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動物園

青島動物園

青島動物園,原在青島中山公園南部,1915年始建動物籠舍,二十世紀30年代形成小型動物園。後不斷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初已具相當規模。青島動物園正式成立於1977年9月1日,它的前身是中山公園的一個園中園,歷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初。1977年,在太平山西南側另建青島動物園,歷經10年,逐步建成猿猴館、猩猩館、猴山、百鳥籠、鳴禽館、山、兒童寵物園等18處別有風格的動物舍館,展出動物上百種千餘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島動物園
  • 外文名稱:Qingdao zoo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
  • 占地面積:31.3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獅虎山,猴山,兒童動物園等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園區規模,發展沿革,動物展區,各項工作,繁殖成果,對外交流,科普宣傳,防疫治療,動物救助,綠化種植,服務設施,搬遷傳聞,實用信息,開放時間,門票,建議遊玩,交通信息,

園區規模

動物園東依太平山,西與青島山隔路相望,南與中山公園為伴,北鄰居民區。截至2005年,占地面積31.3萬平方米,職工152人,年遊人量40萬人次。曾作為青島的重要旅遊景點而深為眾人嚮往,最多時年遊客量可達100萬人次。青島動物園給一代又一代的青島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青島動物園空間廣闊,在31萬平方米的山坡密林中,建築各異的動物館(籠)舍上下錯落,造型別致,依山而就;各展區之間,順地勢修建的石階路、鵝卵石路及石條小徑蜿蜒交錯,與主園路巧然相連。充分利用展區空間,配置多種花草樹木,頗具庭院感。在園林建築與壁畫的結合上,也獨具匠心,作了大膽的嘗試。使遊人在遊覽觀賞珍禽異獸的同時,可兼賞園林景色之美。

