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金華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索 引 號: | 11330700002592599F/2021-159151 | | |
---|
文 號: | | | |
---|
公開方式: | |
---|
發布日期:2021-12-27 15:33 來源: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var source =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if (source.indexOf('www') >= 0) { $('#source').html('來源: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瀏覽量:1031 字號:[ 大 中 小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金華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金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金華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金華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021年12月
檔案內容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視窗”、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關鍵五年。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金華應勇擔歷史使命,大膽改革創新,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全面打響“金華智造、‘金品’金華”工業品牌,高水平打造全省創新智造基地,爭創長三角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先行區、全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範區、全球工貿聯動樞紐區,高規格謀劃、大手筆擘畫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為金華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浙中板塊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本規劃以《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精神為指導,規劃範圍為金華全域,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景展望至2035年。
目 錄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分析.................................................................................................................... 1
(一)主要成就...................................................................................................................................... 1
(二)存在問題...................................................................................................................................... 4
(三)形勢分析...................................................................................................................................... 7
二、總體思路......................................................................................................................................... 10
(一)指導思想.................................................................................................................................... 10
(二)基本原則.................................................................................................................................... 10
(三)發展目標.................................................................................................................................... 11
三、產業發展重點及空間布局........................................................................................................ 14
(一)鞏固提升兩大傳統優勢產業............................................................................................... 14
(二)大力發展四大現代新興產業............................................................................................... 17
(三)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來產業............................................................................................... 24
(四)產業空間布局........................................................................................................................... 27
四、主要任務......................................................................................................................................... 34
(一)實施產業集群“鏈式聚合”行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34
(二)實施企業梯隊“培大育強”行動,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36
(三)實施科技創新“培原造峰”行動,打造G60科創走廊金南翼.................................. 39
(四)實施數位化“改革賦能”行動,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 41
(五)實施質量提升“金品金華”行動,構築產品競爭新優勢............................................ 43
(六)實施製造業“綠色安全”行動,加快推動低碳化發展................................................. 44
(七)實施產業空間“提檔升級”行動,最佳化區域生產力布局............................................ 46
(八)實施對外開放“樞紐節點”行動,更高水平融入新發展格局................................... 47
五、保障措施......................................................................................................................................... 49
(一)加強組織保障智力支撐........................................................................................................ 49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 49
(三)強化用地用能保障................................................................................................................. 50
(四)最佳化人才政策保障................................................................................................................. 51
(五)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51
(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51
附屬檔案1:金華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縣(市、區)任務分解.................................... 53
附屬檔案2:金華市“一廊兩帶、一軸雙核多點”產業空間布局圖............................................. 54
附屬檔案3:金華市工業“十四五”重點產業項目.............................................................................. 56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分析
“十三五”以來,金華市堅持“實業興市”戰略不動搖,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堅決打贏實體經濟翻身戰、建設民營經濟強市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動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全市工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十四五”時期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十三五”時期,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5.5%,2020年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920.6億元、4453.0億元。
(一)主要成就
1.民營經濟彰顯發展活力
先後出台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條、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8條、加快建設民營經濟強市22條等系列重大政策,形成了幫扶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民營企業39.69萬家,占全省企業總量的14.1%,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556家,較2015年增加587家。龍頭企業競爭力和帶動力進一步增強,6家企業躋身浙江民營企業200強。細分領域冠軍企業培育成效顯著,累計培育3家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31家省“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培育“品字標”企業207家;113個產品入選“浙江製造精品”,成功列入國家首批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試點城市。
2.產業結構穩步最佳化升級
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光電產業異軍突起,一大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投產,產值從“十二五”末全市第六大製造行業躍升至全市第三大製造行業;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穩居全省第四,“浙中部醫藥谷”初步顯現;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2.8%,較“十二五”末提高21.8個百分點。傳統產業轉型成效明顯,蘭溪紡織等5個行業入選傳統產業改造省級試點,數量居全省第二;“十三五”時期,累計完成“低散亂”企業(作坊)整治2.75萬家,淘汰落後產能涉及企業598家,連續多年被評為“騰籠換鳥”省考核先進市。
