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2003年2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3〕3號印發《陝西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該《計畫》分繁榮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發揮高技術產業的先導作用,振興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提升工業整體競爭實力;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努力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大力推進社會進步,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6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03〕3號
  • 印發時間:2003年2月16日
通知,發展計畫,

通知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陝政發〔2003〕3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陝西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准,現予以印發,請依照執行。
200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步走”的起步之年,認真做好2003年的各項工作十分重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要求,2003年要積極探索經濟工作的新思路,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明確任務,搶抓發展機遇,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特色經濟,推進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擴大對外開放,千方百計增加城鄉人民收入,確保圓滿完成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二月十六日

發展計畫

陝西省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2002年,全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36億元,比上年增長9.7%,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農業獲得較好收成,產業化進程加快。預計全年農業增加值完成304億元,同比增長4.2%。糧食總產量1005.6萬噸,增長3%。其中優質專用小麥增產31萬噸,增長60%。果品總產量515萬噸,增長4.3%。果汁加工能力達到30萬噸,濃縮果汁出口1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果汁加工和出口基地。畜牧業規範化標準養殖小區發展到80多個,奶業產業化發展迅速。預計肉類、禽蛋和奶類總產105.8萬噸、46.4萬噸和83萬噸,分別增長9.9%、9.1%和19.6%;畜牧業產值達到126億元,增長11%。設施農業蓬勃興起,預計蔬菜總產達到660萬噸,增長9.2%。雙低油菜、藥材、茶葉等多種經濟作物均有較好收成。
工業增速和效益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增強。預計工業增加值完成691億元,同比增長13.5%。優勢產業成為帶動工業快速增長和效益改善的主要力量,據測算,電子、醫藥、機械、能源、食品、有色、建材等行業實現增加值469億元,增長17%;實現利潤81.5億元,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約80億元,增長26%。
服務業領域不斷擴大,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力增強。預計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06億元,同比增長9.2%。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特色旅遊和假日旅遊發展勢頭很好,預計全年接待境外遊客收入3.5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收入159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13%和12%。預計批零貿易餐飲業完成增加值140億元,增長12%;交通運輸郵電倉儲業完成增加值215億元,增長14%;信息、文化、體育、教育、社區、科技等行業在內的其他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25億元,增長13%。城市社區服務快速起步,各類服務項目達數百種,成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重要渠道。
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新高,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0億元,對經濟成長的拉動約4.5個百分點。全省89個重點項目,預計全年完成投資212億元。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消費市場總體平穩。預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30.9元,增長15.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元,增長5%。“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進一步得到落實,城市64萬貧困居民納入低保範圍。農村扶貧工作不斷加強,落實扶貧開發資金18.7億元、以工代賑資金3.7億元和人畜飲水國債項目資金3.5億元,完成移民搬遷10萬人,安排建設扶貧綜合示範村1000個。災區重建工作進展順利,災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農民人均負擔由109元降至66元。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培育和保護了擴大內需的潛力,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8億元,增長9.5%。外貿出口取得較好成績,預計全年外貿出口總額13.6億美元,增長22.3%。
各項社會事業在協調發展中全面繁榮。全省實現“普九”的縣區累計達到90個。中國小危房改造新建成面積300多萬平方米,高校擴招新建校舍面積100萬平方米。一批高校新校區建設加快,西部大學城初具規模。廣電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村村通”工程成效顯著,預計全省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0.9%和92.8%,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60萬戶。人口增長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1‰。