發展沿革

青島動物園正式成立於1977年9月1日,它的前身是中山公園的一個園中園,歷史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初。
青島動物園遊覽圖(2008年起使用)青島動物園遊覽圖(2008年起使用)
青島動物園 地址:青島市延安一路102號
中山公園時期
青島地區動物展出歷史較久。1915年,日本殖民當局在植物試驗場(即後來的中山公園)西南側劃地30畝,建熊籠1座、水禽籠1座,初建有熊籠一座,園形小猴籠兩個,簡易梅花鹿苑一處,水禽籠一處,供觀賞之用。展出觀賞動物有:黑熊、廣西猴、台灣猴、梅花鹿、鴨、鵝、雁、鶴等,是為“旭公園”的動物展出部分,這也是青島動物園的雛型。
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後,膠澳商埠農林事務所於1923年對原來的熊籠、禽籠進行了維修;1931年農林事務所又對上述動物籠進行維修,同期增設猴籠2座、鹿棚柵1處。1933年又建鋼筋水泥結構豹籠一座,內養金錢豹兩隻。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時期,於1939年建馬廄1座,養有菊花青馬1匹,廄壁上刻有中、日、英三國文字石碑,以記其事。同年被評為“開源神駿”,是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時期,公園疏於管理,動物籠舍失修、動物失養,展出動物已寥寥無幾,具體數量無據可查。這時的中山公園破壞嚴重,動物展出部分幾乎全部破壞。1949年6月青島解放時,中山公園僅有熊、猴子和鹿三種動物,籠舍面積不足一百平方米。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公園內的動物展出部分得以發展,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在政府資金投入下,動物園大興土木建設,動物園開始形成規模。
五十年代開始在原址整修擴建動物園。1953年建狼籠1座;1954年建虎籠1座;1955年建孔雀籠1座、猴籠1座、鳥類綜合籠舍1座;1957年建獅籠1座,為木質結構,1961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962年建鴯鶓房舍1座;1963年建小動物籠舍1座。至1966年,中山公園共有各種動物達88種,其中珍貴動物如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獅、虎、棕熊、鴯鶓、丹頂鶴、紅面鶴、鵜鶘葵花鸚鵡鷯哥、四川鸚鵡、海南鸚鵡等20餘種。
梅蘭芳先生曾在中山公園動物園留影梅蘭芳先生曾在中山公園動物園留影
動物園周邊用粗木樁穿插竹竿圈圍,沿圍欄周邊配植綠籬,占地三十餘畝,自然氣息濃厚,園內主要路分為兩條,一條碧桃路,一條梅花路,動物園設三個門,正大門位於中山公園南門入口內西側,大門整體為木結構,種有植物攀爬於門樓上。另兩門分別設於梅花路東西兩端。
文化大革命”初期,公園管理混亂,動物園的發展規劃受到較大阻力,正常的動物管理無法實施,致使動物的品種降到60餘種。動物展出品種、數量逐年減少,一大批珍貴動物如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鴯鶓、鷯哥葵花鸚鵡、海南鸚鵡等相繼死亡。
70年代有所恢復。1973年,重修了狼舍;同年,香港愛國人士李作基先生向中山公園贈送白掌長臂猿1隻;1974年,重修鹿苑及駱駝園;1975年起又陸續從廣西等地引進黑葉猴、平頂猴(豚尾猴)、熊猴斑犀鳥等珍貴動物。1976—1978年,李作基先生又陸續贈送黑猩猩(總計7隻)、狒狒、山魈、黑天鵝等珍貴動物。從澳洲引進大灰袋鼠一對,飼養於猴山以南臨時館舍。遂規劃在中山公園北部山坡建設動物園新區。
新址籌劃建設時期
青島動物園現園址系北高南低的坡地,原屬中山公園管理範圍。建園前,明霞路南段至中山公園北門,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林木茂密,西部坡緩且地形開闊。明霞路東南角有零星建築,為中山公園的養鹿場和動物飼料存放地。
青島動物園最初規劃圖,但大部未能成為現實青島動物園最初規劃圖,但大部未能成為現實
