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全文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中提升城市美的重要抓手,對破解城市發展瓶頸、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提升產城融合水平、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統籌推進城市更新,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問題為導向,統籌推進城市更新,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傳承歷史文化,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規劃引領、產城融合。將城市更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高起點確定城市發展定位,高標準謀劃城市更新。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機能活力。
——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強化政府對城市更新的規劃管控、政策引導和要素保障,持續最佳化改善營商環境,鼓勵和支持各類投資主體通過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參與城市更新,實現利益共享共贏。
——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推動成片連片更新,提升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水平,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營造乾淨、宜居、特色、智慧的城市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民眾對城市發展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堅持保護優先、歷史傳承。根據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和展示歷史文化要素和內涵,傳承城市歷史,維護城市脈絡肌理,實現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更新協調發展。
——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結合城市發展戰略,科學確定更新目標,合理制定更新方案,依託更新項目資源稟賦和地塊周邊特色,通過開發重建、整治修繕、歷史文化保護等多種方式,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三)工作目標。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市更新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2025年,全省城市空間布局更加最佳化、綜合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環境更加優美、風貌特色更加突出,產城進一步融合,顯現具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雲南特點的城市之美。
二、強化規劃引領和設計引導
(一)體現城市定位和發展方向。以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為目標,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圍繞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特色、產業、生態、易達、宜居、智慧、成網的“特色小鎮”,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美麗鄉村”,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全域旅遊發展中找準城市定位、職能,以提升城市產業競爭力和人口吸引力、推動優勢要素資源集聚為導向,統籌推進城市更新。
(二)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統籌考慮城市與周邊山、水、林、田、湖、草等協調發展,特別是海拔、緯度變化與宜居的關係,實事求是最佳化全省城市布局,確保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加快推進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科學劃定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綠色和諧的生態空間,落實城鎮集中建設區、彈性發展區、特別用途區管控要求,建立規劃留白機制,確定城市增長邊界和建設用地範圍。
以完善交通體系為重點,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用地結構和開發強度,優先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其他城市公共利益項目,促進城市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閒區、交通樞紐區科學銜接與混合嵌套。城市開發強度原則上由中心區向外拓展逐漸降低,按照有關標準規定科學確定住宅用地容積率、建築密度和綠地率,防止超標準提高容積率造成人居品質降低。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00平方米/人左右,特殊情況不得大於150平方米/人;其中,城市居住用地占比控制在25%—40%,工業用地占比控制在15%—30%,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占比控制在15%—30%。
(三)綜合運用城市設計方法。將城市設計貫穿國土空間規劃全過程,按照城市設計導則和街區規劃設計導則,通過城市設計方法,最佳化城市更新項目的建築高度、體量、形態、視覺、立面材料及新舊建築(群)的空間組合關係,將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具體化和圖形化,並轉化為建設條件,確保城市更新項目自然融入城市總體空間格局、交通組織和景觀視廊。建立重點地區城市更新總設計師制度,加強對城市更新項目的協調把控。
(四)加強建築設計管理。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築方針,讓每一幢建構築物成為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的“加分項”。加強城市更新項目特別是公共建築和高層建築設計管理,最佳化提升建築設計標準,強化設計責任追究,嚴把建築設計審批關。科學審驗和慎建城市地標性建築,杜絕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重要的城市更新項目,要公開徵集建築設計優秀方案,提高審查層級,建立審查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社會公眾等多方共同參與的溝通協調機制;審查不通過的,城市更新項目不得推進實施。
