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伴侶暴力

親密伴侶暴力是指由親密伴侶實施的,致使受害者身體、性或心理受到傷害的行為,包括身體侵犯、強迫性行為、心理虐待和控制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估計值表明,全世界大約三分之一(35%)的婦女在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的身體和/或性暴力或者非伴侶的性暴力。在我國,親密伴侶暴力同樣有著驚人的發生率,僅以家庭暴力為例,根據司法大數據研究院公開的數據,僅2017年全國審結的涉及家庭暴力的司法案件就有7059件,全國婦聯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30%的中國已婚婦女曾遭受家庭暴力,程度嚴重者可導致受害者主動輕生或被動死亡。

親密伴侶暴力會帶來嚴重的長短期身體、精神、性和生殖健康問題,會影響到子女並對婦女、家庭和社會造成很高的社會和經濟代價。這類暴力還可造成兇殺或者自殺等致命後果。

親密伴侶暴力行為對個人、家庭、社區、社會均可能造成不良後果,已成為如今全球日益關注的社會問題。預防和解決親密伴侶暴力需要採取系統性做法。預防親密伴侶暴力也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密伴侶暴力
  • 外文名: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 別名:親密關係暴力、伴侶暴力
定義,現狀,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刑法》(2020修正),《民法典》(2020),《反家庭暴力法》(2015),《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修正),《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修正),《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訂),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相關國際檔案,全面性教育中相關的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的教育,相關研究,親密伴侶暴力中性別差異研究,親密伴侶暴力的危害,親密伴侶暴力的預防與應對 ,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熊某某實施暴力案,典型案例二:年輕親密情侶間暴力,

定義

親密伴侶暴力是指由親密伴侶實施的,致使受害者身體、性或心理受到傷害的行為,包括身體侵犯、強迫性行為、心理虐待和控制行為。
親密伴侶或配偶是指包括戀愛、未婚、已婚、離異、分居的異性或同性伴侶或配偶,不一定要求有同居或性行為。
親密伴侶暴力與一般的家庭暴力不同,關鍵在於成員間存在著親密關係,而並不在於其成員是不是近親屬或是不是共同生活。親密伴侶暴力的內涵比“配偶暴力”或“婚內暴力”要廣泛,不僅包含配偶關係,更包含同居關係、戀愛關係中的暴力行為。

現狀

暴力行為,尤其是親密伴侶暴力,是一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違反人權的做法。暴力對婦女的身體、精神、性和生殖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在某些情境中可能增加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危險。根據受害者報告開展的全民調查提供了親密伴侶暴力和性暴力流行情況的最精確估計值。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與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及南非醫學研究理事會共同對來自80多個國家的現有數據做了分析,結果發現全世界三分之一或35%的婦女經歷過其親密伴侶的身體和/或性暴力,或非伴侶性暴力。有性伴侶的婦女中幾乎三分之一(30%)經歷過其親密伴侶的身體和/或性暴力。親密伴侶暴力的流行率在高收入國家估計為23.2%,在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估計為24.6%,在世界衛生組織東地中海區域估計為37%,而在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則估計為37.7%。全球多達38%的謀殺婦女案件系由親密伴侶所為,大多數親密伴侶暴力和性暴力由男性針對婦女實施。
在我國,親密伴侶暴力同樣有著驚人的發生率,僅以家庭暴力為例,根據司法大數據研究院公開的數據,僅2017年全國審結的涉及家庭暴力的司法案件就有7059件;全國婦聯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30%的中國已婚婦女曾遭受家庭暴力,程度嚴重者可導致受害者主動輕生或被動死亡。
2000、2006、2010、2015年四次全國隨機抽樣調查數據為中國女性遭受的親密伴侶暴力的現狀和趨勢提供了歷時性的實證依據。根據這四次全國隨機抽樣調查數據,20%左右的中國女性表示曾遭受過來自丈夫、男友等親密伴侶施加的暴力,且十年間沒有顯著變化;有9.4%的女性經受過比較嚴重的暴力,身心遭受嚴重傷害。年齡在30~49歲之間的青年女性和未婚同居的女性更可能遭受來自伴侶的暴力;而社會經濟地位如教育、收入、職業地位對於親密伴侶暴力的發生有不同的作用機制。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親密伴侶暴力發生率有所上升。許多地區因疫情而封閉,而這也使得婦女在家中的行動受到限制,這可能會增加婦女與她們有暴力傾向的伴侶的接觸。日益加劇的家庭緊張局勢和經濟壓力也可能促進親密伴侶暴力的發生。多個國家的調查結果表明,暴力事件的確在增加,其證據包括撥打預防暴力熱線的次數增加、媒體報導的家庭虐待和兇殺案件增多等。疫情期間,為受害者提供支持、諮詢和暴力後康復服務的資源也被壓縮。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

