病(含奧抗陽性);
招生方法
凡贊成本院培養宗旨並符合招生條件者,持當地寺廟介紹信、佛協證明和宗教事務部門政審意見報名;
1、報考者需交驗身份證、學歷證明及體檢表(包括奧抗檢查)、免冠一寸照片四張,隨同報名單函寄本院,合格者發給准考證。
2、在規定時間(准考證註明考試時間),持准考證到本院參加統考;
3、考試科目:佛學知識、事事政治、語文、史地、英語、課誦等。形式採取筆試和口試兩種;
4、本院招生辦對各地考生,依據招生條件,考試成績,本著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錄取,分班學習。錄取者,由本院將錄取通知書,郵寄到考生推薦單位轉交考生本人;
5、錄取新生到院後,經體檢複查,凡發現體質不符合條件者,退回原地。
教學和管理
簡介
目前,嶺院的學制為兩年。兩年內,我們編制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進度表,合理安排每個學期的校歷、課程和重要大事,整體教學力求做到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使學僧在佛學理論、文化道德修養和寺院管理水平上有一個全面的提高。根據兩個班的實際情況,開設不同課程,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學年
乙班:《勸發菩提心文》、《佛學基礎》、《沙彌律儀》、《遺教三經》、《唯識三字經》、《百法明門論》、《成佛之道》 、《彌陀要解》、《童蒙止觀》、視聽等;
甲班:《印度佛教史》、《佛學概論》、《戒律學綱要》、《教觀綱宗》、《八識規矩頌》、《唯識三十頌》、《金剛經》、《三論玄義》、《二時課誦》、《四書》等;
第二學年
:
乙班:《印度佛教簡史》、《中國佛教簡史》、《禪林寶訓》、《竹窗隨筆》、《觀經》、《梵網經》、《普門品》、《百喻經》、《天台四教義》等;
甲班:《中國佛教史》、《唯識二十頌》、《因明入門》、《梵網經》、《法華經》、《六祖壇經》、《華嚴大義》、《十二門論》、《大乘起信論》、《中國哲學史》、《會計學》、《四書》等。
另有語文、政法、歷史、書法等課程為兩年內甲、乙兩班的共修課。以上安排,有時也根據學院師資情況作適當調整。
學院在加強學風建設的同時,還逐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如財務制度、醫療報銷制度、教職員工待遇制度、圖書館管理制度等。在選擇、充實和穩定教師隊伍上,堅持以品德修養為第一、學問為第二的原則,要求法師以身作則,強調身教重於言教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上,要深入鑽研經典理論,認真備好課,不斷摸索、總結、改善教學方法,吸收當代社會先進教育法,結合佛教教育的自身特點,一般認為應以啟發式教育為中心,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積極性相結合,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觀機說法相結合,以此提高教學質量。行持上應起師範表率作用,和學僧一起過好宗教生活,樹立起一種“敬業奉獻”精神和良好的師德師風,對於一些在人品、學問、道德、修持上不能為人師表者,採取解聘及逐步淘汰的方法。
“學修一體化,學院生活叢林化”是該院的辦學方針。學院以院長、教務長、監學、班主任組成學院行政主力,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牢牢把握“三學為綱,修行第一”的原則。把學僧的品德修持放在整個教學的首位。設立學僧學籍檔案,把學僧在校的獎罰表現一律歸入本人檔案;制定《學僧守則》,包括課堂、殿堂、齋堂、生活、請假、考核、獎懲等一系列規則制度;要求學僧不但要遵守學僧守則,還必須同時遵守常住的共住規約;積極配合常住、參與各類重大法會活動,提高學僧的紀律性、組織性和團隊精神觀念。
在嚴格管理和緊張學習的同時,學院組織師生學習有關宗教的政策法規,如中共中央19號檔案《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94年11月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兩個法規,組織收看中央電視台“鄧小平同志逝世追悼會”實況轉播;在舉國上下歡慶香港回歸,洗雪百年國恥的大喜日子裡,該院舉辦香港回歸圖片展,還組織“迎’97香港回歸朝聖團”,冒著酷暑北上五台山、北京朝禮參訪,並在五台山三步一拜上菩薩頂和黛螺頂,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國運昌盛、香港明天更美好;97年9月份,組織學習十五大檔案精神;觀看《鴉片戰爭》、《百年恩來》等有教育意義的影視片並寫觀後感;請著名西藏攝影家舉行“西藏風光”幻燈報告,了解西藏政治歷史、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等等。所有這些活動,都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師生愛國愛教的思想覺悟。平常還利用節假日,開展一些院外郊遊、實地參觀等活動,開闊視野,增長見聞,讓學僧在這種活潑、輕鬆的平常生活中,學習到學院內、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學僧在院求學期間每月按規定發給一定數量的生活補助費;醫療費按財務有關具體規定給予報銷;寒暑假回原地、憑學生證可享受半價優待票;教科書和作業本統由本院給;每年還發一定數量的僧服、僧鞋等日常用品。
