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佛教史
- 作者:[印度] S.R.戈耶爾(S.R.Goyal)
- 譯者:黃寶生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47228
《印度佛教史》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
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根本佛教(「第一次結集」至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B.C.387~287)初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00年至佛滅後150年;B.C.261~237)中期...
《印度佛教史》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日]馬田行啟。內容簡介 作者馬田行敢是日蓮宗僧侶,曾在早稻田大學講授印度佛教史課程。他參與創辦了立正大學並任該大學教授,於近現代日本佛教與佛學都有貢獻。《印度佛教史(宗教文化譯叢)》提綱絮領地呈現了印度佛教發展史。內容涵蓋原始的、部派的...
《印度佛教史概說》是202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曾文,姚長壽,本書依據日本百年來研究印度佛教的成果,從整體上介紹印度佛教的起源、發展和衰落的歷史過程,在論述中比較重視考察不同時期的佛教與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的關係,內容充實,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內容簡介 《印度佛教史概說》系統而概要地介紹印度...
印度佛教史/現代世界佛學文庫 《印度佛教史/現代世界佛學文庫》是2013年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渥德爾。作者:(英)渥德爾 譯者:王世安
印度 其中,王授記品系釋尊時代至八世紀頃之印度王統史。此外,各類史話亦散見於佛教經律典籍及注釋書。而於西藏史料中可見豐富的印度、西藏佛教史。其中,布頓(藏Bu-ston )之史書著作尤多,乃為組織印度佛教史之根本資料。中國 我國自古重視歷史,歷代所傳佛教史書亦浩瀚廣博,屬紀傳體者,有梁代寶唱之名僧傳...
印度佛教結集 印度佛教結集是一件佛教史事。結集(梵文Sangiti)即釋迦滅度後,弟子們舉行集會,對口傳的佛教經、律進行會誦、甄別、審定,最後用文字確定下來,成為經典。綜合南傳和北傳佛教史料,可以認為,印度佛教史上先後共有四次結集。詳見“第一次結集”、“第二次結集”、“第三次結集”、“第四次結集”。
印度佛教史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傳佛教覺囊派學者多羅那他(又名慶喜藏)著於1608年。全書分44章,約十餘萬言,以王朝的更迭為經,以佛教著名大師的傳承為緯,記述自釋迦牟尼去世後,直到印度波羅、斯那兩王朝覆滅時,佛教在印度流傳及盛衰演變情況。1~12章敘述阿闍世王以至迦膩色迦王時舉行第三...
佛陀時代也尚無如今時僧�耶頌所傳之數論派;與奧義書系思想相併,而認為是梵書系哲學思想的弭曼差派、勝論派、尼夜耶派,其除尼夜耶派於間接關係上尚有討論之外,其餘諸派之成立,均較佛陀為遲。(木村氏“原始佛教思想論”一篇二章)。摘自《印度佛教史》聖嚴法師 編述·東方佛學文化資料叢書·
《印度文獻史 : 佛教文獻》是2023年5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奧]莫里斯·溫特尼茨,譯者宋立道。內容簡介 本書是歷經百餘年後仍然在佛學界一直享有盛譽的經典名著,其重要價值在於介紹了佛教經典中最重要的兩大語言體系——巴利文與梵文的佛教三藏。作者詳盡解析了巴利文經藏五部,論述了三藏之外的巴利文...
佛教傳入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漢地年代,學術界已有定論。據《善見律毗婆沙》記述,在阿育王時代,佛教第三次結集後,曾派大德摩訶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原註:漢地);派末世摩至雪山邊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稱達摩阿育王時,高僧善見至大支那弘法。南璺(wen四聲)佛教史書則稱派末世摩至支那。以上這些布...
《題印度佛教史》是近現代連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法界圓融色界空,諸天西向水流東。佛佗去後祇園寂,惟見芙蓉滿地紅。作者簡介 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譜名重送,表字天縱、字雅堂,號武公、劍花,別署慕陶、慕真。台灣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
阿旺洛追扎巴 《覺囊教法史》 許得存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 第8卷 多羅那他 《印度佛教史》,張建木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佛學大辭典》電子版 黃懺華 《印度哲學史綱》 (現代佛學大系叢書 第22卷)台灣彌勒出版社 1983年 藍吉福主編 《中華佛學百科全書》第5卷 ...
佛教歷譜,藏傳佛教紀年法。專以計算確定佛教史上的事件年代。內容 (1)佛陀圓寂和其他年代的認定;(2)佛經中關於佛法住世年代的確定;(3)按《時輪經》預言,確定當世法王所住年代;(4)印度佛教史重要年代的認定;(5)藏傳佛教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卒、重要寺院的建立及重要著作的撰寫等年代的認定;(6)與藏傳佛教史...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選集:印度佛教論集》是201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印順。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印順法師有關印度佛教的精彩論述,內容涉及印度佛教史上一些關鍵性問題,如:破僧、佛滅紀年、結集、教難;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如阿難、龍樹、世親;以及印度佛教的流變等關乎佛教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書目錄...
本論作者世親本來是小乘學者,後在阿瑜陀國聽人讀誦《十地經》而信仰大乘(《西域記》卷五,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二章)。他所作的這一部論在中國佛教教義發展史上曾起過相當的作用。譯者提菩流支和勒那摩提原來都是世親一系的學漢者,世親和安慧的著述最初由他們傳到中國。《歷代三寶紀》依《寶唱...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多羅那他根據印度僧人口述資料撰寫《印度佛教史》。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在後藏地方首領藏巴汗父子支持下,在拉孜縣建成達丹彭措林,聚眾授徒,弘傳覺囊派教法。同年,應蒙古喀爾喀部之邀,前往蒙古傳教弘法,四世達賴賜以“大慈邁達里呼圖克圖”名號。多羅那他在蒙古以庫倫(今...