我國一些法律法規涉及到了與親密伴侶暴力相關的內容。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規定了故意傷害與強姦的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禁止與婚姻有關的暴力行為和家庭暴力,提倡平等和睦的文明家庭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2015)規定了對家庭暴力行為的懲治與防範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修正)嚴禁對婦女的性騷擾和家庭暴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修正)對虐待家庭成員的行為規定了懲罰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訂)專門從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角度進行闡述。這些法律法規共同保障了我國公民在面對親密伴侶暴力時的合法權益。

《刑法》(2020修正)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六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姦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姦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姦婦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姦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二百三十七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二百六十條
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民法典》(2020)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

《反家庭暴力法》(2015)

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第三條
家庭成員之間應當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和睦相處,履行家庭義務。
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二十三條
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三十三條
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七條
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婦女權益保障法》(2018修正)

第三十七條
婦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剝奪或者限制婦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婦女的身體。
第三十八條
婦女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犯。禁止溺、棄、殘害女嬰;禁止歧視、虐待生育女嬰的婦女和不育的婦女;禁止用迷信、暴力等手段殘害婦女;禁止虐待、遺棄病、殘婦女和老年婦女。
第三十九條
禁止拐賣、綁架婦女;禁止收買被拐賣、綁架的婦女;禁止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安、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等部門按照其職責及時採取措施解救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做好善後工作,婦女聯合會協助和配合做好有關工作。任何人不得歧視被拐賣、綁架的婦女。
第四十條
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
第四十六條
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國家採取措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以及城鄉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社會團體,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為受害婦女提供救助。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對婦女實施性騷擾或者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受害人可以提請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修正)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夥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第四十四條
猥褻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褻智力殘疾人、精神病人、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四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一)虐待家庭成員,被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二)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被扶養人的。

《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中,規定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在身體暴力方面對未成年人負有的保護義務,其中涉及的身體暴力的主要發生場所為家庭和校園。涉及的具體條款如下: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虐待、遺棄、非法送養未成年人或者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菸(含電子菸,下同)、飲酒、賭博、流浪乞討或者欺凌他人;
第二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託他人代為照護。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確定被委託人時,應當綜合考慮其道德品質、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與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聯繫等情況,並聽取有表達意願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見。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被委託人:
(一)曾實施性侵害、虐待、遺棄、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十條
學校、幼稚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稚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稚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第五十四條
禁止拐賣、綁架、虐待、非法收養未成年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性騷擾。
第六十二條
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
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應當每年定期對工作人員是否具有上述違法犯罪記錄進行查詢。通過查詢或者其他方式發現其工作人員具有上述行為的,應當及時解聘。
第九十八條
國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系統,向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提供免費查詢服務。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訂)主要從預防的角度,禁止未成年人參與可能涉及身體暴力的不良或嚴重不良行為,同時禁止他人通過出版物、音視頻等渠道向未成年人傳播渲染暴力的內容。涉及的具體條款如下:
第二十八條
本法所稱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不利於其健康成長的下列行為:
(一)吸菸、飲酒;
(二)多次曠課、逃學;
(三)無故夜不歸宿、離家出走;
(四)沉迷網路;
(五)與社會上具有不良習性的人交往,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
(六)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
(七)參與賭博、變相賭博,或者參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動;
(八)閱覽、觀看或者收聽宣揚淫穢、色情、暴力、恐怖、極端等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或者網路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不良行為。
第二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發現未成年人有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並加強管教。
第三十八條
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有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的下列行為:
(一)結夥鬥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等尋釁滋事行為;
(二)非法攜帶槍枝、彈藥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
(三)毆打、辱罵、恐嚇,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
(四)盜竊、哄搶、搶奪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
(五)傳播淫穢的讀物、音像製品或者信息等;
(六)賣淫、嫖娼,或者進行淫穢表演;
(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八)參與賭博賭資較大;
(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三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學校、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接到報告或者發現有上述情形的,應當及時依法查處;對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未成年人,應當立即採取有效保護措施。
第四十條
公安機關接到舉報或者發現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依法調查處理,並可以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採取措施嚴加管教。
第四十一條
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以下矯治教育措施:
(一)予以訓誡;
(二)責令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三)責令具結悔過;
(四)責令定期報告活動情況;
(五)責令遵守特定的行為規範,不得實施特定行為、接觸特定人員或者進入特定場所;
(六)責令接受心理輔導、行為矯治;
(七)責令參加社會服務活動;
(八)責令接受社會觀護,由社會組織、有關機構在適當場所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監督和管束;
(九)其他適當的矯治教育措施。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親密伴侶暴力是常見的暴力形式,預防親密伴侶暴力需要通過教育,幫助孩子從國小會安全健康的人際交往方式,遠離暴力行為。我國各部委發布的相關教育類檔案中,《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強調了青少年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角度強調預防性侵害和性騷擾,《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強調要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從心理健康和性與生殖健康角度,要求開展關於良好人際關係以及親密關係的教育。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六)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愛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國小4~6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高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
  • 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水平二(國小3~4年級)
  • 初步了解兒童青少年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自己。
水平四(國中階段)
  • 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
水平五(高中階段)
  • 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水平五
  • 了解性成熟的心理特徵;
  • 努力控制由於性吸引產生的干擾;
  • 正確認識正常的異性交往和性罪錯的區別;
  • 增強性問題上的守法觀念。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心理健康
  • 維護良好人際關係與有效交流的方法;
  • 心理諮詢與服務利用,常見心理問題或危機的辨識與求助。
性與生殖健康
  • 友誼、愛情、婚戀、家庭與倫理道德。

