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

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要求,營造適應我區工業轉型發展的軟硬體環境,通過調整、最佳化、提升、轉型等措施,加快推進全區工業的轉型升級,確保工業經濟的持續健康平穩較快發展,為加快推進我區“三化兩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工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
  • 類別:地方辦法
  • 主題:科學發展
  • 主線: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基本信息,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調整,最佳化,提升,轉型,保障措施,

基本信息

各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區政府各部門: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和上海市關於新型工業化和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切實加快我區工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區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結合本區實際,特制定如下意見: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要求,營造適應我區工業轉型發展的軟硬體環境,通過調整、最佳化、提升、轉型等措施,加快推進全區工業的轉型升級,確保工業經濟的持續健康平穩較快發展,為加快推進我區“三化兩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工作目標

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到2015年,萬元產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15%以上;力爭使重點園區(星火開發區、工業綜合開發區、生物科技園區、化工奉賢分區、臨港奉賢園區)單位土地產值水平達到75億元/平方公里,新增用地投資強度達到75億元/平方公里,單位土地稅收達到4.2億元/平方公里;力爭使鎮級園區(104區塊內)單位土地產值水平達到50億元/平方公里,新增用地投資強度達到75億元/平方公里,單位土地稅收達到2.8億元/平方公里。2013—2015年,累計引進嫁接存量資源二次開發項目60個,占地1平方公里以上。
技術水平顯著提升
力爭在2013-2015年,年均專利申請量達到30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的比重達到75%以上),到2015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件以上。到2015年,規模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2%—2.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左右);技術改造投入達到18億元,設備購置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達到40%;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200名以上;累計擁有上海市名牌120個,著名商標85個。
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2013—2015年,調整“三高一低”企業180家;累計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75個,累計引進和培育“千人計畫”項目50個,累計引進國際或國內知名企業的地區總部項目20個,積極引進高質量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區規模企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0%—35%,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比達到35%。
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到2015年,初步形成有助於我區工業轉型升級的城市服務功能格局;初步建立全區企業服務“大聯動”平台,建成企業服務三級聯動體系(區、鎮、園區),重點園區建立企業服務信息化平台。到2015年,園區內的環保投入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3%,力爭擁有1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5個市級生態工業園區。
企業活力明顯增強
到2015年,“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1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00家,市區兩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40家,市級以上專利示範(試點)企業20家,市區兩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90家,市區兩級工程技術中心達到20家;力爭100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

工作任務

調整

1.繼續淘汰劣勢企業。堅決關停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高污染企業,有效限制環境劣勢企業和落後產能擴張。以小危化、“四大工藝”及印染等行業為重點,加強對“三高一低”企業的摸底排查,建立淘汰企業名單和計畫。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限制生產工藝落後、產品附加值低的低端企業無序擴張,停止各類政策支持,使其逐步淘汰。
2.加強節能減排。完善節能減排指標的責任落實和目標考核機制,加強督查以確保節能減排目標完成。加強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的情況摸排,設立重點監測企業名錄,完善對重點企業的跟蹤監測機制。通過節能技改項目補貼、高效節能產品補貼、對重點用電企業開展電能平衡檢測等措施,引導重點企業在節能降耗上加大投入。大力推廣契約能源管理,積極推進清潔生產,鼓勵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在有條件的區域鼓勵企業實施集中熱電聯供。
3.重視“騰籠換鳥”二次開發加大存量建設用地“騰籠換鳥”二次開發力度,為承接高質量產業項目預留空間。104區塊存量建設用地和195區塊保留工業用地可適度發展研發總部類產業(如:研發設計、地區總部、信息技術服務、科學研究、勘測設計、觀察測試、科技諮詢等)。198區塊的工業項目原則上應加快劣勢企業的淘汰關停,推進建設用地的整理復墾,引導符合產業導向的企業向104區塊轉移,在各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確定保留且符合產業導向、環保和安全要求,不具備關停、復墾和轉移條件的保留工業,經區“三委兩局”(經委、發改委、科委、環保局、規土局)認定後,可進行二次開發(商品房除外)。大力引進嫁接存量資源二次開發項目。
4.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力度。按照區政府閒置土地處置三年行動計畫,積極推動閒置土地上符合轉型發展要求的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對未按照出讓協定在規定的時間內按進度進行開發建設的土地要堅決按有關規定收取土地閒置費或予以收回。
5.調整產業用地項目準入標準。強化產業項目的環評、能評和效評,項目落地前必須經過區“三委兩局”約見會審。提高產業項目定向供地的準入標準,要求必須是符合產業導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項目,必須是符合環保要求的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項目。項目綜合能耗和水耗要低於國家行業標準的20%,投入產出達到“555”標準,即:每畝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每畝工業產值500萬元以上、每畝稅收50萬元以上。建立用地效益的企業承諾制和責任可追溯制,加強產業項目用地績效後評估。
6.完善產業用地供應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土地節約集約、環境優先戰略,以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為重點,積極引導工業土地利用從重規模增幅向重畝均效率轉變,優先保障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千人計畫”項目以及工業轉型升級等項目的用地需求,完善土地供應方式,最佳化土地市場配置機制,科學合理安排工業用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和方式。