釋智一,福建仙遊人,俗名林春成,七叄年五月十九日出生。十六歲時,佛緣成熟,於福建名剎楓亭會元寺出家。隨後,進入福建佛學院預科班修學佛法。畢業後,轉入閩南佛學院進修。九叄年,考入全國最高佛教學府—中國佛學院。本科四年畢業後,應學誠法師邀請,擔任福建佛學院講師,講授《印度佛教史》,時年二十四。人物...
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の研究》、《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印度佛教史》等書。後並結集成《平川彰著作集》行世。平川氏在佛學研究上的最大創見,是有關大乘佛教起源問題的看法。他在所撰《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書中,以為大乘佛教並非出自傳統的部派僧團。他所持的理由是‘佛與僧別體,佛塔非僧伽的所有物,及...
《江孜宗教源流史》,書名。又名《後藏志》,藏文名《娘曲瓊》,全稱《娘地上中下三區希有嘉言賢者之門》。作者簡介 此書作者多羅那他(1575—1634藏族),曾著有《印度佛教史》。內容簡介 此書系有關藏傳佛教史之力作,專述後藏佛教史者以此書最為著稱。書中以今年楚河(藏語稱娘曲)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三...
這是佛教走出印度,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阿育王親到各地去朝禮佛的聖跡,修建佛塔,訪問有名的大德高僧,又在全國的名勝地方的大山崖上,刻上佛的教導,使大眾都能看到佛的教誨。這些文物至今還在那裡屹立不倒,成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無比瑰寶。阿育王倡導的正法,包括以下這些基本內容 對人要仁愛慈悲,...
2.《印度佛教史》,台灣文津出版社;3.《唯識學概論》,台灣文津出版社;4.《三論宗通論》,台灣文津出版社;5.《中論譯註》,台灣佛光出版社;6.《成唯識論譯註》,台灣佛光出版社;7.《大史》(譯自巴利文),台灣佛光出版社;8.《島史》(譯自巴利文)台灣慧炬出版社;9.《新譯大乘起信論》,台灣...
書中所敘述的史事和他在八年後所作的《印度佛教史》有互相補充之用。本書中所詳的都在《印度佛教史》中就省略了。因此,要研究印度佛教史,這兩部書都是不可少的。譬如自西元五世紀密宗初興,七世紀中葉以後漸成大宗,直至多氏時代為止(十六世紀),上下千餘年間的傳授源流,漢譯典籍未見記載,得此一書即可...
其中,布頓(藏Bu-ston)之史書著作尤多,乃為組織印度佛教史之根本資料。(二)屬編年體者,有宋代志磐之佛祖統紀、元代念常之佛祖歷代通載等;近於紀事本末體者,有宋朝贊寧之大宋僧史略等。此外,隋代灌頂之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唐代冥詳之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等別傳,皆可作為史書之補助資料。又如記載一宗...
幾年來已講授《基本三學》、《印度佛教史》、《俱舍》、《定道資糧》、《禪定品》、《五蘊》、《百法》、《二十唯識》、《沙彌戒》、《菩薩戒》及《比丘戒》等。行持上,採用學行並重之原則,以戒為根本,漸入定慧,組織僧團,如法秉律,並定期考核學習成績。通過二組對辯、個人演講、筆試、及平時行持,...
在此同時,他還在南嶽佛學講習所兼任教師,講授《印度佛教史》。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日寇侵華軍興。由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開始,日寇軍機屢屢轟炸南嶽,學生安全受到威脅,在曼慈的主持安排下,覺民國小先後五次搬遷,而弦歌不輟。曼慈辦學負責認真,他聘請僧俗教師,必學有專長。他經常查堂聽課,以...
邁達哩胡土克圖,明代第一位坐床於蒙古的活佛。名達拉那達,又稱札阿囊貢嘎寧布、哲布尊達拉那達貢嘎寧布等。藏族。出生於西藏,一說萬曆二十年(1592)生。始學於覺囊寺,屬覺囊派僧人,原為哇朗谷州呼畢勒罕。萬曆三十一年(1603),從乍米揚坎架札木素受比丘(格倫)戒。三十六年(1608),著《印度佛教史》。四十三年...
《現存最古的佛教典籍》 摘自望月《佛教大辭典》第1冊699頁,手寫油印。《異學沙門——外道六師》 傳印編寫,1986,中國佛學院列印。《無著、世親菩薩傳》 (兼論眾賢論師),傳印編,1987,手寫油印。《印度六派哲學講義·勝論派補充材料》 (加入《印度佛教史補充教材》之二第54頁下),傳印編,手寫油印。...
月稱(Candrakirti,約600-約650)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論師。據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第二十四章記載,為南印度薩曼多人,屬婆羅門種姓。出家後從佛護弟子羯磨羅佛提學龍樹的宗義,曾任那爛陀寺座主。對龍樹的《中論》、提婆的《四百論》作過注釋,著有《人根本中道論頌》《六十如理論頌》等。人物...
[大智度論卷三十八、佛性論卷一、大唐西域記卷十、南海寄歸內法傳序、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華嚴經探玄記卷一、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W. Wassiljew: Der Buddhismus; Th. Stcherbatsky: TheConception of Buddhist Nirva^n!a](參閱‘印度佛教’2215、‘空有論爭’3473、‘瑜伽派’5530)相關解釋 在《...
《般若經》在印度大乘教中出現最早。據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所述,八千頌的《小品般若》在旃陀羅崛多王時出世,此王若為阿育王之祖,則《小品》當於公元前四世紀之末流出。後於公元179年(漢光和二年)由竺伊朔和支婁迦讖譯為十卷《道行般若》。三國時,潁川朱士行以《道行》義不具足,於公元260年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