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是教育部於2001年8月28日發布的關於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 發文機構教育部
  • 發文時間:2001年8月28日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檔案全文

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以高質量的高等教育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培養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完成“十五”計畫各項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高等學校要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切實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和提高教學質量,特提出意見如下:
  一、充分認識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本科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社會各方面都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體和基礎,抓好本科教學是提高整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點和關鍵。當前,必須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質量建設,把加強本科教學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教育質量特別是本科教育質量作為評價和衡量高等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高等學校要處理好新形勢下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改革與建設的關係,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等學校生命線的觀念,學校黨政一把手作為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教學質量,定期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本科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高等學校的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將本科教育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進一步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力度
  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與同級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在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的同時,增大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確保擴招後的高等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及時、足額到位。高等學校要在預算內增加教學經費,保證生均經費逐年有所增長,各項教學經費要達到併力爭高於教育部制訂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標準。學校學費收入中用於日常教學的經費一般不應低於20%,用以保障教學業務、教學儀器設備修理、教學差旅、體育維持等基本教學經費。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設立教學專項經費,加強對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的投入,不斷改善擴招後的辦學條件。
  教育部將定期檢查並公布各高等學校教學經費投入情況。
  三、大力提倡教授上講台,加強本科基礎課教學
  高等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有大批優秀的教師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教授、副教授必須講授本科課程。一般情況下,5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則上每學年至少為本科學生講授一門課。如無特殊原因,連續兩年不服從學校安排講授本科課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
  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院士和知名教授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或開設專題講座,一般院校也要從其他學校、科研機構聘請知名學者進行講學,努力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四、把教學工作質量作為教師職務聘任的重要標準
  教師以育人為天職,教學工作的好壞是衡量教師工作的主要標準,也是考核教師工作和教師職務聘任的關鍵條件。在教師職務評聘中,實行教學考核一票否決權制。對於不主講本科課程,或達不到本科教學基本工作量和質量要求的教師,不能聘任副教授或教授職務。對於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反映較大的教師,教務部門應根據有關規定暫停或取消其授課資格,並及時更換教師。
  五、加強高校師德建設
  高等學校教師的師德和教風,不僅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也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應具有高尚師德、優良教風和敬業精神,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中,必須做到課前認真備課和準備教案,有條件的學校應通過網路等手段公布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學校教務部門要適時檢查教師的教案和備課情況;教師要注重教學研究,重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並通過教改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業務水平。
  六、建設一支適應高質量教學要求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
  提高本科教學的質量,必須把加強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高等學校三級教師培訓制度,按計畫、有目的地培訓中青年教師,特別是承擔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教學的中青年教師。對參加培訓的中青年教師要頒發相應證書,並將培訓情況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聘任崗位職務的重要依據。各高等學校要像重視培養學科帶頭人一樣重視基礎課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
  高等學校要大力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充實教學第一線的工作。鼓勵高校之間、高校與科研機構、企業的教學合作和有序的人才流動,鼓勵派出優秀骨幹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進行教學進修學習。
  國家重點建設高等學校的本科課程主講教師,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或講師職務,其他高等學校的主講教師一般應具有碩士學位或講師職務。
  七、切實加強學風建設,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優良校風、學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高等學校要將學風建設作為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要針對新形勢下學生的思想實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質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弘揚努力學習、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成才觀、就業觀。學校要排除社會不良風氣的干擾,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健全和完善教學管理和學籍管理制度,要吸收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和制度建設。要嚴明學習紀律,嚴格考試管理、嚴肅考場紀律、嚴格評分標準,堅決杜絕考試作弊現象。對於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八、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
  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後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
  九、大力提倡編寫、引進和使用先進教材
  教材的質量直接體現著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水平,也直接影響本科教學的質量。高等學校要結合學科、專業的調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換代。對於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發展迅速、國際通用性、可比性強的學科和專業可以直接引進先進的、能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原版教材。鼓勵使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九五”國家重點教材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教材。理工類、財經政法類和農林醫藥類專業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應達到50%左右。
  建立科學的高校教材編寫、評價和選用制度,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編寫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講義,防止教材編寫上的低水平重複,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十、套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水平
  在教學活動中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養、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必須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高等學校要加強校園網、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數位化教學環境的建設,為廣大教師和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創造條件。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應達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學校應達到15%以上。
  十一、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學校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實驗環節,保證實驗課的開出率達到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標準,並開出一批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文科學生要按專業要求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要根據科技進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學校的各類實驗室、圖書館要對本科生開放,打破“學科壁壘”,加強統籌建設和科學管理,實現資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要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實習基地,高度重視畢業實習,提高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質量。
  實驗設備未達標的高等學校要抓緊建設,爭取在兩年內使實驗設備達到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標準。
  十二、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測和保證體系
  政府和社會監督與高校自我約束相結合的教育質量監測和保證體系,是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基本制度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本科教育質量評估和巨觀監測的機制。教育部擬將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指標體系,並適時開展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檢查;加強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監測的分類指導;引導和規範社會評估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活動。高等學校要根據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不斷深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最佳化教學過程控制;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內部評估和認證機制;建立有利於加強提高本科教學的人事、勞動和分配製度。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從本地區、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相應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創造性地貫徹本檔案精神,把本科教育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