3.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企業創新投入不斷加大,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69%,較2015年提升1.61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底,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0家、企業重點研究院16家、企業研究院122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370家和4645家,較2015年分別增長296%、359%。區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2020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11件,較2015年提升219%,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成員城市。聯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連續舉辦中國金點工業設計大賽,賽事“含金量”、知名度顯著提升。
4.集群發展取得實質進展
2020年底,全市產值超百億行業達到17個,其中超200億元7個。著力打造現代五金產業集群,列入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名單,獲得專項資金1000萬元。以細分行業培育帶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市縣聯動、政企聯手、部門協同,開展8大重點細分行業培育,2020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66.5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1.9%。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建立“一鏈一服務團”,落實“一局長一項目”,招引強鏈補鏈項目112個。
5.數字賦能發展成效顯著
被評為全省首個國家級“寬頻中國”示範城市,成為全省第二大信息傳輸交換樞紐。產業數位化轉型步伐加快,實施7個省級“機器換人”分行業試點,數量居全省第一,在役工業機器人1.5萬餘台。磁性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列入工信部試點示範項目,24家企業入選省級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培育“上雲”企業近5萬家,其中上雲標桿企業31家。數字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9.4%,居全省第一。軟體與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百億,居全省第三。大力發展信創產業,著力打造龍芯智慧產業園,同方“金華造”計算機成功填補全省空白。
6.產業平台能級加快提升
義烏、蘭溪列入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市。金義新區獲批全省第五個新區,掛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義片區,成為全省唯一的“浙江省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示範基地”;義烏智慧型顯示材料產業平台、金義新區信息技術套用創新產業平台成功創建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全市擁有省級小微企業園151個,9個縣(市、區)列入全省小微企業園建設提升試點,總量分別位居全省第二、第一。浦江水晶產業集聚園區被評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7.企業服務保障紮實推進
政策保障不斷強化,先後出台了助推工業經濟穩步發展17條、促進制造業重點細分行業發展17條、加強民營經濟金融服務22條等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工業運行監測工作取得新成效,被列為首批國家工業運行重點聯繫城市;率先開展“企業碼”全省地級試點,掃碼套用和“三服務”走訪數居全省前列;工業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縱深推進,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90天”、竣工驗收“最多30天”百分百實現。人才支撐不斷強化,緊盯本地企業人才需求,大力開展專業對接、訂單培養、校企合作,建設“高技能學徒工作站”13個,工學交替1萬餘人次,社會培訓量10萬餘人次,技能人才培訓2萬餘人次。
(二)存在問題
儘管在“十三五”時期,金華工業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下滑3.83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從全省第六下滑至第八。
圖2:2016-2020年金華市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變化情況
1.市區工業“首位度”有待提升
市區工業經濟首位度不高、向心力不足,產業發展規模、產業支撐和配套服務上,與杭寧溫三大都市區相比存在明顯差距。重大製造業項目落戶少、實際到位金額少、監管履約不到位等情況較突出。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小馬拉大車”現象明顯。
2.創新水平及服務支撐能級不高
重點產業關鍵領域基礎科研能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成果轉化與產業化能力偏弱。缺乏省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檯布局,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相對滯後,創新平台能級和數量與省內先進地市差距較大。
3.產業鏈價值鏈發展水平偏低
主導產業仍屬於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偏低。新興產業增速偏慢,“十三五”時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產業鏈控制力不夠強,缺乏“硬核”型製造業項目支撐。工業效益水平偏低,2020年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均列全省後位。
4.龍頭企業培育不足
領軍型龍頭企業不多,科技含量高、平台型、雁首型的大企業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較少,“雄鷹行動”培育企業僅3家,居全省第八。規下企業數量占比全省最高,大量中小企業集中於產業鏈中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
圖3:2020年浙江省“雄鷹行動”培育企業分布情況
5.智造套用水平亟需加強
工業企業智慧型製造套用水平偏低,在產業數位化改造方面還存在認識不足、投入不夠、套用不深等情況。本地工程服務商培育不足,90%以上項目由外地服務商承接。企業每百人中信息技術人員數量、企業每百名中擁有計算技術、信息化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16(人)、23.34(台)、0.153%,分別約為杭州的1/3、1/2和1/3。
6.要素成本制約較為明顯
能耗“卡脖子”問題日益突出,土地集約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招才難、留才更難等問題突出,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產業技術工人缺口較大。2020年,金華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為85.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4元。
圖4:2020年浙江省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
(三)形勢分析
“十四五”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新冠疫情帶來巨大變數,長三角一體化、數位化改革加快推進,金華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多方面挑戰和重大機遇。
1.我國開啟“雙循環”新格局,迎來重要市場機遇期
金華作為全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之一,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義新歐班列在這裡形成交匯,但同時也面臨著外貿依存度過高、產業結構低端鎖定和成本優勢退化等問題。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金華應在鞏固提升“一帶一路”重要樞紐、世界小商品之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開放優勢基礎上,充分利用好中國(浙江)自由貿易區金義片區擴容機遇,積極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進一步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同時加強科技戰略力量培育,集合優勢創新資源,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穩步提升優勢產業競爭力,力爭在新發展格局下發揮重要樞紐角色。
2.“雙碳”目標開啟生態革命,轉型升級步入提速期
對金華而言,“碳達峰、碳中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綠色低碳化發展對金華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工業化進程提速、產業轉型升級視窗期大幅提前。另一方面,近年來金華在芯光電、新能源汽車等板塊積極布局,太陽能光伏、LED照明、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將迎來全新增長機遇,有望成為新時期支撐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金華要以低碳綠色經濟為發展主線,加快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大力推動芯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開闢綠色發展新路徑。
3.長三角一體化加快推進,都市區建設進入加速期
作為全省“四大都市區”之一,金華具有聯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要以建設全國性綜合性交通樞紐為契機,不斷放大長三角南翼綜合交通門戶樞紐效應,以浙中科創走廊為主平台,積極承接G60科創走廊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沿線高端創新資源溢出,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技術轉移轉化承載區。同時,長三角區域圍繞科技、人才、市場等高端要素的爭奪日趨白熱化,金華面臨著“不進則退、進步慢了也是退”的局面,要加大力度最佳化營商環境,大幅提升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力度。
4.數位技術賦能工業發展,工業整體智治進入演變期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技術、新套用、新模式、新產業密集湧現,我省數位化改革已全面開啟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先行先試,金華作為全省數字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一方面要抓住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所帶來的增量機遇,通過深入貫徹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在“新技術、新基建、新製造、新業態”謀劃上搶占新機,在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進程中奮勇爭先。另一方面,要全面貫徹落實省委數位化改革戰略部署,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套用,謀劃一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多跨套用場景”,積極破解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技術創新、管理機制、資源配置等難題,做好市域工業經濟整體智治這篇大文章,用產業的數位化和治理的現代化,紮實推進創新智造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具有金華特色的數位化改革樣板。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視窗”。深入建設“三強兩優”民營經濟強市,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以改革、創新、開放為根本動力,加快推進制造業集群化、數位化、服務化、綠色化、品質化轉型。以全面打響“金華智造、‘金品’金華”工業品牌為目標,以推進智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抓手,著力打造全省創新智造基地,爭創長三角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先行區、全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範區、全球工貿聯動樞紐區,圍繞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浙中板塊,在工業經濟領域打造形成一批“重要視窗”標誌性成果,助力開創“扛旗爭先、崛起浙中”新局面。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構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協調的創新發展體系,全面推進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企業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堅持數字賦能。大力發展智造經濟,加快推進數位化設計、智慧型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製造、綠色化製造、安全化管控,推進新業態、新模式、新套用拓展,穩步提升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和數位化治理能級。
