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須骨舌魚(銀龍魚)

雙須骨舌魚

銀龍魚一般指本詞條

雙須骨舌魚(學名: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又名銀龍魚。成魚魚體長度在50-70厘米之間,最大可長至120厘米。是中大型淡水魚類。體呈帶狀。口裂明顯下斜,下頜蓋住上頜,下頜具有類似育兒袋之構造可用於口孵仔魚。頜須一對。眼睛大而靈活。鱗片大型,鱗片外緣呈粉橘色並隨成長而逐漸淡化。臀鰭從肛門後方延續至尾柄,背鰭長度比臀鰭稍短。體延長,側扁。口上側位。吻須一對。頭部和鰓蓋部具有大型板狀骨骼,為蜂窩狀,可用以呼吸外界空氣。背鰭與臀鰭較長,位於休後部。胸鰭大。腹鰭位於胸鰭的後方。尾鰭短小。體被大的鱗片,鱗片呈粉紅色的半圓形狀。體銀白色,並含有藍色、青色等淡混合色,閃閃發光。

生活在熱帶的江河湖泊中,喜靜,平常在水草叢生環境中游弋,當遇獵食對象時能迅速出擊,以魚、蝦、貝為食。6-8齡達性成熟。廣泛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及其支流,族群量豐富。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長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人工養殖,水質,水溫,餵食,管理,疾病防治,

物種學史

雙須骨舌魚主要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1929年被魚類學家溫帶理(Vandelli)首先發現。在當地是一種食用魚。1935年引入美國。1955年引入日本。1966年日本神戶的宮田先生在九州阿蘇長陽的熱帶養殖場利用溫泉首先人工繁殖成功。但中國市場上所見的還是由南美經過美國轉口引進的,人工繁殖的極少。魚鱗片巨大、呈粉紅的半圓形,魚體呈現象是金屬的銀色,其中含有鈷藍色、藍色、青色等顏色混合,閃閃發亮。背鰭、臀鰭向後生長其基部很長,尾鰭短、胸鰭大。

形態特徵

雙須骨舌魚體呈帶狀。口裂明顯下斜,下頜蓋住上頜,下頜具有類似育兒袋之構造可用於口孵仔魚。頜須一對。眼睛大而靈活。鱗片大型,鱗片外緣呈粉橘色並隨成長而逐漸淡化。臀鰭從肛門後方延續至尾柄,背鰭長度比臀鰭稍短。最大可長至120厘米。
魚體呈長帶形,側扁,尾呈扇形,背鰭臀鰭呈帶形,向後延伸至尾柄基部。下顎比上顎突出,長有一對短而粗的須。在其寬大的魚體上整齊地排列著五排大鱗片,在光線照射下,閃爍著銀色的光。各鰭在光照下,反射出暢紅或橙色的光澤。幼魚體色較藍;背鰭和臀鰭均有紅藍色邊緣。口及鰓蓋均有深紅色斑塊,各鰭均為深紅色。雙須骨舌魚體呈銀白色,各鰭均為籃黑色。
雙須骨舌魚擁有十分細長而側薄的體型。嘴巴的位置位於上方,口裂延伸至眼窩後緣。下顎較上顎更為突出,前方並排著數個線狀的側線器官。吻端長有一對觸鬚,在自然環境中迦游的野生個體,成魚的觸鬚可以伸長至3-4厘米,但在人工飼育下的個體由於生長受至阻礙往往只能長到1-2厘米。下顎的齒骨十分發達,在上下顎間排列地像梳子般的圓錐形齒十分細小且銳利,各齒間的間隔十分狹小。不只前上顎骨,齒骨連口蓋的副蝶形骨與舌的構成骨皆十分發達,這是為了要一口咬碎大型甲殼類生物與甲蟲而發展來的。另外,上下顎更注重的是易捕捉獵物的獵捕機能而非其牙齒的咬合力。
鰓耙發展成棘狀。咕嚕嚕的大眼睛接近上顎前緣,視力十分良好。吻部很短。鼻孔位於兩眼的前上方,十分接近吻端。背鰭、臀鰭十分地長,臀鰭的起點比背鰭還要前面些。延伸出去的腹鰭第一棘條甚至超過了臀鰭的起點。胸鰭十分發達。特別是長而有力的第一棘條更是雙須骨舌魚藉以躍出水面的利器。這種美妙的飛翔力更使得雙須骨舌魚在南美洲當地贏得了“跳躍魚”的美稱。
體側覆蓋了五列大又美的圓鱗。側線從頭部後鰓蓋的後緣上方一直通到尾柄。得原本就碩大的身軀更顯龐大。由於性別的差異,母魚的顏色稍深,看起來體色呈暗色。而背部則不管公母都呈灰綠色,當作背景色來看時十分舒服。但是體側強烈的鏡面現象,使得在光線下時除了繁殖期外公母魚是很難分別的。養殖個體中也有少數全身白化的所謂白金色雙須骨舌魚的色彩變異個體存在。

