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與詳解
(1).誦讀以學習。
②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維》:“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
③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嘗出,過
里塾,諸生皆誦習公所為文。”
④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九:“和先生、同學疏遠了,和學校里誦習研討的一切
疏遠了。”
⑤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廿一經》:“庶學者誦習佩服既久,於訓詁名物制度之
昭顯,民情物理之隱微,無不瞭若指掌。”
(2).背誦並熟習。
①宋
蘇軾 《<范文正公文集>敘》:“ 軾 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 魯 人 石守道 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 軾 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