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塔

青龍塔

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塔名‘隆福寺塔’,俗稱‘青龍寺塔’,又名‘青龍雁塔’,是上海市稀有的實物古蹟,也是上海古老港口——青龍鎮遺存的地面建築物,它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築和佛教史的寶貴資料。

青龍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唐宋年代青龍鎮曾是上海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青龍塔就是鎮內標誌性的建築,那時煙火萬家、商賈雲集、市政繁華,有“小杭州”之稱。青龍塔原是七級八面,磚木結構,後被兵火破壞,現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殘高30多米。寺塔於宋康定、慶曆年重修。

青龍塔和青龍寺分別於1959、1960年被列為縣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龍塔
  • 地點: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
  • 時間:唐天寶二載
  • 別名:青龍寺塔
概述,詳細介紹,有關歷史,歷史歷程及意義,構造,地理位置,內部設定,經歷,交通,

概述

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塔名‘隆福寺塔’,俗稱‘青龍寺塔’,又名‘青龍雁塔’是上海市稀有的實物古蹟,也是上海古老港口——青龍鎮遺存的地面建築物,它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築和佛教史的寶貴資料。
青龍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唐宋年代青龍鎮曾是上海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青龍塔就是鎮內標誌性的建築,那時煙火萬家、商賈雲集、市政繁華,有“小杭州”之稱。青龍塔原是七級八面,磚木結構,後被兵火破壞,現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殘高30多米。寺塔於宋康定、慶曆年重修。

青龍塔和青龍寺分別於1959、1960年被列為縣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介紹

有關歷史

青龍塔又名吉雲禪寺塔。坐落在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是一座有著近1300年悠久歷史的古剎。青龍寺塔創建於公元743年(唐天寶二年),當時寺名為‘報德寺’,俗稱青龍寺。80年後,時至公元821年(唐長慶元年)古寺重建,改名‘隆福寺’。
青龍塔青龍塔

歷史歷程及意義

在寺旁建塔,塔名‘隆福寺塔’,俗稱‘青龍寺塔’,又名‘青龍雁塔’。青龍古寺地處江南繁華的水鄉,所以香火興旺,事鼎盛。在當時的僧俗四眾弟子中享有盛名。公元1062年(宋嘉祐七年),杭州梵天寺僧人了空法師來青龍寺弘揚天台宗,因此改寺名為‘隆福教寺’。由於弘法篤信,使青龍古寺遠近聞名。歷經歲月的變遷,寺塔均遭摧損。時至公元1299年,畫家、水利專家任仁發祖孫三代相繼出資修葺寺塔。這次規模宏大的修葺,竟長達44年。修葺一新的青龍古寺更加雄姿勃發。300年後,到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寺塔再度重建。直至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南,慕名游寺,親書‘精嚴壽相’匾額,御賜寺名‘吉增禪寺’,並御賜水晶觀音一尊、紫衣袈裟一襲、鎏金書畫扇一柄為鎮寺之寶。當時青龍古寺規模宏大,建築雄偉華麗,享有‘佛塔為天下之雄’美譽,為當時江南著名佛教叢林之一。以後,青龍古寺歷遭戰火災害,一度燒成廢墟。到公元1834年(清道光十年)古寺重建。而後,又遭兵災,殿宇建築毀廢大半。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使青龍古寺得以重建。1993年經上海市青浦縣人民政府批准,青龍古寺重新對外開放,青龍古寺佛教事務、佛事場所恢復重建工作正式開始。上海市佛教協會授權青龍古寺監院光雲法師組建青龍古寺修復委員會。光雲法師率四眾弟子,發心宏願,多年艱苦不懈地努力,終於使青龍古寺十分繁複艱辛的修建工程堅持至今。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等相繼落成。寺內香火興盛,梵音繚繞,瑞象屢現。尤為矚目的是青龍古寺,尊尊白玉佛像,莊嚴非凡;座座紅木佛龕,華貴增色。步入今日之青龍古寺,叩拜禮佛,誦經加持,朝鐘暮鼓,格外吉祥。萬千信眾,到了青龍古寺,目睹佛寺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無不稱之為:‘中國唯一,世界罕見’!青龍古寺所在的青浦區白鶴鎮自古便是著名的江南市鎮,是上海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亦可謂上海最早開埠之地,是近代上海港口的起源地之一。它形成於唐代中期,後逐漸發展,至南宋達到了頂峰。後因河道淤塞,賴依生存和發展的港口條件喪失,才漸趨衰落,衰變為一小集鎮。從現存史跡來看,青龍古寺所在地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享有‘小杭州’之美稱。青龍古寺周圍曾有過書法家米芾、藏書家莊肅、水利專家郟覃和畫家任仁發、政治家章質夫等當時各界名人的足跡,陸游范仲淹、蘇軾蘇轍兄弟、秦觀、張先、趙孟頫等知名人物也曾在此駐足。這也是青龍古寺在當代得以興旺發展的深厚的歷史積澱,造就了其‘海納百川、時尚風雅’的市鎮風格和文化淵源。青龍古寺繼觀音殿開光之後,2007五月十二日,地藏殿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慶典。期間,兩序大眾虔誠頂禮,誦經祈福,盛況空前。青龍古寺的重建,還有宏大的願景:萬佛殿、大佛殿、祖師殿、山牌樓等都將興建。待全部建成後,青龍古寺將以宏大的規模、雄偉的寺宇及獨一無二的全寺白玉佛像和紅木佛龕而展現在世人面前!光雲法師熱忱地歡迎世界各國的有佛緣之士,共同來為盛世重建千年古剎——青龍古寺添加瓦,建大功德,使福慧雙臻,無量無邊。光雲法師也熱忱地歡迎世界各地的四眾弟子、各界人士來青龍古寺禮佛進香,旅遊觀光,共享青龍古寺‘日日佛光普照,時時佛號環繞’的莊嚴殊勝。有佛緣眾生,定能蒙佛力加被、身心健康、六時吉祥、福祿綿長! 青龍鎮是扼吳淞江滬瀆之口,為江海要衝。上海內外貿易開始時,就在這裡交匯和集散。當時,海舶輻輳,商賈雲集,曾有“小杭州”的美稱。
青龍塔