三、城市更新重點任務
(一)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圍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8個方面,探索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工作制度,2020年,在昆明市開展城市體檢試點工作。通過第三方評估分析,及時反映城市發展成效,找出弱項短板,針對存在的“城市病”提出“診療”方案,對容易產生的“城市病”提出預防措施,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建議。
(二)最佳化城市交通體系。構建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城市路網系統,最佳化道路線型,打通斷頭路,提高次幹路和支路的密度。建設連線城市新老城區的快速路,豐富區域路網結構,暢通新老城區。加強城市破損道路維護管理和規範設定城市道路標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政策,優先在中心城區及交通密集區形成連續、成網的公交專用道,推動多種交通方式的融合銜接和便利換乘。完善非機動車、行人交通系統及行人過街設施,建設滿足舒適步行需求的城市慢行系統。通過用地布局最佳化引導城市職住空間匹配,合理布局城市公共與生活服務設施,將居民通勤出行距離、時耗控制在合理範圍,鼓勵生活出行採用步行與腳踏車交通,城市內部客運交通中由步行、公共運輸、腳踏車交通承擔比例不低於75%。到2025年,全省城市路網密度不低於8.5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不低於16%,道路完好率不低於96%。
高效便捷組織城市對外交通銜接,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應能15分鐘到達高、快速路網,或30分鐘到達鄰近鐵路、公路樞紐,或60分鐘到達鄰近機場。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和過境交通量大於等於10000標準車/天的城市,要布局獨立的過境交通通道。加快推進昆明、曲靖、大理和紅河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完善換乘系統、連線系統和輻射系統,城市內主要綜合客運樞紐間交通連線轉換時間不超過1小時。
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要按機動車保有量的1.5倍規劃,以建築物配建停車場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可根據有關規定利用人防等設施設定停車場。機動車路內停車位設定要嚴格限制,不得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及正常通行,嚴禁在救災疏散、應急保障等道路上和人行道上設定,堅決取締非法占道設定停車位。住宅類建築配建停車位不低於1.8個/100平方米建築面積,非住宅類建築配建停車位不低於1個/1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公共停車場提供的停車位占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不低於15%,要按照標準足額保障用地,合理規劃建設停車樓或地下停車庫。
(三)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造城市排水防洪系統,加快修復城市自然生態,加強排水管網維護和管理,科學設定排水孔,多措並舉提高城市防汛排澇能力,加強重點區域監測預警,確保不出現嚴重的城市內澇。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鞏固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成果,實現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公共廁所、洗手設施全達標、全覆蓋。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建設集約高效的城市供水體系。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及時總結工作經驗。深入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全面整治管網錯接混接和雨污不分等問題,鼓勵配套建設中水回用設施。加大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綜合循環利用力度,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構建多元供氣格局,加快完善城鎮燃氣管網及配套設施,推進燃氣下鄉,加快推進實施“氣化雲南”戰略。到2025年,全省城市全部消除嚴重易澇積水路段,做到雨停後及時排乾積水、重點路段快速排乾積水;城市每平方公里範圍內有4—7座公共廁所;城鎮污水收集率不低於93%、收集後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於40%,收集後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16個州、市中心城市通管道氣,長輸管道總里程達到4000公里。
(四)改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市、區、片區、鄰里、街區”五級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合理確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模,形成以街區級設施為基礎,各級設施銜接配套、布局均衡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網路體系。配套建設中國小、幼稚園、超市、智慧型快捷箱、菜市場,以及社區養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實施全省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雙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每百戶不低於20平方米、已建成住宅小區按照每百戶不低於15平方米的標準配置。加快城鎮小區配套幼稚園治理工作,確保按時按量完成治理任務。