學僧畢業後學院不包分配,故原則上一律回原推薦寺廟或佛協安排工作;對品學兼優者,推薦報考北京
中國佛學院繼續深造;另外也有根據需要,並徵得原推薦單位同意,由本院調配而作適當安排。
海外聯誼,院外弘法
嶺東佛學院前任院長定然老和尚曾多次訪問泰國、香港等地。1994年10月,應泰國華宗大尊華仁得大師和副尊長仁晁大師的邀請到曼谷普門報恩寺和龍蓮寺弘法,轟動泰京,受到泰華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1995年12月,應泰國合艾龍象寺之聘請,前往傳授“大乘菩薩戒”,同泰國潮籍華人及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廣結法緣,為佛學院贏的了眾多外緣援助。最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著名僑領、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大慈善家謝慧如先生為定然院長的德望所感和慈力加被,主動提出捐款人民幣四百多萬敬建了當時全國漢地唯一的一座泰佛殿,該殿於1992年元宵節落成啟用。教務長宏明法師也曾出訪泰國、香港,與泰港緇素大德廣結善緣,介紹嶺東佛學院的辦學情況,得到許多經驗之談和嘉勉,也獲贈多種珍版佛典及各類佛教音像等法寶,充實了學院圖書館藏。
在完成學院的院務行政、教學工作外,現任院長弘澈法師及其他法師經常利用假期或空閒時間,積極到外講經弘法,舉辦念佛共修法會等,悉心傳授佛理,培養居士正信,樹立正見,提高佛學修養,明了三世因果,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揚佛教救世濟人的大悲精神,為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國家昌盛、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現狀和前景
存在問題
嶺東佛學院復辦已有八個年頭了,這不長不短的時間裡,在黨和政府、統戰宗教部門的領導下,在兩任院長的智慧決策下,全院師生齊心努力下,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總結了部分經驗,但是我們還必須面對許多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辦學經費短缺。
學院的費用包括教職員工的工資、學僧每月生活補貼、醫療費、購買材料和教學資料、添置各種設施用品、日常辦公支出、節假補貼、寒暑假探親旅差等各項費用,每年四期《人海燈》雜誌,屬完全贈閱性質,印刷、稿酬、郵寄託運等費用,合計每年的開支總額達數拾萬元,完全由開元寺支付,主辦單位廣東省佛教協會在財力物力上雖盡力幫助支持,但經費的來源沒有一個固定的保障。
其次,師資相對缺乏,尤其缺少一些德才兼備,既能講課,又能搞管理,個人修持嚴謹,願意獻身佛教教育事業的青年法師,師資力量的薄弱,有時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及佛學院發展的進程。
再者,學院各項規章制度還有待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健全。
寄希望於未來
一九九二年,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在上海隆重召開,會上趙朴初會長高瞻遠矚表明了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內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這是正確分析當前佛教界嚴峻形勢後的英明策略和宏偉藍圖,也是嶺東佛學院一如既往興辦僧教育的精神原動力。我們預計規劃:
學制從原來的二年升到四年;
1、在堅持招生條件的原則下,擴大招生名額,讓更多的有志青年僧人,有機會接受佛教院校的正規教育;
2、報考者需交驗身份證、學歷證明及體檢表(包括奧抗檢查)、免冠一寸照片四張,隨同報名單函寄本院,合格者發給准考證。
3、在規定時間(准考證註明考試時間),持准考證到本院參加統考;
4、考試科目:佛學知識、事事政治、語文、史地、英語、課誦等。形式採取筆試和口試兩種;
5、本院招生辦對各地考生,依據招生條件,考試成績,本著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錄取,分班學習。錄取者,由本院將錄取通知書,郵寄到考生推薦單位轉交考生本人;
6、錄取新生到院後,經體檢複查,凡發現體質不符合條件者,退回原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持續、穩定、有成效的辦好僧伽教育,是中國佛教的百年大計,命系佛教的生死存亡和未來發展的趨勢走向。我們更加注重當下的付出和努力。相信有黨的正確方針、政策,各級領導悉心關懷和大力支持,海內外諸山長老以及熱心佛教事業的大善知識的竭誠護持,在全院師生精誠團結、拼搏奮鬥下,嶺東佛學院將會辦得更好,培養出更多的“愛國愛教,學修並重”的跨世紀青年僧才,為佛教的未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揚佛之光、傳佛教化、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