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四大家

說文四大家

說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許慎《說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其主要著作分別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基本介紹

  • 本名:段玉裁 桂馥 朱駿聲 王筠
  • 別稱:說書四大家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中國
  • 主要作品:《說文解字注》《說文解字義證》《說文通訓定聲》《說文句讀》
段玉裁,人物介紹,治學成就,說文解字注,桂馥,人物介紹,治學成就,朱駿聲,人物介紹,主要著作,其他著作,王筠,人物介紹,治學成就,代表著作,

段玉裁

人物介紹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懋堂,亦作茂堂。江蘇常州金壇人。室名經韻樓、二十一經堂。乾隆25年(1760年)舉人,屢任黔、蜀知縣。師事戴震,戴、段二氏年輩相若,均以樸學鳴於時,尤精六書,作《說文解字注》30卷,費時31年。卒年八十一。

治學成就

段玉裁生於雍正十三年,卒於嘉慶二十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鄉試,入都會試,屢不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銓授貴州玉屏縣知縣,後又為四川富順、南溪和巫山知縣。經10年,稱疾告歸鄉里。58歲時移居蘇州閶門外之枝園。段玉裁在京時,得師事戴震,並結識了錢大昕邵晉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學者。 返里後,又得與劉台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歲時,二次入都,得識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商討音韻、訓詁,頗為契合。乾嘉時代漢學昌盛,段、王兩家在音韻學訓詁學方面的貢獻極大。
段玉裁博覽群書,著述宏富,由經學以治國小。在國小範圍內,又從音韻以治文字訓詁。根基充實,深得體要。所著有《六書音均表》、《詩經國小》、《古文尚書撰異》、《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汲古閣說文訂》、 《 說文解字注 》及《經韻樓集》等書。 《六書音均表》在顧炎武音學五書》和江永 (1681~1762) 《古韻標準》的基礎上剖析加密,分古韻為17部,在古韻學上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積段玉裁30餘年的功力寫成,體大思精,為前所未有。他先為《說文解字讀》,每字之下博引群書,詳註出處,晚年才刪去繁文,簡約成《說文解字注》。嘉慶二十年(1815)五月全書刻成,風行一時,大為學者所稱讚,《說文》之學也由此而盛。
《說文》段注的主要特點是:①比勘二 徐(徐鉉徐鍇)本,刊正傳寫和刻本的謬誤。②闡明許書著作的體例。③引證經傳古籍,解釋許說,推求許說所本。④在許慎訓解之外,說明字義的引申和變遷;指出字有古今,義也有古今。⑤闡發音與義之間的關係,根據諧聲聲符說明音義相通之理。
《說文解字注》是徐鍇《說文系傳》以後的首部《說文》注釋書,在清代數以百計的《說文解字》研究大軍之中,段氏之作能夠一枝獨秀,的確有其過人之處。這部劃時代的巨著耗費了段氏畢生的心血,創見頗多,在學界影響深遠,反響巨大,王念孫評價為“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
說文解字注》也有不足之處:過分自信,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對《說文》作任意改動。過分相信許慎的說解,拘泥於小篆形體而強作解釋。對《說文解字注》的微瑕,清代不少學者都注意到了,並且以專著的形式予以訂正。這類代表性的著作有馮桂芬的《說文解欄位注考正》、徐承慶的《說文段注匡謬》、徐灝的《說文解字注箋》、鈕樹玉的《段氏說文注訂》、王紹蘭的《說文解欄位注訂補》等。

桂馥

人物介紹

桂馥,清(一七三六至一八0五)歷代人物年裡碑傳綜表作一七三三至一八0二,藝林年監作一七三六至一八0六,今依清代碑傳文通檢。字冬卉,一字未谷,號雩門,別號肅然山外史,晚稱老苔,一號瀆井,又自刻印曰凟井復民,山東曲阜人。
說文義證說文義證

治學成就

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0)進士,官雲南永平知縣。學間刻苦,於石考據之學。翁方綱阮元極推之。篆刻、漢隸雅負盛名。愈小愈妙,其八分書論者以為百餘年來第一。暮年始好寫生,別饒古韻。間作墨竹一叢,蒼苔數點,意趣橫逸。在陳道復徐渭之間。兼能山水,宗倪、黃。錢杜嘗輿討論,謂畫中惟點苔為難,故自號老苔雲。有《說文義證》、《繆篆分韻》、《續三十五舉》、《晚學集》、《清朝畫品》。卒年七十,一作七十一。(《墨林今話、廣印人傳、清畫家詩史、桐陰論畫、松軒隨筆、遲庵隨筆》)

朱駿聲

人物介紹

朱駿聲(1788~1858)中國清代文字學家。字豐芑,號允倩,晚年又號石隱,清代大學者,自署元和人。雍正二年(1724)分江蘇省長洲縣元和縣,1912年元和縣與長洲縣併入吳縣,有關傳記或作江蘇吳縣人。博學無書不讀,嫻習經史,擅長詩賦詞章。著作甚多,刻板的只有《說文通訓定聲》和《傳經堂文集》。
說文四大家