最佳化

7.最佳化城市服務功能。以對外綜合交通和重大功能性社會事業配套為核心,加大對重點區域的交通、教育、醫療、商業、文化、體育、住房、生活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社會服務功能配套體系建設,形成有利於我區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城市服務功能和大交通格局。
8.最佳化園區環境。進一步加強園區的公共運輸、污水管網、燃氣、信息寬頻等基礎性設施建設,重點園區要建立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的信息化平台,並實現各園區公共服務平台的聯網,形成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園區軟硬體環境。
9.最佳化企業服務平台和機制。深化落實《關於加快推進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使轉型發展有關政策真正落地。搭建企業服務“大聯動”平台,形成企業服務三級聯動體系(區、鎮、園區)。大力引進和培育檢測、研發、融資等功能性、專業性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完善企業大走訪機制和企業家沙龍活動平台,建立政府與企業定期交流機制,搭建企業家互相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建立健全企業投訴機制、掛鈎服務機制以及企業服務協調推進機制和督查問責機制。制定企業服務手冊,提高各部門服務企業的專業化和規範化水平。

提升

10.提升企業技術研發能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設立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走以發明專利為重點的自主創新道路。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的發展路線,鼓勵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智慧財產權優勢、專利試點(示範)企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區校聯動,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引導產業與科研技術的對接。積極探索“政產學研”聯絡合作機制,有效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提升企業自主和協同創新能力。
11.提升企業裝備水平。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採購先進裝備,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提升裝備水平。鼓勵企業通過進口技術專利和租賃先進設備的方式改進生產工藝。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的形式提高裝備的國產化率和技術水平。對完成國家首台套設備生產的企業給予獎勵。
12.鼓勵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支持企業積極承擔和參與國際、國家、地方以及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對獲得《採用國際標準產品標誌證書》和獲得《產品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認可證明》的企業給予獎勵。
13.鼓勵企業產品創立品牌。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和質量為先戰略,對取得國家和市級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或園區、專利示範(試點)企業、名牌產品、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稱號的企業和獲得各級政府質量獎的企業頒發證書,並給予一定獎勵。
14.提升招商引資項目質量。堅持以產業集群為導向進行產業鏈招商,注重組團式目標招商,集聚一批以“專精特新”為特質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主動對接和有效承接“千人計畫”創業創新項目。嚴把引進項目質量關和環境準入關,強化項目評估機制。注重總部經濟集聚,積極探索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和平台經濟發展新模式。著力吸引“兩頭在滬、中間在外”企業來奉集聚發展,鼓勵和培育奉賢本地企業向“兩頭在滬、中間在外”方向發展,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15.提升兩化融合水平。鼓勵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提升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水平。對涉及產品設計和開發、提升管理水平、加強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係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改造項目,以及其他有助於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改造項目,給予一定政策支持。

