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歷史沿革,風格布局,設計風格,結構布局,歷史研究,建造技術,建築藝術,研究價值,保護級別,相關作品,《鐵塔燃燈》,文化活動,旅遊貼士,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於開寶寺福勝院內,始建於太平興國七年,也說是公元982年,建成於宋太宗端拱二年,謂之福勝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有金光出相輪,車駕臨幸,舍利乃見,因賜名靈感塔”,是宋太宗用來供奉吳越國進貢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
鐵塔的建造開始於北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但何時落成,至今尚未發現有確切記載。這是鐵塔歷史上的一大懸案。據河南大學教授魏千志考證,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王慣撰寫一部《北道刊誤志》,此書對京師(開封)名勝,記載頗豐,而唯獨緘口不言開寶寺塔。
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十月,日本國僧侶成尋曾在開寶寺福勝院等處參觀禮拜,其記述當時的情景說,原藏在靈感木塔下的佛舍利,現“宿置”於“一間小殿”中。建塔的目的就是奉藏舍利,舍利置於“小殿”中。說明新塔尚未建成。又據魏千志教授躬身登臨鐵塔考查,塔身的第三層磚上出現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在位的最後一年)的年號,塔頂發現“熙寧”(神宗第一個年號)字樣的琉璃磚。再參照日僧成尋《
參天台五台山記》的有關記載,這就說明,鐵塔最後的落成時間,大概在神宗熙寧年間的後期,亦即1073年至1077年之間。
鐵塔從建造到竣工,前後總共經過近30年的時間。但這僅是魏千志教授的一家之言,鐵塔確切的落成時間,仍尚有待於碩學博聞之士釋疑解難。
歷經宋、金、元、明、清5個朝代以及民國時期漫長歲月,遭受地震43次,冰雹1O次,風災19次,河患6次,雨患17次,其間曾數次增補葺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周王重修,塔內嵌置黃琉璃阿彌陀佛48尊,兩旁刻字足證。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周王又增修,有碑記證明。又據近人關百益(曾著《鐵塔》和龍非了(曾著《鐵塔考察記》)考證,在塔身上數層的琉璃花紋磚面上周圍,發現有明洪武二十九年仲夏、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及六月、萬曆五年(1577年)四月及五月、萬曆六年(1578年)四月、萬曆十八年年(1590年)十一月、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夏四月等字樣。
建國後1957年重修鐵塔時,又發現塔頂層的銅寶珠下的磐石上,嵌有清康熙七年(1668年)的石刻,均可證明在這些年代中,對鐵塔重修或增添葺修的事實,其中以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一次的重修為最重要。此外還有,民國十年(1921年)開封縣知事丁康保奉母命補修,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河南省佛學院又募捐補修一次。
1938年6月5日,侵華日軍以鐵塔為目標發動猛烈的炮火襲擊,塔身中彈七、八十發,塔身北側遍體鱗傷,第八、九層被打穿了外壁,留下了2個2米大的深洞,而鐵塔滲透著開封人的錚錚鐵骨,像一位威武不屈的戰士巍然屹立在古城大地。
1953年7月,省文物局把維修鐵塔列為中南的名勝古蹟重點修繕工程。
1954年,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考古人員對鐵塔進行全面勘察設計。
1956年,成立了由市政府建設科工程師田延壽等人組成的鐵塔修復委員會,由中央文化部和省計畫委員會撥21萬元專款,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制定了維修方案。
1957年6月11日開始動工,到10月底全部修復竣工。同時還安裝了104個鐵鑄風鈴,增裝了洞門鐵欄和避雷針。千年寶塔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風格布局
設計風格
在河南宋代磚塔中,鐵塔也是傑出的代表。這不在於其建材昂貴與外觀豪華,而在於它那挺拔有力、氣宇軒昂的藝術風格,是中國最高的琉璃塔。但是它的絕對高度在全國諸塔中,並不算十分突出,它比時代相近的河北料敵塔(84米),和應縣木塔、都要低些。但鐵塔給人的印象卻是那樣高大,像是立在古都開封的擎天巨柱。
從造型到色調都有鐵打銅鑄的深厚氣質。河南宋塔,在建築上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外輪廓線上下較直,這和宋代以前的河南唐塔(如法王寺塔等)與宋代同時的河南金塔(如白馬寺齊雲塔)外部多呈柔和的拋物曲線之做法都不相同。不過,有不少宋代磚塔(如鄢陵等地的宋塔)上部各層收分過急,出現很突然的尖錐狀,藝術效果不佳。而開封鐵塔就沒有這種感覺,上下收分比例協調自然,很象是人們的視覺差呈現出的比例。經實地勘察發現,鐵塔各層斗拱是一樣的規格,各層面闊的大小,主要在於檐部與平座斗拱數目的調整變化。除柱頭斗拱之外,各面的補間斗拱,有一個平緩漸變的程式。自下而上,檐部斗拱與平座斗拱的補間數目是:一層(六與六)、二層(六與五)、三層(五與五)四層(五與五)、五層(五與五)、六層(五與五)、七層(四與四)、八層(四與四)九層(三與三)、十層(三與三)十一層(三與四)十二層(三與零)十三層(二與零)。從塔的總高度與其下層底平面直徑相比,約五比一。