——堅持綠色低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建綠色製造和循環經濟體系,加快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化轉型。
——堅持集群提升。把現代產業集群作為製造業發展的主要產業生態,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高水平專業化產業鏈配套關係,提升集群水平。大力推動品質革命,以質量品牌提檔升級帶動產業提質增效,促進價值鏈整體躍升。
——堅持開放聯動。把握自貿區擴容機遇,以浙中科創走廊為重點,發揮義新歐、義甬舟、“網上絲綢之路”三大開放通道交匯優勢,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增強外向型經濟發展活力,主動參與新一輪全球化和國際化產業分工,打造對外開放競爭新優勢。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工業經濟發展實現“873”目標,即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8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7000家,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30萬元。自主創新、質量效益、融合發展和綠色發展的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湧現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集群。
——規模質量顯著提升。工業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湧現一批具有國內外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製造業單項冠軍(含產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新突破。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製造業創新投入強度顯著提升,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發明專利數量大幅增長,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更趨完善。
——綠色智造模式升級。智造經濟成為新時期金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經濟品牌,用能效率和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畝均工業增加值、畝均稅收趕上全省平均,工業碳排放顯著減少,循環經濟發展成效突出,綠色智造體系基本形成。
——區域發展更加協調。打造一批千億級工業大縣,武義縣、磐安縣生態工業加速發展,形成一批支柱產業、特色產業、經典產業,區域發展差距持續縮小。
展望2035年,現代化、一體化省域第四大都市區建設取得明顯成就,民營經濟強市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工業經濟綜合實力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形成若干在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標誌性產業鏈,培育一批單項冠軍企業、知名品牌、行業標準,成為我省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建成高能級現代化產業體系,高水平支撐金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成為全省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重要視窗”的“金彩板塊”,實現“浙中崛起”。
表 1:金華市工業“十四五”發展指標
三、產業發展重點及空間布局
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導向,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以創新性變革為路徑,堅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推動產業與科技雙聯動、產品與業態雙調整、數字和綠色雙賦能,鞏固提升紡織服裝、五金製造等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芯光電、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四大現代新興產業,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來產業,全力打造有金華特色的“2+4+X”現代製造業體系。
(一)鞏固提升兩大傳統優勢產業
1.紡織服裝
以差異化、高端化、品牌化為方向,促進智慧型製造、“網際網路+”與傳統服裝工藝全流程的深度融合,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加快傳統紡織產業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現代紡織名城,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功能性紡織。以白坯布、牛仔布為基礎,加快豐富紡織品品種,促進產品由單一走向多樣、由低端走向高端。大力推進紡織產業數位化轉型,打通紡織面料個性化設計、智慧型製造、精準化行銷等全產業鏈流程。加快提升專用紡織產品的品類和質量,積極發展細旦、超細旦、吸濕排汗、抗菌除臭等功能性錦綸長絲產品,拓展具有抗靜電、高吸濕、抗菌防臭、高強高模低收縮功能的滌綸、氨綸等化纖產品。加快手術衣、隔離服、床單、口罩、手套等醫用紡織材料及製品的開發和套用。
——品牌服裝。加快服裝設計能力提升,積極引進、培育國內外服裝名師與設計團隊,組建金華市服裝產業發展中心,構建都市型時尚服飾設計產業體系。以品牌、質量、設計、文化為重點,加快形成一批時尚名牌產品和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規範中小服裝企業發展,聚焦功能性服裝、特色性服飾,引導企業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現代家紡。以構建家紡行業數位化平台為基礎,面向地毯、浴巾、床上用品等重點領域,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套用,生產具有高品質、個性化現代家紡產品。加快網路化行銷模式創新,通過電商促銷售、電商強外貿,不斷提高家紡產品市場占有率。
——時尚飾品。推動水晶飾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飾品個性化、多元化、品牌化發展。加強人工寶石等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推進上游材料和水晶生產設備的發展,重點突破酸洗處理、磨盤脫砂等工藝鏈空缺節點,提升水晶產業整體競爭力。
2.五金製造
以智慧型門(鎖)、電動(園林)工具、保溫杯(壺)、智慧型家電廚具等為重點,加強各類產業創新資源要素整合,推動五金產業智慧型化、高端化、品牌化、服務化發展。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000億元,推動現代五金產業集群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智慧型門(鎖)。支持企業差異化競爭,鼓勵企業從同質化、低端化、附加值低的民用門窗向醫療系統用門窗、飛機艙門、高鐵軌道門窗等差異化、高端化、高附加值的專業門窗轉型升級。瞄準鎖具產業高附加值環節,積極研發生物識別技術、線路復用技術、數據通信與預處理技術、智慧型分析等關鍵技術,加快拓展感應鎖、指紋鎖、數碼鎖等各類智慧型鎖具產品。支持門鎖一體化發展,加大高科技金屬材料、複合材料套用,培育一批通用晶片、智慧型感測及智慧型控制板集成等智慧型門鎖企業,拓展監控、報警、身份識別、自動感應等功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拓展數字安防、智慧型家居等關聯產業領域。
——電動(園林)工具。以精密化、智慧型化為重點,積極發展大功率、長續航、零噪音的無繩型電動工具、鋰電池動力園林工具、無刷電機。培育提升家用級市場,發展智慧型控制、人機互動、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手持電動工具、綠色環保型電動工具、一機多用型園林工具等。做精做優工業級產品,突破加工精度、持續工作能力、工作環境保護適應等關鍵技術瓶頸,不斷提升高端電機、電池、智慧型控制器、模具設計等製造配套能力。
——保溫杯(壺)。加快新材料、新工藝套用,促進保溫杯時尚化、個性化、智慧型化、輕量化、綠色化發展。深化與知名IP合作,提升區域和企業品牌影響力。深化保溫杯(壺)行業智慧型化改造行動,高水平打造行業網際網路平台,培育一批標桿型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型工廠。立足保溫杯(壺)產業集聚優勢,引領帶動保溫杯(壺)生產設備、材料、配件等產業鏈配套環節集約綠色協同發展。
——智慧型家電廚具。把握家電廚具行業智慧型化、品質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加快補齊智慧型控制系統、電子屏、感測器、套用軟體等技術短板,以產品、材料、功能、工藝升級為手段,大力發展健康炊具、燒烤電器、廚房工具等新型家電廚具產品。支持本地智慧型家電廚具企業強化工業設計導入和智慧型化技改雙輪驅動,提升產品附加值和行業競爭力。
(二)大力發展四大現代新興產業
1.芯光電
緊抓“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施機遇,深度融入我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建設,加快培育具備自主可控的芯光電產業集群,積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光明之都”,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500億元。
——太陽能光伏。以橫店東磁、愛旭太陽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龍頭企業為依託,加快布局一批光伏領域院士工作站和光電技術研究中心,積極研製、套用新一代太陽能光伏設備,聚力突破抗LID技術、背面鈍化技術、背面拋光技術、雷射刻蝕技術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加快推進單晶矽電池、多晶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製生產。深化產業鏈招商和基金招商,大力推動光伏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發展,配套發展光伏玻璃、逆變器、光敏管、控制器等組件產品,持續做大“電池片+高效組件”優勢領域,積極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光伏產品製造、行銷和出口基地。
——半導體照明產品。發揮華燦光電、木林森、瑞豐光電等行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做大做強氮化鎵單品襯底、LED晶片、LED封裝、LED照明等產業鏈優勢環節,搶先布局Mini/Micro LED市場、高端背光源LED和照明LED封裝細分領域,積極拓展具有高技術、高品質、高門檻的健康醫療照明、汽車照明、農業照明、智慧型照明等新興照明套用領域,打造覆蓋上游襯底材料、外延片製造和晶片生產,中游器件封裝,下游產品套用構成的LED全產業鏈體系。
——智慧型顯示材料。以義烏智慧型顯示材料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為支撐,大力推進光學信息材料產業鏈上游的光學級PET基礎材料和基膜的研發生產,積極引進擴散膜、硬化膜、光學保護膜、汽車窗膜生產項目,豐富光學膜產品種類。支持蘭溪光膜產業園加快發展,努力打造集光學膜及背光模組研發、製造、銷售和零部件供給等組成的完整產業生態系統。加快大尺寸AMOLED顯示及照明用高性能有機發光材料、柔性玻璃基板、印刷顯示新型材料、智慧型調光窗戶用分散液晶材料、大尺寸高精度掩模版等材料,以及大尺寸金屬靶材及氧化物靶材等配套材料的研發。
——電子元器件及終端。順應電子整機產品綠色化、微型化、集成化、智慧型化發展趨勢,積極打造涵蓋物聯網硬體、PCB、存儲器、新型顯示器、微特電機、PC機、柔性顯示等於一體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圍繞碳化矽、氮化鎵、氧化鎵等為代表的寬禁帶第三代半導體單晶製造、薄膜外延、新型結構設計、先進制造工藝等關鍵技術,加快半導體雷射器、存儲器、處理器等積體電路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建設,做大做強積體電路設計、封裝環節,加大功率器件、MEMS感測器、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終端晶片等專用晶片開發力度,大力推動產品定義、IC設計與製造、封裝測試一體化協同發展。
2.汽車及零部件
