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古印度的
窣堵波是由台基、覆缽、寶匣、相輪四部分組成的實心建築。中國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於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
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這些形制是由窣堵波演化而來的。
後來塔身逐漸變為多層造型,於公元三至四世紀,即有三層塔身出現,其後更有五層、七層、九層、十三層、十五層、十七層,乃至三十七層等重層結構。覆缽是向下的半球體,狀如倒覆之缽。我國與其他東方諸國的墳墓,自古即呈小丘之狀。後來,覆缽的半球形漸次增高,如
鹿野苑的達密克塔,它的覆缽明顯高聳起來。泰國緬甸等地的覆缽形狀卻逐漸變高如炮彈的形狀。而西藏等地的佛塔則與之相反,上方開擴,下端縮小,猶如球形。
種類
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塔的種類非常多,以樣式來區別,有覆缽式塔、龕塔、柱塔、
雁塔、露塔、屋塔、無壁塔、
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
五重塔、十三重塔、
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圓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
多寶塔、瑜只塔、寶篋印塔、五輪塔、卵塔、無縫塔、樓閣式塔、密檐塔、
金剛寶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以所納藏的物品來區別,有
舍利塔、發塔、爪塔、牙塔、衣塔、缽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
海會塔、三界萬靈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築材料來區別,則有磚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糞塔、鐵塔、
銅塔、金塔、銀塔、水晶塔、玻璃塔、
琉璃塔、寶塔、香塔。
就塔排列位置的樣態來區別,有孤立式塔、對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各種式樣的塔中,造形最古老者為覆缽式塔。覆缽式塔由欄楯、基壇、塔身、覆缽、平頭、輪竿、相輪、寶瓶等各部分組成。
功能
塔受到的實用功能的限制不大,形式比較自由,又多是由信徒集資或國家和地方資助建造的,常不惜重金以示虔誠,結構方式也很多樣,所以樣式十分豐富,是匠師們自由馳騁才思的地方,成為中國建築藝術一個重要類型。中國佛塔以樓閣式和密檐式為主,都是結合印度塔的原型與中國漢代已大量出現的樓閣創造的。
歷史記載
據《
魏書·釋老志》記載,
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洛陽,並於西門外建
白馬寺。明帝死後,葬於西北的
顯節陵,內建一印度式塔,這是典籍中記載的我國最早的佛塔。塔初入中國初期,具有明顯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響的東南亞佛塔造型風格,但很快就與中國的建築結合起來,特別是與中國早有的木構的樓、台或石闕等高層建築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出了民族趣味。
中國名塔
山西飛虹塔
飛虹塔在山西
洪洞縣一座小山頂上的廣勝上寺
廣勝寺內,重建
於明正德十年至嘉靖六年間(1515~1527),為磚砌樓閣式塔,
八角十三層,通高47米。外形輪廓由下至上逐層收縮,形如錐體。塔身用磚砌,外鑲黃、綠、藍三色琉璃燒制的屋宇、神龕、斗拱、蓮瓣、角柱、欄桿、花罩及盤龍、人物、鳥獸和各種花卉圖案,把塔身裝飾得絢麗多姿,金碧輝煌。塔底層設有迴廊,迴廊南面入口處突出一間二層屋。底層塔心室內有非常華麗的琉璃藻井。飛虹塔輪廓線不是魏晉隋唐以來常見的柔和的拋物線,而是一條直線,比較僵直,但鋪滿全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
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設計十分巧妙,為我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臨汾盆地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
登封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
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於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這種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間也是少見的。該塔不僅以其獨特的平面型制而聞名,而且還以其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著稱於世。整個塔室上下貫通,呈圓筒狀。塔室之內,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繞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剛勁雄偉,輕快秀麗,建築工藝極為精巧。該塔雖高大挺拔,但卻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簿,歷經千餘年風霜雨露侵蝕而依然堅固不壞,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證明我國