主要著作

說文通訓定聲》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韻部改編《說文解字》的書。全書以諧聲聲符為綱,按音分別歸屬古韻十八部。同從一聲符孳衍的字都聯綴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釋《說文本訓,引群書古注為證,即所謂說文;次陳述字的引伸義和因文字假借而產生的假借義,即所謂通訓;最後舉出上古韻文中的用韻來證明古音,凡同韻相押叫做古韻,鄰韻相押叫做轉音,闡明字音,即所謂定聲。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訓,對研究詞義的發展和轉變大有幫助。 胡適在為朱起鳳辭通》寫的序里說,《說文通訓定聲》“是一部有創見的書”。

其他著作

朱駿聲另有《禮儀經注一隅》、《夏小正補傳》、《小爾雅約注》、《春秋左傳識》、《離騷補註》等。以及堪定而未刊行者《尚書古注便讀》、《春秋三傳異文核》、《國小識餘》、《六書假借經證》、《秦漢郡國考》、《天算瑣記》、《經史問答》、《歲星表》等。《朱氏群書》收論著七種,有光緒八年(1882)臨嘯閣刻本;《朱駿聲文集》,有民國七年(1918)心社鉛排本。

王筠

人物介紹

王筠(1784-1854),字貫山,號籙友,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宋官疃人,語言學家,文字學家。出身於安丘書香世族、官宦之家。父親王馭超,乾隆丙午舉人,考取鹹安宮教習,歷任遂寧、潛山、霍丘、阜陽知縣,升壽州知州,為當時名宦。王筠道光元年(1821)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國史館謄錄議敘選山西鄉寧知縣,並曾權知曲沃、徐溝二縣。二弟王簡嘉慶己卯、庚辰聯捷進士。三弟王篖,道光己亥副榜。四弟王范,道光辛丑進士。
說文四大家

治學成就

王筠少喜篆籀,進而博涉經史,尤深《說文》之說。在京期間,與許翰何紹基陳慶鏞陳奐等名士切磋文字。“筠治《說文》之學,垂三十年。其獨辟門徑,折衷一是,不依傍人,論者以為許氏之功臣,段、桂之勁敵”(《清史稿·王筠傳》)。 王筠一生著述宏富,影響巨大。自著書50多種,勘訂他人書60餘部,計數百卷,可謂著作等身。為便於子弟閱讀,輯《海岱史略》百四十卷,為安丘第一部歷史名著。所著《說文釋例》、《文字蒙求》、《說文句讀》、《說文韻譜校》、《說文屬》等等,多有開拓性和突破性。王筠不但是安丘歷史上學術水平最高的學者,而且也是國內“說文四大家”之一。其中《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是樸學、文字故訓學方面的經典性代表巨著。

代表著作

同治四年(1865)王筠嗣子王彥侗表上《說文句讀》、《說文釋例》二書,由禮部進呈,先上同治帝留覽,後旨下南書房諸臣覆閱太子太傅潘祖蔭閱畢,跋其書後,備極推崇,謂在《說文》研究上“君書晚出,乃集厥成,補弊救偏,為臣尤巨”。由是海內之士爭先快讀“王氏說文”。尤其官晉時期,盛名遠播,山右文人學士無不景仰,爭列門牆,他被尊為“華北當代儒宗”。
民國初年,近代史學家柯劭忞將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等主要著作,收入他編纂的《續四庫全書》中。《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這兩部書於1983年北京市中國書店根據世界書局影印本又予影印,這一家之言愈加廣為世人所重。
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初,在張志公等人的倡導下,中華書局等單位重新刊行。其中舊時商務印書館顧不得著作權所有,翻印再三。台灣也不甘落後,印製裝潢尤精。於是,“王氏說文”的面紗逐漸揭開,海內之士得以快讀之。王筠先生留下的生命信息終得其歸宿。
王筠《說文句讀》一書,王筠採擷諸說文學大家的著作,辨其正誤,刪繁舉要,參以己意,集語言文字之大成,淺易簡明,是初學《說文》者較為便利的本子,共20卷。作者在自序中肯定了段玉裁力辟榛蕪,光大《說文》,同時也指出段書《說文解字注》“體裁所拘,未能詳備,余鼓輯為專書,與之分道揚鑣,冀少明許君之奧旨……取茂堂及嚴鐵橋、桂未谷三君子所輯,加之手集者,或增,或刪,或改,以便初學誦習,故名之曰《句讀》。”此書體現出刪篆、一貫、反經、正雅、特識五個方面不同於段書的要點,異於段、桂兩家之說1200多處。專家評價《句讀》“博採慎擇,持平心,求實義,絕去支離破碎之說”。
說文釋例》疏解許說,貫穿通達,博大精深,辭尚體要,為研究許書開闢了新途徑,使閱讀《說文》者能夠提綱契領,登堂入室。以上乃王筠此書的一大成績,其承上啟下之功,很值得大書一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