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現狀,常見類型,將性行為渲染成義務,威脅他人進行性行為,製造負罪感而迫使他人進行性行為,在判斷力減弱或喪失的情況下被迫進行性行為,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刑法》(2019修正),《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健康教育規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相關國際檔案,《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全面性教育中性脅迫的相關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與性脅迫相關的教育,相關研究,性脅迫的風險因素,性脅迫的影響,如何應對性脅迫,典型案例,案件簡介,案件進展,案件啟示,
定義 性脅迫是指在以非肉體的方式受到壓力、欺騙、威脅或強迫時發生的非自願的性活動。包括:
反覆要求他人進行性活動;
撒謊或做出虛假承諾以誘騙他人進行性活動;
威脅他人以強迫對方進行性活動;
利用個人的影響力或權威來迫使他人進行性活動。
無論提出性接觸要求的是陌生人、認識的人還是正處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戀人,只要不需要、不同意,就不必進行性接觸,這也是每個人的權利。性脅迫導致受害者被迫與他人發生性接觸。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性脅迫的實施者,朋友、同事、老闆、房東、約會對象、伴侶、家庭成員和陌生人等,都可能使用脅迫手段。任何人也都有可能成為性脅迫的受害者。
現狀 性脅迫在各國的發生率存在較大差異,在性脅迫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其發生率可能達到20%以上。總體而言,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害。
親密伴侶間的性脅迫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在1989~2000年間,英格蘭北倫敦有23%的婦女報告,其一生中曾經以未遂強姦或強姦形式遭受伴侶的性脅迫。墨西哥的城市瓜達拉哈拉(23.0%)、尼加拉瓜的城市利奧(21.7%)、秘魯的城市利馬(22.5%)和辛巴威的內陸省(25.0%)也有類似的數據。部分國家還進行了全國性調查,報告的性脅迫發生率分別為加拿大8.0%,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合計14.2%,芬蘭5.9%,瑞士11.6%,美國7.7%。
英國一項於2010~2012年間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9.8%的女性和1.4%的男性曾經歷過非自願性行為。澳大利亞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性脅迫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發生率分別為4.2%和22.4%。在16歲以下時就受到過性脅迫的比率為男性2.0%,女性11.5%。根據中國香港2016年一項針對青少年的調查結果,有5.2%的青少年處於性活躍狀態,有1.5%的男孩和2%的女孩則報告曾受到伴侶的性壓力或性脅迫。
在許多對青年男女的研究也反映了青春期期間的性脅迫行為。在研究中將男性和女性都包括在內的情況下,女性中報告的強姦或性脅迫的發生率高於男性。例如,在加勒比海的1997~1998年的一項多國研究中,將近有一半處於性活躍期的青少年女性報告說,她們的第一次性交是被強迫的,而這一比例在青春期男性中則為三分之一。在秘魯首都利馬,報告被迫性行為的年輕女性比例幾乎是年輕男性的四倍(分別為40%和11%)。
性脅迫是性暴力的一種形式,通過性暴力的發生率統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斷性脅迫的現狀。基於肖潔和風笑天2010年的調查數據,在中國夫妻中,1.7%的女性和0.3%的男性都曾遭受婚內性暴力。趙鳳敏等2006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婚內性暴力發生率在中國農村女性中約為16.7%。何影等2012年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大學生中的性脅迫發生率達到11%。如果以有過性行為的大學生為總體,則性脅迫行為的發生率為44.7%,性脅迫受害率為25.1%。這意味著大學生性行為中,有超過1/3的性行為使用了脅迫的手段,有超過1/4個體在非自願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麻超等2013年在新疆對有婚戀經歷的人群進行的研究顯示,性脅迫發生率約為8.89%。且男性報告進行的性脅迫行為顯著多於女性。饒珈銘等2015年對廣州市2590名在校中學生的研究顯示,廣州市中學生性暴力施暴發生率為11.8%,男生和女生分別為15.3%、6.7%;性暴力受暴發生率為20.4%,男生和女生分別為22.9%、16.6%。單純施暴的發生率為1.6%,單純受暴的發生率為10.2%,施暴受暴兼有的發生率為10.2%。馬艷傑在2015年對400名高校學生的研究顯示,21.1%的大學生曾對戀人實施了至少1次性脅迫行為。林佳敏等2017年對已婚女性農民工的研究顯示,15.5%的參與者報告在過去的一年中曾遭受過伴侶的性暴力。
常見類型 將性行為渲染成義務 在一些文化中,性是婚姻的固有部分。許多人認為建立浪漫關係就意味著雙方有權發生性關係。這一看法的問題在於,它導致雙方的舉止好像是突然帶有“丈夫/妻子”,“男/女朋友”或“夥伴”的標籤,讓自己的身體成為了別人的財產。但事實上,與他人建立關係並不意味著也擁有了支配彼此身體的權利。
威脅他人進行性行為 如果與他人發生性關係只是因為擔心拒絕他們的後果,而不是因為自己想要,那證明自己正在遭受性脅迫。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受害者因為太害怕說“不”而說出的“是”,實際上並不等同於“是”。如果知道拒絕對方可能意味著要處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那么受害者所面對的可能不僅僅是性脅迫,這也是受害者正處於虐待關係中的危險信號。性行為絕不能出於恐懼或保護自己的目的,像這樣的性行為不僅是一種侵犯,而且很可能是更嚴重的虐待問題的一部分。如果受害者意識到自己的性行為只是避免傷害的一種手段,那就沒有理由為伴侶的脅迫行為辯護。