1976年,市園林處根據城市園林發展需要,提出在原中山公園動物展區的基礎上,按中等規模移地遷建青島動物園。規劃面積29.97萬平方米,分園前區、鳴禽區、猛獸區、靈長區、食草區、中型動物區、小型動物區和兩棲 動物區共7個展區,總投資123萬元。1977年1月,中山公園動物養護組正式從中山公園分離出,在中山公園北部建造動物籠舍並陸續進行動物搬遷,建成了占地面積為27.9萬平方米的青島動物園。
1977年8月,經青島市城市建設局審查批准,並於同年9月定名為青島動物園。
1977年,由市園林處規劃設計小組,根據市城建局批准的規劃方案,學習兄弟城市動物園館舍設計經驗,結合青島動物園地理環境進行設計,園林處工程隊施工。到1988年,除兩棲動物區取消外,基本按規劃完成建園任務。期間共完成西、北兩個園門(包括北門的消防通道)、門前區、百鳥籠、孔雀館、鳴禽館、走禽館、猛禽館、雉雞館、猩猩館、猿猴館、猴山、駱駝苑、鹿苑、獅虎山、中型動物籠和小型動物籠等工程,總建築面積16840平方米;完成主園路、遊覽道路、廁所、鍋爐房、飼料室、水電供應等配套設施;大量種植雪松、龍柏、銀杏、櫻花、碧桃、海棠、迎春、連翹等多種植物,綠化、美化園區環境。
現已廢棄的延安一路104號原西大門現已廢棄的延安一路104號原西大門
1979年建成鳴禽館和百鳥籠之後,鳥類首批進入新園;同年建成猿猴館,猿類、猴類搬遷新居;邊建設、邊開放。同年,在猴山大門前開始單獨售票。1980年建成新動物籠舍3座,相繼遷移一批動物;1981年建成孔雀樓1座、走禽館1座;新動物園西大門於同年竣工;1982年建成雉雞籠3座和一部分中型動物籠舍;1985年建成猴山;1988年建成獅虎山。至此完成了所有動物遷居新園的全部工作。青島動物園以全新的面貌對社會開放。
自80年代起先後引進的動物有:自北京引來的食火雞、猞狸;自東北引進的白鸛、馴鹿、駝鹿;購入非洲獅1對;由濟南轉引東北虎1隻;由西安、成都、桂林分別引入各類雉雞共60餘只。
建成後的發展
建設方面
歷經十年的逐年建設,截至到1987年已成為初具規模的綜合性動物園。全園新建了許多別俱風格的動物籠舍,並配有動物飼料室及倉庫一處,可以說,從七十年代起,是動物園建設和發展的較快階段,在這一時期,動物的品種和數量年年增加,動物品種總計八十餘種,當時配有技術管理人員兩名,飼養員十六名,無論是飼養動物的品種數量,還是管理水平都居全國中等水平。1985年,青島動物園對全園環境進行改造,在原有林地、綠地基礎上增加喬木兩千一百株,灌木八百株,草坪三千九百平方米,增加全園的綠地覆蓋率,提高了動物園內的環境質量。
從1992年至2000年,面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動物園在保持原有動物觀賞區的基礎上,新辟遊藝區,增加了大量遊藝設施,形成了一個占地約四千平方米的遊藝區,使動物園成為一處以動物觀賞為主的綜合性公園。
1997年至2000年,青島動物園對全園不斷進行綠化改造,共新增喬、灌木幾十餘種,既豐富了園內植物種類,又美化了動物園的園容園貌。使青島動物園逐步健全為一個兼動物科普宣傳、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城市生態公園。
動物方面
到1988年正式開園時,展出動物84種近900隻。1991年,動物品種增加到100種,但數量下降至600隻左右。1993年,展出動物65種745隻。1999年前基本保持在這個水平上。2000年,達到120種1300多頭(只),是青島動物園歷史上最高水平。2001-2003年品種數量都有回落。2004年,調整動物展出結構,增加兩棲、爬行類動物。到2005年,展出品種上升到126種,1400多隻,超過2000年的最高水平。
部分收集購進動物一覽表(1978-2005年)
年 份
地 點
收集購進動物
年 份
地 點
收集購進動物
1978
平頂猴
黑葉猴1對
1990
黑熊、小熊貓、懶猴、山魈、丹頂鶴
1979
金絲猴、廣西猴、熊猴
1991
美洲虎、黑豹
食火雞、猞猁
濟南轉引
東北虎
白鸛、馴鹿、駝鹿
西安、成都
各類雉雞60餘只
1980
小熊貓
2003
小熊貓7隻
1988
重慶動物園
小熊貓2隻
松鼠猴10隻
1989
北京動物園
袋鼠、麋鹿、綠狒、黃狒各2隻,猞猁、黑美洲虎、黑豹、綠猴、黃禿鷲、黑天鵝、鳥類等10餘個品種。
威海西霞口野生動物園
東北虎2隻、黑猩猩1對
2004
濟南跑馬嶺野生動物園
恆河猴23隻
阜陽動物園
小熊貓4隻
天津動物園
浣熊2隻、松鼠猴15隻
2005
威海西霞口野生動物園
梅花鹿10隻
歷年動物展出種類、數量表(1983-2005)
年份
合 計