相關國際檔案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是聯合國大會第四十八屆會議通過的對《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補充,其中明確提到在家庭內發生的配偶強姦、在社會上發生的陌生人強姦等行為,並要求懲處對婦女施加暴力的行為,為遭受暴力行為的婦女提供運用司法機制的機會等。

全面性教育中相關的教學內容

預防和應對親密伴侶暴力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全面性教育中,相關內容的學習涉及有關暴力、關係、權利以及社會性別的知識、態度和相關技能。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親密伴侶暴力”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下的第2個主題“人權與性”,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核心概念4下“暴力與安全保障”的第1個主題“暴力”,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2個主題“友誼、愛及戀愛關係”,以及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下的第5個主題“尋求幫助與支持”,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內容如下:

學習目標

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享有人權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人權(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享有人權,且都應得到尊重(態度);
► 表達對人權的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了解自己的權利,並知道國家法律和國際協定對於人權的規定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人權的定義及其普遍性(知識);
► 列舉含有普遍性人權和兒童權利的國家法律和國際協定(知識);
► 了解國家法律和國際協定中概述的兒童權利(例如《世界人權宣言》和《兒童權利公約》)(知識);
► 珍視人權,並深知人人享有人權(態度);
► 反思自己享有的權利(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每個人的人權都包括影響其性與生殖健康的權利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影響性與生殖健康的人權(知識);
► 討論影響這些權利的地方或國家法律(知識);
► 識別權利遭到侵犯的情況(知識);
► 認同社會上有一些群體的人權特別容易遭受侵犯(態度);
► 尊重所有人的人權,包括性與生殖健康相關權利(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有很多地方或國家法律以及國際協定中提及了影響性與生殖健康的人權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有關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間性兒童的非自願手術、強制絕育、性同意年齡、社會性別平等、性傾向、社會性別身份、人工流產、強姦、性虐待、性販賣的地方或國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人們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和捍衛生殖權利的途徑(知識);
► 說明人權遭到侵犯並影響到性與生殖健康的情況(知識);
► 認同人權對性與生殖健康的影響(態度);
► 倡導制定支持性與生殖健康人權的地方或國家法律(技能)
要點:了解和促進性與生殖健康人權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探究在朋友、家庭、學校和社區中促進人權的方法(知識);
► 認識到促進性與生殖健康權利,以及在無歧視、非強迫和非暴力的情況下進行生育決策的重要性(態度);
► 採取行動以促進性與生殖健康權利(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了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了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說該遭遇(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 舉例說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情感暴力、家庭暴力、強姦、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恐同暴力),並說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公共場所或網路(知識);
學習者將能夠:
► 認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如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或擔心可能會遭遇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識別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說相關經歷(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了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
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有害的,如遇到這種暴力可以尋求相應的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性層面)(知識);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並且可以擺脫這種虐待關係(態度);
► 展示在自己經歷此類暴力時如何向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公開反對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性虐待、有害行徑和其他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在倡導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和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知識);
► 意識到在公共和私人空間,包括在網路上公開反對侵犯人權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態度);
► 倡導社會性別平等,消除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能夠認識到父母或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識別可能發生在父母或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類型(例如:身體傷害,惡毒的言語、或強迫做某些事)(知識);
►認識到父母或者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態度);
►描述當在家庭中目睹這種暴力時將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在目睹這種暴力時,尋求幫助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定義親密伴侶暴力(知識);