古代建築工藝之高妙。嵩岳寺塔無論在建築藝術上,還是在建築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珍品。
大理千尋塔
大理
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濱,原是
崇聖寺的一部分,現寺已無存,塔卻依然屹立如故。1925年大理地區發生大地震,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華里的三塔,卻安然無恙。
大塔又名
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共有16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鑄的金鵬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水妖水怪。自塔頂向東眺望,洱海勝景盡入眼底。樓梯已壞,遊人已不能登上塔頂了。塔前照壁上鑲有大理石鐫刻“永鎮山川”四字,字型蒼勁有力。
分立在大塔兩側的南、北兩小塔,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
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
關於三塔的修建年代,說法頗多,一般公認千尋塔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前幾年在修塔時,取塔內的木料進行碳性放射年代測定,建塔的年代又遠於唐代,但就其修建三塔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看,只有在南詔晚蜞遙開成年間方有可能。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後增修的,大約建於
宋徽宗時。
由於三塔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75年維修三塔時,把千尋塔外表的貼磚拆去,又在塔身的隱蔽部位加了鋼箍,對裂縫灌了水泥漿,使
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復了塔剎,使它恢復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應縣釋迦塔
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
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製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佛宮寺建於遼代,歷代重修,現存牌坊、
鐘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
釋迦塔巍然獨存,後金
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1933年
中國營造學社對木塔進行考察研究,1935年實地測繪,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補測考察,古建研究專家
陳明達編著了《應縣木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
慈恩寺內,建於唐代,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國務院於1961年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
玄奘大法師從印度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
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
慈恩寺塔叫大雁塔,
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
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
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另一說,大雁塔建於
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
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跡。
杭州雷峰塔
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於杭州西湖南岸
南屏山日慧峰下
淨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鬱。雷峰塔相傳是
吳越王為慶祝黃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黃妃塔”。但民間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為雷峰塔。原塔共七層,重檐飛棟,窗戶洞達,十分壯觀。新塔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朱炳仁用銅而建,是中國首座銅製彩色寶塔。
雷峰塔曾是
西湖的標誌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
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