順應汽車產業電動化、智慧型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趨勢,以新能源汽車整車為引領,重點引進造車“新勢力”,積極拓展氫能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強化“整零協同”發展理念,積極帶動關鍵零部件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加快“電動金華”建設,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汽車關鍵零部件。瞄準國內外造車“新勢力”,支持本地優勢企業積極嵌入特斯拉、比亞迪、零跑等整機廠商產業鏈配套,大力發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的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及管理系統。強化電控系統、電機+電控系統集成化產品開發,提升“三電”總成能力。加大汽車傳統優勢細分行業培育,積極突破輕量化輪轂、齒輪、高效自動變速箱、油電混合動力變速箱、控制驅動一體化等關鍵技術。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以“三鎮四基地”等產業平台為依託,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實施輕量化構件等產業配套項目,不斷推進產品結構由單一零部件加工向總成化、系統化和模組化方向發展,打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圈。
——新能源汽車及特種車。以零跑、吉利等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為依託,積極突破整車設計、動力總成、整車匹配等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探索發展以氫燃料為主的燃料電池乘用車,爭創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城市,支持在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雙極板、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創新。以路捷順的防爆車、飛神的房車、趙龍重工的改裝車等為重點,支持特種車“專精”化發展。
——汽車電子。把握汽車智慧型化發展趨勢,強化感測、控制、顯示等關鍵部件配套能力,著力發展車載高性能晶片、高精度車載感測系統、信息終端、車載高清顯示器等汽車電子重點產品。引導汽車企業加快開發輔助駕駛系統、車載互聯繫統、人機互動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信息娛樂系統等核心繫統,提升“軟裝備”配套服務能力。支持企業加強跨界合作,支持本地車企積極參與北斗導航車載系統建設與套用,提升產品安全性、便捷性、實用性。
——機車、腳踏車及零部件。進一步提升對電動腳踏車電池、電機、充電器、控制器、車架、輪轂等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推出智慧型型、環保型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強對低油耗、高環保的新型中小排量機車研發力度。
3.裝備製造
立足金華現有產業基礎,以高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為主攻方向,積極培育節能環保裝備、現代能源裝備、智慧型農機裝備、智慧型製造裝備、現代交通裝備產業,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興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以上。
——節能環保裝備。把握國家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機遇,支持固廢處置、標準電解銅、報廢汽車拆解回收等重點項目招引建設,研發基於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智慧型型綜合利用裝備。大力發展高可靠性、低消耗、副產品可資源化的煙氣脫硫脫硝、高效除塵、垃圾碳化、有機廢氣淨化等環保設備,延伸拓展污水處理和配套污泥處置設備,節水、再生水處理及利用設備等產品。
——現代能源裝備。大力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積極研發電力物聯網相關的感知終端、監測設備和無線組網技術等關鍵技術和裝備。鼓勵企業參與水電、潮汐能、洋流能發電基地建設,穩步發展氫能、風能、空氣熱能、餘熱利用裝備。延伸拓展生物質和垃圾高效清潔焚燒發電成套裝置、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成套裝備。加快發展規模儲能用鋰離子電池、鉛碳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與大容量超級電容儲能等儲能設備。
——智慧型農機裝備。順應現代農業規模化、信息化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自動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農機裝備。積極開發果菜茶規模化採收與初加工、食用菌機械化接種、畜牧水產養殖自動餵料和環境控制、田間運輸和冷鏈倉儲等集成配套設施裝備。聚焦糧油產業全程機械化發展,推進直播、移栽、施肥、烘乾、耕作、收割等裝備套用。積極推廣旱糧作物收穫技術,加大倉儲、產後加工的集成配套。
——智慧型製造裝備。支持優勢企業強化伺服電機、控制系統、減速器、本體製造、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焊接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延伸拓展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大力發展AGV小車,打造覆蓋機器人產品創新和套用拓展的產業生態。聚焦新能源汽車、芯光電等重點行業套用領域,加快研發高檔數控工具機、智慧型數控系統、精密軸承、高端模具等高檔整機裝備和關鍵核心部件。面向五金、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提質增效需求,著力開發一批柔性化、智慧型化成套生產線。
——現代交通裝備。加大數顯遙感研發、碳纖材料、聚合物鋰電池、增材製造、機械製造等優勢企業培育引進力度。加快構建覆蓋“研發—設計—測試—總裝集成”的無人機全產業鏈。搶抓全省大力推進軌道交通產業建設機遇,引導本地企業積極嵌入中車系產業配套,積極發展高速轉向架、信號系統、捷運綜合監控系統、車輛架修和大修等軌道交通裝備。
4.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
加快製劑和原料藥一體化,大力發展特色中藥及保健品、生物技術藥物、化學新藥等優勢產品,推動高端醫療及運動健康器械創新發展,整合全域資源,努力打造成為全省特色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以上。
——特色中藥及保健品。大力支持開發特色中藥和植物藥,加強品牌與質量建設,做大做強“浙中部醫藥谷”。提升中藥製備能力,加快中藥有效成分提取、浸膏劑、膠囊劑、顆粒劑、片劑等生產線的GMP認證。開發以心血管藥物為重點的現代中藥,加快銀杏、夏天無等中藥新型製劑研究。創新保健食品的研發體系,積極推進鐵皮石斛、靈芝等藥食同源保健食品開發,延伸拓展保健食品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維生素D3保健品、氨基葡萄糖等營養化學品。
——化學新藥。加大針對治療抗腫瘤、抗抑鬱、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病等大病領域原料藥和製劑藥的研究、生產和銷售,積極推進新藥研發以及製劑藥的國際化。重點關注國際市場上通用名藥以及專利到期藥,支持企業積極仿製臨床急需、市場短缺的國外專利到期藥品。提高仿製藥質量水平,結合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加快提高口服固體製劑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
——生物技術藥物。發揮金華原料藥產業優勢,加快提升生物製藥工藝,加強合成生物學、代謝工程在藥物技術中的套用,積極研發生物催化、酶轉化等微生物藥物產品。支持企業積極研發乾細胞、免疫細胞、CAR-T等細胞治療產品。
——高端醫療及運動健康器械。支持優勢企業積極進入醫療器械產品領域,大力發展醫用機器人、心臟瓣膜、人工器官和消融類、電刺激類、新能源類、新材料類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和高價值醫用耗材,延伸拓展可穿戴遠程診療、基因診斷、智慧識別、手術導航、精準給藥系統等智慧醫療技術和產品。支持發展微創外科、醫學美容、口腔醫學、骨科植入物等新型醫療產品。加快美妝行業發展,推動金華從美妝“大市”向美妝“強市”轉變。加快人工智慧、感測控制、虛擬現實等數位技術導入,推動跑步機、動感腳踏車、健腹器、筋膜槍、按摩椅等運動健康器械功能拓展、情趣提升,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運動健康器械生產基地。
(三)延伸探索一批前沿未來產業
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瞄準數字經濟、新材料等前沿領域,依託全市高能級產業平台和各類新興產業平台,積極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未來產業項目,爭創全省未來產業先導區。
1.數字經濟前沿領域
密切跟蹤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大力培育智慧型計算產業,超前布局發展量子信息、空天一體化等產業。
——智慧型計算。以金義新區信息技術套用創新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為支撐,加快國產信創工程推進,大力發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算法、作業系統、高端伺服器等智慧型計算產品及套用服務。以龍芯項目為依託,積極融入全省智慧型計算產業鏈發展生態,引導、鼓勵信息技術企業基於龍芯技術體系開發產品及解決方案,帶動龍芯技術體系分行業、分領域套用擴展,同步完善相關周邊設備、零部件、集成套用和配套服務,加快芯機聯動培育信創產業集群,力爭將其打造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有標桿意義的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示範基地。
——量子信息。強化與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等技術產業化合作,圍繞核磁共振量子計算、中性原子量子計算、光量子計算等技術,加快量子密鑰接入、量子身份認證、量子數據存儲等量子增值套用拓展,逐步發展和延伸量子信息產業鏈,把金華打造成量子通信套用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新興產業發展基地,爭創全省領先的量子通訊產業發展先行區。
——空天一體化。主動融入北斗導航系統國家發展戰略,推進北斗晶片、天線、板卡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開發手機、穿戴、車載、船載、機載等終端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發展地理信息綜合套用,構建“北斗+”產業融合套用生態圈,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北斗終端生產和系統集成產業集群。
2.新材料前沿領域
聚焦磁性電子材料、石墨烯及改性材料、金屬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智慧型顯示材料等優勢領域,加快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突破規模化製備技術和套用技術,推動產業做大做強,積極延伸產業鏈條。
——磁性電子材料。順應磁性電子材料高性能、低污染、小型化發展趨勢,以橫店東磁為核心引領,以永磁鐵氧體、稀土永磁體、軟磁鐵氧體等為主攻方向,積極開發磁性電子中高檔產品,加強配方、工藝改進提升,帶動產業實現趕超發展。把握微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新需求,提升磁性電子材料對下游產業的適配水平,加大高頻磁性材料在5G、智慧型終端產品上的套用,延伸拓展磁性材料產業鏈,力爭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磁性電子產業基地。
——石墨烯及改性材料。以金華石墨烯套用研究產業園為依託,大力發展系列化、標準化、低成本石墨烯粉體材料及其改性材料。加快研發石墨烯超級電容和超級電池技術,推動石墨烯在鋰(鈉)離子電池、鉛蓄電池等儲能和能源轉化領域的技術開發、套用和產業化。圍繞石墨烯在感測器、觸控螢幕等數字經濟相關領域套用,積極拓展基於石墨烯材料的感測器、觸控器件、電子元器件等產品。
——金屬新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車、裝備製造、五金製造等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汽車面板、軸承鋼、高性能工模具鋼等鋼鐵新材料,積極拓展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價值銅材製品。順應合金製品高端化發展趨勢,以超薄輕質、高強精密、大規格為主攻方向,加快新技術、新裝備套用,大力發展高性能鋁合金、銅合金和鈦合金等合金材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拓展高性能鋁合金板錠、高性能變形輕合金和鑄造輕合金材料、精密銅管和超薄銅板帶、金屬粉體材料等產品。
——無機非金屬材料。大力發展高品質玄武岩纖維、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膜、LED用藍寶石晶體襯底、新型中紅外雷射晶體、非線性光學晶體、第三代半導體晶體材料等產品。積極開發複合材料低成本規模化製造技術,拓展其在民用領域的套用,打造“高性能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輕量化裝備”產業鏈。支持企業拓展電子陶瓷、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鋯為主的陶瓷基複合材料領域,積極拓展無水氟化氫及製冷產品等氟化工材料領域。
(四)產業空間布局
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和浙江省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等重大戰略建設,大力推動市區六大萬畝工業平台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市區工業首位度,著力打造“一廊兩帶、一軸雙核多點”的總體布局框架。
1.突出“一體化”,打造“一廊兩帶”