►列舉親密伴侶暴力的例子(知識);
►認識到親密伴侶暴力是錯誤的、兒童在目睹這種暴力時主動尋求幫助將對他們有益(態度);
►示範如果在家庭中經歷這種暴力,將如何向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比較和對比欺凌、情感暴力、身體暴力、性虐待、性侵害和親密伴侶暴力(知識);
►認同遭受由成年人、年輕人或權威者實施的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並非受害者的過錯,並認同這些行為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示範如何舉報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等現象(技能);
►示範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機構尋求幫助、以防止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的發生,並為倖存者提供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人人享有健康與福祉並且不受暴力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分析有效減少身體暴力、情感暴力和性暴力等暴力行為的成功範例(知識);
►體會到公開反對所有場合下(包括學校、家庭、網路和社區)的暴力和侵犯人權的行為非常重要(態度);
►倡導創建安全環境,以鼓勵每個人都能獲得尊嚴和尊重(技能)。
核心概念1:關係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人際關係中包含著多種不同類型的愛(例如:朋友之間的愛、父母之間的愛、戀人之間的愛)。表達愛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學習者將能夠:
►識別愛的不同類型以及表達方式(知識);
►認識到愛可以通過多種的方式表達(態度);
►在友誼中表達友愛(技能)。
要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
學習者將能夠:
►列舉健康關係和不健康關係的特點(知識);
►定義恰當的身體接觸和不恰當的身體接觸(知識);
►認識到友誼可能是健康或不健康的(態度);
►建立並保持健康的友誼(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友誼和愛能夠讓人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
學習者將能夠:
►列舉友誼和愛的益處(知識)
►認識到友誼和愛能夠讓人感覺良好(態度);
►運用使他人感覺良好的方式表達友誼和愛(技能)。
要點:青少年與兒童表達友誼和愛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學習者將能夠:
►描述隨著成長,對他人表達友誼和愛的方式的變化(知識);
►認識到向他人表達友誼和愛的方式多種多樣(態度);
►反思隨著年齡的增長,向他人表達友誼和愛的方式是如何變化的(技能)。
要點: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會給人際關係帶來消極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探索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例如社會性別、年齡、經濟地位或權力的差異)將如何影響人際關係(知識);
►分析人與人之間角色的平等如何促進健康的人際關係(知識)
►認識到人際關係中的平等是健康人際關係的一部分(態度);
►在人際關係中扮演平等的角色(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人與人之間存在不同類型的關係
學習者將能夠:
►識別不同類型的關係(知識);
►區分愛、友誼、迷戀和性吸引所產生的不同情感(知識);
►討論親近的人際關係有時是如何轉變為性關係的(技能)
►展示在不同類型的關係中的情感管理方法(技能)。
要點:不平等地位和權力的差異(由於社會性別、年齡、經濟、社交或健康狀況等原因)會嚴重影響戀愛關係
學習者將能夠:
►分析不平等地位和權力的差異如何對戀愛關係產生消極影響(知識)
►回憶社會性別規範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戀愛關係(知識)
►認識到關係中的不平等和權力的差異可能是有害的(態度);
►對人際關係中的不平等和權力不平衡提出質疑(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人與人之間存在健康與不健康的性關係
學習者將能夠:
►比較健康與不健康的性關係所具有的特徵(知識);
►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健康與不健康的性關係(態度);
►展示避免不健康的性關係可採用的方法(技能);
►辨別可信賴的成年人、並展現當遇見不健康的性關係中時如何向其求助(技能)。
要點: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喜歡和愛
學習者將能夠:
►描述在健康的性關係中表達喜愛的一系列方法(知識);
►認識到性行為並不是表達愛的必要方式(態度);
►運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喜歡和愛(技能)。
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朋友、家庭、教師、宗教領袖及社區成員能夠且應該相互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什麼是可信賴的成年人(知識);
► 描述人們相互幫助的具體方式(知識);
► 認同所有人都有受到保護並得到支持的權利(態度);
► 展示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幫助(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學校和廣泛的社區可以提供多種幫助和支持渠道
學習者將能夠:
► 意識到兒童需要就某些問題(例如:虐待、騷擾、欺凌、疾病)尋求幫助,並知道從何處獲得幫助(知識);
► 回憶受到虐待、騷擾、欺凌的時候需要告知可信賴的人員或機構(知識);
► 認識到有些問題需要尋求學校和社區之外的幫助(態度);
► 展示在更廣泛的社區中尋求和接受幫助的方式(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對服務機構和媒體等提供的幫助和支持進行評估非常重要,這有助於獲取優質的信息和服務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提供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方面的幫助和支持的個人或機構(知識);
► 描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幫助的個人或機構的特徵(包括保密性和隱私保護)(知識);
► 理解人們可以從一些機構獲取有關性與生殖健康服務(例如:進行性傳播感染/愛滋病病毒的諮詢、檢測及治療;現代避孕、性虐待、強姦、家庭暴力和社會性別暴力,人工流產和人工流產後護理,以及污名與歧視等方面的服務)(知識);
► 列舉能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可靠的媒體資源(例如:網站)所具有的特徵(知識);
► 意識到對健康和支持來源進行批判性評估的重要性(態度)。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權利獲得平價、真實、尊重且能保密和保護隱私的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或幫助的渠道(知識);
► 認識到年輕人有權獲取平價、真實、無偏見、且能夠保密和保護隱私的服務和支持(知識);
► 展示尋求幫助的恰當行為(技能);
► 練習如何在尋求幫助或支持時不感到愧疚和羞恥(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相關的教育