合 計

哺乳類

哺乳類只
鳥類 種
鳥類

兩棲爬行類

兩棲爬行類

魚類

魚 類 只
1983
65
740
115
80
50
660
1984
78
1145
27
208
51
937
1985
85
1182
26
174
59
1008
1986
72
487
26
103
46
384
1987
65
745
24
110
41
635
1988
84
422
26
102
58
320
1991
100
600




1993
113
647
33
119
80
528
1994
109
621
30
109
79
512
1995
108
619
30
115
78
504
1996
109
678
31
117
78
561
1997
107
648
31
118
76
530
1998
110
1200
32
120
78
1000
2000
120
1300
50
180
70
1120
2001
120
1300
50
180
70
1120
2002
110
1009
37
209
73
800
2003
110
1009
37
209
73
800
2004
109
1009
45
312
64
697
2005
126
1400
46
310
55
672
20
359
5
59
註:缺少年份,無統計數字
2005年動物展出種類一覽表
綱 目
動物名稱



黑猩猩、阿拉伯狒狒、山魈、綠狒、黃狒紅面猴熊猴食蟹猴黑葉猴、懶猴、豚尾猴、恆河猴(廣西猴)、黑帽懸猴、松鼠猴
東北虎、非洲獅、金錢豹、黑豹、黑美洲虎、亞洲黑熊、北極狐、棕熊、狼、猞狸、貂、貉、獾、小貓熊、藏獒
雙峰駝、馬鹿、梅花鹿、麋鹿、氂牛、寵物豬
花鼠、松鼠、河狸鼠、荷蘭豬、豪豬
海豹


鴕鳥
鴯鶓
鶴形目
丹頂鶴、戴冕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
大天鵝、小天鵝、黑天鵝、鴛鴦、斑頭雁、斑嘴鴨、針尾鴨、綠頭鴨、羅紋鴨、潛鴨、白眉鴨、赤麻鴨
雞形目
綠孔雀、藍孔雀、雉雞、珍珠雞、火雞、環頸雉、錦雞、白鷳藍馬雞褐馬雞
顴形目
白琵鷺、夜鷺、芲鷺、白鸛
斑嘴鵜鶘
鸚形目
虎皮鸚鵡、牡丹鸚鵡、高冠鸚鵡、海南鸚鵡、紅領綠鸚鵡
鋼嘴雀、八哥、紅嘴藍鵲北朱雀金翅雀黑尾蠟嘴雀、七彩文鳥、白腰文鳥、文鳥
鴿形目
灰斑鳩、比利時鴿
隼形目
高山兀鷲、黑禿鷲
大鯢
無尾目
林蛙
澤巨蜥、變色龍
灣鱷、羅馬鱷、馬來切啄鱷
黑紋蟒、黃金蟒、冉蟒、五步蛇、銀環蛇、竹葉青
紅尾鯰、巨骨舌、絲生鱸、鸚鵡魚、銀龍魚
管理方面
1988年售票房建成,實行售票入園。由於動物園南門即中山公園北門,兩園分別售票,對遊人帶來不便。後改為兩園遊覽票通用,但給兩園各自舉辦大型活動在門票收入分配上產生矛盾,造成管理上的不便。1998年,動物園劃歸中山公園管理處管理,其性質、經費渠道不變,暫時解決了上述矛盾。
為適應動物的生活習性,2002年4月2日動物園開始實行夜間封閉管理,開放時間為早8時—晚5時。5月,兩園園門交界處建標誌性門,恢復分別售票管理。
動物園、中山公園的界門(現已拆除)動物園、中山公園的界門(現已拆除)
2008年4月,為回響中山公園的免費開放,動物園對園區劃分進行了調整,以園中主幹道雪松路為界,把整個園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區為猛獸動物區,西區為其他動物區,改造後的動物園南北貫通。
單位編制
青島動物園定名於1977年9月6日,經中共青島市城市建設局核心小組研究決定。1985年3月,中共青島市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管理局委員會將其改名為“青島市動物園管理處”,並定為副科級單位;1989年9月,市編制委員會同意為科級事業單位;2002年1月,恢復局直屬單位建制。2002年7月,經市編制委員會同意,青島市動物園管理處為處級單位。
用地統計
2005年數據,單位:萬平方米
項 目
總面積
其 中
綠 地
道路地坪
水 面
服務設施
其 他
面 積
31.3
27.00
1.10
0.39
2.81
——
占總面積%
100
86.26
3.51
1.25
8.98
——