“一廊”:即浙中科創走廊,涵蓋金華市區、蘭谿市和義烏市,貫通北部(滬昆高速)、中部(金義東軌道交通、金義快速路和金義中央大道)、南部(金義東公路)等交通主幹道,發揮集聚輻射和協同聯動作用,共同打造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金南翼”。推進功能開發和能級提升,加快金華科技城、義烏科技城、師大創新城、中央創新城、光電創新城、金蘭創新城等六城聯動,謀劃布局一批高能級科創飛地、高科技產業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高科技產業合作園區等創新平台,積極培育芯光電、生物醫藥、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群,加快軍民融合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
金華科技城:重點布局以信創和數字貿易為引領的數字經濟產業,按照“產、學、研、休等功能一體”的新城發展模式,打造科技創新孵化區、高新產業發展區、高教文化創業區、數字貿易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組團。 義烏科技城:重點布局高等教育、研發創新、商務辦公、新能源汽車產業,以義烏江、南江為紐帶,打造雙江湖活力環,形成“教學組團、科研組團、產業孵化園”三大板塊。培育壯大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和義烏研究生院、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浙江分院)、復旦大學義烏研究院等創新機構;聚焦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關鍵技術創新突破,發展中科院科研平台、高校科研平台、企業研究院協同共建的產學研服務配套體系。 師大創新城:重點布局高等教育、生物醫藥、信息安全、跨境電商產業。推進大學科技城建設,支持設立基礎研究中心、產業孵化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發展創業孵化、科創文創產業;依託城北跨境電商產業園,完善跨境電商服務鏈生態,拓展金融、物流、國際稅務、智慧財產權等增值服務,配套發展直播電商、軟體、文創等數字經濟相關產業。 中央創新城:聯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健康生物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周邊區塊,持續升級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等產業鏈,構建“一湖、四區、多組團”空間結構,實現“創新智谷”和“生態綠谷”雙谷融合,招引“數字經濟+”“文化創意+”“智慧型製造+”等企業、院所,建設科研院所、孵化平台、企業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基地。 光電創新城:重點布局以新型智慧型消費終端為主的晶片感測器及智慧型終端產業,持續引入重大LED產業項目、太陽能電池基礎件項目,大力推動全球光伏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創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省級重點實驗室,合力打造信息光電產業創新綜合體、眾創小鎮、醫療器械產業園、“5G+”智慧型終端創新研發中心,推動高新園區向創新城區轉型,構建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和政策鏈深度融合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金蘭創新城: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裝備、光膜新材料、生物醫藥、教育培訓等特色產業,以“一芯七島”為架構,以浙師大行知學院和電驅裝備小鎮為核心,聯動生命健康產業園和蘭溪經濟開發區江南園區,謀劃建設蘭溪行知協同創新中心、蘭谿市科技創業園、睿珀智慧型科技產業園、電驅裝備小鎮、上海同濟科創園等平台載體。 |
“兩帶”:即“金華市區-蘭溪-武義-永康”和“義烏-東陽-浦江-磐安”兩大科創產業聯動發展帶,是全市產業發展的核心支撐,積極統籌市區、義烏和各縣市的產業職能分工和融合發展,努力轉變產業粗放發展和資源低效利用模式,構築優勢突出、層次分明、協作高效、配套完善的區域產業體系。
2.突出“高質量”,構築“一軸雙核多點”
“一軸”:即金義主軸,以加快形成金義都市圈核心區為目標,推進金華市區、義烏聯動發展,強化產業協同,大力培育芯光電、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打造新時期引領浙中崛起的戰略增長軸線。
“雙核”: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分別發揮在兩帶建設中的核心帶動作用,增強金華市產業發展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和區域吸引力。
“多點”,結合各區域特色產業基礎,以全市園區整合提升為工作抓手,突出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萬畝千億”產業平台支撐作用,加快推進重點產業園區的新一輪規劃和全域工業用地整治。
表2 “十四五”金華市重點產業平台發展導向
| | |
| | 以高端製造業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芯光電、新材料、裝備製造等產業,集中力量進行高起點、高標準開發,積極引導先進產業、重大項目、優質資源集聚,全面強化創新功能、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效應,使之成為金華市產業發展平台“產業升級最為快速、服務功能最為完善、設施配套最為先進”的核心載體。 |
| | 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數字經濟等產業,加快最佳化空間布局,力爭打造高端製造新平台、數字經濟新高地和產城融合新樣板,成為金華市產業平台發展的引領示範區。 |
| 整合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義烏雙江湖新區等產業區塊,重點發展芯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最佳化升級紡織服裝產業,力爭躋身全省國家級開發區第一方陣。 |
| | 重點建設婺城飛揚智慧型製造萬畝千億產業園,在整合浙中信息產業園和金華高新園區軟體與服務外包基地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慧型裝備產業,最佳化提升數字服務產業,積極打造“浙中矽谷”。 |
| 重點建設蘭溪光膜新材料萬畝千億產業園、江南高新園,加快發展新材料、芯光電、生物醫藥、現代交通裝備、紡織服裝等產業,積極打造全市工業核心引擎。 |
| 培育發展芯光電、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最佳化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積極發展科技創新、金融商務等生產服務功能。 |
| 重點發展智慧型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產業,結合文化創意和工業設計提升紅木家具等智慧型家居產業,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全中國“磁都”、長三角重要的生命健康產業生產製造基地、浙江領先的新材料智造基地和創新高地。 |
| 重點發展新材料、智慧型裝備、五金製造等先進制造業,配套發展科技金融、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以浙商回歸園、中國(永康)五金物流港做支撐,打造“世界五金之都”核心承載平台,積極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國家級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和省級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 |
| 充分發揮永康傳統產業特色優勢,重點發展自動化成台套林草作業裝備、綠色園林和林業裝備、智慧型化設施農業和精準農業裝備、經濟作物自動化作業裝備、林草裝備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的智慧型化特種裝備,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林草裝備科技創新園,積極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現代農業裝備創新基地、現代農業裝備製造科技新城區,爭創省級高新區。 |
| 主動融入全省“一體兩翼”區域發展格局,積極培育智慧型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做精做優五金製造傳統優勢產業,打造全市重要戰略增長點。 |
| 大力引進培育發展智慧型裝備產業,加快提升水晶等傳統產業向時尚休閒產業轉型,積極打造節能環保型產業集聚區、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高文化品位生態產業城。 |
| 磐安工業園和金磐扶貧經開區整合提升,打造磐安經濟開發區,把握碳達峰機遇,加快培育生命健康、綠色經濟等特色產業集群,爭創全省生態工業發展先行區。 |
| | 以芯光電產業自主創新套用為切入點,搶抓晶片國產化機遇,為長三角地區自主創新套用提供產品、技術和運維服務。 |
| 圍繞前沿光電材料技術前沿和重點領域,聚焦以LED光電為主導的新型顯示材料和以太陽能光伏為主導的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為重點的前沿光電材料,建立芯光電全產業鏈體系。 |
| 加快形成集健康生物藥品研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完整產業鏈,研發以首仿藥、仿製藥為主體,擁有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藥品創新成果;製造以維生素D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特色醫藥細分產業為重點。 |
3.突出市區“首位度”,加快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聚焦提升市區“首位度”,堅持規劃引領與市場運作有機結合,引入爭先創優賽馬機制,最佳化市區產業空間布局,強化重大項目招引,引導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將六大萬畝工業平台打造成市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到2025年,市區六大萬畝工業平台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占市區比重50%以上,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32萬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5%以上,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家以上。
專欄2:市區六大萬畝工業平台及“比拼賽馬”重點任務 |
為進一步提升市區工業“首位度”,加快市區工業平台高質量發展,激發各區對平台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市區六大萬畝工業平台“比拼賽馬”機制。 一、六大萬畝工業平台及產業布局導向 婺城區: 臨江智慧型裝備產業平台,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 飛揚智慧型製造產業平台,重點發展汽摩關鍵零部件產業。 金義新區(金東區): 信息技術創新產業平台,重點發展信息技術創新套用產業。 江嶺高新智造產業平台,重點發展智慧型家居產業。 金華開發區: 健康生物產業平台,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新能源及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平台,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重大項目招引。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強化駐外招商引才制度,立足各平台產業定位,重點聚焦國際國內500強企業,以及上市公司、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等,引進一批“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項目。到2025年,六大平台累計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50個以上,其中上市企業項目40個以上,實際到位資金600億元以上。 (二)加快產業創新步伐。持續推進數位化改革,加快推進以未來工廠為引領的企業智慧型化改造。充分發揮G60科創走廊、金華科技城、中央創新城、師大創新城等創新平台帶動作用,謀劃建設中醫藥實驗室、“先進光源”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企業培育力度,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到2025年,六大萬畝工業平台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8%以上,製造業投資年均增長達到30%以上,規上企業智慧型化診斷實現全覆蓋。 (三)加快主導產業培育。各平台要圍繞確定的主導產業精準發力,加大項目謀劃和招引力度,補齊產業鏈關鍵短板,推動產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到2025年,六大萬畝工業平台主導產業集聚度超過65%。 (四)強化企業主體培育。深入實施“雄鷹行動”、“雛鷹行動”、“尖峰計畫”等,加大對“大企業大集團”、“專精特新”、“隱形冠軍”、“放水養魚”等企業梯隊培育力度,到2025年,新增10億元以上企業15家,省級“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15家以上,新增上市企業4家。 (五)強化品牌標準打造。深入貫徹實施國家“三品”戰略工程,協同推進標準強市、質量強市、品牌強市建設。實施製造業“標準化+”行動,鼓勵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鼓勵企業採用先進質量管理體系,助推企業提升質量管理創新能力,全力打響“品字標”區域公共品牌。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品牌企業15家以上,發布“浙江製造”標準3項以上。 (六)提昇平台畝均效益。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開展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提昇平台土地使用效率,推動平台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最佳化和增長動力轉換。綜合運用市場和行政手段,差別化配置資源要素,倒逼平台高耗低效工業企業出清。到2025年,六大萬畝工業平台規上工業畝均稅收達到32萬元以上。 (七)促進要素資源集聚。各平台要加快開展工業用地的做地工作,引導金融、土地、能源、環保、科技、人才等要素資源向六大萬畝工業平台集聚。統籌現有各類工業專項資金,支持六大萬畝工業平台發展。劃定市區工業用地控制線,確保工業用地總量基本穩定和“工地工用”,市區每年新增出讓工業用地面積和能耗指標優先保障六大萬畝工業平台,對六大萬畝工業平台之外的鄉鎮工業功能區和村級工業集聚點,實行整合提升或萎縮退出。 |
