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印度佛教史(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印度佛教史》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佛教史 
  • 作者:[印度] S.R.戈耶爾(S.R.Goyal)
  • 譯者:黃寶生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4722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學者戈耶爾的這部《印度佛教史》依據十九世紀以來印度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發展、衰亡以及現代復興的歷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印度佛教研究史。尤其是印度學者的成果在其中得到充分反映,對我們了解印度學者的佛教研究方法和觀點很有參考價值。同時,作者注重聯繫印度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考察佛教,也是這部著作的重要特色。

圖書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作者自序
縮略語
第一篇 背景和起源
第一章 前吠陀和吠陀背景
一 史前和印度河流域宗教遺產
印度宗教觀念的史前先兆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宗教
印度河流域文明與此後印度宗教傳統的聯繫
二 吠陀宗教傳統
吠陀文獻編年
梨俱吠陀宗教的一般特徵
梨俱吠陀的祭祀
梨俱吠陀諸神
三 中期吠陀時代的宗教
祭祀法則至高無上
吠陀萬神殿的變化
中期吠陀宗教的其他方面
四 後期吠陀或奧義書宗教
森林書:過分的儀式主義開始產生反作用
奧義書:對祭司儀式主義的進一步反作用
奧義書的有神論
第二章 佛陀之前佛教觀念的根源
一 吠陀社會的異質特點
擾亂祭祀者
其他與吠陀宗教敵對的成分
二 吠陀時代的“邊緣人”問題
吠陀文明的“開拓者”性質
人類遷徙和“邊緣人”的作用
吠陀時代的“邊緣人”
三 吠陀時代的“邊緣人”群體
牟尼
耶底
耆那教徒
弗拉底耶
梵行者崇拜
林伽崇拜
四 出現新的綜合
新的綜合的需求
奧義書作為吠陀主義和沙門主義之間的紐帶
……
第二篇 三寶
第三篇 歷史
第四篇 佛教和印度文化
第五篇 衰落、消亡和復興
第六篇 附錄
參考書目
譯後記

作者簡介

黃寶生,1942年7月生,上海市人。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印度古典詩學》、《(摩訶婆羅多)導讀》、《梵學論集》、《梵語文學讀本》、《梵語佛經讀本》(主編)、《巴利語讀本》和《梵漢佛經對勘》(九種)等,譯有《印度哲學》(合譯)、《佛本生故事選》(合譯)、《摩訶婆羅多》(合譯)、《奧義書》、《薄伽梵歌》、《瑜伽經》、《實用巴利語語法》、《羅怙世系》、《六季雜詠》、《十王子傳》和《羅摩後傳》等,曾獲印度政府頒發的總統獎和蓮花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