製造負罪感而迫使他人進行性行為 使人產生內疚感是性脅迫中使用的最大策略之一。通過營造內疚感向伴侶施以性行為絕對是一種脅迫,具有操縱性,且非常不健康。每種關係都會經歷枯燥期,相互尊重和溝通才能幫助解決問題。真正的愛情伴有尊重,親密伴侶不會通過互相強迫對方做不喜歡的事情而變得越來越親密。健康的性生活應當建立在尊重而非操縱的基礎上。
在判斷力減弱或喪失的情況下被迫進行性行為 使受害者判斷力減弱或喪失的方法可能包括使用致幻藥物、勸說飲酒等。施害者這樣做的原因是,如果受害者足夠“放鬆”自己,可能會因判斷力受損而放棄抵抗,並同意進行性行為。如果已經得知他人不想進行性行為的意願,但依然反覆勸說對方服用藥物、喝酒等,以使對方陷入難以做出理性判斷的境地,可能是施害者要進行操縱的前兆。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 《刑法》(2019修正) 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成為性脅迫的受害者,但女性相對而言更加容易受害,因此針對受害者是女性的情況,相關法律的規定更為詳細。
對女性進行的性脅迫,嚴重時可能構成強姦。對性脅迫可能涉及的犯罪,其主要條款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中。
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姦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姦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從重處罰。
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姦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姦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姦婦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姦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二百三十七條【強制猥褻、侮辱罪】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罪】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強姦罪的主體必須是男性,客體必須是女性。所以,婦女強迫男性發生性行為的,不構成強姦罪。
如果對男性造成了物理傷害,構成輕傷或重傷的,有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如果男性為兒童,則有可能構成猥褻罪。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虐待、遺棄、非法送養未成年人或者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菸(含電子菸,下同)、飲酒、賭博、流浪乞討或者欺凌他人;
第二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託他人代為照護。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確定被委託人時,應當綜合考慮其道德品質、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與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聯繫等情況,並聽取有表達意願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見。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被委託人:
(一)曾實施性侵害、虐待、遺棄、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十條 學校、幼稚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稚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稚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第五十四條 禁止拐賣、綁架、虐待、非法收養未成年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性騷擾。
第六十二條 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
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應當每年定期對工作人員是否具有上述違法犯罪記錄進行查詢。通過查詢或者其他方式發現其工作人員具有上述行為的,應當及時解聘。
第九十八條 國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系統,向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提供免費查詢服務。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性脅迫作為性暴力的常見形式之一,在教育中往往會從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培養權利意識和了解生理健康知識等角度進行呈現。我國各部委發布的相關教育類檔案中,《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18版)》強調了青少年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提高安全防護意識角度強調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中國小法制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權利意識的角度強調了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國小健康教育規範》(201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和《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從了解生理健康知識、防範性侵害的角度強調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六)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愛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國小4~6年級
