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
- 發布單位:交通運輸部
2022年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
2022年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內容解讀《意見》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應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檔案對交通運輸安全應急標準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工作“十四五”規劃》《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工作安排,...
一、交通運輸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工作,事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交通運輸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進交通運輸安全體系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平安交通”的客觀要求,是依法加強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和...
(一)《交通運輸部等二十三個部門和單位關於進一步加強海上搜救應急能力建設的意見》/082 (二)《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086 (三)交通運輸部《關於加強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087 (四)《國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能力發展規劃(2021—2035年)》/088 (五)《國家區域性公路...
《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檔案。檔案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建立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交通運輸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所屬行政管理機構、部直屬機構(以下...
第五條 縣級以上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應急聯動協作機制,共同加強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第二章 應急準備 第六條 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編制並發布國家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體系建設規劃,統籌規劃、建設國家級交通運輸突發事件應急隊伍、應急裝備和應急物資保障基地,儲備應急運力,相關內容納入...
促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戰略、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以綜合發展、集成發展、協調發展為...
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是加快城鄉統籌協調、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精準扶貧脫貧的迫切要求,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於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
《關於加強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的指導意見》是為深入推進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交通運輸部起草的指導意見。2023年6月,《關於加強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發布歷程 2023年6月,《關於加強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3月1日,交通運輸部正式出台《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根據《意見》,下一步內河水運發展要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設。《意見》提出,要科學編制內河水運“十二五”發展規劃,加強與相關規劃的有機銜接。《意見》最後強調,...
4. 不斷強化應急管理基礎建設,共建共治水平不斷提升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制定出台《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強化應急管理基層機構、隊伍、機制等建設,夯實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基層基礎,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建成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數位化平台,貫通省市縣三級應急指揮...
《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的指導意見》意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建立支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管養運的投融資政策機制,促進交通運輸行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創...
加強安全人才和能力建設,加快安全人才培養,加強行業安全專家庫建設,推進安全生產研究機構建設。(二)增強交通運輸應急能力 提升專業應急處置能力。完善交通運輸應急管理體制,健全應急指揮體系,加強交通運輸應急預案體系與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公共衛生類、社會安全類應急預案體系銜接,強化與京冀周邊地區、與氣象、...
建立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推動先進組織方式和技術套用,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整體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6.建設職業化從業隊伍。大力推進交通運輸行業職業資格制度體系建設,規範從業人員服務操作規程,著力解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服務不優等問題。加強交通運輸職業分類等基礎性研究和職業標準建設,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向職業...
關於加強高速公路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交公路發〔2009〕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委),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局: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區等服務設施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旅客和車輛需求,提高交通安全,提供應急服務等具有重要作用。為...
人民民眾對生產安全、公共安全日益關注,對應急管理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各界積極主動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熱情日益高漲,為推動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凝聚更強共識、匯聚更大合力。3.日漸提高的科技發展水平為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技術支撐。我國科技日新月異發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新技術新裝備...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推動地方性法規、規章制修訂工作,明確EPC、BOT、PPP、代建及其他模式下各參建單位安全管理職責,構建以建設單位為主導、以施工單位為主體、以施工現場為核心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研究制定隧道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配備規定和從業規範,提高現場安全管理能力。加強軟岩大變形、...
交通運輸部關於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的意見 交法發〔2020〕10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部屬各單位,部內各司局:為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保障和促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
要進一步明確道路客貨運輸樞紐站場、城市公交站場和農村客運站等基礎設施的公益性服務性質,加大地方財政資金投入補助力度,落實好道路客貨運輸樞紐(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的營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加快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 (二)各級收費公路管理部門要認真落實...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二○○六年十月四日 全文解讀 國家安全生產應急平台體系建設指導意見 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實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決定》(國發〔2005〕11號)、《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國發〔2006〕24號)和《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全市各方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精心組織實施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全市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斷...
2023年11月11日,經《交通運輸部 公安部 應急管理部關於印發《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的通知》修訂發布實施。發布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於印發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 交運發〔2012〕33號 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 新疆生產建設...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影響。為加快交通強省建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根據《山東省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意見》《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
深刻把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蘊藏的新動能,根據天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安排部署,全面整合交通系統信息化資源,加大視頻智慧型分析、大數據統計分析建模等領先的信息技術套用力度,投資3400萬元,建成智慧交通項目。以智慧交通項目為依託,以建設智慧型化交通應急指揮體系為抓手,穩步推進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公路管理養護、行業日常...
鼓勵客運和危運等重點車輛運輸企業採用交通安全統籌、投保險外險(超額險)等形式,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道路客運企業要按照《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規範(試行)》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道路運輸企業要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加強安全班組建設,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制度、規範和技術標...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道路運輸管理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審批服務管理等部門,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