動物展區

建國前和初期,展出動物主要依靠收購引進。隨著國內許多城市相繼建成動物園,各園之間互通有無,不定期進行一些動物交換、轉讓活動。1979年以來,加強了繁殖,增加了動物的品種、數量。
建國後,動物收集始於1954年,購進熊、狼、廣西猴、孔雀等。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陸續引進大熊貓、金絲猴、丹頂鶴、棕熊、鴯鶓等20餘種珍貴動物。動物園建成開放後,收集引進獸禽等動物品種數量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到2005年達到1400餘頭(只)。
青島動物園1977年開始修建動物館舍,為動物提供棲息場所,便於遊人觀賞,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動物種類的不斷增多,由館舍組成了展區,根據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動物園的設計布局,把青島市動物園分為五大展區,使青島動物園融教育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
食草類動物展區
位於園西北向坡地,園辦公室正北,建於1981年。由駱駝苑、馬鹿苑、麋鹿苑、梅花鹿苑組成。總占地面積304.7平方米。北山坡有大片雜木林,東面山坡種植楓樹、丁香、紫薇、榆葉梅、木槿等。
小型動物展區
位於猩猩館以北,國防路南側路旁。建於1989年,鋼筋混凝土結構。管理間居中,管理間入口朝北,籠舍朝南,向兩側展開,共有展間24個(內12外12),建築面積207平方米,頂部排列金字塔形裝飾,看似“龍脊”。
靈長類動物展區
猩猩館、猿猴館 建於1979年。分別呈南向和南北向,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面積1221平方米,分室內、外展區。館舍管理間建於內外展區中間,兩館室內磚牆分隔展室,裝加厚玻璃面向展廳。兩館的正面為庭院式場地,占地1500平方米,花崗石地坪,場內有圓形花壇和小型金魚池,種植雪松、櫻花、碧桃、紫薇、藤蘿等植物。高大的槐樹下,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
猴山 位於園西中部,櫻花路以北,建於1979年。方形雙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1155平方米。底層南部設出入口,南、東有參觀廊相連,猴山疊石中設有猴舍。鐵柵欄與廊相隔,廊東北角順台階路至上層,下設管理間。上層四周有寬 3米的參觀平台,西側便路通猩猩館。周邊保留原有刺槐,山南面綠地內種植箬竹、櫻花、紫荊、雪松。
鳥類動物展區
猛禽籠 位於南門以北西側,建於1980年。圓形混合結構,高9米,直徑9.6 米,建築面積123.5平方米。展出禿鷲高山兀鷲。周邊種植雪松及各種花灌木。
鳴禽館 原雉雞館。位於猛禽籠西北,櫻花路中段南側,建於1983年。依山勢呈梯形布局,三組籠舍占地192.65平方米中,由石條台階相連。2004年鳴禽館改變使用性質後,鳴禽移入雉雞館改稱“鳴禽館”,展出雉雞和鳴禽兩類鳥禽類動物。
百鳥籠 建於1981年。籠高12米,直徑32米,占地62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立柱之間與籠頂部由鋼網相護。籠內有假山供飛禽類築巢產卵,籠內底部是淺水面,可供水禽、涉禽類游水覓食。籠四周建鋼管護欄與參觀者相隔,南部有花架迴廊,種植藤本植物。花架迴廊下方西南水面周圍除保留原有植被外,種植柳樹、楓樹等。
鴯瞄鴕鳥展區 建於2013年6月。由於原走禽館展區改為展出羚牛,故在百鳥籠南側新建展區。
猛獸類動物展區(東區)
獅虎山 位於園東南,太平山自然沖溝的底部,建於1988年。鋼筋混凝土山體,占地500平方米。假山內設管理間和獅虎展室4間,與參觀廳間距1米扶欄相隔,山體北部兩側分隔為兩塊室外展出場地。場地下藉助自然沖溝石砌陡牆與溝北遊覽路隔絕,遊人可憑欄參觀。為迎接全國動物年會在青島召開,繪製高2米,長30餘米大型壁畫《獅虎圖》,置於內參觀廳南牆。獅虎山東南部坡地,有大片雜木林,樹茂林密,充滿野趣。假山體西壁爬滿地錦和凌霄,豎刻“獅虎山”3字。左右兩側為進入展廳的石階。中央有小水面。西面廣場為花崗石地坪,周邊坡地種植雪松、臘梅等。
中型動物籠 位於獅虎山正北山坡,雪松路以東,國防路南側的密林中。建於1985年,鋼筋混凝土結構,依自然坡度,分上下兩部分,坐北朝南,呈東西向排列,共有24間(內12外12)籠舍,其中上部分16間,下部分8間。其間由石階相連,建築面積221.4平方米。籠舍西側綠地內栽植櫻花、榆葉梅、錦帶、紫薇、臘梅等多種花灌木,向南有台階石路直通獅虎山。
兒童寵物園
位於猴山東側,櫻花路以北。初建於1995年,利用改造自然沖溝建成,占地4230平方米,時稱“孔雀苑”。建牌坊式竹門、票房、竹質景牆、曲廊、四角閣樓、六角亭和竹橋、木橋等。並建有假山疊水、噴泉水池、小溪循環水池、卡通木屋等。由原孔雀館內的孔雀遷來散養,另外放養丹頂鶴、灰鶴、珍珠雞、環頸雉、野鴨、家鵝等。
2002年10月擴建至7200平方米,就山勢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占地2970平方米,下半部分占地4230平方米,由多處石階相連。園門改為“卡通”造型。擴建水溪,增建小動物籠舍飼養猛獸幼仔,圈養小山羊、家兔、荷蘭豬、松鼠、小梅花鹿、寵物狗等小動物。園內有償提供飼料,供遊人和兒童與動物親密接觸。改稱“兒童寵物園”。
其他場館
羚牛園、羊駝園 原走禽館。位於南門西南側,單層坡頂,鋼筋混凝土結構,建於1980年,建築面積145平方米。兩塊露天展出場地,占地面積1296.5平方米,鐵網護牆,場外遊覽路有鐵欄桿與場地相隔。展館的周圍有大片草坪,種植雪松和櫻花等觀賞植物。2010年北側運動場改展出大羊駝,2012年南側運動場改展出秦嶺羚牛
小熊貓館 原孔雀館,建於1982年。外觀屬典型的傣族建築風格,兩座雙層綠色大坡頂竹樓,混合結構,建築面積120平方米。建築造型別致,周圍由花架迴廊環抱,面向水面的西牆壁上,鑲嵌彩釉壁畫《孔雀公主》,別具一格,有濃厚南方氣息。孔雀館的設計,收入1984-1985年《中國建築年鑑》。1995年,孔雀移至孔雀園散養,竹樓主要用於繁殖孔雀用。2004年,改建為小熊貓館。館內保持生態的環境,活動區域鋪栽常綠草坪,鵝卵石砌水塘,搭建小竹屋、堆積景石假山,種植竹林。
青島動物園大熊貓館設計效果圖青島動物園大熊貓館設計效果圖
獅狼籠舍 2013年6月建成,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外展舍4間,室內獸舍8間。最初是為獅虎山改造期間臨時安置展出東北虎白虎非洲獅
大熊貓館 位於猴山東北開闊地,原為騎馬場。2013年5月開工建設,規劃面積1023平方米。
兩棲爬行動物館
西大門以東,南與百鳥籠相鄰。原鳴禽館,建於1983年。主建築半球形、乳白色穹頂,單層磚木結構。展館整體為庭院式風格,展館與外廊連體,分前、後兩部分,前展館7間,後展館3間,均由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構成,建築面積474平方米。前館正廳牆壁,鑲嵌約10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鳥類壁畫(2003年已毀壞)。後館西側建有拱門,上刻“鳴禽館”。前後展館由石砌拱門和雙層水池相連,池間有立式景石。其間種植翠竹、黑松、地錦等多種觀賞植物。館舍周邊種植櫻花連翹,由法國冬青修剪而成的遮蔭走廊,並形成自然門洞。館東有大面積水面,與孔雀館隔湖相望。
兩棲爬行動物館兩棲爬行動物館
2004年2月,與洛陽市紅髮動物展演團聯合投資,將鳴禽館改造為兩棲爬行動物館,引進鱷、龜、蛇等爬行動物。為園中園,單獨售票。