當前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民增收的難度較大。農業結構調整的步子還不快,產業化水平還不高,農產品價格總體低迷,對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制約很大。二是社會投資穩定增長的機制還不健全。企業自有資金和社會民間資金投入增長較緩、比重偏低,制約了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制約了增加財源的產業化項目的儲備和建設。三是推動消費需求增長的內在動力仍顯不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上年剛止跌回升的情況下,又下降1.2%;居民儲蓄傾向明顯增強,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上漲19%以上;農村市場仍然平淡,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低於城市6個百分點。四是經濟對外開放的程度和水平不高。經濟往來缺乏誠信保障,引資環境還不理想,招商引資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外貿出口缺乏有競爭力的產品。五是社會就業和再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全省有30多萬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18萬人,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加之今年高校擴招畢業生增長40%,就業形勢相當嚴峻。
200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步走”的起步之年。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2240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80億元,增長12.5%;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0萬個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億元,增長10%;外貿出口14.9億美元,增長10%。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一、繁榮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最佳化農業結構,促進農產品向優生區集中。搞好鹹陽大型商品糧基地和渭南優質小麥基地建設,加快發展關中優質專用小麥、陝北優質雜糧和陝南優質水稻,穩定總產,最佳化品種。加快渭北50萬畝加工專用蘋果基地和300萬畝出口蘋果基地建設,擴大獼猴桃、酥梨、葡萄、紅棗等果品生產基地,進一步提高優果率。實施高產奶牛快速擴繁工程,提高良種化水平,整合乳品加工企業,使關中奶業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結合實施退耕還草,在長城沿線、延安和渭北、陝南分別建設沙生牧草帶、苜蓿草帶和三葉草、黑麥草帶,以草定牧,促進畜牧業向規模化設施飼養發展。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無公害、標準化蔬菜基地,做好綠色食品認證和促銷工作。因地制宜,積極發展油料、藥材、茶葉、花卉等經濟作物,形成區域性規模化生產基地。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用工業經營理念發展農業,突出抓好果業、奶業、中藥材產業化經營,爭取各類農業經營組織發展到3000多個,帶動農戶數量增加到100萬戶。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利益聯結機制,採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從項目審批、財政貼息、招商引資、市場開拓等方面,幫助一批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戶,全省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60億元。
加快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成寶雞峽渠首加壩加閘、定邊供水、三原西郊水庫和神木瑤鎮水庫,加快安康黃石灘、洋縣卡房、渭南澗峪和榆林李家梁等水庫建設,開工建設延安城市防洪和城區供水工程。繼續抓好31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以節水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開工建設引乾濟石工程,緩解關中城鎮群發展的缺水矛盾。全面完成人飲解困國債項目和氟改水項目。充分用好以工代賑、縣際公路建設資金,建設沿黃公路,帶動黃河沿岸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利用山區產業化示範項目建設資金和扶貧開發資金,支持中藥材、綠色農產品種植加工,促進陝南山區經濟開發。
積極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依託楊凌農業示範區和農業科技星火項目,建立不同類型的科技示範小區,帶動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繼續抓好銅川、延安果樹苗木繁育中心等項目建設。完善省、市、縣三級農業信息網路和農產品質檢體系。建成延安、漢中、榆林新一代天氣雷達項目,健全防汛信息系統。推行無公害標準,使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達到200個以上。
壯大縣域經濟,加快重點小城鎮建設。力爭再有幾個縣跨入西部經濟百強縣行列,使經濟大縣GDP占全省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30%以上。抓緊建設縣城和鄉鎮供水、縣鄉公路、縣城電網改造等工程,積極培育小城鎮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搞好眉縣常興、富平莊裡等4個農村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建設,爭取今年再擴大4個示範鎮。繼續清理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費,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二、發揮高技術產業的先導作用,振興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提升工業整體競爭實力
推進重點地帶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群。發揮關中強勁的科技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以各類產業開發區為核心,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輻射和帶動全省工業快速發展。圍繞陝北煤、氣、油能源資源的轉化利用,抓好能源重化工基地龍頭項目的實質性啟動。發揮陝南“綠色”優勢,結合醫藥工業基礎和現代生物技術,促進天然藥業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壯大。經過努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工業經濟布局。