轉型

16.推動工業園區向產業園區轉型。加強園區生態環境建設,加大園區的環境保護投入,鼓勵園區創建國家和市級生態園區,推動園區的“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使園區成為產城融合的重要功能載體。鼓勵園區通過廢物回收使用和能源重複利用等方式發展循環經濟。
17.推動產業園區經營和管理模式轉型。探索重點產業園區由出讓土地獲得土地出讓金和稅金收入為主的開發經營模式,轉型成為同時享有稅金收入、租金收入和股金收入的多元發展模式。積極創新園區管理模式,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增強園區的活力,提升園區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8.加快推進特色園區和載體建設。搶抓機遇,加快推進上海千人計畫創業園、張江高新區奉賢園、上海金融產業服務基地和漕河涇科技綠洲奉賢園區等特色園區和載體建設。充分利用特色園區和載體,積極引進優質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和相關領域領軍人才,發揮人才集聚效應和引領作用,以人才轉型帶動工業轉型。依託特色園區和載體,加快培育平台型企業,大力發展平台型經濟。充分利用好臨港“雙特”機制,加強臨港奉賢園區建設。
19.構建具有我區特色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重大裝備、生物醫藥、輸配電等基礎較好的重點產業,充分發揮重點產業的高端引領作用,深度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加快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整合,促進企業聯盟發展。努力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產業能級,推動形成具有我區特色的產業體系。
20.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以南橋鎮、工業綜合開發區、生物科技園區、金融產業服務基地等區域為重點,合理規劃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大力發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結算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引進和培育服務業各類新型業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
21.推動企業經營管理轉型。鼓勵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合理的企業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推動企業建立健全符合國際通用標準體系(ISO)的質量管控機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現代管理制度。鼓勵和引導條件成熟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並積極培育股改成功的企業上市。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任務由區政府統籌協調,成立由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政研室、區發改委(金融辦)、區經委、區教育局、區科委(信息委)、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建交委、區環保局、區規土局、區文廣局、區衛生局、區安監局、區統計局、區投資管理服務中心(招商辦)、工商奉賢分局、區稅務局、區質監局等單位為成員的工業轉型發展領導小組,建立推動工業轉型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各有關部門、鎮(開發區)要把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納入每年工作計畫,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要將工業轉型升級的任務和目標細化分解,層層落實。
(二)加強目標考核,落實工作責任建立推進工業轉型發展的評價、考核和獎懲體系,根據總體目標制定每年度的量化進度指標,並將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區政府監察部門不定期對各部門和各鎮(開發區)落實工業轉型升級情況進行督查,對推動不力的單位和部門要進行問責。
(三)加強政策引導,落實專項資金強化政策約束和政策激勵,發揮政策對工業轉型發展的引導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奉委〔2012〕33號)等現有工業轉型發展政策,加強政策效益的後評估,對無效和低效的政策進行修訂或廢除;同時,結合實際,研究推動工業轉型發展的有關專項政策。各部門、各鎮(開發區)要依據本指導意見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和相關配套措施,安排部門和人員,有針對性、有重點地推動專項工作。現有的產業扶持資金要重點向工業轉型發展傾斜,適時建立工業轉型發展專項資金。
(四)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提高行政效能進一步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提高行政效能,為工業轉型發展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務環境。以更大力度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最佳化審批流程,鞏固“兩集中、兩到位”成果。完善區級機關績效考核電子評估系統,強化審批前期服務及後續監管。加快區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以“網辦”為原則,加快建立網上辦事大廳,完善電子政務體系。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和審計工作。注重民眾導向、效果導向、創新導向,完善績效考核體系,提升行政執行力和服務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