各項工作

繁殖成果

1954年,青島動物園首次繁殖成功廣西猴。此後,陸續有野生動物在園內人工飼養條件下成功繁殖。1979年,山魈在園內首次繁殖成功,填補了國內動物繁殖種類的空白,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年,成功繁殖珍稀動物綠狒,並逐步形成種群。
歷年部分成功繁殖動物一覽表(1979~2005年)
年 份
動 物 名 稱
1979
山魈(雌性)、袋鼠
1981
山魈(雄性)
1988-1990
每年繁殖綠狒1隻
1997
孔雀100餘只(以後每年成功孵化在100餘只左右)
1998
非洲獅2頭 綠狒2隻
1999
非洲獅4頭 黑豹2頭 綠狒1隻
2001
非洲獅3頭 麇鹿1頭 黑豹4隻 綠狒1隻
2002
非洲獅3頭 麇鹿1頭 氂牛1頭 金錢豹2頭
黑豹1頭 綠狒1隻
2003
非洲獅3頭 麋鹿1頭 馬鹿1頭 金錢豹1頭
斑頭雁7隻 綠狒1隻
2004
綠狒1隻、廣西猴5隻、獅子3頭、金錢豹3頭、氂牛1頭、荷蘭豬20頭、雉雞類20餘只
2005
金錢豹4頭、綠狒1隻、恆河猴2隻、麋鹿2頭、氂牛1頭、非洲獅4頭、東北虎2頭、松鼠猴2隻、藍孔雀50隻、雉雞類20隻

對外交流

為了防治動物近親繁殖造成的退化,青島動物園積極與全國其他動物保護單位進行交換和繁殖。如1982年與廣州動物園進行綠狒狒交換繁殖,1983年與上海動物園進行麋鹿交換繁殖,1990年和南寧動物園進行雙峰駱駝的交換繁殖,1997年與成都野生動物保護站進行小熊貓的交換繁殖,1999年與濟南動物園進行黑豹的交換繁殖,2000年與濟南野生動物世界進行了廣西猴的動物交換繁殖等。通過動物的交換和繁殖,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和其他動物保護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關係。
青島動物園先後與北京、深圳、上海、大連、西安、濟南等地的動物園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廣泛開展技術交流和動物引進、交換活動,促進了動物園的發展。
1988年8月,日本德山市動物園來訪。為了加強在野生動物飼養管理、繁殖方面的技術交流,青島市動物園與日本國山口縣德山市動物園經多次協商,商定建立友好動物園關係,並達成相互交換動物的意向。1988年12月17日,雙方代表在德山市動物園正式簽訂了建立友好動物園關係議定書,並確定以兩國草簽議定書時間(1988年8月6日)為建立友好動物園關係時間。根據建立友好動物園關係議定書精神,德山動物園於1988年12月10日向青島市動物園贈送斑馬1對(雄性2.5歲,雌性1.5歲)、雄性山魈1隻(3.5歲);青島市動物園於1988年12月16日向德山市動物園回贈小熊貓1對(3至3.5歲)。這次互贈,實際上是動物交換。
1973~1978年,香港愛國人士李作基贈送長臂猿、黑猩猩等動物,屬單向贈送。與國內各動物園的動物交換始於1979年後,當時青島動物園的動物品種、數量少,靠自行繁殖的動物交換不多,也無記載。2001年後,有據可查的品種、數量亦不多。

科普宣傳

園內結合動物展出,從多方面宣傳動物知識,引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展出的每種動物都掛牌說明,介紹動物的名稱、學名、產地、習性等。20世紀70~80年代,還經常組織中、小型動物到市屬各縣和省內偏遠市、縣做流動展出,在展出的同時介紹動物有關知識。有時也從外地組織動物來動物園展出。1989年4月,從濟南動物園租借大熊貓展出,宣傳“國寶”,在全市引起轟動,共展出15天,參觀人數達到23萬人次,盛況空前。1991年4月從成都動物園租借不足4齡大熊貓兩隻在猩猩館展出,繼續引起轟動。1998年以來,為省、市各報刊、電視台廣播電台及撰寫動物宣傳稿件數10篇,宣傳報導千餘次。
活動中第一批可認養的動物活動中第一批可認養的動物
1999—2003年,青島動物園與《青島晚報》、《半島都市報》等媒體聯合發起 “動物認養”活動。通過“動物認養”普及動物知識,在市民當中引起熱烈反響,單位、個人紛紛認捐、認養,全市大中國小學生髮起《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的倡議,自願認養動物。效果明顯。