模組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國中年級
模組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高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中國小法制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國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容,知道違法和犯罪的含義,認識違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容易導致違法犯罪,違法犯罪會受到法律的懲罰。抵制不良誘惑,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條件下見義勇為,知道揭發檢舉、及時報警、正當防衛等是同犯罪作鬥爭的有效手段;
懂得未成年人權益應當受到國家保護,知道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學會採用訴訟或者非訴訟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普通高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國中階段
疾病預防
心理健康
安全應急與避險
《中國小健康教育規範》 國中階段
性侵害的預防
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
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國小階段
中學階段
掌握與異性交往的方式,理解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
初步了解性倫理、性道德。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心理健康
努力控制由於性吸引產生的干擾;
正確認識正常的異性交往和性罪錯的區別;
增強性問題上的守法觀念。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性與生殖健康
安全應急與避險
相關國際檔案 考慮到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性脅迫,現有的國際檔案主要保護婦女免受性暴力,專門保護男性受害者的檔案較少。與性脅迫相關的國際檔案包括《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Vienna Declaration and Programme of Action )以及《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涉及的具體條款如下。
《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 第一部分 第十八條
婦女和女童的人權是普遍性人權當中不可剝奪和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使婦女能在國家、區域和國際各級充分、平等地參與政治、公民、經濟和文化生活,消除基於性別的一切形式歧視,這是國際社會的首要目標。
基於性別的暴力和一切形式的性騷擾和剝削,包括產生於文化偏見和國際販賣的此類活動,都不符合人的尊嚴和價值,必須剷除。這一目標可通過法律措施、借力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教育、安全娩育和保健、以及社會支助等領域的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來付諸實現。
婦女的人權應成為聯合國人權活動、包括促進有關婦女的所有人權文書的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世界人權會議促請各國政府、機構、政府間和非政府組織加強努力,保護和促進婦女和女童的人權。
第二部分 第三十八條
世界人權會議尤其強調有必要努力消除公共和私人生活中對婦女施加的暴力,消除一切形式的性騷擾、性剝削和販賣婦女的行為,在司法中消除性別偏見,根除婦女權利同某些傳統或習俗、文化偏見和宗教極端主義的有害影響所可能產生的任何衝突。世界人權會議籲請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對婦女施暴的宣言草案,促請各國依照該宣言的規定,同對婦女施暴行為作鬥爭。在武裝衝突中一切侵害婦女人權的行為都是違反國際人權和人道主義法的基本原則的。對所有此類侵害,特別是殺害和有系統的強姦、性奴役和強制致孕,需要作出特別有效的反應。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 第一條
為本《宣言》的目的,“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一詞系指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進行這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而不論其發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
第二條
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應理解為包括但並不僅限於下列各項:
(a)在家庭內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包括毆打、家庭中對女童的性凌虐、因嫁妝引起的暴力行為、配偶強姦、陰蒂割除和其他有害於婦女的傳統習俗、非配偶的暴力行為和與剝削有關的暴力行為;
(b)在社會上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包括強姦、性凌虐、在工作場所、教育機構和其他場所的性騷擾和恫嚇、販賣婦女和強迫賣淫;
(c)國家所做或縱容發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為,無論其在何處發生。