結構布局
周邊
“接引殿”在鐵塔的正前面,仿漢白玉砌成,系三門牌樓式仿宋建築,寬70米,高12米,大門左右牆壁上,對稱鑲嵌著8塊莊嚴、肅穆、聖潔青石神佛坐像,1986年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而建。該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前,石獅雄踞,鼎香繚繞;殿周,24根大柱抱殿而矗;大殿台基,青石欄桿攔護,妙趣橫生的96隻小獅子環繞排開。“接引殿”的旁邊是“靈感院”。靈感院是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正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白玉佛像”,是1933年由旅居緬甸的華僑捐贈。佛像高約1米,由整塊白玉精雕而成,秀麗端莊,晶瑩潔亮,堪稱佳品。
塔身
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底層每面闊為4.16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餘種。頂上嵌著一隻葫蘆式的銅質大寶珠,遠遠看去,就像出家人戴著莊嚴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設計也很別致,有明窗和盲窗兩種,明窗每層一隻,一層在北,二層在南,三層在西,四層在東,依次類推,直至最高層。所謂盲窗,其實是打不開的窗模。
鐵塔塔身為八角,13層,樓閣式,基座及8棱方池因黃河泛濫埋淤地下。現高55.08米,塔外壁採用28種仿木結構的模製琉璃雕磚砌成,磚上有飛天、五僧、菩薩、麒麟、降龍、伎樂、寶相花等圖案50餘種;各層出檐以重抄計心五鋪作斗拱承托;底層東、西、南、北各闢一閨形門;唯北門設梯道可繞塔心柱盤旋至頂。餘3門均為8角小寶。2層以上每層開窗,可登臨眺望。內外壁緊密銜接,結構堅固,形成強有力的抗震體,千百年來,歷經多次水患、地震、暴風雨、炮擊等破壞,仍巍然屹立。整個造型秀麗峻拔,氣勢宏偉,建國後,1957年對該塔進行了修葺,增添了避雷設施,每層門洞新設了鐵欄桿,塔內第1層增置了照明設備和扶手。
歷史研究
建造技術
鐵塔有技術含量很高的科學技術價值。在建塔選材上就吸取了其前身木塔雷擊燒毀的教訓,而採用了絕緣的、不導電的琉璃瓷磚,避免了大雨雷擊的可能性。瓷磚另一個特點是應壓強度高,堅固牢靠,在塔門的設計上也是獨具匠心,不用發券的半圓門,而採用上尖下方的圭形門,用五層雲紋磚逐層收壓,其外觀象佛龕,而更為堅固。
建築藝術
從建築藝術上講,鐵塔可稱上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巨型藝術品,遠望,鐵色琉璃瓦遍飾全身,色調具有鐵打銅鑄的深厚氣質,而且整座塔身上下收分比例協調自然,視覺差比例勻稱美觀,氣勢驚人。而走近細看,遍身裝飾都是琉璃浮雕藝術品,每塊磚都是做工精細、栩栩如生,非常完美的琉璃藝術品。
研究價值
開封鐵塔是宋都開封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文物價值最高、份量最重的寶物。
保護級別
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中國首批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相關作品
《鐵塔燃燈》
元代散曲名家 馮子振
擎天一柱礙雲低 ,
破暗功同日月齊。
半夜火龍翻地軸,
八方星象下天梯。
光搖瀲灩治珠蚌,
影落滄溟照水犀。
火焰逼人高萬丈,
倒提鐵筆向空題。
文化活動
鐵塔光影秀是由開封市政府重點打造的夜間大型文化旅遊項目,是開封旅遊的新名片,河南省文化旅遊的新地標。鐵塔光影秀,運用4D成像、全息技術、建築投影、水幕電影、雷射造型等手段,通過香霧等機械手段,以空靈聖潔的主題音樂為背景,使觀眾的嗅覺,在一瓣心香的作用下,感悟佛法,品位甘苦。鐵塔光影秀共分“聽禪、夏荷、秋露、萬佛歸宗”四個篇章,劇目整體勾畫出鐵塔靈秀、智慧、光明的佛國樂土色彩,所現夢境禪緣,展示了優雅大氣安詳的鐵塔高品質夜間形象,是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結合的典範。
旅遊貼士
門票價格:入園40.00元/人(學生和現役軍人半價),登塔30元/人。70歲老年人免費入園(建議由家人陪同)。
開放時間:09:00~20:00
周邊住宿:開封民族賓館(距鐵塔公園步行距離約0.3公里)、開封如意居賓館(距鐵塔公園步行距離約0.5公里)、開封憶青春主題客棧(距鐵塔公園駕車距離約0.9公里)等。
公交線路:從火車站(或汽車站)乘1、3、20路公車可直達。
高速公路:開封至鄭州、洛陽、三門峽、商丘有高速公路相連,經鄭州向北可通達新鄉、安陽直至北京;向南可通達許昌、漯河、駐馬店直至深圳。開封高速公路出入口距市區車程為10分種。
鐵路:跨越中國西部的主幹鐵路──隴海鐵路途經開封站。經開封火車站可直達上海、北京、連雲港、青島、西安、西寧、烏魯木齊等地。開封距鄭州70公里,距商丘150公里,由此中轉經京廣、京九鐵路可達全國各地。
民航:開封至鄭州新鄭薛店國際機場近距里程70公里,經開封至鄭州薛店高速公路里程85公理,車程約55—75分種。鄭州新鄭機場開闢有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並與香港、曼谷有定期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