棲息環境

雨季時的大洪水使得亞馬遜河各個支流的水位都暴漲,大型魚都往附近的湖沼地回遊分散。雖然各自棲息在獨自的環境之中,但該種魚甚少出現在亞馬遜的主流中。支流的水潭及岸邊被水淹沒的灌木叢,甚至只要有浮草的水上草原都是雙須骨舌魚的棲息地。這對稚魚來說,非但是攝食的好環境,更是躲避潛入水中的鱷魚、水鳥等掠食者的絕佳處所。是個水質從pH5.8-7.0的弱酸性軟水且混雜著軟土的水域,水溫從23到28度不等。

生長習性

雙須骨舌魚是大型肉食魚類,捕食水域中之魚蝦或落水之昆蟲,因善於跳躍,亦可捕食水面枝頭上的獵物。主要棲息在流速較緩慢的河段,以表層水域為主要活動區。
雙須骨舌魚的個性在所有的骨舌魚中算是很溫和的,可以與同尺寸魚混泳。也是所有骨舌魚中繁殖力最強的。食性被歸納為肉食性,但並不表示只吃魚類。除了小魚外,銀帶也吃很多其他的東西,在體長10厘米左右的稚魚期時平常以蝦子、水蚤、搖蚊等甲殼類與水生昆蟲為食,但也會捕捉離水面3至4厘米游泳的小魚。亞成魚時除了回遊在水面的魚外,也吃蜥蜴、青蛙、蛇等。超過一米的成魚也會吃水島的幼雞及老鼠等小動物,
因為熱帶地區的颶風常將陸地上的許多小動物捲入水中。銀帶也會躍出水面捕食在水面上一米枝上的蛇或大型甲蟲類,這些也都難逃被其血盆大口吞食的命運。在人工飼育的環境下除了金魚、蟋蟀等活餌外,還可以餵與磷蝦、冷凍魚肉、香腸、魚卷、人工飼料等,如經過馴餌的話,還可以接受更多種的食物。
龍魚屬肉食性魚類,從幼魚到成魚,都必須投餵動物性餌料,以投餵活食最佳,最好不要投餵單一的餌料,應制定出一份營養豐富的選單,以確保它的營養均衡。龍魚適應的水溫介於24-29℃均可,如果魚只適應良好,甚至可以適應22-31℃的溫度。不過龍魚和其他的觀賞魚一樣,切忌水溫急劇變化。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及其支流,族群量豐富。從南美蓋亞那與巴西的亞馬遜河上游到下游。從下流的河口到往上游4000公里的秘魯、依奇多斯(Iquitos)甚至更上游的Maranyun河、烏卡亞力河(Ukayari)的附近。
雙須骨舌魚分布圖雙須骨舌魚分布圖

繁殖方式

銀龍魚在遊動中排卵射精,卵的直徑在4毫米左右,每對親魚每次產卵200粒左右,多者300餘粒。自然條件下,雌雄銀龍魚產卵和射精結束後,雄魚將受精卵全部含在口中進行孵化
人工繁殖雖十分困難,但在日本已有成功的記錄發表。銀帶在一季之中會產卵一到三次,每次約100到300顆,卵徑有9到10mm大。產卵後40到50天內公魚會將受精卵含在嘴中,從孵化後一直到學習攝食行為開始之前,稚魚在口中都得到了最好的保護。而這期間親魚幾乎都不攝食,只是專心地守護著孩子。仔魚長至3-4厘米時親魚才將之吐出,孵化出的仔魚帶卵黃囊。仔魚靠卵黃囊生活8天左右,便可發育成能遊動攝食的幼魚。