全面性教育中性脅迫的相關教學內容 學習目標 性脅迫作為一種暴力行為,嚴重影響人的尊嚴、安全和性健康,其出現通常是由於社會性別不平等、有害的社會規範以及權力差異。預防和應對性脅迫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全面性教育中,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同時涉及到與暴力、社會性別、性行為有關的知識、態度和相關技能。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性脅迫”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2個主題“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下的第1個主題“暴力”,以及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下的第2個主題“性行為與性反應”。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每個人都同樣有價值,不論其屬於何種社會性別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人們會如何因為自己的社會性別而受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知識);
► 描述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如何使屬於不同社會性別的個體之間的關係更加公平和平等(知識);
► 認識到對不同社會性別的人表示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是錯誤的,並且違背人權(態度);
► 認識到無論社會性別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權很重要(態度)。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在家庭、朋友、戀愛關係、社區和社會中存在著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社會性別不平等(知識);
► 描述在家庭、朋友、社區和社會中,社會性別不平等與權力差異有著怎樣的聯繫(知識);
► 回憶人際關係中的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帶來的消極後果(如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知識);
► 培養每個人都有責任克服社會性別不平等的觀念(態度);
► 展示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人際關係中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方法(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導致偏見和不平等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與社會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和偏見(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社會性別期待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很大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知識);
► 認同由社會性別產生的差異可能導致剝削或不平等對待,尤其是當人們的行為不符合預期的規範時(態度);
► 敢於質疑社會性別角色的公平與否,並展示如何挑戰不公正和有害的行徑(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影響了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被對待的方式,也影響了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
學習者將能夠:
► 回憶社會規範如何影響社會對於男性、女性以及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者進行描述的方式(知識);
► 舉例說明社會性別偏見的各種形式(知識);
► 認同平等對待所有人的重要性(態度);
► 認識到對不符合社會性別規範者持有偏見會損害他們做出選擇的能力,包括關於健康的選擇(知識);
► 展示如何在對待他人時不持有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 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如何影響自身的觀念和社會性別偏見(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平等可以促進與性行為和人生規劃有關的平等決策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性關係中的社會性別平等具有哪些特徵(知識);
► 列出社會性別角色如何影響與性行為、避孕措施使用和人生規劃有關的決定(知識);
► 分析更加公平的社會性別角色如何促進健康的性關係(知識);
► 堅信社會性別平等是健康性關係的一部分(態度);
► 建立基於社會性別平等的關係(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影響人們做出安全選擇和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等(態度);
► 當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時,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了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了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說該遭遇(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 舉例說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情感暴力、家庭暴力、強姦、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恐同暴力),並說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公共場所或網路(知識);
學習者將能夠:
► 認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如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或擔心可能會遭遇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識別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說相關經歷(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了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
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有害的,如遇到這種暴力可以尋求相應的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性層面)(知識);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並且可以擺脫這種虐待關係(態度);
► 展示在自己經歷此類暴力時如何向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公開反對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性虐待、有害行徑和其他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在倡導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和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知識);
► 意識到在公共和私人空間,包括在網路上公開反對侵犯人權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態度);
► 倡導社會性別平等,消除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能夠識別欺凌和暴力,並認識到這是錯誤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取笑、欺凌和暴力(知識);
► 明白來自家庭成員或其他成年人的欺凌和暴力是錯誤的,且欺凌和暴力並非受害者的過錯(態度);
► 示範如何安全應對同伴間的欺凌或暴力(技能)。
要點:能夠識別兒童虐待,並認識到這是錯誤行為,這一點十分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兒童虐待,包括性虐待和利用網路對兒童進行的性剝削(知識);
► 認同虐待兒童的行徑是對兒童權利的侵犯而不是受害者的過錯,這包括由相識且信賴的成年人,甚至是家庭成員對兒童的性虐待(態度);
► 示範當一個成年人試圖對自己進行性虐待時,自己可以採取的行動(例如:說“不”或“走開”,並將遭遇告訴值得信賴的成年人)(技能);
► 識別父母/監護人或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示範遭受虐待時如何與這些人溝通(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性虐待、性騷擾和欺凌(包括網路欺凌)是有害的,在這些情況下懂得尋求幫助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性虐待(包括強姦、亂倫和網路性剝削)、性騷擾和欺凌(包括網路欺凌)的例子(知識);
► 明白兒童性虐待是違法的,並且有許多權威機構和相關服務能夠幫助正在遭受性虐待的兒童(知識);
► 認同在遭受性虐待、性騷擾、亂倫或欺凌時,尋求支持的重要性(態度);
► 示範在知道有人正在遭受欺凌、性虐待或性騷擾時如何有效應對(技能);
► 展示在自己或認識的人受到性虐待、性騷擾、亂倫和欺凌時,如何尋求幫助(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比較和對比欺凌、情感暴力、身體暴力、性虐待、性侵害和親密伴侶暴力(知識);
► 認同遭受由成年人、年輕人或權威者實施的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並非受害者的過錯,並認同這些行為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示範如何舉報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等現象(技能);
► 示範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機構尋求幫助,以防止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的發生,並為倖存者提供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人人享有健康與福祉並且不受暴力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有效減少身體暴力、情感暴力和性暴力等暴力行為的成功範例(知識);
► 體會到公開反對所有場合下(包括學校、家庭、網路和社區)的暴力和侵犯人權的行為非常重要(態度);
► 倡導創建安全環境,以鼓勵每個人都能獲得尊嚴和尊重(技能)。
核心概念7:性與性行為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人們可以通過觸摸和其他親密行為表達對他人的愛
學習者將能夠:
► 說出人們對他人表達愛和關心的各種方式,包括親吻、擁抱、觸摸,或性行為(知識)。
要點:兒童應理解什麼是恰當的和不恰當的觸摸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恰當的觸摸”和“不恰當的觸摸”(知識);
► 認識到有一些觸摸兒童的方式是有害的(態度);
► 展示當別人用有害的方式觸摸自己時該如何處理(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人們具有性反應周期,即對(身體或精神上的)性刺激產生生理反應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男性和女性對性刺激的反應(知識);
► 了解在青春發育期,男孩和女孩會更加意識到自己對性吸引和性刺激的反應(知識);
► 解釋很多男孩和女孩會在青春發育期,或更早的時候開始出現自慰行為(知識);
► 認同自慰並不會對身體或情感造成傷害,但應該在私密環境中進行(知識)。