加強開發區建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以改善“一線兩帶”開發區創業投資環境為著力點,實施“一區多園”戰略和“二次創業”計畫,擴展一批產業園區,使之成為最富活力的高技術產業成長區。重點實施彩虹集團彩色投影管、西安宏源虛擬演播室系統、西安信利集成化網路安全防護系統等重大的信息產業化項目,培育軟體出口基地,籌劃建設軟體工程研究中心,增強信息產業的支柱地位。抓緊實施西安力邦脂質體技術、西安嘉惠腎康注射液、延安常泰中藥原料酸棗仁資源綜合開發等重大醫藥產業化項目,促使生物製藥產業有更大發展。積極推進高技術領域產業基地建設,做好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總體規劃的報批工作,抓緊楊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和西安新材料、光電子等產業基地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振興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發揮裝備工業和國防科技工業優勢,搞好直流輸電國產化、重型汽車及配套零部件、數控工具機、工程機械等一批骨幹項目的建設,擴大飛機及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規模,建設惠大絲束二期、驪山公司積體電路等軍民結合項目,在關中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和企業集群,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陝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步伐。按照“流域、梯級、滾動、綜合”的方針,推進漢江梯級開發的市場化運作,加快喜河水電站的建設進度,抓緊旬陽、蜀河和白河三個梯級水電站的前期準備。培育發展陝南現代中藥產業鏈。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以乳製品、肉製品、果品深加工為重點,實施銀橋公司13萬噸液態奶、海升多品種果蔬汁等國家示範工程項目,促進食品工業的發展。實施唐華集團多纖維服裝面料等一批技改項目,提高紡織服裝產品的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組織實施好銅川鋁廠改造、鈦及鈦合金深加工、電腦縫紉機等36個重大技改項目,抓緊已列入國債貼息技改項目的建設步伐,確保完成技改投資155億元。
盤活國有資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現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對全省400多億元的經營性國有淨資產存量,分類引導、有序推進,加快國有企業嫁接、重組和改制步伐,吸引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及民間資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減持國有股,使國有企業從一般競爭性行業和領域退出,取得存量盤活的實質性進展。大力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和引導民營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旅遊設施建設,做大做強旅遊業。抓緊建設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和黃帝陵二期整修等工程,進一步開發人文景觀精品。繼續完善華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等基礎設施,加大秦嶺北麓和黃河沿岸自然景觀的開發力度。抓好佛坪自然生態旅遊區、張良廟—紫柏山、安康瀛湖、柞水溶洞風景名勝區和商南金絲大峽谷景區建設,積極開發陝南生態旅遊景點。以東西湯峪、華清池、樓觀台等景區為重點,合理開發秦嶺北麓地熱資源,形成以休閒、度假、保健為特色的旅遊新熱點。注重旅遊市場促銷,最佳化旅遊環境,推動傳統觀光旅遊向生態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商務旅遊等延伸,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配套服務發展,提高旅遊業對整個服務業的帶動效應。
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利用服務業引導資金和國債專項資金的支持,建設西安農副產品、鹹陽禮泉果品、陝南中藥材等區域性批發交易中心,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亨通獸藥、秦豐農資、秦川工具機等一批物資配送連鎖網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西安西大街仿古商業街、西安達爾曼珠寶市場等項目,促進城市商業設施發展。落實好鼓勵擴大出口的各項政策措施,以西安出口加工區為依託,擴大加工出口貿易。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完善和規範信息服務業標準,鼓勵網路服務商的兼併重組,組建大型網路服務企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規範房地產發展用地,提高經濟適用住房、學生公寓和小城鎮住宅建設比重。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建設一批社區服務中心,增加和完善服務設施,發展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衛生保潔、維修服務和社區便利店、快餐店等配套服務。促進金融、保險、會計、諮詢、法律、代理、經紀、拍賣等服務業健康發展。
積極推進服務業的市場化和社會化進程。加快金融、電信、旅遊、商貿、房地產等服務領域開放步伐,放寬市場準入,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興辦服務業。積極推進福利型、事業型單位向經營型、企業型轉變,搞好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後勤社會化改革。加強體育、文化產業的規劃引導,組建並辦好陝西報業集團和出版發行集團,提高競技表演、文藝演出及其他文化活動的市場化運作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
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在形成投資的內在增長機制上有所突破。對符合國債投向的基礎設施、退耕還林、高新技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公檢法司等領域,力爭國債投入不低於去年水平。以國債資金引導銀行貸款和民間投資,爭取民間投資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45%。對一些已經建成並有收益的基礎設施項目,通過資本市場化運作轉化為新的建設資金。對產業化項目,採取政府貼息、適當注入資本金等方式給予扶持。
加快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安排重點項目102個,計畫投資241.7億元,其中投產項目30個,投資56.3億元;續建項目38個,投資123億元;新開工項目34個,投資62.4億元。抓緊構築高等級幹線公路主骨架,開工建設洋縣至勉縣戶縣洋縣、西安至柞水藍田商州子洲靖邊至王圈樑、靖邊至安塞等6條高速公路,加快建設禹門口至閻良和黃陵至延安高速公路,確保勉縣至寧強、榆林至靖邊、延安至安塞等5條高速公路年內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267公里,使高等級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106公里,在建里程達到1356公里。進一步完善路網,重點建設關中環線和一批國債支持的縣際公路,新開工建設安康至旬陽至白河二級公路,做好通縣油路和貧困縣公路國債項目收尾。繼續抓緊建設西