人工養殖

水質

  1. 銀龍魚適合在弱酸性水中生活,飼養銀龍一定要將水PH值保持在6.5到7.5之間。
  2. 亞硝酸鹽與氯含量為零,建立良好的硝化系統,保持水質。
  3. 開缸之初,要經過困水。之後的每次換水也建議困水。
良好的水質是養好銀龍魚的基礎,所以新手一定要在水質方面多多學習研究,解決好銀龍魚怎么樣的第一步。

水溫

  1. 水溫最好保持在25到28攝氏度之間。
  2. 龍魚是很敏感的魚類,不管是外界還是水簇箱內的小小的變化都會被龍魚察覺,如果這種變化突如其來,龍魚會認為這是不正常的,很容易受到驚嚇。要保證水溫的穩定,不可以有突然地大幅度地變化。這也是銀龍魚怎樣飼養中很重要的一點。
  3. 一年四季,所氣溫會隨時變化,在換季時,尤其要及時給魚缸升降溫,但切記要讓溫度緩慢上升或是下降。

餵食

一、12厘米以下的幼魚:此時的銀龍開始吃生餌,可以投餵麵包蟲、小河蝦等。
  1. 常餵麵包蟲會使銀龍變得挑食,所以建議偶爾餵食一次麵包蟲。
  2. 因為銀龍魚還小,而小河蝦的硬殼很容易做傷到它的腸胃,所以餵食之前一定要將小蝦的頭尾去掉。
  3. 餵食次數。要少食多餐,有利於幼魚的消化,一天可以投餵四次。
二、15厘米左右的小銀龍魚:此時的銀龍魚生長速度很快,自然也是很能吃的。
  1. 除餵食一些小河蝦外,可以適當投餵1.5厘米到2.0厘米的朱文景、小虎皮。
  2. 適當增加餵食次數與量。以七分飽為主,每次餵食要觀察小龍,如果肚子有些鼓並且吃食不是很迅速,那說明銀龍魚飽了。作為龍的主人,一定要仔細觀察它,不要讓它餓著也不能吃太多,從小就養成少食多餐的發習慣。
三、20厘米以上的銀龍魚:此時的龍魚相對已長大很多,身體的各免疫力也有所提升。銀龍魚吃什麼在此時就更加重要了。
  1. 不僅可以餵食一些較大的魚、蝦生餌。
  2. 可以適當餵食泥鰍、昆蟲等。但要注意,餵食泥鰍時,因為龍還不是很大,所以要將泥鰍剪成一小截一小截的。至於昆蟲像蟑螂,一定要保證它們不帶有細菌。
  3. 活餌。活餌身上會經常帶有細菌,餵食給龍魚時,很容易造成龍魚感染,並且很容易造成銀龍魚龍鬚折斷。所以不建議常餵食活餌。
  4. 投餵的量還是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不管銀龍在哪個生長時期,餵食都要保證食物的清潔,特別要及時將剩餘的食物清理乾淨,避免剩餘食物污染水質,引起銀龍魚疾病的發生。

管理

  1. 定期換水。頻率可以是每三天換水一次,每次換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換水時小心謹慎,避免龍魚受到驚嚇。
  2. 龍魚生長速度很快,建議魚缸不要太小,在140厘米以上,而且最好不要有底砂或是水草類。
  3. 定期清理濾材。要定期清洗濾棉、白棉等濾材。

疾病防治

  1. 銀龍魚生病一般都是因為水質與飼養不當引起,保持良好的水質是銀龍魚怎樣養殖才霸氣十足的根本 ,在平時飼養過程中一定要隨時注意水質的變化,做好疾病的預防。
  2. 掉眼、蒙眼、爛尾、掉鱗等常見病發生時,保持鎮定,根據龍魚病情採取相應措施。一般不建議龍魚一生病就立馬下藥,是藥三分毒,藥量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龍魚病情更加嚴重。可以先採取老三樣(升溫、換水、加鹽),如果沒有好轉,再酌情下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