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是位於台灣的一個工業園,占地580公頃,擁有265家大小高科技公司,其中有103家是海外留學者回來建立的,共創造了68000多個就業機會,年產值高達4000億台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
  • 外文名:Taiwan hsinchu science park
  • 位置:台灣省新竹市區東南
  • 占地:580公頃
  • 涵蓋企業:265家
  • 年產值:4000億
簡介,規模,發展,

簡介

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位於新竹市區東南,東北距離台北市約70千米處,縱橫台灣南北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從旁穿過,北可上台北、基隆,南可下台中、台南和高雄,至桃園國際機場乘車也只需40分鐘路程,交通十分便利。園區西側可與台灣著名的學府鄰近,附近還有重要的套用研究和科技開發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和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天然氣研究所,以及中華理工學院等數十所大專院校和中等學校,是台灣主要的科研、教育中心。到1998年,園區廠商為287家,其中開業企業272家,就業人數7.3萬人,營業額(產值)達152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初,園區廠商研發投入占產出總值的比率高達5.4%,遠遠高出台灣整體約2%的研究開發比例。

規模

新竹科學園區的誕生,帶動了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還使台灣許多科技產業名列世界前茅(僅次於美國、日本)。園區電子產品,像網路卡、影像掃描器、終端機、桌上電腦等產值,均占全島50%以上,在世界上也能排名一、二。台灣地區IC產業的製造,包括電路設計、積體電路等,也由該園區壟斷了,由於它的存在,台灣地區已經成為全世界第四大半導體工業製造者,僅次於美國、日本和韓國。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形成與台灣的產業結構轉換有直接的關聯。自6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搞的主要是加工出口工業,當時共有三個主要加工出口區,均以大力引進技術、吸引外國公司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和賺取外匯為主要目標。每年都要創造出100多億美元的進出口值。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之後,台灣的經濟便面臨轉型的問題,而轉型的方向只能是發展高科技。經過多年的探索,台灣終於決定建立一個科學工業園區。在地點的選擇上,為了得到學校和研究機構的配合,新竹成了最好的候選地點,因為這裡有以產業研發為主要課題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和兩所著名的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 眾所周知,美國的矽谷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因為它靠近被喻為矽谷創新心臟的史丹福大學等知名學府。同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科技重鎮,創造了高科技產業傳奇,也是由於藉助了交大、清大和工研院的力量。

發展

一、園區的政策法規優勢
為促進科學工業園區的建設,決策層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條件,20年前,世界上建立科學工業園區的國家屈指可數,這些國家的科學工業園區多是來自民間的自發力量,主要是學校和企業利用多餘的資源建立的。就拿美國矽谷來說,就是以史丹福大學的師生為中心,結合了幾個創業投資公司,利用他們的人才、技術和資金而建立的。台灣的科學工業園區和他們不同,它是由政府主辦的,帶有較強的計畫性。
台灣當局向園區廠商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在土地的使用方面,採取了只租不賣的政策,還在園區預先建築了許多標準廠房,大大降低了廠商進入園區設廠的成本。當局規定,只要你有創意,即使資金不足,也可進入園區。在進入園區設廠程式方面,當局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管理局,在園區辦公,設立單一視窗,使得進入園區設廠的手續非常簡單。
當局向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廠商提供的優惠條件還有如下幾條:
稅收優惠:新設的科學工業項目5年內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從它的產業開始銷售或勞務開始提供之日起兩年內,廠商自己選定4年內的任何一會計年度的首日開始,連續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投資人權益保障:外國投資人享有與本地投資者相同的優惠條件及權利,外國人或海外華僑投資的盈餘,資本項目可申請匯出。
政府參與投資:投資人可申請非民間機構參與投資,出資額可高達總資本額的49%。
專利權或專門技術作股:投資人可以專利權或專門技術作股,最高可達總投資的25%,但二者合計不得超過資本額的25%。
低息貸款:科學工業可向交通銀行以低於一般銀行放款2%的利率申請貸款,支付購置機器設備的價款及興建廠房設施。
獎勵辦法:管理局提供創新技術研究資助金,每個獲得核准的計畫,最高可獲得新台幣500萬元的資助金。
二、園區的企業文化優勢
確立新的經營觀念,排除家庭色彩,鼓勵員工股是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形成的一種新的企業文化。
在以往的企業中,往往家庭色彩很濃厚,老子任董事長,其他的職務不是由其子女擔當,就是由其親戚、朋友包攬,員工即使才華出眾也只有出力乾大活的份兒,能夠被提拔重用的是鳳毛磷角。在這樣的企業中,業主和員工的關係,是單純的僱傭、被僱傭的關係。這樣,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這樣的公司,是很難興旺發達的。
Acer企業集團的總裁施振榮初進園區設廠時,搞的就是這種具有家庭色彩的企業,凡事都是自己說了算,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出現不少失誤,不久就把廠子搞垮了。由此他領悟到,要使企業成功,不一定凡事都由自己做主,必須建立一個具有多種才幹的領導班子,發揮眾人之長,協助自己工作。對領導班子的選拔,只能是唯才是法,而絕不能是任人唯親。還要激勵員工入股,利潤與大家分享。後來,他按照這種想法東山再起,創辦了Acer電腦企業集團,成為台灣地區最大的電腦製造商。
如今的園區,許多公司剛剛建立,職員就可以入股。等到公司開張,股票上市,股價上漲時,公司將它高價出賣,公司的利潤跟員工分享。這樣,從眼前看是降低了投資人的收入,但在公司的廣大員工中形成了一種與公司共命運的心態,增強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調動了職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會給公司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現在,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土地上,依次坐落著遐邇聞名的台灣積體電路、聯華電子、Acer電腦、友訊科技、東訊公司、華邦電子等264家大小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彼此合縱連橫,在資金、人才、技術上互相支援、交流,形成了巨大的綜合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