四、主要任務
主動順應新形勢新目標新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版和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2.0版,加快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全力打好創新智造“組合拳”,實施助推金華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八大行動”,為助力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一)實施產業集群“鏈式聚合”行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1.加快重大項目招引建設
實施新一輪擴大有效投資行動,鼓勵和引導投資重點投向十大重點行業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市區六大萬畝工業平台建設,緊盯龍頭企業創新發展需求,探索建立產業鏈發展基金,加大杭甬溫、滬蘇皖、深圳、北京等重點地區招商力度,積極引進世界500強、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優質項目,加快吸引一批上下游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最佳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抓好招投標、工程施工、安全監管、項目驗收等各個環節。到2025年,招引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50個以上。
2.推動標誌性產業鏈強鏈補鏈
實施“鏈長制”集成推進,以“2+4+X”先進制造業體系為重點,建立健全產業鏈培育工作體系,謀劃建設3-4條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示範產業鏈,爭創現代化產業鏈強市。實施產業鏈基礎提升工程,梳理一批產業鏈重大項目、關鍵技術核心項目、產業配套項目招引目錄,編制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計畫,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產品套用的政策支持,引導龍頭企業加強研發攻關和套用推廣。瞄準產業鏈自主可控,圍繞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元器件等“五基”領域,組織企業實施一批工業強基示範項目。到2025年,實施省級首台套100項以上。
3.實施產業鏈供應鏈山海協作
圍繞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任務要求,大力實施“山海協作”,支持武義、磐安探索生態工業發展新路徑,推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聯動發展,做優做強綠色產業。支持永康、義烏等工業大縣與山區縣開展產業鏈協作,推動產業有序精準轉移、協同創新,協同推進強鏈、補鏈、延鏈,推動山區縣加快融入全省標誌性產業鏈生態圈,帶動山區縣產業發展。推動“飛地”建設,完善產業合作、科技創新、利益協同機制。
4.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升級行動,強化“技術—產品—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的全鏈條培育路徑。支持現代五金產業集群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樣板區”。推動芯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嵌入全省“十大標誌性產業鏈培育行動計畫”,實現融合提升。對標我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培育一批省級“新星”產業群。大力實施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八大專項行動,全市域打造國家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示範區,形成一批有金華辨識度的經典產業、時尚產業。深入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專項行動,全面破除“低散亂”格局。到2025年,淘汰落後產能涉及企業600家,完成“低散亂”整治10000家。
(二)實施企業梯隊“培大育強”行動,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1.大力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引領性帶動性的龍頭企業
圍繞產業鏈推動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總部型企業和上市公司集聚,培育一批在產業鏈供應鏈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鏈主型企業。以“雄鷹行動”“單項冠軍”“四金”企業為指引,支持龍頭企業積極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強化品牌建設,成長為行業標桿。支持龍頭企業通過企業併購、債權重組、資產注入、整體合併等方式,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控制力。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加大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力度,大力支持企業開展智慧型化改造、產業鏈協同創新、軍民融合等重大項目。到2025年,新增“雄鷹行動”入庫培育企業10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3家以上。
2.支持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深入實施“放水養魚”行動,加快青春期企業培育發展,推動一批營業收入在0.5億~5億元之間、細分市場有競爭優勢、成長性好、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優質企業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實施小微企業“雛鷹計畫”,支持中小微企業打造細分行業領域“隱形冠軍”。強化“小升規”培育工作,實施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既“促上規”,也“防下規”。把握北京交易所、科創板創設機遇,實施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尖峰行動”2.0版。到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到7000家以上,累計培育國家、省“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上市公司數量較2020年實現翻番。
3.引導大中小企業融合貫通發展
以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標誌性產業鏈為重點,圍繞供應鏈整合、創新協作、數據套用等產業發展關鍵環節,以專業化園區為主體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支持金華開發區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建設。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組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產業化合作、新產品推廣套用等活動,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水平。創新集群治理模式,支持集群內部企業建立目標統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激勵機制,提升集群穩定性和競爭力。引導龍頭企業強化戰略合作,打造強強聯合的產業聯盟、戰略聯盟、攻守同盟。到2025年,建設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體10個以上。
4.全面提升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
貫徹落實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對標提升工程,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和抗風險能力為目標,全面加強企業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加快建設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中心,加快推進金華市智慧型製造研究院、民營經濟學院(企業家學院)、工業設計中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企業服務資源整合,將其打造成為全市服務企業的綜合大平台。大力弘揚新時代婺商精神,引導企業專注主業、堅守實業,打造一批百年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力、話語權的知名企業家。實施“浙商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培育計畫,全面拓展提升企業家和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創新能力和風險應對能力,加快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三)實施科技創新“培原造峰”行動,打造G60科創走廊金南翼
1.高水平打造浙中科創走廊
加大浙中科創走廊建設力度,面向國內國際聚合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創新機構,提升區域創新能級,構建“一廊串聯、六城聚力”的創新空間新格局。高起點建設婺江實驗室,積極爭創浙江省實驗室,打造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和聯合實驗室,提升技術創新策源能力。深度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推動芯光電、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數字經濟、新材料等產業創新發展。深化異地研發機構、異地孵化器及“科創飛地”等新興區域經濟科技合作,推動滬杭技術外溢和金華產業鏈協同發展。到2025年,招引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所40家。
2.大力度引培創新人才隊伍
深化“揭榜掛帥”全球引才機制,構建“高精尖缺”人才開發目錄庫,全面落實“雙龍引才”新政,集聚一批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縣(市、區)建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人才產業園。支持浙師大發揮人才蓄水池作用。實施“技能金華”行動,做大做強“雙高”特色高職,支持金華市技師學院等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爭創省級產教融合改革示範區。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統籌推進“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八婺工匠”“技能標兵”選樹培育、技能人才晉級獎勵計畫,完善技能人才終身學習體系,培育一批專業水平一流的“金華工程師”和技藝精湛的新時代“金華工匠”。
3.全方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引導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發明專利全覆蓋。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2.0”行動,構建完善“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科技企業培育鏈。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開展套用技術研究、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和工程化開發,爭創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戰略性創新平台。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突破3000家、10000家,新增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00家以上。