(五)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23號)要求,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統籌、條塊協作、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創新小區治理模式,圍繞“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改造內容,科學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年度計畫,建立改造資金由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機制,對城市或縣城建成年代較早、失養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老舊住宅小區(含單棟住宅樓)進行改造,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到2025年,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六)因地制宜開展城鎮棚戶區改造。以縣為單位,按照“前期先行、自下而上、按需申報”的原則,儲備全省城鎮棚戶區改造項目,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嚴格評估財政承受能力,統籌安排改造時序,從實際出發,多措並舉,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省城鎮棚戶區存量應改盡改。將符合條件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納入城鎮棚戶區改造計畫,支持昆明市加快推進城中村存量改造,力爭3年全部完成。
(七)有序推進老舊廠區改造。引導老舊廠區的企業向具備條件的產業園區搬遷,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為重點,充分利用老舊廠區騰退土地,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廠區改造,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發展現代服務業。依託老舊廠區產業基礎,積極發展設計諮詢、科技、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改造利用老廠房老設施,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工業旅遊、演藝、會展等產業,大力發展商貿、健康、家庭、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改造發展為多功能、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發揮老舊廠區的產業配套、科技人才及技術研發等優勢,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合理開發利用工業遺產資源,建設科普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根據老舊廠區發展定位和功能分區,適度進行商品房開發。
(八)著力提升城市風貌。依託雲南多樣性特點和傳統山水形勝,做好壩區、河谷、山地等不同城市的形象設計,統籌協調城市形態格局、建築風貌、街道立面、天際線、樓際線及色彩、標誌系統,科學確定城市景觀核心區,加強公共空間界面管控,塑造各具特色和層次豐富、疏密有致、高低錯落的城市空間形態。保留、保存、保護文物古蹟,修復和合理利用現存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蹟、古鎮名村等文化遺蹟,突出城市建築風格和建築特色,傳承歷史文脈。人性化規範設定各類路標路牌、廣告、店鋪牌匾、垃圾箱、公交站台、路旁座椅等城市家具、小品和休憩設施。有序推進各類架空管線入廊入地,治理非法小廣告,著力解決城市“空中蜘蛛網”、“牛皮癬”等視覺污染。加強城市河湖監管,全面清理整治河湖管理範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突出問題,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依法依規清理拆除“兩違”建築,整治亂搭亂建問題,利用城市邊角地、夾角地建設社區體育文化休閒公園。嚴格城市占道圍擋施工許可和管理,施工現場必須在醒目位置懸掛公示牌註明管理單位、施工單位、工程時限和投訴電話等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圍擋施工必須最大限度縮小圍擋範圍、縮短施工時間,並為過往行人、車輛提供安全便捷通道。要大力提升昆明省會城市形象,加快推進環滇池生態廊道建設,打開盤龍江沿岸等城市公共空間,城市後退,還湖還江於民。
(九)大力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大幅提升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遊園等公園綠地和廣場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提高道路、衛生隔離、公用設施等防護綠地設定標準和規模,增加居住區、公共建築、商業服務業設施等附屬綠地,鼓勵小微綠地和立體綠化發展,通過規劃建綠、拆違補綠、破硬植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等方式,千方百計擴大城市綠地面積和綠量。最佳化綠地空間布局,在城市各區域之間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水系、交通和公用設施廊道等布置綠地,加快城市周邊特別是面山的生態修復和建設,通過綠環、綠楔、綠帶、綠廊、綠心將城市內外綠地有機串聯起來,提升綠地景觀風貌,實現城綠協調和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按照“後院前置、後綠前移”思路,最佳化城市設計導則,將建築物緊鄰街道轉變為圍院緊鄰街道,打開城市道路兩側的城市公共空間,將圍院的通透式綠化與道路綠地緊密銜接,共享綠色城市。到2025年,全省規劃城區綠地率不低於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2平方米,居住區附屬綠地率不低於37%,商業中心綠地率不低於2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於90%。
(十)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加快推進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程項目要按照規定向5G基站建設免費開放。推動電力、燃氣、交通、水務、地下管線、物流等公用設施和建築物、構築物智慧型化改造,建設城市信息模型、數位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統,打通社區末端,織密數據格線,實現數位化展示、信息化關聯、可視化管理。建設“城市大腦”,有效整合城市管理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加大城市數據共享開發力度,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對政務、企業、社會、網際網路等數據進行全域即時分析、調度、指揮、管理,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建設水、大氣、噪聲、土壤和自然植被環境智慧型監測體系和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線上防控體系,促進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推進“市民一卡通”建設套用,整合城市公共運輸、醫院、景區、社區等各領域的一卡通服務,拓展社區智慧化套用;加快全省信用體系建設,形成統一支付入口,大力推廣“刷臉就行”工程,實現智慧城市各套用場景中暢享、互通服務。