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實現“創新發展、統籌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吉林省人民政府於2014-11-28發布《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 單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 地區:吉林省
  • 目標:構建吉林特色現代產業體系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實現“創新發展、統籌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構建吉林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全省東中西部區域協調發展為重點,突出企業升級、協同創新和產業集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做強提升傳統產業,促進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低中端生產向中高端製造轉變,粗放分散向集約集聚轉變,高污染、高能耗向低碳、循環、綠色轉變,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二、主要目標
到2017年,實現以下目標:
(一)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0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0家,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達到50家,行業中試中心達到15家。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00件。
(二)產業集群明顯壯大。全省建設60個左右重點產業集群,其中,銷售收入千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3個,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達到20—30個。力爭創建10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重點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60%以上。
(三)節能減排水平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比2013年下降 16%,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工業廢水、廢氣排放穩定達標率達到95%,主要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企業升級。
1.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推動企業以“量”升級。一是建立規模以下企業進入規模以上企業培育機制,推動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增長。重點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支持中小企業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現有工藝流程,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二是實施“萬名創業者、萬名小老闆和萬名企業家”培育計畫,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大力培育和引進市場主體,每年新增市場主體不少於1萬個,推動企業數量增長。三是圍繞支柱、優勢和新興產業,加大項目謀劃力度,加快建設一批新項目,推動建成一批新企業,擴大企業總量。
2.實施大企業培育工程,推動企業以“大”升級。一是以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為核心,推進大中型企業實施跨行業、跨領域、跨所有制形式、跨地域的兼併重組,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或跨國收購,形成一批大企業大集團。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與國際大公司合資合作。三是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以推進重點企業更新、改造、再生為核心,推動建設一批拉動力強、前景好的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引領項目。四是幫助大中型企業開拓市場。分層次開展產需銜接,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展銷活動,拓展海外市場。同時,繼續開展“銀企保”對接,加大煤炭資源協調力度,強化電力運行監測,加強大型骨幹企業生產要素的協調保障,促進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推動企業向十億、百億、千億元升級。
3.實施企業育強工程,推動企業以“強”升級。一是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引進、投產力度,著力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術項目,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實施一批工藝裝備升級、品種質量提升、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等重點項目,推動企業技術升級。二是著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出口創匯型優勢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工業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支持企業將自主智慧財產權上升為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鼓勵採用國際標準和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提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三是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和商業運作模式創新,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升級。
(二)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是注重頂層設計。結合全省東中西部區域資源和技術、市場等優勢,以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西部生態經濟區為核心,科學確定我省產業聚群發展的總體布局和產業導向。二是加強規劃引導。各地對列入省重點產業集群名單的產業集群都要研究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要注重總體布局、功能區塊、生態環境和產城融合的統籌協調,以規劃引導集群發展和項目建設。
2.促進企業集群集聚。一是加快制定進一步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退城進區、搬遷改造、招商引資、資金扶持等措施,推動域內同產業企業進入、吸引域外同產業企業入駐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並加快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且特點鮮明的產業集聚區。二是加快建設和完善產業集群內融資擔保、技術創新、投資諮詢、質量檢測、人才培養、行銷策劃、物流倉儲、網路信息、國際商貿等綜合配套公共服務平台,提升產業集群服務功能,增強產業集群吸引能力。
3.推動產業集群升級。一是明確產業鏈發展方向。按照產業鏈發展模式,明確產業延伸方向和發展重點。各地要結合產業集群發展實際,依託我省產業鏈發展規劃,加強產業鏈設計,推動“產業、集群、園區、企業、項目”五位一體集聚發展。二是推動產業鏈整體升級。發揮核心龍頭企業的聚集帶動作用,推進與關聯企業建立產業合作網路,吸引中小企業開展協作創新。重點推進汽車、軌道客車全產業鏈配套體系,大力提高省內產品特別是中高端產品的配套率。圍繞石化和原材料,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三是促進產業集群向中高端發展。以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升級、省級工業集中區和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推進具有良好產業發展基礎、優質產業投資環境、較大產業發展空間的優勢產業集群的高端化發展。
(三)加強“三類中心”建設,提升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能力。
1.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一是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的培育。規模以上企業應高度重視技術創新,鼓勵建立各種形式的技術開發機構,大中型企業應創造條件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提升企業技術支撐能力。對具備基礎條件和發展潛力的企業積極開展針對性的指導服務,促進其儘早建立並發揮作用。二是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的推薦認定。大力推動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積極組織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的申報爭取工作,逐步完善以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為龍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骨幹、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三是加強對已建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價和管理。遵循“優勝劣汰、動態管理”的原則,按照企業技術中心指標評價體系要求,積極開展企業技術中心評價考核工作,促進企業技術中心的能力提升和逐步晉級。
2.推動產業公共研發中心建設。結合全省產業布局和科技資源優勢,圍繞汽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食品生物工程、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產業的共性技術需求,依託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技術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建設50個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積極開展公共技術研發、產品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推廣、行業人才培訓等產業公共服務。
3.加快行業中試中心建設。圍繞我省正在著力培育的新興產業,重點在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光電子、新材料、綠色精細化工、新能源汽車等6大領域,推動建設15個以上行業中試中心,針對產業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的科技成果,集中進行中試研究,提高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技術可行性。
(四)鼓勵建設工業研究院。
各市(州)、縣(市)要結合本地產業特色和行業發展重點,加快建立一批非事業性質的工業研究院。積極掌握和跟蹤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現狀和方向,開展產業戰略規劃研究,為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指導和服務,探索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新途徑,協調集成社會科技資源,為政府決策提出創新發展意見和建議,努力把工業研究院建成推動政府創新工作和產業發展的“外腦”和“智庫”。