幼稚園性教育中有關的內容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親密伴侶暴力的性教育可以分為家庭關係和預防與應對暴力兩條主題線索。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奇妙的感覺》《好秘密壞秘密》兩冊中涉及暴力相關的教育內容,《彩虹心情》《我愛我家》兩冊中則談及家庭中的矛盾和衝突這一話題。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並且在感覺到不舒服時要及時地表達出來,並向可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幫助。
親密伴侶暴力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好秘密壞秘密》則在鞏固關於身體隱私部位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幼兒對令自己不舒服的感覺勇敢說“不”,並且知道當自己的身體隱私受到侵犯時如何應對,該向哪些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幫助。這一冊中還特彆強調,絕對不要幫傷害自己的壞人保守秘密。
親密伴侶暴力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彩虹心情》中提到,我們可能會和家人產生矛盾,但是矛盾都是可以通過恰當地溝通來化解的。
親密伴侶暴力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我愛我家》中提到,爸爸和媽媽有時候也會吵架,但每個家庭都可能會出現爭吵,爭吵過去後,還是親密的一家人。
親密伴侶暴力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國小性教育中有關的內容
國小的性教育在講到“親密伴侶暴力”時,同樣會分為“家庭關係”和“暴力”兩條主線。
首先是關於“家庭關係”的教學內容。
一年級“熱愛家庭”主題中,通過“家庭有關愛”“家庭有信任”“家庭有規矩”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家庭成員相互關愛;能夠理解家庭成員相互信任;能夠養成守規矩的好習慣。
二年級“家庭是愛的港灣”主題中,通過“家庭有不同類型”“每個家庭成員都重要”“家庭成員共享幸福,分擔憂愁”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家庭類型,如大家庭、小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領養家庭,無論哪種家庭,每個人都可以在家庭里享受愛和幸福;能夠懂得爸爸媽媽有養育孩子的責任,孩子在家庭里需要得到關愛和保護,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為家庭盡責任,做貢獻;能夠理解幸福的家庭也會有憂愁和爭吵,要靠每個家庭成員的努力去排解,幸福才能常駐和持久。
三年級“結婚與離婚”主題中,通過“結婚是兩個人親密關係的確立”“離婚是兩個人親密關係的解除”“父母離婚了,孩子怎么辦”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無論選擇結婚還是選擇不結婚,都是個人的權利,都應受到尊重;能夠理解父母離婚會讓人感到難過,但也許是新生活的開始;能夠相信父母依然愛著自己,自己也依然愛著父母。
四年級“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主題中,通過“家庭成員的角色”“家庭成員的責任”“疾病對家庭的影響”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每個人都要在家庭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家庭的幸福做貢獻。
再來是關於“暴力”的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性與健康行為”單元“身體接觸”主題中講解了舒服和不舒服的身體接觸,教兒童堅決拒絕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在此基礎上,“身體的隱私部位”主題主要強調了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對於兒童身體保護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通過“哪裡是身體的隱私部位”“誰可以觸摸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身體的隱私部位”三個知識點的講述,幫助學生了解身體隱私部位的準確位置;說出身體隱私部位器官名稱;懂得誰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觸摸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誰不可以觸摸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尋求信任的成年人的幫助。學習這個主題,兒童可以科學認識人體的隱私部位,明白背心褲衩覆蓋的部位是身體的隱私部位,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只有爸爸媽媽和醫生在我們身體需要清潔和檢查時,才可以觸摸我們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要觸摸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觸摸他的隱私部位時,要堅定地說“不”,並學會及時告訴信任的成年人。
這樣,當遇到性侵害事件時,兒童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積極面對風險,謹慎對待可能的侵害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隱私部位是不是被侵犯,是否有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來分辨自己是否遭遇性侵害,及時提出拒絕或主動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從而減少性侵害現象造成的危害。
五年級,讀本首次明確談及性暴力相關的話題。兒童會學習如何分辨不同類型的兒童性侵害,遠離兒童性侵害的危險情景,時刻保持警惕,並且掌握預防及應對兒童性侵害的方式,遇到危險時及時向可信賴的成年人求助。這些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性暴力,特別是與兒童相關的性暴力,更好地進行預防和應對。
除此以外,讀本中還有涉及到友誼、婚姻、尊重差異與消除歧視、兒童權利、校園欺凌等相關內容,這些內容都為國中階段進一步探討“暴力”話題進行了鋪墊。
國中性教育中有關的內容
國中階段的性教育在七年級的教學內容中正面探討了“暴力”話題。在這一學段,不同的暴力類型被作為獨立的話題進行討論,不僅僅是親密伴侶暴力,還涉及到欺凌、性暴力、網路暴力、基於性別的暴力、性剝削、性虐待等多個話題。八年級和九年級則進一步探討家庭關係和婚姻關係相關的內容,幫助青少年識別可能存在親密伴侶暴力的場景,並思考應對方式。

