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全市新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為推動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鎮江發展新跨越,特制定本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全市新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主導相結合,結構最佳化和規模擴張相結合,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航空產業、海洋工程等高端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產業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一批高端新興產業特色基地,形成一批在全省有位置、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優勢產業。
二、主要目標
1.新興產業實現倍增發展。新興產業投資和規模實現成倍增長,到2012年,全市五大高端新興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200億元以上。其中,新能源產業達到500億元,新材料產業達到5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達到800億元,航空產業達到200億元,海洋工程產業達到200億元;高端新興產業投資力爭每年翻番,到2012年達到800億元。現代商貿、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400億元以上。
到2015年,全市五大高端新興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4600億元以上。其中,新能源產業達到1000億元,新材料產業達到1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達到1600億元,航空產業達到500億元,海洋工程產業達到500億元。現代商貿、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以上。
2.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12年,新興產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比重超過3%,技術對外依存度小於50%,授權專利占規模以上企業比重達到70%。新建各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和檢測中心50個以上,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5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重點創新型企業100家,60%的規模企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
3.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到2012年,全市形成10個布局合理,優勢突出,基礎設施完善,產業規模達100-500億元的新興產業特色基地;培育20個10億元以上有核心技術、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現代商貿、現代物流、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占全市服務業比重達到45%,有3-5家服務業企業躋身全省百強。
三、發展重點
(一)推動高端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
1.新能源產業。主攻四個方向:一是光伏產業。推動揚中、鎮江新區、京口等在矽材料、非晶矽材料、光伏太陽能電池及配套和集成系統、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等領域加快形成垂直一體化發展格局。二是風力發電裝備製造業。以揚中、潤州為重點,發展風力發電裝備關鍵部件和併網控制系統等。三是核電裝備製造業。以二重為核心,重點發展核電裝備及配套產品。四是生物質能源產業。重點發展非糧作物生物燃料乙醇、生物質成型燃料等。
2.新材料產業。以丹陽和鎮江新區為重點,打造新材料產業集聚區。一是發展高強度鋁合金板、鋁鎂合金製品、新型有色及高合金管(線)材等高溫結構材料和合金材料;二是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碳纖維生產和套用基地。三是大力發展工程塑膠、有機矽等高分子複合材料以及工程環保塗料等環境友好材料。
3.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軟體、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及電子元器件、現代通信及信息技術套用四大領域,加快發展以軟體業為支撐的服務外包業;提升晶片、薄膜液晶顯示、發光二極體背光源、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集成器件、感測器等高技術產品的研發能力和產業規模。
4.航空產業。加快鎮江新區航空產業園建設。重點發展航空材料、航空精密機械、航空標準件、航電設備、航空專用燈具、航空電線電纜等航空配套產業;推動民用直升機和專業用小型、超小型飛機等相關製造業發展;發展與航空產業相關的服務業,形成省內重要的多元化航空綜合產業集群。
5.海洋工程產業。以潤州、丹徒、鎮江新區、揚中為重點,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輔助船、深海水下工程技術裝備、海洋石油平台及模組、浮式生產儲油裝置等關鍵技術和設備,重點發展動力發電設備、起重設備、電氣與控制系統、照明系統、平台系泊鏈等配套產業。
6.其他新興產業
(1)醫藥及生物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醫用材料及醫療器械、生物工程裝備產業,發展一批治療重大疾病的中成創新藥、生物技術新藥、現代中藥、化學合成和半合成新藥,儘快形成規模和品牌優勢。
(2)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節能變壓器、高效電動機、循環流化床、高壓大功率變頻調速技術、能量回收裝置和高耗水行業的環保技術裝備。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實現與製造業的互動發展。
(3)物聯網產業。加快發展新型感測器、射頻識別設備、物聯網晶片及片上系統、資料庫軟體、中間件、套用軟體、系統集成、智慧型控制系統及設備等產業。提升船舶電器、IC卡晶片、微納器件、積體電路、網路與通信設備、微能源等物聯網支撐產業的發展水平。
到2012年,醫藥及生物技術、節能環保和物聯網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到2015年達到800億元。同時,不失時機地發展先進制造、低碳經濟、研發中心、總部經濟等。
(二)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
1.裝備製造。瞄準高端製造環節,提高自主設計能力,加快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先進基礎件。重點發展石化裝備、海水淨化設備、工程機械、工業機器人、數控工具機、模具等。
2.工程電器。以大全、中電等骨幹企業為主體,積極向智慧型電網等領域拓展。重點研發智慧型化成套設備、智慧型化電氣元器件、分散式能源接入及控制系統、船舶用電氣設備、超高壓輸電設備等並實現產業化。
