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入推動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實施科教改革攻堅行動,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於2022年11月8日《關於深入推動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深入推動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8日
  • 發布單位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
《關於深入推動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全文如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實施科教改革攻堅行動,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提供堅強支撐,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強學科尖兵梯隊培育
1. 實施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支持數學、海洋科學等8個現有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學科,創建世界一流學科。2022年年底前,確定10個左右優勢學科,衝擊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確定10個左右潛力學科,打造衝擊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的後備梯隊。對“811”項目建設學科單列省級人才工程配額,在重大科技項目和社科規劃項目立項、省級各類科研平台建設和國家級科研平台推薦中予以優先支持,“十四五”期間,“811”項目建設學科實現省級及以上科研平台全覆蓋。強化協同創新,支持“811”項目建設學科匯聚融合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和優質科研資源,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研聯合攻關。
2. 完善學科梯隊建設體系。圍繞服務我省重大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2022年年底前,組織全省高校突出學科專業特色,“一校一案”確定學科建設梯隊,每校打造1—3個龍頭學科、2—5個骨幹學科和若干培育學科,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構建重點突出、相互支撐、協調發展、梯次分明的“雁陣式”學科專業發展體系。
二、強化人才高地建設
3. 實施領軍人才引育行動。支持高水平大學通過“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方式吸引集聚頂尖人才。探索實行泰山人才工程自主遴選認定製,支持重點建設高校面向全球,精準快速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推動高校賦予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建立以信任和績效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支持高校和企業聯合引進、共同使用人才,共享科研平台和產出成果,按有關規定在編制方面予以保障。到2025年,全省高校具有國內較高學術影響力的領軍人才數量力爭實現倍增,達到1200人。
4. 助力青年人才成長。每年擇優支持300名左右35歲以下學者為骨幹的青年創新團隊,培養一批具有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科研創新群體。指導高校落實博士後投入政策,擴大博士後招收數量,到2025年新增入站博士後人員3000名以上。拓寬青年教師國際視野,最佳化省政府公派出國留學項目,優先支持急需學科領域骨幹教師到國(境)外高水平大學訪學進修,培養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軍後備人才。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高校教學科研人員因公出國審批工作流程,支持高校教學科研人員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三、夯實人才培養平台
5. 實施學位授權精準培育項目。進一步最佳化高校學位點布局,重點支持4所高校申報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支持7所高校申報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支持50個以上碩士學位授權點申報博士學位授權點。“十四五”期間,力爭新增3所博士學位授予高校、6所碩士學位授予高校、4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擴大急需緊缺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規模。
6. 支持新興專業建設。服務我省“十大創新”“十強產業”“十大擴需求”行動計畫,加強新興專業建設。圍繞海洋工程、積體電路、智慧型製造、網路安全等領域發展100個左右新工科專業,圍繞醫學材料、公共衛生、醫學生物信息、智慧型醫學等領域發展10個以上新醫科專業,圍繞育種技術、智慧農業、農業大數據、生態修復等領域發展10個以上新農科專業,圍繞金融科技、旅遊經濟、涉外法學、智慧財產權等領域發展80個左右新文科專業。加快升級傳統專業,最佳化高校專業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到2025年,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專業比例達到80%以上。
7. 實施智慧教育建設項目。對接國家教育現代化、教育數位化戰略行動,2022年年底前,制定高校智慧教育發展標準。到2025年,遴選30所左右智慧教育示範校,全面建設智慧校園,實現教學泛在化、科研數據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智慧型化,引領全省高校信息化創新發展。完善高校網路安全考核評價機制,築牢安全防線。
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8. 實施教學質量提升行動。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每2年認定200名省級教學名師和200個省級基層教學組織,每年開展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和教學創新大賽,推動高校建立教師資格證+教學能力培訓合格證“雙證”上講台制度。強化課程育人功能,每年認定200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工作需要配齊配強專職心理輔導教師。提高教材建設質量,每2年認定200種山東省高等學校一流教材。
9. 深化科教產融合協同育人。建設100個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爭創10個左右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按規定落實校企合作相關稅費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與高校共建專業和研究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享創新成果。在國家確定的年度招生總規模內,每年安排至少50名博士生、1000名碩士生專項計畫,支持高校與高水平科研院所、“十強產業”骨幹企業聯合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
10.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打造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10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30個教學改革實驗基地。實施卓越工程師培育專項行動,利用5年時間,試點培養300名左右工程類博士和1500名左右工程類碩士,建設50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實踐基地。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每年遴選4000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重點支持。
五、建設高水平高校科技創新平台
11. 完善高校實驗室平台建設體系。最佳化整合我省高校科技力量,分類建設40個以上高校實驗室、150個以上高校重點實驗室,形成特色鮮明、創新力強的高校實驗室體系,力爭產出更多高水平原創性科研成果。
12. 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遴選建設100個以上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匯聚融合黃河流域9省(區)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產業園區創新要素,打造創新動力源。“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50個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爭創5個左右教育部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專職隊伍建設,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產業園區深度合作,拓寬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六、推進高等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13. 增強高校內部治理能力。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標準,選好配強高校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和校長,探索實行校長聘任制。選擇3—5所省屬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探索深化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試點,賦予高校更大科研決定權、資源調度權、人才使用權,實行幹部分類管理。完善省級黨政領導同志聯繫高校機制,切實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14. 完善高校考核評價體系。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2022年年底前,建立大學、學科、專業建設質量監測體系;2023年啟動實施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推動高校辦出特色和水平。壓實高校主體責任,推動深化內部評價改革,健全學校內部質量保障制度,激發內生動力。到2025年,高校考核評價體系更加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
七、提高經費保障能力
15. 改革高校經費投入體制。深入推進高校與駐地市融合發展。2023年在濟南、青島分別確定1所高校,開展省屬本科高校經費投入體制改革試點,實施省市合建、財政共擔的經費投入體制。2024年逐步推開,力爭相關市至少合建1所高校。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企業與高校共建院系、專業。省市合建高校的領導班子建設充分聽取駐地市意見。
16. 加大高校經費投入力度。“十四五”期間,省級財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長10%左右。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高等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基礎上,加大一般公共預算資金投入力度,支持一流學科建設“811”項目;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投入力度,支持高校改善辦學條件。鼓勵各市深化校地共建。落實多渠道籌資收入財政配比政策,推動高校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學校建設,鼓勵企業與高校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合作共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