相關研究

親密伴侶暴力中性別差異研究

針對親密伴侶暴力中的性別差異研究的結果表明,男性會對女性施暴,同時女性也會對男性施暴。暴力的總體發生率及心理侵犯、軀體攻擊的發生率方面男女比例相當,但是男性對女性的性暴力發生率高於女對男。在傷害維度方面,有研究指出,女性更容易在暴力中受到傷害。
此外,據美國聯邦政府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只與異性同居過的男人中,7.1%受到過對方的身體虐待;只與異性同居過的女人中,20.4%受到過對方的身體虐待。與同性同居過的男人中,15.4%受到過同性伴侶的虐待。與同性同居過的女人中,11.4%受到過同性伴侶的虐待。

親密伴侶暴力的危害

對健康的影響
親密伴侶暴力和性暴力會對遭受暴力的婦女帶來嚴重的長短期身體、精神、性和生殖健康問題,會影響到子女並對婦女、家庭和社會帶來很高的社會和經濟費用。這類暴力可造成兇殺或者自殺等致命後果。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的婦女中,有42%的人報告稱因這類暴力造成了損傷。
親密伴侶暴力可能會導致非意願妊娠、引產、婦科問題和性傳播感染,包括愛滋病病毒。2013年的分析表明,與沒有遇到過伴侶暴力的婦女相比,遭受伴侶身體或者性虐待的婦女染上性傳播感染的可能性要高出1.5倍,其中包括在某些地區感染愛滋病病毒。她們出現流產的可能性要高出1倍。
妊娠期間的親密伴侶暴力還會增加流產、死產、早產和嬰兒出生體重過低的可能性。2013年開展的同一項研究顯示,遭遇親密伴侶暴力的婦女患流產的可能性要高出16%,出現早產的可能性高出41%。
這些暴力行為可導致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和其它焦慮症、睡眠困難、飲食障礙、情感困擾和自殺企圖。2013年的分析發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的婦女出現抑鬱症和飲酒問題的可能性幾乎要高出1倍。
此外,親密伴侶暴力對健康的影響可能還包括受害者出現頭痛、背痛、腹痛、胃腸功能障礙、活動受限以及總體健康不良等情況。
對兒童的影響
性暴力,尤其是在兒童時期發生的性暴力,會使其將來生活中出現吸菸、吸毒和酒精濫用以及危險性行為的可能性增加,也與其成年後實施暴力(多為男性)和成為暴力受害者(多為女性)相關。
在存在暴力的家庭中長大的兒童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行為和情感障礙,在以後可能與實施暴力或遭受暴力相關。
親密伴侶暴力也與嬰兒和兒童死亡率及發病率(由於腹瀉病或營養不良等導致)的升高有關。
社會和經濟成本
親密伴侶和性暴力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成本,並對整個社會產生漣漪效應。經歷暴力的婦女會產生孤獨感,無力工作,失去工資,不能參與正常活動,其照顧自己和子女的能力會因此受到限制。