(五)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國外科技型企業。
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支持鼓勵兼併重組國外先進科技型企業。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鼓勵兼併國外科技型企業的優惠政策,重點圍繞汽車及零部件、軌道客車高端裝備、生物工程化等領域,加強與國外科技型企業的合資合作和兼併重組,推進我省全產業協作配套。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轉化國外專利技術和產品,有效獲取國外先進智慧財產權和科技成果,快速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六)推進技術資源市場化。
1.加大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力度。一是鼓勵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等省內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有關單位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等將條件成熟的實驗室、小試基地和中試中心向行業、企業開放,實現技術資源共享。二是引導企業有效利用這些開放的科技資源,開展研發活動和創新合作。
2.強化產學研聯合。一是深化以省校合作為重點的產學研聯合,完善與省內外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長效合作機制。二是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集成創新。組建跨學科、跨領域創新團隊,共同提出研發課題,實施聯合技術開發及共建技術研發機構、合辦創新實體等深層合作。三是定期梳理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企業技術難題,積極組織項目對接,推動科研技術成果轉化和企業技術難題攻關並儘快市場化。
(七)推進專利新產品生產和新技術套用。
一是密切跟蹤新技術的研究進展,鼓勵企業與研發機構開展先期合作,特別是在未獲得專利前進行聯合研發,掌握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高新技術,搶占技術制高點。二是加大關鍵自主技術的研發力度,組織實施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指導計畫,推動實施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促進專利技術的套用。三是滾動實施百種重點新產品規模化生產指導計畫,引導企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利技術產業化。
(八)推動“兩化”融合創新。
一是實施“兩化”(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畫,推進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支持製造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綜合集成套用和創新套用,推進產品製造全過程信息化。開展企業 “兩化 ”融合貫標試點和推廣,推動 “兩化 ”融合管理體系在企業貫徹實施。建立 “兩化 ”融合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推動第三方認定服務體系建設。二是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緊密結合,深入開展企業產品研發設計、資源計畫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整個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的集成創新與協同套用。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推進中小企業網路行銷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開拓市場能力。四是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的創新套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九)推動企業增長方式轉變。
1.推動企業全要素生產效率提高。一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省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鼓勵骨幹企業建立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大力培養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人才。二是提高企業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通過信息化促進自動化,加強和完善企業研發手段,提高企業技術、工藝水平,推廣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促進實現“以機代人”。三是加強企業資源供應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企業資金、業務、信息、物流管理,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四是推行企業先進管理方法。引導企業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採用先進管理模式,推行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大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2.促進企業低碳、綠色、循環發展。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畫,推動重點節能減排技術、設備和產品的推廣和套用。開展“兩型”企業創建,推進重點行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試點。強化重點企業節能管理,深入開展重點用能企業對標達標、能源審計和專項節能監察活動。培育低碳型企業,總結推廣工業園區低碳管理模式。推動落實清潔生產技術方案,提高新建項目清潔生產水平。對重點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築循環工業產業體系。
3.加快企業體制機制創新。一是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吸納民營資本,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引導各類獨資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聯合、合資、轉讓等形式,改制成公司制、合夥制企業,形成開放多元的產權結構。推進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和職業經理人制度。支持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上市及進入產權市場,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二是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落實促進企業創新的財稅政策,支持企業承接和採用新技術、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工程化。三是完善企業科技人員的收入分配和激勵機制,鼓勵企業以期權、期股等形式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促進企業吸引和凝聚創新人才。四是完善企業技術創新和社會化中介服務體系。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建立創新團隊和企業主導的產業創新聯盟。大力扶持創新投資諮詢、資產評估、技術服務、產權交易、技術交易、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發展。
(十)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依託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最佳化資源配置,推動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一是大力發展生物產業。積極推動生物基產品替代化工基產品,重點推進以生物質化工產品替代化學基添加劑、生物基新材料替代化學基材料、生物基醫藥保健品替代化學基藥品、生物基化妝品替代化學基化妝品,構建技術領先、結構最佳化的生物化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生物源添加劑,加快特色動植物有效成份提取工程化,積極開發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功能添加劑,促進生物保健品和功能食品、飲品、用品發展。大力發展生物新材料,加快秸稈製糖、乳酸、聚乳酸、聚碳酸酯等產業化進程及下游產品發展。大力發展疫苗、基因工程藥物,保持國內領先地位。二是大力發展綠色精細化工產業。重點發展催化劑類、助劑類、溶劑類、醫藥中間體及農藥製劑類和顏料、塗料類的附加值高、無毒、無害、無污染精細化工產品和車用化學品等。三是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圍繞石化新材料、生化新材料、輕質高強金屬材料、能源關鍵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大力發展碳纖維、聚乳酸、稀土鎂合金、鋁基和鎳基複合材料等。四是大力發展光電子產業。力爭在雷射、光電分析檢測儀器設備、半導體照明與顯示、光伏與光通信,衛星及套用等領域實現突破,推動光電子產業成為我省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先導性產業。以光電子產業集群為載體,通過產業政策和規劃引導,吸引光電子企業聚集,延伸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和品牌形象的龍頭企業。五是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重點建設長春軌道客車產業園,提升牽引制動控制系統、轉向架及新型城軌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打造國際一流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同時,推進智慧型製造裝備、衛星製造及套用、航空裝備、光電裝備、醫療儀器設備和環保裝備等產業發展。六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積極推進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構建整車研發製造體系,突破電池、電機、電控技術,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積極打造新能源整車、電控、動力電池生產研發基地和電池材料、驅動電機生產基地。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工業轉型升級工作,按年度制定工作計畫,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加強考核。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規劃、土地、環保、金融、財稅、人才等方面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省各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要向工業轉型升級重點方向和任務上傾斜,各地也應建立相應的財政配套資金,促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任務完成。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1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