要點:在性行為上做出明智決策很重要,包括決定是否推遲性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 對推遲性行為和開始性活動的利弊做出比較或對比(知識);
► 理解禁慾是指選擇不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或自行決定什麼時候與誰發生性關係;禁慾是避免懷孕和包括愛滋病病毒感染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最安全的方式(知識);
► 反思個人在性和人際關係問題上的決策會如何影響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態度)。
學習目標(12~15歲 )
要點:性反應周期是關於身體如何對性刺激發生反應
學習者將能夠:
► 理解性刺激包含身體和心理層面的刺激,人們對性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在不同時期會產生不同的性反應(知識);
► 認識到性反應會受到諸如疾病、壓力、性虐待、藥物、物質濫用和創傷等問題的影響(態度)。
要點:每一個社會、文化和時代都有關於性行為的錯誤觀念,而了解關於性的事實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在接觸有關性行為的信息時,正確區分錯誤觀念與事實(知識);
► 知道了解關於性的事實非常重要(態度);
► 質疑關於性行為的錯誤觀念(技能)。
要點: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明智的決策很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明智的性決策(例如有足夠的知識和自信來決定是否、何時、以及與何人發生性行為)會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福祉(態度);
► 認識到是否要開始性活動是個人的決定,這個決定會隨時間而變化,同時該決定在任何時候都應受到尊重(態度);
► 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負責任的決策(技能)。
要點:可以通過採取措施避免或減少危害健康和福祉的性行為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減少性行為帶來的風險,實現人生規劃(知識);
► 解釋安全套和其他避孕措施可以降低性行為帶來的風險(如愛滋病病毒感染、性傳播感染或非意願懷孕)(知識);
► 明白非插入式性行為不會導致非意願懷孕,而且能夠降低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同時也能帶來性愉悅(知識);
► 認識到人們可以選擇減少性行為帶來的風險並實現人生規劃(態度);
► 做出明智的性行為決策(技能)。
要點:以金錢或商品獲取性利益的性交易活動,會對一個人的健康和福祉帶來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性交易活動(知識);
► 描述性交易活動可能產生的風險(知識);
► 認識到援助交際,即親密關係中涉及金錢或商品交易活動,會加劇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增加自身的脆弱性,限制協商安全性行為的能力(態度);
► 展示果斷自信的溝通及拒絕性交易活動的技能(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性行為能帶來愉悅,同時伴隨著與健康和福祉相關的責任
學習者將能夠:
► 總結性愉悅和性責任的關鍵要素(知識);
► 知道很多人在一生當中會有性接觸空白期(知識);
► 解釋為什麼良好的溝通有助於改善性關係(知識);
► 反思社會性別規範和刻板印象如何影響人們對於性愉悅的期待和體驗(知識);
► 認識到了解身體的性反應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確定身體各項機能是否良好,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幫助(知識);
► 認同作為性伴侶的雙方均有責任避免非意願懷孕,以及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態度);
► 就性的需求和底線進行溝通和交流(技能)。
要點:做出性決策之前需要考慮降低風險的策略,以預防非意願懷孕和包括愛滋病病毒感染在內的性傳播感染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風險降低策略對於預防非意願懷孕和性傳播感染的重要性,包括減少已通過分娩、性虐待或者無保護性行為等途徑的性傳播感染(包括愛滋病病毒)(知識);
► 了解援助交際會削弱協商安全性行為的能力(知識);
► 認識到可以通過正確的決策減少非意願懷孕和性傳播
感染,包括愛滋病病毒的感染(態度);
► 思考並套用風險降低策略來預防非意願懷孕,避免感染和傳播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性傳播感染(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與性脅迫相關的教育 幼稚園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性脅迫相關的內容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性脅迫的性教育包含在與性暴力相關的教育中,主要集中在認識和保護身體的隱私部位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我們的身體》《奇妙的感覺》《好秘密壞秘密》三冊中都涉及相關的教育內容。
《我們的身體》一冊主要幫助幼兒初步認識什麼是隱私部位,“女孩的生殖器官、臀部和胸部是女孩的隱私部位,男孩的生殖器官和臀部是男孩的隱私部位”。同時向幼兒強調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並且不能夠隨意看和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並且在感覺到不舒服時要及時地表達出來,並向可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幫助。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好秘密壞秘密》則在鞏固關於身體隱私部位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幼兒勇敢說“不”,並且知道當自己的身體隱私受到侵犯時如何應對,該向哪些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幫助。這一冊中還特彆強調,絕對不要幫傷害自己的壞人保守秘密。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國小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性脅迫相關的內容