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塔於1924年9月25日傾圮。清朝許承祖曾作詩云:“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
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蘇州虎丘塔
世界聞名的虎丘塔在蘇州西北七公里處,高高聳立於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巔,是蘇州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塔,由於風格與同一時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被譽為江南二古塔。被喻為中國
比薩塔。
虎丘塔是
雲岩寺的塔,稱
雲岩寺塔。該塔始建於五代周顯德六年(959年),建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據記載,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現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築的。高七層,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磚身木檐仿樓閣形寶塔。由於從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災,因而頂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毀壞,原來的高度已無法知道。據有關專家調查,虎丘塔在明
崇禎十一年(1638年)改建第七層時,發現明顯傾斜。當時曾將此位置略向相反方向校正,以改變重心,糾正傾斜,也曾起過一定的作用。但近300多年來塔身傾斜還在繼續發展中,可能是由於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的原因所引起的。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據初步測量,塔頂部中心點距塔中心垂直線已達2.34米,斜度為2.48度。
杭州雷峰塔已經倒塌,建於公元961年的虎丘塔還依然矗立著,已有1000多年歷史。今天,這座聳立於虎丘山巔的
千年古塔,已成為古城蘇州的標誌,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這真是:
杭州六和塔
六和塔位於杭州
錢塘江畔月輪山上,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宣和五年,塔被燒毀。南宋紹興二十四年重建,清光緒二十五年重修塔外木結構部分。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和塔的名字來源於佛教的“六和敬”,當時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鎮壓錢塘江的
江潮。塔高59.89米,其建造風格非常獨特,塔內部磚石結構分七層,外部木結構為8面13層。清
乾隆帝曾為六和塔每層題字,分別為: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綱、五雲覆蓋、六鱉負載、
七寶莊嚴。
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氣宇不凡,曾有人評價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將軍,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從六和塔內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壯觀的
錢塘江大橋和寬闊的江面。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華古塔博覽苑”,將中國各地著名的塔縮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成就。
蘇州報恩寺塔
又稱
北寺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內北部偏西報恩寺中(
人民路652號),又稱北寺塔。塔高9層(76米),占地1.3畝。該塔號稱“吳中第一古剎”。1957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報恩寺俗稱北寺,是蘇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年),相傳是孫權母親吳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稱通玄寺。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改為
開元寺。五代北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為報恩寺。
報恩寺塔是中國樓閣式佛塔,傳始建於三國吳,南朝梁(公元502-557年)時建有11層塔,北宋焚;元豐(1078~1085)年間重建為9層,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在宋金戰中復毀;南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建成八面九層寶塔,現存北寺塔的磚結構塔身就是構築於當時的原物。塔身的木構部分為清末重修,已不全是原貌。此塔曾刻入南宋紹定四年(1229)的《平江圖》碑中。塔正當平江(即今蘇州)最主要的南北向大街北端,成為大街的對景。