親密伴侶暴力的預防與應對 

親密伴侶暴力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現有的研究從人口統計學以及精神行為等方面特徵入手,發現了與實施暴力或遭受暴力有關的風險性因素。一項在香港進行的大型研究也對此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具有以下特徵的男性比較容易成為暴力的實施者:年輕人、接受社會保障救助、有經濟和債務問題、與伴侶保持同居關係;此外,藥物濫用、酗酒、姻親衝突、童年期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以及精神抑鬱等問題也是親密伴侶暴力的高發性因素。因此,預防和解決親密伴侶暴力需要採取系統性策略,從政策、社會服務、經濟賦權、家庭支持、教育等多個方面入手。
由於親密關係暴力會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惡劣影響,許多研究者與專業人士建議,在相關醫療機構中建立篩查機制以進行早期識別和及時干預以避免問題的嚴重化,因此選擇一個方便有效的篩查工具就變得十分必要。虐待評估篩選問卷(the Abuse Assessment Screen, AAS)是國際上廣泛套用於醫療保健機構的篩查問卷,在實踐中該問卷對中國婦女親密伴侶暴力的識別也具有令人滿意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這一篩選問卷既為研究者測量暴力流行率提供了可供比較的標準化工具,也為臨床專業提供了實際有效的篩查工具,從而為大規模的調查以及建立早期識別機制奠定了必要基礎。
此外,根據親密伴侶暴力風險因素的相關硏究,香港的硏究者還發展了一組婚姻暴力和兒童虐待的風險評估表,包括一系列與施虐和受虐顯著相關的風險因素,涉及人口統計學特徵、行為、精神、認知、關係等多個方面。暴力風險評估一方面可作為暴力篩查的手段,另一方面更強調通過對受訪者有關情況的辨識,在事發之前估計其成為施暴者或受暴者的可能性大小。該評估可由專業人員在與受訪者接觸的任何時候執行,也可作為一項常規評估來定期篩查潛在的暴力風險人群。一旦受訪者被發現經歷暴力或具有潛在風險,便可針對其風險級別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包括控制嫌疑人、提供服務支持、申請司法禁令等。在實施風險控制措施時還應同時執行對潛在受害人的安全計畫,包括提高受害人對暴力風險的警覺度、鼓勵受害人進行自我保護、尋求其它社會資源支持,制定行動計畫等。
在中國內地,婦聯及一些非政府組織也推出了多種預防和干預家庭暴力的服務,包括熱線和諮詢服務、受虐婦女庇護所、危機支持中心、教育和知識競賽活動。例如,於北京成立的中國法學會反家庭暴力網路通過研究、培訓及倡導有助於消除性別暴力、推進平等的工作。此外,著名的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一直為遭受家庭暴力和性暴力的婦女受害者提供熱線服務和諮詢。陝西婦女家庭研究會為受害婦女提供了培訓及其他服務。深圳市在2004年成立了家庭暴力防護中心,是多個政府部門合作參與的服務機構,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支持和信息,並且為體檢提供正式的法醫鑑定可用作訴訟證據。
以下是部分針對暴力提供諮詢服務的機構:
1、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熱線(每天8:00-22:00)
2、全國婦聯
3、職場女性法律熱線(9:00-21:00)
4、彩虹Lawyers(面向LGBTQ群體)(諮詢時間:9:00-21:00)
5、家暴危機干預中心(中華女子學院)(諮詢時間:周一到周五8:00-11:30,13:30-16:00)
7、同語彩虹暴力終結所(值班時間:周一到周五14:00-18:00)
8、中澳合作家暴危機干預中心
9、橙雨傘
1、北京市婦聯
2、北京千千律師事務所(輻射全國)
3、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原名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婦女研究所)(輻射全國)
(1)老年婦女熱線:周一到周五 9:00-12:00
(2)婦女綜合熱線:周一到周五 17:00-20:00
(3)婦女專家熱線:周一到周五 13:00-17:00
(周一法律、周二婚姻家庭、周三婦幼健康、周四性問題、周五婦女心理)
4、源眾受暴婦女兒童法律幫助熱線(接聽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00)
5、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輻射全國)(服務時間:全天)
6、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打工妹之家
1、上海婦聯反家庭暴力庇護救助中心
2、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
3、上海市婦女法律援助中心
4、上海市婦聯白玉蘭開心家園社預約諮詢熱線
1、廣州市婦聯婦女兒童維權熱線(預約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
2、廣州家庭網
3、廣州市廣碧關愛兒童中心
4、廣州市心明愛社工中心“愛我家”反家暴項目(接聽時間:工作日,8:30-12:00,14:00-17:30)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熊某某實施暴力案

案件介紹
申請人張某某(女)與被申請人熊某某為同居關係。張某某向法院申請述稱:張某某與熊某某於1996年同居生活,2012年張某某雙眼病變失明後,熊某某及其父母對張某某百般虐待和實施暴力,為此張某某親屬多次報警,張某某親屬也多次遭熊某某及其家人的威脅、限制人身自由。2015年3月12日,熊某某將張某某打傷,在張某某入院治療期間,熊某某拒絕看望和道歉。之後,熊某某將張某某驅趕出家門並拒絕支付醫藥費,致張某某居無定所、食無來源、生病無人照料和無錢醫治。張某某向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申請禁止熊某某對其語言侮辱、恐嚇、謾罵和肢體暴力、毆打、限制其人身自由;禁止熊某某對其近親屬進行騷擾、侮辱。
法院裁判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裁定禁止熊某某對張某某實施家庭暴力;禁止熊某某騷擾、侮辱張某某及其近親屬。裁定有效期為六個月,自送達之日起生效,送達後立即執行。
案件處理
本案是一起殘障人士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案件。申請人張某某與被申請人熊某某均為殘障人士,雙方為同居關係,並無法律上的婚姻關係。
法院依據張某某的申請,依法發出人身保護令,送達了張某某、熊某某以及當地的村委會及派出所。人身安全保護令送達後,熊某某沒有再採取過過激行為。為了進一步保護婦女權益,法院聯繫當地綜合治理辦公室、村委會共同做工作,最終確定張某某有權在該村的拆遷房分配中獲得一人份額的拆遷房屋面積,現張某某已回到其娘家居住,其戶口也與熊某某拆分。法院發出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真正起到了為婦女維權、為社會弱勢群體撐起“保護傘”的作用。