防疫治療

青島地區展出動物之初,沒有專職的獸醫和醫療設備。建國前後只有一名兼職獸醫。1957年,始配畜牧獸醫技術員,並陸續配備簡易醫療設備和臨時指定隔離間。遇珍貴動物患病,多請本市或北京的醫療專家會診,提出治療方案。1977年建園時,有工程師、獸醫師各一人。1999年建動物治療室,各種治療設備有所增加。並引進專業大學畢業生。2001年後,陸續招聘獸醫師5名,加強動物的飼養管理。2003年,成立園內動物醫院,完善部分醫療機械,除治療動物疾病外,主要是對各種動物傳染病進行預防。2003—2005年,配備猛獸類、靈長類和食草類動物的“保定籠”,以防止因多次撲捉疾病動物而造成傷害,硬體設施有所加強。對動物疾病的防治與治療發揮了作用,並積累了一些防治動物疾病的經驗和成果。
日常動物疾病控制,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外地動物引進嚴格檢疫、隔離觀察,確保無傳染性疾病後,再入籠舍馴養展出。平日堅持動物籠舍日消毒、動物展區每周全面消毒制度。定期注射疫苗,為動物生存創造良好條件,增強免疫力。在多年的動物疾病治療中,對動物結核病、寄生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治療成效。1990年後,基本杜絕了動物的非正常死亡。

動物救助

青島動物園自建園起成功救護的鳥類動物不計其數,其中包括貓頭鷹、小白鷺、葦鳽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這些受傷、受困、迷途、流浪的鳥絕大部分是青島市區及周邊地、市的民眾在庭院或野外發現後,主動與動物園聯繫後救護的,或間接由報社、電視台與動物園聯繫救護的,經過動物園工作人員對它們的精心照料和救治,待它們恢復健康,再放歸大自然,使它們獲得自由。
動物園內的青島市城區野生鳥類救助中心動物園內的青島市城區野生鳥類救助中心

綠化種植

青島動物園於1977年,在太平山西南麓開始建設,原植物品種以黑松、刺槐櫸樹青朴為基本樹種,經過10年的逐年建設到1987年已成為初具規模的綜合性動物園。全園占地30.36公頃,其中建設占地1.68公頃,道路廣場1.46公頃,河塘面積0.49公頃, 園內保留原生雜木林和黑松、櫸樹、青朴等樹木。
在植物種植上,主要是結合動物生態習性和自然環境選擇。鳴禽館、靈長區以庭院式綠化為主調,其餘展區以自然式布置為主,有野趣感。園內的主幹道由雪松、櫻花、銀杏和櫸樹等組成。結合地形劃分展區,配置植物。使動物館舍大多掩映於綠樹叢中。
園內主要樹種有雪松、黑松、華山松白皮松龍柏刺槐、銀杏、青朴光葉櫸五角楓廣玉蘭黃連木、栓皮櫟、櫻花榆葉梅紫薇垂枝碧桃海棠、月季、金銀木等。草坪3.3萬平方米。2005年,全園有各類樹木152種2.66萬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2,常綠喬木與灌葉喬木之比1:1.4。
園內苗圃位於園西,辦公樓以南,占地4萬平方米。2002年改造,淘汰長勢不良、病蟲害嚴重的樹木;改造梯田地形為緩坡。劃分7個苗木培育區種植各種喬灌木1.4萬餘株,草皮7500平方米。鋪裝道路1000平方米,對遊人開放。
綠化面積26.71公頃。溫室面積235平方米,花圃面積380平方米,其生產的各類花卉主要供園內花壇、菊展等擺放。
1985年增加植物
1985年,對園內部分環境進行改造,在原有林地、綠地地基礎上增加喬木0.21萬株,灌木0.08萬株,草坪0.39萬平方米。其新增喬灌木品種、數量表格如下:
編 號
名 稱
數量(株)
編 號
名 稱
數量(株)
1
雪 松
367
11
楸 樹
2
2
龍 柏
294
12
垂絲海棠
12
3
華山松
6
13
碧 桃
44
4
日本花柏
11
14
月 季
521
5
圓柏
272
15
金銀木
24
6
白皮松
2
16
胡枝子
2
7
金錢松
7
17
銀 杏
71
8
日本冷杉
12
18