4.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積極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橋樑,依託浙大金華研究院、金華智慧型製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打通產學研合作通道,引進轉化先進成果,大力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圍繞企業需求開展研發,強化產業技術供給。繼續辦好工科會,面向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發布並遴選一批創新度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成果,與企業聯合開展研發。打造浙中科技大市場3.0版及國際化試點,引進落地轉化一批國內外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吸引國際國內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來金華落地及轉移轉化,爭創G60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四)實施數位化“改革賦能”行動,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
1.加強產業大腦建設推廣
發揮五金(電動工具)、織造(棉紡織)等產業大腦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聯接優勢,提升產業分析、引導、調度、管理能力,開展基於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套用的精準配置、高效對接和協同製造。推動數字經濟系統政府端“地方專區”模組和企業端“地方套用”模組建設,鼓勵基礎條件好、套用需求突出的縣(市、區)率先開展分行業試點,在統一通用平台、統一開發標準、統一套用框架下發展,結合當地實際,推動個性化、有特色的產業大腦套用創新、實踐創新和服務創新,推動市級特色套用與省級產業大腦綜合集成。開展市級層面產業大腦建設套用的理論體系和制度規範體系研究。
2.打造一批智慧型製造工廠
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協同創新智造專項行動,提升重點行業企業智慧型製造水平。強化試點示範引領,開展“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未來工廠”’梯次培育,加快打造一批智慧型製造標桿工廠。構建新智造公共服務體系,依託金華智慧型製造研究院,大力培育和引進一批智慧型製造工程服務商,為企業智慧型製造提供技術服務支撐。到2025年,累計培育省市級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未來工廠”100家以上;引進和培育省、市級智慧型製造工程服務商分別達到50家、100家以上。
3.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
大力支持現有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套用先進數位技術,加快提檔升級和套用場景創新,支持有條件的平台積極嵌入我省“1+N”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和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體系。支持永武五金產業集群先試先行,打造跨區域、跨行業的五金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強化資源整合提升,逐步形成面向長三角乃至全國的五金行業大數據運營服務中心。加大重點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支持力度,推動磁性材料、芯光電等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加快工業技術軟體化,支持龍頭企業、第三方服務商開發一批面向產業鏈、供應鏈服務的工業APP,增強數位化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到2025年,累計培育省級以上工業網際網路平台50家以上,服務2萬家以上工業企業。
4.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
積極開展兩業融合試點建設,加快縱向產業鏈條協同、數字融合創新協同、跨界集成創新協同,推進制造企業向創意孵化、研發設計、售後服務等產業鏈兩端延伸,不斷提高金華製造的市場占有率。支持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領域積極創新發展。支持工業設計基地積極拓展信息、檢測、智慧財產權等生產性服務業,爭創省級服務型製造功能區。到2025年,培育形成5個以上兩業融合試點區域,新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平台)25家。
5.超前部署一批數字新基建
布局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深化“5G+產業”融合套用,構建數字套用新生態,多維度創新製造業套用場景。最佳化智慧型化基礎設施布局,推動傳統基礎設施疊代升級。深入實施寬頻金華、雲上金華建設,建設雲計算、邊緣計算等雲基礎設施。部署套用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加快推進窄帶物聯網和萬物互聯建設。加強信息安全保障設施建設,增強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到2025年,建設5G基站2萬個以上。
(五)實施質量提升“金品金華”行動,構築產品競爭新優勢
1.大力發展品牌經濟
大力實施區域品牌競爭力提升工程,積極提升永康五金、義烏小商品、蘭溪紡織等區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企業創牌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支持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品字標”“浙江製造精品”等認定,打造一批商標品牌示範企業和永續經營的“百年老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註冊國際商標、收購國際品牌,加強品牌整合,推進品牌國際化發展。全域推進“品字標”質量承諾“四個100%”工作體系建設,確保“品字標”企業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新增“品字標”企業200家以上。
2.全面開展品質製造
深入開展質量提升示範行動,指導企業套用先進質量管理辦法,建立覆蓋全員、全過程的治理管理體系,培育質量標桿企業,支持企業爭創省政府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引導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大力開展質量對比、質量攻關,全面提升工藝裝備、技術服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施檢驗檢測能力提升計畫,強化市縣聯動,合作共建一批特色鮮明的質量檢驗中心,提升產品檢測、科研攻關、制定標準等能力服務,積極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結果與其他地區互認互通。建立健全產品質量安全評估、風險監控和分類監管機制,完善缺陷消費品召回制度。
3.提升標準供給水平
加強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支持標準化服務機構發展,建立市級標準培育清單庫,構建“創新成果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孵化鏈條,構建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金華製造”標準體系。開展對標達標工作,樹立一批企業標準領跑者,引導本地企業積極採用國際、國內通行標準改造工藝,提升先進制造水平。加快推進國際標準化合作,加強標準互認互通。建立智慧財產權數位化保護機制,全面推進商標註冊全程電子化,提高專利、商標註冊審查質量和效率。
(六)實施製造業“綠色安全”行動,加快推動低碳化發展
1.加快產業低碳化轉型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實施低碳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大力培育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等低碳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分行業、分區域進行落實,加強項目審批和節能審查協調聯動,建立健全用能審查閉環機制。以水泥、印染、化纖、造紙等領域為重點,嚴格限制新建產能,逐步、分類壓減現有存量產能。聚焦重點領域,推進主要用能企業逐步實現碳賬戶全覆蓋,完善碳交易市場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製造企業出口產品碳標籤試點,以“嚴格限制一批、培育發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分類削減一批”為抓手,推動製造業碳達峰和高質量發展綜合平衡有機結合,加快構建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
2.推行綠色製造模式
選擇一批積極性高、社會影響大、帶動作用強的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探索建立綠色供應鏈制度體系。實施綠色製造升級工程,鼓勵企業開展低碳能源替代,加強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進一步發揮結構節能作用,重點支持企業利用數位化轉型賦能新一輪低碳化技術改造。組織開展工業節水技術改造,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活動。提高能源審計、評估檢測、技術諮詢、節能診斷等綠色製造服務能力。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積極爭創國家綠色工廠。到2025年,創建省級綠色低碳工廠50家以上。
3.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強化工業行業安全管理,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快工業機器人、智慧型裝備在危險工序套用,鼓勵企業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技術,加快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本質安全化進程。深入落實工業園區等功能區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確保工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落到實處。
(七)實施產業空間“提檔升級”行動,最佳化區域生產力布局
1.加快市域協同發展和能級提升
大力支持金義新區建設,加大在規劃布局、重大資源調配等統籌力度,以超常規舉措抓好整合、改革、產業三篇文章。增強金義主軸科技、人才、投資、信息等要素集聚能力,圍繞金義一體化,強化市級統籌,以產業為紐帶,加快金蘭、金武、義東、義浦、東磐同城化發展,大力支持工業大縣能級躍遷。到2025年千億級工業大縣達到5個。
2.整合提升一批高質量骨幹平台
加強“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建設,構建省市兩級“萬畝千億”平台協同體系,推進產業平台整合創新提升。加快提升市區工業首位度,加大六大萬畝工業平台升級改造和整合力度,推動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資源和要素保障向平台集中。大力支持龍芯智慧產業園爭創國家級信息小鎮。建立健全工業園區配套建設職工宿舍的常態化機制,完善住宿、餐飲、娛樂等生活配套服務。
3.加快特色園區專精特新化發展
提高小微企業園國有資本投資開發建設比例,高標準開展園區產業鏈延伸、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提升,創建一批重點行業專業園、示範性數位化小微企業園、星級小微企業園。打造產業關聯配套產業園,推進鑄造、電鍍、熱處理產能置換。鼓勵採用“園中園”模式,支持和引導各類開發區、高新區建設園中園和小微企業園,推進專精化發展。到2025年,新增10個省級“四星級”以上小微企業園。
(八)實施對外開放“樞紐節點”行動,更高水平融入新發展格局
1.大力推進自貿區金義片區建設
堅持“對標國際、先試先行”原則,全面推進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義烏商城、義烏陸港、金義新區三大區塊建設,推動“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輻射帶動區”聯動發展。深化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進出自由“五大自由”改革,以打造e-WTP全球創新中心為契機,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創新中心,在跨境支付結算、貿易認證統計等方面先行先試,不斷增強在全球商品貿易領域的話語權。加快發展服務貿易,依託金義綜合保稅區和義烏綜合保稅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智慧電商物流中心和服務貿易創新示範高地,爭創國家服務貿易示範城市和服務外包創新發展試點城市。突出聯動發展,建立健全三大區塊協同發展機制,推進自貿試驗區政策功能向區外延伸,加強與上海自貿區試驗區、浙江自貿區試驗區其他區域、聯動創新區聯動發展。