3.汽車及零部件。打造長三角特種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以丹陽、丹徒、鎮江新區為重點,強化零部件關聯企業的協作,形成模組化供貨企業群,不斷提升汽車零部件核心技術研發及製造水平。加快發展高性能載重貨車、消防車、冷藏車、電子方艙車等整車和專用車輛製造。大力發展以混合動力汽車和高性能純電動汽車為主導的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產業。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1.現代商貿業。合理布局現代商貿業,大力發展大市口商業主中心和城鐵廣場等多個商業副中心;引進更多國內外知名運營商和知名品牌,加快發展品牌直銷購物中心、城市商業綜合體等新型業態,擴大高端消費市場份額;完善眼鏡、汽配等有產業支撐的專業大市場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市場的集聚輻射能力;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注重網路行銷,加快發展現貨電子交易市場,實現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有機結合。到201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00億元;到2015年,達到1200億元。
2.現代物流業。依託交通節點和開發園區,建設一批信息化程度高、服務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實現倉儲、運輸、貨代、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一體化運作;加強物流新技術的套用,引導企業採用集裝技術和單元化裝載技術、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自動識別技術,以及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分揀包裝等專用物流技術和裝備。積極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大力培育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業,將我市建設成為區域物流重要節點城市。到2012年,物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到2015年達到1000億元。
3.服務外包。重點發展以船舶製造業套用軟體、嵌入式軟體等為主的信息技術外包,以電信運營維護外包、金融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解決方案等為主的業務流程外包,以車船設計、積體電路設計、動漫遊戲設計、工業設計、生物醫藥研發等為主的知識流程外包。到2012年,服務外包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其中離岸外包2億美元;到2015年,達到500億元,其中離岸外包5億美元。
4.文化創意產業。加快建設西津渡文化產業園、江蘇科技文化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基地,引進文化創意領域的戰略投資者,發展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和骨幹企業。充分發掘我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廣告、演藝娛樂、動漫等形式,塑造特色文化創意品牌;培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教育培訓、健康、旅遊、休閒等服務性消費需求,拓展文化產業市場。到2012年,文化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50億元;到2015年達到300億元。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推進機制。建立由市政府領導掛帥,市發改委牽頭,市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人社局、商務局、國土局、文廣新局、統計局、各轄市(區)政府、鎮江新區管委會等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分工負責制和考核督查制。成立市新興產業發展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
(二)加強規劃引導。結合全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完善與全市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的新興產業發展具體規劃。制定年度實施計畫和工作方案,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加強對新興產業的專業性研究,增強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指導性。
(三)加大政策扶持。全面落實國家、省關於新興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龍頭型、基地型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在土地供應、項目審批、銀行貸款、規劃選址、環保評審、人才引進、稅費優惠、進口設備通關、基礎設施配套、財政扶持資金、重點產品認定等方面優先給予安排和支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新興產業扶持引導資金,重點支持達到一定規模、帶動性強的項目;以社會資金為主,建立市級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全市各級工業、科技專項資金60%以上用於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四)強化人才支撐。強力推進“331”計畫,著重引進一批領軍團隊和領軍人才;強化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對為新興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重獎。
(五)鼓勵開拓市場。通過政府補貼、政府採購目錄優先安排等方式,鼓勵套用本市新興產業產品。構建集新興產業產品展示、信息發布、批發交易於一體的電子行銷網路平台。鼓勵拓展國外市場,促進新興產業產品出口,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通過併購、合資、合作等方式開拓境外市場。
(六)強化優質服務。進一步提升現有7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完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提高載體對新興產業項目的承載力;完善項目服務機制,對新興產業項目報批、征地拆遷、工程建設等環節提供全程“綠色通道”服務。發改、經信、住建、國土、環保等部門要建立信息共享、工作聯動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問題。積極發展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股權基金,創新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信貸擔保聯動等金融工具,組建科技擔保公司和科技保險機構,鼓勵商業銀行組建科技支行,每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內設立1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拓寬新興產業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