2
9
水 杉
75
19
月 桂
1
10
廣玉蘭
2
20
龜甲冬青
3
1997年增加植物
1997年,因全國動物園綠化水平不斷提高,園內植物品種過於單調,為此對全園進行綠化改造,其新增喬灌木品種、數量表格如下:
編 號
名 稱
數量(株)
編 號
名 稱
數量(株)
1
海 桐
11
6
重瓣棣棠
2
2
紫 荊
8
7
錦 帶
5
3
龍爪槐
3
8
日本女貞
5
4
江南槐
2
9
平枝栒子
4
5
紫丁香
18
10
紅瑞木
2

服務設施

青島動物園於1987年在動物園內設立服務設施兩處,主要服務範圍為向遊客銷售食品、飲料和為遊客提供照相服務。園內原有商亭21處,主要為遊人提供小食品和旅遊產品,旅遊季節臨時搭建快餐點,為遊人提供方便。這些商亭大多占用綠地,而且數量過多,多已破舊。2003年,拆除原有21個商亭,投資20餘萬元,重新調整布局,另建商亭7處,恢復綠地1000餘平方米。
1989年在園內開闢約100平方米的場地,購進電瓶車10輛,建立了動物園內的第一處遊藝設施,為遊客在觀賞動物的同時提供了休閒娛樂的空間。
1992年,面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動物園在園內東南角新辟遊藝區,增加了一些遊藝設施,如:小火車、電瓶車、小飛象、小猴抬轎等,形成了一個占地約1500平方米的遊藝區,動物園遊藝場初顯規模。
1995年至2000年,隨著遊客對遊覽設施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動物園在原有遊藝設施基礎上不斷擴展,增添了如:碰碰車海盜船小飛機、旋風跑車、軌道車轉馬跳跳床等有時代特色的遊藝設施,形成占地約4000平方米的遊藝區。
從1987年至2000年,隨著遊客對遊覽區內服務設施要求的不斷提高,動物園由原有的2處商亭擴展到12處。
動物園的服務設施還包括:廣播站1處,衛生服務設施4處。
動物園跑馬場原位於猴山東北開闊地,占地3020 平方米,建於1995年。引進矮種馬匹,青少年也可參加這項活動。為個體戶承包經營。2013年5月移至兩棲爬行館東北側、原西大門附近。
在園內,還有三處魚池,其中有金魚供遊人垂釣,位於小熊貓館、猩猩館、獅虎山。

搬遷傳聞

早在2008年的時候,青島市就開始醞釀搬遷動物園和植物園,當初對於動物園的選址有3個選擇,但是後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猛獸計畫搬到百果山
2011年3月10日,市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青島市正在積極推動世博園、新植物園、新動物園“三園聯動”工程,探討建立城區北部新的生態旅遊鏈條。
青島動物園西門處的“母子鹿”雕塑青島動物園西門處的“母子鹿”雕塑
之所以初步計畫將新動物園和新植物園建在世博園周邊,首先是通過兩園的建設改善世博園周邊環境,保護周邊山體和綠地不受侵犯。其次,市區北部旅遊發展一直滯後,通過“三園聯動”工程,可以打造一個新旅遊圈。2011年組織業內權威專家對這一計畫進行專業論證,早日確定新動物園和新植物園的地址。
食草動物仍繼續保留
一旦確定了在世博園周邊新建動物園和植物園,那么老動物園的猛獸和植物園的植物又該如何處理呢?市園林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動物園內的獅子、老虎和狼等猛獸,將搬離市區,到新建的動物園內安家。
另外,考慮到讓市區的居民能夠比較方便地與小動物接觸,動物園內的一些食草動物將保留下來。原來的動物園和植物園將完全融入到太平山中央公園中。
搬遷黃島說法
2012年4月10日,青島開發區旅遊局在政務網站發布訊息稱,區政府副區長王崇江組織召開青島市動物園搬遷協調會,管委辦、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著重就青島市動物園搬遷至開發區後,如何實現動物園的國有性和公益性進行了研究討論。王崇江要求,區旅遊局要進一步跟市園林局對接,爭取市園林局支持,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研究規劃,擇優確定搬遷方案,推進市動物園早日搬遷至開發區。
對此,市動物園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規定,新建和搬遷動物園,要按照公益性原則進行可行性論證,論證要廣泛徵求公眾意見,結果要通過兩種以上的公共媒體向社會公示。相關負責部門也表示,搬遷動物園仍在論證中。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

8:00—17:00

門票

東西園區總票價成人8.5元
本科以下學生憑學生證4元;
西園區內兩棲爬行館成人15元
兒童票/學生票10元。

建議遊玩

2-4小時

交通信息

乘車路線:26、31、202、206、228、304、316、321、604、605等路公車在中山公園站或天泰體育場站,穿過中山公園到動物園。
乘15、219、220、302、368、604等路公車在動物園(西門)下車。
乘3路公車在動物園站(北門)下車。
乘捷運M3號線在中山公園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