2.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協作
精準把握金華產業稟賦,加強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產業合作、錯位和協同發展,深化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戰略合作,跟蹤對接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五大新城”建設,大力招引信息技術、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落戶我市,積極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實施都市圈協同戰略,推動金義都市區與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的緊密對接和分工合作。依託長三角內陸開發聯動發展服務中心,更好地發揮金華連線浙閩贛皖十二城、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作用,提高區域產業合作層次與水平。
3.深化工貿聯動拓市場
在鞏固歐美、日韓等市場基礎上,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東協、非洲等新型市場。探索推進出口產品轉內銷,大力支持永康開展“浙江省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產業示範區”建設。實施“新零售+新批發”行動,鼓勵企業加強與國內大型流通企業、大型電商企業合作,加快推進一批出口優質製造企業與品牌電商的深度合作。促進電商、網路直播等線上消費平台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等我市優勢市場作用,深化“市場+製造”,推動外貿企業加快內銷產品研發,擴大國內市場份額。
4.全面深化全球產業精準合作
支持義烏率先實施國內國際雙循環十大行動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十大行動,建設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商貿節點。高水平推進“義新歐”貿易大通道、“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網上絲綢之路”大通道等三大開放通道建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進“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建設,支持捷克站、杜拜站、非洲站等境外系列站和中小企業海外中心建設,引導五金、紡織、汽車、裝備製造等產業“走出去”,支持龍頭企業在境外建立銷售和服務基地,提升產業國際化布局水平。高質量建設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示範區,推動婺非產業對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智力支撐
加強對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強化市縣統籌、部門協同、分級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實行重點任務專班負責制,強化日常督查和年終考評雙重考核機制,將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納入綜合考評、“攻堅爭先大比拼”等活動重要內容,提高考核比重。重視發揮行業協會“橋樑”媒介作用,支持其加強對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專項調研,提升行業信息收集、反饋、服務能力。強化外腦借力,完善智庫諮詢、產業研究等工作協同機制,為推動金華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撐。
(二)加大財政金融支持
創新項目招引方式,加大資本招商力度,學習借鑑“合肥模式”,堅持“國有資本引導、市場化運作、科學決策、防範風險”的原則,以政府產業基金為引導,加大PE/VC等社會資本引入,構建完善“大項目招引-產業鏈配套-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重大項目招引模式。建立常態化、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與激勵機制,創新市本級扶工資金競爭性分配機制,大力支持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推動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發展。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大力推廣“一指減負”場景套用,切實幫助企業減負降本。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型和創新型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推動製造業貸款餘額穩步增長、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占製造業貸款的比重穩步提高。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盡職免責制度,完善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製造業的支持。加快落實創新產品政府採購政策,加大對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配套獎勵和補助資金力度。
(三)強化用地用能保障
堅持“工業用地姓工”原則,建立工業紅線管理機制,確保市區工業用地10萬畝、全市工業用地40萬畝總量不減少,區域內重點工業平台規劃工業用地總規模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維持在合理區間。積極推動工業大地塊集聚,提升重大產業項目承載能力。積極開展創新型產業(M0)用地混合使用。實施工業用地“退二優二”,重點支持總部中心和“放水養魚”等優質企業用地保障。在能耗強度達標的前提下,對單位能耗達到先進水平的製造業項目給予優先保障,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地區、優勢企業、優勢項目給予重點保障。
(四)最佳化人才政策保障
探索建立“企業評價+政府獎勵”的人才激勵和保障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鼓勵推動更多創新人才帶專利、項目、團隊創業。深化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打造高層次人才來金創新創業“綠色通道”。積極主動為人才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完善創業金融扶持、稅收優惠、住房保障、子女就學、家屬就業、醫療保健等工作生活全覆蓋的服務保障體系。
(五)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以數位化改革為總抓手,紮實推進工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工業經濟“數智”治理水平。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工業用地全域整治,加快低效用地、產能出清。完善差別化用地、用能、排放等政策措施,開展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力促畝均效益儘快趕上全省平均水平。改革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建設機制,建立招商資源統籌機制,實現重大項目全市統籌、資源要素集聚保障、利益合理共享。全面落實民資、外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大力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進一步完善企業經營風險精準監測服務體系,構建企業紓困解難工作閉環。
(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落實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健全政企協商、銀企對接、企業互助機制,落實企業家參與重大產業政策制定機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建立健全“三服務”長效機制,支持企業服務綜合平台能級提升,強化企業碼等數字治理新工具導入,打造涉企服務2.0版本,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快“無證明城市”建設,深化全覆蓋“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常態化企業開辦全流程“一日辦結”和地方設定涉企事項“零許可”。加快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標準地+承諾制”,進一步強化金華標準地數字招商產業地圖導引作用,實現供需雙方有效對接。
附屬檔案1:金華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縣(市、區)任務分解
附屬檔案2:金華市“一廊兩帶、一軸雙核多點”產業空間布局圖
附屬檔案3:金華市工業“十四五”重點產業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16000萬米超強耐磨柔性功能性工裝面料產業化項目 | | |
| | | | |
| | 萬舟三期、四期項目(1.2億米+0.6億米服裝面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26600噸多品種纖維混紡紗及800萬套功能性無縫內衣生產線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350萬套鋰電智慧型集成工具生產線及未來工廠建設項目 | | |
| | 年產150萬台鋰電旋切式采膠機生產線(未來工廠)建設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2800萬米清潔電器軟管及2080萬隻吸塵器配件生產線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500萬件鎂合金汽車結構件和100萬套鋁合金車架項目 | | |
| | | | |
| | | | |
| | 年產130萬台套自動變速器及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投資項目 | | |
| | 年產300萬件輕量化汽車鋁合金輪轂智慧型製造產業基地項目 | | |
| | 年產10萬套新能源商用車動力總成及底盤懸架系統生產項目 | | |
| | 電芯及電池模組各20萬隻/天生產線;二期、三期各新增電芯及電池模組各30萬隻/天生產線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建發動機聯合廠房、變電所、空壓站,建設年產80萬台1.5T、2.0T發動機生產線 | | |
| | | | |
| | | | |
| | 年產210萬件(套)汽車轉向(電動EPS)組件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萬噸/年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及20萬噸再生電解銅項目 | | |
| | 石化、核電泵閥鑄件綠色關鍵工藝系統集成創新及套用項目 | | |
| | 浙江萬衡工貿有限公司年產200萬台電子衡器擴建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350萬套鋰電智慧型集成工具生產線及未來工廠建設項目 | | |
| | 年產150萬台鋰電旋切式采膠機生產線(未來工廠)建設項目 | | |
| | | | |
| | | |
| | AMOLED光學膜塗布及非光學功能膜塗布項目(一期)及光電新材料項目(二期) | | |
| | 年產4500噸柔性顯示、柔性電子等用高性能聚醯亞胺光膜材料項目 | | |
| | 年產1億平米顯示屏用光學膠膜、鋰電池用高性能膠膜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71512KKLED產品及1億平方米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5000噸動力電池用6微米超薄雙光銅箔生產線技改項目 | | |
| | | | |
| | | | |
| | 年產1000萬平方米覆銅板、600萬平方米線路板省級智慧型化工廠項目(技改項目) | | |
| | | |
| | 年產30億片(粒)口服固體、1.5億瓶口服液體、0.5億片貼片、0.5億支軟膏劑、2.5億支注射劑及156.57噸原料藥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產1200噸羊毛脂膽固醇及8000噸精製羊毛脂項目 | | |
| | | | |
| | | | |
| | 年產5000萬支維氟醌乳膏等外用製劑及配套原料建設項目 | | |
| | | | |
| | 年產600噸甲基多巴原料藥、300噸甲基多巴中間體擴建項目 | | |
| | | | |
| | 年產2000噸FPNO、1200噸DS生產線技改項目 | | |
| | | | |
| | 年產600噸10023、20噸09022-A生產線技改項目 | | |
[1] “三鎮四基地”:金華裝備製造小鎮、義烏綠色動力小鎮、婺城飛揚智慧型製造小鎮,婺城、蘭溪、武義、永康4大汽摩配產業基地。
[2] “四金”企業:“金獅企業”“金牛企業”“金豹企業”“金鷹企業”。
[3] 培原,即推動科技創新主體擴面,培育一批量大面廣的創新主體;造峰,即推動高能級創新平台和企業再突破,力爭在部分前沿技術領域掌握主導權,形成競爭優勢。
[4] 質量承諾100%公示、品牌產品100%貼標、廠區車間100%亮標、廣告宣傳100%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