構造

塔建於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年)重建,元致和元年又由里中大族任仁發捐資修葺。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513年),康熙帝南巡時,將青龍鎮上的隆福寺賜額:“吉雲禪寺”,塔也改稱吉雲禪寺塔。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修繕。塔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殘存塔身高約30米,樓閣式。此塔當年高聳人云,是海船駛向青龍港的航行標誌,巍巍屹立,為上海一絕。南宋後期,青龍江日漸游塞,海船不可停泊,從此衰落。塔自1648年進行修繕後,300多年來,未曾大修,以至腰檐、平座、外檐、斗拱,枋等,不斷脫落。1956年颱風又將塔剎吹倒,剎上寶瓶等隨之落下。寶瓶是紫銅鑄葫蘆狀,上有“明祟禎十七年三月鑄”等字。由於塔頂損壞,雨水灌入塔內,樓板與木扶梯均已腐爛,塔心木也下墜,僅存塔身,且已向東北方向傾斜約3°左右。1992年初,經建築物糾偏專家曹時中運用特殊技術,將其扶正,使這座千年古塔挺直了“腰桿”。

地理位置

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又名青龍寺塔、青龍雁塔。此處原為古青龍鎮,是唐宋時期對外貿易港,有“小杭州”之稱。唐天寶二年間(743)建報德寺;唐長慶元年(821)改名隆福寺,建塔,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重建。清康熙帝南巡,賜名吉雲禪寺,故又名“吉雲禪寺塔”。塔為磚木結構,七層八角。現塔僅存磚身,為宋時原物。青龍塔1982年被列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內部設定

又賜水晶觀音像一尊、荷花濺金扇一把、杏黃袈裟一襲,時稱“三寶”。據光緒刊《青浦縣誌》載,青龍寺占地60餘畝,寺田450餘畝,建築宏偉,有大雄寶殿、地藏殿、韋馱殿、禪堂、齋堂、揖秀堂、且歇堂、文覺堂、澄懷堂、方丈室、東西兩廡、香積廚、庫房、普同塔等建築群。鐘鼓之聲不絕,梵唄之聲達旦,有“佛角為天下之雄”之譽。清嘉慶三年(1798年)失火,崇閣大殿均成廢墟。道光初年,寺僧生建殿宇。鹹豐十年(1860年)又遭兵燹,寺屋廢損大半。民國25年(1936年)寺僧募建觀音閣及大鐘一口,今俱廢,僅存碑刻兩塊:(一)重興青龍隆福寺碑記。(二)敕賜吉雲禪寺重建大殿碑銘。 青龍塔建於唐長慶年間(八二一年至八二四年),原名隆福寺塔,又名青龍雁塔,俗稱青龍塔,青龍塔是上海最老的古塔。當年的青龍鎮是上海最大的貿易港口,青龍塔就是鎮內標?性的建築,見證了當時上海商貿的繁榮。青龍塔原是七級八面,磚木結構,後被兵火破壞,現只留下宋代修建的塔身,殘高三十多米。寺塔於宋康定、慶曆年重修理工。元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年)、致和元年(一三○八年)至正三年(一三四三年),青浦籍書畫家、水利專家任仁發及子任賢德、孫任士質三代相繼出資修葺寺塔。明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年),邑人朱明鏡修塔。清順治五年(一四六八年),百遇法師復新之。清康熙帝南下巡江南時還賜名吉雲禪寺塔。青龍塔年久失修,樓梯盡毀,腰檐無存,塔身傾斜,岌岌可危。一九五六年,塔頂的銅葫蘆被颱風吹落,上鑄有「明崇禎十七年」字樣,現收藏在青浦區博物館。寺建於唐天寶二年(743年),初名報德寺,宋代更名隆福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經青龍,親書“精嚴壽相”額,並賜寺名“吉雲禪寺”。

經歷

重興青龍隆福寺碑記和敕賜吉雲禪寺重建大殿碑銘。 元大德三年(1299)、致和元年(1308年)、至正三年(1343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邑人朱明鏡修塔。清順治五年(1648年),僧百遇復新之。1956年,塔頂的銅葫蘆被颱風吹落,上鑄有“明崇禎十七年”字樣,現收藏在青浦區博物館。1992年,塔身偏離中心1.56米,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特邀著名建築糾偏專家曹時中教授予以扶正。於1959、1960年分別列為縣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可到青浦汽車站乘青紀線,到青龍寺站下。門票10元。
現在的青龍塔只能在外圍觀賞,不得入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