典型案例二:年輕親密情侶間暴力

事件介紹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學法學院女生包麗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布“腦死亡”。
據媒體報導,兩人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自殺前,男友牟某曾向她提出過拍裸照、懷孕後流產並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術等要求,還讓包麗稱自己為“主人”。母親認為,牟某的折磨是導致包麗自殺的主要原因。對此,牟某先於2019年12月10日回復《南方周末》記者,女友自殺跟他沒有關係;12月12日事件曝光後,牟某對澎湃新聞的記者稱自己是“有責任的”,但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包麗精神控制。
包麗媽媽於2021年1月27日向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提交了一份訴求意見書,希望檢察院公平公正地對待包麗事件,並依法對牟某提起公訴。意見書內文顯示,包麗媽媽在恢復包麗手機聊天記錄後,認為牟某對包麗不僅進行精神控制,還疑似打過包麗,並讓她做出自扇巴掌、下跪等行為。
聊天記錄顯示,5月15日,牟某說:“我今天打你了,我不對,但是你今天不理我,你不對”,而這還不是他第一次動手。5月14日,包麗與朋友的聊天記錄中,她提到:“我總不能乖乖回去被他打吧”,其朋友回復到:“不過我真的很難理解95後還有家暴的嗎”。兩個月後,牟某說:“上次我讓你扇自己,你裝了半天,說自己不會扇,那你今天這么突然會了呢?你扇的真使勁”;7月13日,牟林說:“見到我的時候就跪下求我原諒你”。同時,包麗母親提出,牟某在包麗自殺當天,隱瞞包麗的真實情況,灌水催吐,沒有及時告知老師和家屬,延誤治療時機。
法律意見
周兆成律師認為,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周兆成律師分析,具體到本案,包麗與牟某2017年認識,此後發展成戀人,從牟某與包麗的聊天信息中可知,包麗和牟某之間的已經發展為關係很親密的戀人關係,包麗與牟某之間的關係依法可認定為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法務部關於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中規定的“具有監護、撫養、寄養、同居等關係”中的“等關係”,屬於“家庭成員”。
在包麗和牟某交往的過程中,牟某持續性地採取扇耳光、拍裸照、毆打、精神控制等脅迫、威脅等方式,給包麗灌輸其是一塊垃圾、毫無人生價值的觀念,最後致包麗自殺死亡,牟某依法應構成虐待罪。
教育意義
近日,北京大學女生包麗(化名)自殺死亡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相關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自殺前可能受到同校男友牟某的精神虐待。儘管真相尚無定論,但毋庸置疑的是,兩位年輕人的美好芳華已折翼在兩性情感的迷途中。
愛情可貴,生命無價。如何相愛是私事,但病態的虐愛,以及大量侮辱性言辭、自殺式情緒,起碼不是健康兩性關係該有的樣子。包麗自殺事件發酵後也鮮有人反思:兩位高知青年,何以在處理兩性關係、情感糾葛時如此病態極端?
把人當物化的獵物,把調教的情感當鋒利的武器。從社會層面來看,這絕非偶發個案。早在2018年,輿論就揪出了各色“情感教主”,順帶起底被指為“情感操控術”的PUA話題。不管是“虛擬人偶”“五步陷阱”還是“自殺誘導”,最終目標都不再是為了美好戀情,而是受害對象的財與色,以及對受害者身心的操控權。
因為心理情感知識缺失而導致的個人悲劇,為何在當代年輕人身上時有上演?兩組數據,值得重視。一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12億10至19歲青少年中,約20%存在心理健康問題;10至19歲青少年群體遭受的疾病和傷害中,約16%由心理健康問題引發。
二是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並且兒童心理問題門診人數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很顯然,何以自愛、如何愛人,類似兩性情感健康這樣的心理課,也該“從娃娃抓起”!
美國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100多年歷史,其課程設定的初衷,已由幫助學生適應大規模工業化帶來的競爭壓力,逐步發展為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學習與生活。兩性情感認知在內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被列為核心課程,並納入學校課程體系,規定從幼稚園開始到12年級都須開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深思的是,在“三期疊加”的今天,我們為下一代的心理危機做好教育準備了嗎?換個更形而下的問法:中國孩子何時才能有堂光明正大又理直氣壯的心理健康情感課?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愛與被愛,自古皆是純粹而美好的事情。但“經營”任何情感和事物的強大內心卻並不會從天而降。於此而言,補上情感健康課、讓公民擁有把控健康內在的能力,該儘早納入公共治理現代化視野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