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佑河(柞水)

乾佑河

柞水一般指本詞條

乾佑河,古稱柞水,為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旬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陝西省柞水縣黃花嶺下的老林、太河、龍潭三個鄉。《水經注》:“柞水西出柞溪”,即指太河鄉燕麥廠。後漢乾佑二年(949)改名乾佑河,全長151.2公里(一說河長148公里)。流域面積2510.00平方公里,比降5.02‰。

流經柞水縣、鎮安縣旬陽縣,在兩河關入旬河。流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河谷地帶農業較為發達,柞水縣城、鎮安縣城都是沿岸歷史悠久的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佑河
  • 古稱:柞水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漢江支流旬河支流
  • 發源地:陝西省柞水縣黃花嶺
  • 流經地區:柞水縣、鎮安縣、旬陽縣
  • 河口:旬陽縣小水鎮兩河關
  • 河長:151.2公里
  • 流域面積:2510.00平方公里
  • 比降:5.02‰
幹流概況,幹流走向,河道特徵,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流域概況,地形地貌,沿岸集鎮,名勝古蹟,水利概況,

幹流概況

幹流走向

柞水縣境內流長63.1公里。有三源:自龍潭發源者西南流,納平水岔河、小山岔河、紙房溝河、沙溝河,南行30公里至大山岔與太峪河會合。自太河發源者稱太峪河,南下納太峪河、迴避溝河、黑窯溝河、小峪河、龍王溝河,南流22.5公里至小峪口與老林頭河會合。自老林發源者稱老林頭河,自黃花嶺東流,納南溝河。東行25公里納紅廟河,又東南行12.5公里至小峪口與太峪河會合。三河至大山岔匯合,始稱乾佑河。
乾佑河柞水縣城段乾佑河柞水縣城段
乾佑河在大山岔會聚北來各河,南行1.5公里至營盤,西納安溝、沙溝水,東納高砭溝水、湘子溝水。又南行10公里至藥王堂,西納藥王溝、蛟溝水,東納羊圈溝、東溝、石窯溝水。又南行5公里至車家河西納七里溝水,東納蘆材溝水。又南行10公里至縣城,東納赤水溝、紅岩溝、韭菜溝、紙房溝、後溝水,西納原灘溝、廟溝、黑溝水。又南行2公里至石嘴子,西納七坪(白火石溝)河,又南行1.5公里,西納茨溝水,東納王家河。又南行5公里西納赤水溝水。又南行5公里東納磨溝峽水。又南行5公里西納西乾溝水,東納東乾溝水,達鎮安縣境。縣內河段,流經營盤鎮乾佑鎮下樑鎮石瓮鎮
鎮安縣境,境內長66.8公里。在古道嶺山麓入鎮安縣境後,又經回龍鎮永樂鎮青銅關鎮的回龍街、棗園子、峪溝口、縣河口、長哨河、東坪街、青銅關、梅花鋪,在界碑石入旬陽縣境。該河河床及兩岸多沙金,農民向有淘金技巧。較大支流有縣河、冷水河。
旬河、乾佑河相匯的兩河關旬河、乾佑河相匯的兩河關
旬陽縣境,流經小河鎮,在兩河關入旬河。

河道特徵

柞水縣段,水繫結構不對稱性極為明顯。乾佑、金井、社川三條河北岸支流源遠流長,水量豐富,而南岸支流則河短水小。這種不對稱結構對於幹流徑流的來臨時間與徑流形式,特別是洪水都起著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支流的這種分布,使幹流河槽多有偏向南岸的趨勢。縣境內的主要河流都屬於山地河源段或上游段。表現在縱剖面上比降大,水流急,上游比降均在4%~2.5%之間。這種坡陡流急的特點是開發水利資源的良好條件。由於縣境地質構造和岩性的影響,主要河流在平面形態上表現為寬谷與峽谷交替出現的特點。寬谷段內階地完整,土層較厚,河床比降較小,沉積作用顯著,河水擺動側蝕作用,形成開闊的河漫灘地。峽谷段內一般以石質河槽為主,河谷狹窄,谷坡陡峻,比降較大,水流湍急,便於築壩、蓄水、發電。境內河流多彎曲河段,不僅大河如此,小河也具有這一類似情況,平均彎曲係數多在1.6左右。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縣內河流在地質史上曾有一個曲流極為發育的階段,後來由於整個秦嶺地區受新構造運動上升的影響,河流迅速下切,曲流形態得以保存。這些曲流段都是山區改河造地的重要河段。
鎮安縣段,兩岸谷峽坡陡,南北切割,比降大,谷地最寬300米,窄40米,是一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