寺南向,塔在大殿以北中軸線上,八角9層,磚身木檐混合結構。磚構雙層套筒塔身,在內、外塔壁之間為迴廊,內壁之中為方形塔心室,經由2或4條過道通向迴廊,梯級設在迴廊中。迴廊地面為
木樓板上鋪磚,樓板由下層內、外壁伸出的疊澀磚支承。迴廊、塔心室和過道均以磚砌出仿木結構的壁柱、斗拱或藻井。塔外各層塔身以磚柱分為3間,當心間設門,塔身以下為木結構平座迴廊,繞以欄桿,欄桿柱升起承托塔身上的木檐,柱分每面為3間。底層之檐在重修時被接長成為副階。全塔連同鐵制塔剎共高約76米,其中塔剎占全高約1/5,底層副階柱處平面直徑約30米,外壁處直徑17米。尺度巨大,但比例並不壯碩,翹起甚高的屋角、瘦長的塔剎,使全塔在宏偉中又蘊含著秀逸的風姿。
開封鐵塔
鐵塔位於
河南省開封城內東北隅
鐵塔公園內。她以精湛絕妙的建築藝術和雄偉秀麗的修長身姿而馳名中外,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塔”。
鐵塔建於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該塔因當年建築在開寶寺內,稱
開寶寺塔,又因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磚砌成,遠看近似鐵色,故人們又俗稱鐵塔。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系中國北宋時期著名建築學家
喻浩為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據說;他經過八年的構思設計和建造,終於在端拱二年(989年)把這座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北傾斜,有人問他緣由,他說京師地平無山,又多西北風,離此地不遠又有大河流過,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塔受風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響,塔就自然會直過來了,並預言此鐵塔可存七百年不會倒塌。可惜這個木塔在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僅存五十多年。到了皇祐元年,宋仁宗下詔在距此不遠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式樣,建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座鐵色琉璃磚塔。
鐵塔現高56.88米,為八角十三層,是國內現在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完全用了中國木質結構的形式,塔向修長,高大雄偉,通體遍砌彩色琉璃磚,磚面蝕以栩栩如生的飛天、佛像、伎樂、花卉等,圖案達50多種。令人驚奇的是塔為仿木磚質結構,但塔磚如同斧鑿的木料一樣,個個有榫有眼,有溝有槽,壘砌起來嚴密合縫。據統計,塔的外部採用經過精密設計的二十八種
標準磚型加工合成。塔身設窗,一層北、二層南、三層西、四層東以此類推為明窗,其他為盲窗。環掛在檐下的104個
鈴鐸,每當風度雲穿時,悠然而動,象是在合奏一首優美的樂曲。塔內有磚砌蹬道168級,繞塔心柱盤旋而上,遊人可沿此道扶壁而上,直達塔頂。登上塔頂極目遠望,可見大地如茵,黃河似帶,遊人至此,頓覺飄然如在天外。
鐵塔建成近千年,歷盡滄桑,僅史有記載的就遭地震38次、冰雹10次,風災19次,水患6次,尤其是1938年日軍曾用飛機、大炮進行轟炸,但鐵塔仍巍然屹立,堅固異常。
在鐵塔西百米處,是一座重檐偉閣漆棟畫梁的大殿,碧瓦迎日,脊獸成列,蔚然壯觀,殿長、
石獅雄立,殿周圍24根大柱抱廈而矗,這就是鐵塔公園中最大的殿宇,接引佛殿,殿內接引佛像身高5.14米,重12噸,全部由銅鑄成,佛像面目慈善,儀態莊嚴,金粉飾身,左手撫心,右手下垂,赤足立在蓮花台上,隨時準備引導佛教徒中修行有成的人到西天極樂世界中去。佛像周圍的殿壁繪製有大型壁畫“西天極樂世界圖”,上有大小佛像70多尊,圖中有慈眉善眼的菩薩,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盤的仙娥,舞姿輕盈的飛天等,錦衣廣帶,彩絛飄飛,笙蕭婉轉,鶴舞
鹿鳴,一派溫馨和諧的天國勝景。
鐵塔以東是三十年代建立的佛學院遺址,現分別為鐵塔歷史文物陳列室和喻浩紀念亭,陳列室中有白玉琢成的釋迦牟尼佛從像一尊,此佛面潤肌滑,含笑吟吟,恍若生人。
公園近幾年整修了鐵塔湖,修建了水中連廊,亭台水榭,設定了遊船,園內修建了假山、噴泉,供遊人觀賞遊玩。
高郵鎮國寺塔
鎮國寺塔始原為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方形七層樓閣式磚塔,塔高35.36米,頂端塔剎為一青銅鑄
葫蘆,葫蘆表面刻有“
風調雨順、國泰
民安”八字。鎮國寺塔雖歷經幾次修葺,但仍基本保留了唐骨明風的建築特色。 1956年大運河拓寬時,為保塔
運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島上的
古塔,使古塔成為
大運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今島上已重新恢復了
鎮國寺供遊人觀光。
淨土寺塔
慈壽塔
慈壽塔矗立於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齊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
金山寺超薦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薦慈塔”、另一名“薦壽塔”。明初,雙塔倒坍。雙塔倒坍後,在光緒年間重建現塔,適逢慈禧60壽辰,取名慈壽塔。此塔玲瓏、秀麗、挺拔。塔為磚木結構,八面七級,內有旋式木梯,外有欄桿相倚,面面有景,層層風光各異。若遊人登塔憑欄眺望,江天市廛,盡收眼底。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詩為證:
