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關內道,行政區劃,京畿屬地,
關內道
開元二十一年(733),將關內道長安(今陝西西安)附近地方分出,另設京畿道。始設關內道採訪使,以京官遙領。乾元元年(758)改為觀察處置使。關內、京畿二道同治長安。關內道屬貞觀十道、開元十五道之一。領隴、涇、原、寧、慶、鄜、坊、丹、延、靈、威、會、鹽、夏、綏、銀、宥、勝、豐,和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共21個府州(2個都護府)。
行政區劃
州郡治所轄境備註隴州汧陽郡
汧源(今陝西隴縣) | 汧源、汧陽、南由、吳山、華亭等縣。轄境約當今陝西千水流域及甘肅華亭等縣地。 | ||
涇州保定郡 | 安定(今甘肅涇川) | ||
原州平涼郡 | 平高(今寧夏固原) | 隋稱平涼郡,武德元年平定薛仁杲後改稱原州,貞觀五年(631年)始置都督府,後曾一度改稱平涼郡。 | |
寧州彭原郡 | 定安(今甘肅寧縣) | 定安、彭原、真寧、定平、襄樂、豐義等縣。轄境約當今甘肅寧縣、正寧縣地。 | 隋稱北地郡,武德元年改為寧州,貞觀元年至四年為都督府,後曾一度改稱彭原郡。 |
慶州順化郡 | 安化、樂蟠、合水、馬嶺、方渠、同川、洛源、延慶、華池、懷安等縣。轄境約當今甘肅慶陽、環縣、合水、華池及陝西志丹西部地區。 | 隋稱弘化郡,唐初改為慶州,後曾一度改稱順化郡。曾置都督府。 | |
洛交(今陝西富縣) | 洛交、洛川、三川、直羅、甘泉等縣。轄境約當今陝西富縣並洛川、甘泉大部分地區。 | 隋上郡,唐初改為鄜州,後曾一度改稱洛交郡。下轄洛交、洛川、三川、直羅、甘泉等縣。 | |
坊州中部郡 | 中部(今陝西黃陵) | ||
義川(今陝西宜川) | |||
延州延安郡 | 膚施、延長、臨真、敷政、金明、豐林、延水、延川、延昌等縣及渾州。轄境約當今陝西延安、安塞、延長、延川、志丹等地。 | ||
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 | 回樂、嗚沙、靈武、懷遠、保靜、溫池等縣以及燕然、雞鹿、雞田、東皋蘭、燕山、獨龍等州。轄境約當今寧夏中衛、中寧以北地區。 | 隋靈武郡,武德元年改置靈州總管府,後曾一度改稱靈武郡。 | |
會州會寧郡 | 會寧、烏蘭2縣。轄境約當今甘肅靖遠、景泰、會寧及寧夏海原等縣地。 | ||
夏州朔方郡 | |||
綏州上郡 | 上縣(今陝西綏德) | ||
銀州銀川郡 | 儒川(今陝西榆林東南) | 儒林、撫寧、真鄉、開光等縣及歸德州。轄境約當今陝西米脂、佳縣地區。 | 隋雕陰郡之儒林縣,貞觀二年平定梁師都後置為銀州,後曾一度改稱銀川郡。 |
延思(今內蒙鄂托克旗南) | 約當今內蒙烏海市及鄂托克旗一帶。一度曾廢,唐後期又置。 | ||
榆林(今內蒙托克托西南) | |||
豐州九原郡 | 九原(今內蒙五原南) | 約當今內蒙河套西北部及以北地區。 | |
威州 | “郡闕” | “郡闕” | “郡闕” |
其轄境和治所不斷變動 | |||
基本上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 垂拱以後都護府何所領無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