加強公共服務與“一部手機”系列套用、各行業重點服務套用的數據、業務對接,建設全省智慧城市統一服務入口。支持各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建立省級協調機制,制定出台全省城市更新技術導則和績效考核辦法等配套檔案,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加強政策協調、工作銜接、調研督導,組織協調推進全省城市更新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將城市更新各項要求落實到審批環節。州、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城市更新工作負總責,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城市更新。縣、市、區人民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二)強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資金,統籌省級資金,專項用於城市更新項目。省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銜接,對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積極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對納入城市更新項目庫的項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精簡城市更新項目審批事項和環節,構建快速審批流程,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加大城市更新項目用地保障,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可按程式調整用地性質和用途;符合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標準的,可執行相關用地激勵政策,以劃撥、招拍掛或協定出讓等方式予以保障。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建築容積率獎勵、補助資金等激勵措施。
(三)做好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城市更新政策和成效;注重城市更新意願徵詢和實施方案公示結果運用,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共同營造良好的城市更新社會氛圍。
附屬檔案:雲南省城市更新主要任務指標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24日
解讀
城市更新的一大目的就是破解城市發展瓶頸、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為此,雲南省將全面開展“城市體檢”,2020年在昆明市開展試點,通過第三方評估分析,針對存在的“城市病”提出“診療”方案,對容易產生的“城市病”提出預防措施。下一步,全省將圍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8個方面,探索建立起“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工作制度。
《指導意見》提出的雲南省城市更新重點任務,不僅全面覆蓋了交通體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風貌提升、生態修復等方面,而且明確了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原則,針對廣大城市居民十分關心關注的許多問題提出了要求。
在最佳化城市交通體系方面,雲南省將優先在中心城區及交通密集區形成連續、成網的公交專用道,完善非機動車、行人交通系統及行人過街設施,鼓勵生活出行採用步行與腳踏車交通。同時明確提出,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要按機動車保有量的1.5倍規劃,機動車路內停車位設定要嚴格限制;住宅類建築配建停車位不低於1.8個/100平方米建築面積,非住宅類建築配建停車位不低於1個/100平方米建築面積。
在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雲南省將升級改造城市排水防洪系統,實現到2025年全省城市全部消除嚴重易澇積水路段,做到雨停後及時排乾積水、重點路段快速排乾積水。此外,雲南省還要求城市每平方公里範圍內有4至7座公共廁所;城鎮污水收集率不低於9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於40%;加快完善城鎮燃氣管網及配套設施,16個州、市中心城市通管道氣。
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以及老舊廠區改造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雲南省計畫到2025年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省城鎮棚戶區存量應改盡改。同時,鼓勵改造利用老廠房老設施,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工業旅遊、演藝、會展等產業,大力發展商貿、健康、家庭、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改造發展為多功能、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
城市“空中蜘蛛網”“牛皮癬”以及黑臭水體、亂搭亂建等現象,一直是影響城市風貌的突出問題。對此,雲南省將針對性地有序推進各類架空管線入廊入地,治理非法小廣告;全面清理整治河湖管理範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突出問題,依法依規清理拆除“兩違”建築。對城市建設中占道圍擋施工問題,要求圍擋施工必須最大限度縮小圍擋範圍、縮短施工時間,並為過往行人、車輛提供安全便捷通道。
此外,雲南省計畫通過規劃建綠、拆違補綠、破硬植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等方式,千方百計擴大城市綠地面積和綠量。按照要求,到2025年全省規劃城區綠地率不低於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2平方米,居住區附屬綠地率不低於37%,商業中心綠地率不低於2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於90%。
智慧城市是我國乃至世界城市建設的新熱點,雲南省對此也作出了布局。例如,要求有關工程項目要按照規定向5G基站建設免費開放;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推進“市民一卡通”建設套用,整合城市公共運輸、醫院、景區、社區等各領域的“一卡通”服務;大力推廣“刷臉就行”工程,加強公共服務與“一部手機”系列套用、各行業重點服務套用的數據、業務對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