見解脫塔
藥師如來見解脫塔
“藥師如來見解脫塔”實乃世間稀有罕見,它是依據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時所發的弘大悲願,因應末法眾生的特質,斷除眾生的各種疾病災難,平息天災人禍,為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祈願十方大德長久住世、恆轉法-輪而建造。東嘎仁波切,以無緣大悲之心發願聚無量眾生結殊勝佛緣,建造“藥師如來見解脫塔”。
寶爾汗佛塔
寶爾汗佛塔座落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園內。佛塔由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龍多活佛親自主持選址、設計、裝藏和開光,造型為八大佛塔中的“菩提塔”式樣,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塔總高77.6米,是觀音廟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多活佛多次開示和讚嘆此塔的功德:
“這個佛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的佛塔,越往後越是世界第一”。
寶篋印塔
若復有人慳貪業故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癘瘦衰蔽,人所惡賤。是人慚愧入山折采無主搹華。若磨朽木持以號香。往至塔前禮拜供養。旋繞七匝流淚悔過。由神咒力及塔威德。滅貧窮報富貴忽至。七寶如雨無所闕乏。但當此時彌飾佛法施與貧乏。若有吝惜財寶忽滅。”
一切所願任意滿足的無量功德:“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右繞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詛,不厭歸本,疫癘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禮拜供養塔及塔像的無量功德:“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若有應墮阿鼻地獄,若於此塔,或一禮拜,或一右繞,塞地獄門,開菩提路。”
塔及形像所在之處的無量功德:“塔及形像,所在之處,一切如來,神力所護,其處不為,暴風雷電,霹靂所害,不為毒蛇,蚖蝮毒蟲,毒獸所傷。不為獅子,狂象虎狼,野乾蜂蠆,之所傷害。亦無藥叉,羅剎部多,那毗舍遮,魑魅魍魎,癲癇之怖。亦復不為,一切寒熱,諸病癧瘺,癰疽瘡疣,疥癩所染。”
暫見此塔及形像的無量功德:“若人暫見是塔,能除一切災難,其處亦無,人馬六畜,童子童女,疫癧之患。不為橫死,非命所夭。不為刀杖,水火所傷。不為盜賊,怨仇所侵。亦無饑饉,貧乏之憂。厭魅咒詛,不能得便。四大天王,與諸眷屬,晝夜衛護。二十八部,大藥叉將,日月五星,幢雲彗星,晝夜護持。一切龍王,加其精氣,順時降雨。一切諸天,與忉利天,三時下來,亦為供養。一切諸仙,三時來集,贊詠旋繞,禮謝瞻仰。釋提桓因,與諸天女,晝夜三時,來下供養。其處即為,一切如來,護念加持。”
若人作塔書寫此神咒裝藏開光的無量功德:“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銀銅鉛,書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為,七寶所成,上下階級,露盤傘蓋,鈴鐸輪橖,純為七寶。其塔四方,如來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來,堅住護持,晝夜不去,其七寶塔,全身舍利,之妙寶藏,以咒威力,擢竦高至,阿迦尼吒,天宮之中,塔所串峙,一切諸天,晝夜瞻仰,守衛供養。”
禮拜供養咒塔的無量功德:“若復有人,為種善根,隨分造塔,或泥或磚,隨力所辦,大如菴羅,高四指許,書寫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華,禮拜供養,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雲,香氣雲光,周遍法界,薰馥晃曜,廣作佛事,所得功德,如上所說,取要言之,無願不滿。”
接近經咒塔及塔像即生解脫成就的無量功德:“若有烏雀,鴟梟鳩鴿,鵂鶹狗狼,野乾蚊虻,蟻螻之類,暫來塔影,及踏場草,摧破惑障,覺悟無明,忽入佛家,恣領法財。”
見聞接近經咒塔及塔形像即生成就的無量功德:“況有眾人,或見塔形,或聞鐸聲,或聞其名,或當其影,罪障悉滅,所求如意,現世安穩,後生極樂。”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塔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佛塔或右繞或禮拜或供養者。當得授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退
轉。一切宿障一切罪業悉皆消滅。不至飛鳥畜生之類。至此塔影當得永離畜生惡趣。若有五無間罪或在塔影。或觸彼塔皆得除滅。置塔之處無諸邪魅夜叉羅剎。富單那毗舍闍等。惡獸惡龍毒蟲毒草。亦無魍魎諸惡鬼神奪精氣者。亦無刀兵水火霜雹饑饉。橫死惡夢不祥苦惱之事。於彼國土若有諸惡先相現時。其塔即便現於神變出大光焰。令彼諸惡不祥之事無不殄滅。若復於彼有噁心眾生。或是怨仇及怨伴侶並諸劫盜寇賊等類欲壞此國。其塔亦便出大火光。即於其處現諸兵仗。惡賊見已自然退散。常有一切諸天善神守護其國。於國四周各百由旬結成大界。其中男女乃至畜生。無諸疫癘疾苦鬥諍。不作一切非法之事。其餘咒術所不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