合鐵路和寶蘭複線,確保神朔線神木北至神池南段複線建成通車,力爭開工建設西延鐵路擴能改造和西安鐵路樞紐工程,積極推進太原至中衛鐵路和西安至平涼鐵路的前期工作。抓緊西安鹹陽機場擴建工程的竣工投產和延安機場改造,加快漢中、榆林機場遷建和壺口機場新建的前期準備,爭取開工一個機場。力爭建成西安南二環6座立交橋和西安高架快速路一期等重大市政交通設施項目,抓緊建設靖西天然氣複線輸氣工程,緩解西安交通、用氣緊張的矛盾。加快建設一批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及縣城供水改擴建工程。繼續建設一批基層公檢法司項目。
切實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對列入“十五”計畫建設的東莊水庫、引漢濟渭、柞水至安康高速公路、西安捷運I號線等55個重大前期項目,按照隸屬關係,明確工作責任,跟蹤落實。從比較優勢出發,超前考慮市場需求,把重點放在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上,謀劃一批新的重大接續項目,充實項目儲備庫。建立健全抓項目的責任制,從項目準備、包裝策劃、資金落實到建設管理,進行全程服務,全程推動,全程監督。
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做好項目包裝和市場推介,組團分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上門招商,增強針對性,提高履約率。跟蹤研究國際國內相關產業和知名企業的投資動向,通過多種渠道儘快把一些好項目推介到各種投資者中去。充實豐富招商引資網站,為外商投資提供信息交換平台,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日常化。今年計畫利用外資7.1億美元,增長10.9%,其中直接吸收外資4.5億美元,增長12.5%。切實提高全社會誠信度,加緊治理城市環境髒亂差、交通擁擠、行政審批效率低等突出問題,改善創業環境、人居環境、法制環境和服務環境,力爭把我省建成西部最好的投資區域之一。
五、努力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擴大勞務輸出,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力爭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00元。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有效激勵機制,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督管理,整頓不合理收費,調節過高收入,切實解決好城鎮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問題,力爭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830元。
加強社會保障和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切實做到不發生新的拖欠。積極穩妥地推動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在財政預算中優先安排“低保”資金,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城市貧困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通過免收學雜費、臨時救濟、提供廉租房以及動員社會力量扶貧濟困,解決城市中困難家庭的醫療、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75萬人、280萬人和320萬人。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重點,以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為目標,擴大以工代賑規模,加大移民搬遷和科技扶貧力度,確保完成1000個重點貧困村的扶貧開發任務,解決100萬人的飲水困難和5萬人的搬遷任務。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用發展的辦法增加就業崗位,著力培育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發展民營中小企業,支持中心城市發展各類社區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再就業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轉制,開展多種經營,分流安置下崗富餘人員。落實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稅費、小額信貸、貼息資金、社會保險補貼等各項優惠政策,全面清理對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各項行政性收費。研究建立與不同就業形式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方式,減少勞動者的後顧之憂,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完善勞動力市場服務體系,強化就業服務。以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服務中心為依託,搞好大學生創業就業服務中心孵化基地建設。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加強勞動就業培訓工作,幫助困難群體增強就業能力。
六、大力推進社會進步,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實施中國小危房改造等措施,支持貧困縣實現“普九”目標。以增強就業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優質高中建設項目,擴大高中教育規模。通過高等師範院校的定向招生,為農村高中尤其是貧困邊遠地區高中補充合格教師。實施西北大學等6所高校“211工程”二期建設,加強規劃、有序建設西部大學城,鞏固高等教育優勢。今年地方普通高校計畫招生14萬人,其中,本科招生5.4萬人。
推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進步。面向基層,面向貧困地區,搞好貧困縣醫院、農民健康工程和疾病預防控制基礎設施建設,改革國有醫療機構經營權和產權制度,推進衛生資源向預防保健、社區衛生和農村流動。繼續狠抓藝術精品創作,創造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的優秀作品。新建改建一批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活動站,普及縣到鄉村有線電視聯網,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奧運爭光”計畫,提高重點體育競技水平,培養體育後備人才。
進一步做好可持續發展工作。建設計畫生育管理網路,加強對城鎮流動人口、農村人口的管理,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擴大退耕還林還草規模,安排退耕還林還草420萬畝,造林合格面積111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0平方公里。加快實施城市天然氣氣化工程和集中供熱工程。組織實施漢江、丹江流域和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大對秦嶺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抓好各類自然保護區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