國小的性教育除了講解與保護身體隱私部位相關的內容,還可以和孩子更為坦誠地談論“性暴力”相關的話題。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讀本首次談及保護身體隱私部位相關的話題是在二年級,而首次直接探討性暴力相關話題則是在五年級。
二年級下冊“性與健康行為”單元“身體接觸”主題中講解了舒服和不舒服的身體接觸,教兒童堅決拒絕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在此基礎上,“身體的隱私部位”主題主要強調了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對於兒童身體保護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通過“哪裡是身體的隱私部位”“誰可以觸摸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身體的隱私部位”三個知識點的講述,幫助學生了解身體隱私部位的準確位置;說出身體隱私部位器官名稱;懂得誰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觸摸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誰不可以觸摸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尋求信任的成年人的幫助。學習這個主題,兒童可以科學認識人體的隱私部位,明白背心褲衩覆蓋的部位是身體的隱私部位,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只有爸爸媽媽和醫生在我們身體需要清潔和檢查時,才可以觸摸我們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要觸摸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觸摸他的隱私部位時,要堅定地說“不”,並學會及時告訴信任的成年人。
這樣,當遇到性侵害事件時,兒童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積極面對風險,謹慎對待可能的侵害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隱私部位是不是被侵犯,是否有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來分辨自己是否遭遇性侵害,及時提出拒絕或主動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從而減少性侵害現象造成的危害。
五年級,讀本首次明確談及性暴力相關的話題。兒童會學習如何分辨不同類型的兒童性侵害,遠離兒童性侵害的危險情景,時刻保持警惕,並且掌握預防及應對兒童性侵害的方式,遇到危險時及時向可信賴的成年人求助。這些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性暴力,特別是與兒童相關的性暴力,更好地進行預防和應對。
國中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性脅迫相關的內容
國中階段的性教育不再是概括性地介紹性暴力這一上位概念。在七年級的教學內容中,不同的性暴力類型被作為獨立的話題進行討論,其中就包括性脅迫,青少年會嘗試探討對於性脅迫的理解和觀念,形成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思考。八年級則可以進一步探討與許可和拒絕相關的內容,幫助青少年識別可能存在性脅迫的場景,並練習應對方式。
相關研究 性脅迫的風險因素 認為自己對性有較低的掌控性,並且缺乏抵抗非自願性行為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受到性脅迫。受害者通常展現出以下特徵:
男性也有可能成為性脅迫的受害者。年輕男性比年長的男性更可能受到性脅迫。這可能是因為年長的男性已婚或已有長期的親密關係,所以不太可能在性脅迫的場景中受害;另外,年長的男性可能在約會關係中有更豐富的經驗和更強的理解能力,所以不太容易會對想要實施性脅迫的女性作出回應。
性脅迫的影響 對懷孕持負面態度
在女性受害者眼中,懷孕是男人們尋求完成的事情,卻是她們想極力避免的事情。受害女性可能會認為男人是想要通過懷孕來控制她們,因而對懷孕持有負面態度。
想方設法地避孕
在部分女性受害者看來,絕育是她們在親密關係中自主權的一種體現,因為她們可以完全不管男人們的意願而選擇停止懷孕。但由於很多女性缺少經濟來源,所有避孕方法都必須成本極低,而且一旦被施害者發現,所有材料都將被銷毀,並可能導致更多虐待行為,所以避孕對她們來說也是風險很大的事情。然而,考慮到避孕可以免受在育兒和經濟方面潛在的困難,絕育仍然是這些婦女的最佳選擇。
不誠實和否定行為
受害者往往否認情況的真相,或者即便有人提出矛盾之處,他們也會繼續堅持自己的說法。他們所描述的關係中,雙方都嚴重缺乏對對方的誠實和信任。
長期容忍以至於逐漸習慣和適應性脅迫
雖然受害者心中為性脅迫行為設定了一個底線,如果對方超過這個底線,他們可能會選擇結束這段關係,但他們常常尋找各種藉口,勸說自己這條線從未被逾越過。例如:“他雖然勒我,推我,絆倒我,但從不揮起拳頭打我。”於是這條底線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允許暴力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受害者可能還需要為這條底線添加更多的規定和例外,以勸說自己繼續適應。
關係中的負面互動增加
在遭受性脅迫後,受害者更有可能將伴侶的行為歸因於負面意圖,從而引發更多負面互動。
嫉妒加劇
在脅迫發生之前,嫉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但是在性脅迫之後,嫉妒開始增加。由於性脅迫的受害者報告自尊和自我價值較低,因此他們可能無法認識到自己對伴侶的吸引力在何處。在脅迫事件發生後,受害者會失去對自己和對親密關係的信心,這可能會增加嫉妒率。此外,嫉妒的增加通常會導致伴侶的消極反應,這反過來又會增加個人的嫉妒感,從而形成嫉妒增加的惡性循環。
對當前關係的滿意度沒有改變
可能的一種解釋是,受害者對隨後的戀愛經歷的期望較低,因此對當前戀愛的滿意度更高。此外,在青春期,人們更可能將對關係的滿意度與關係中的積極特徵聯繫起來。因此,儘管在這段關係中,消極互動和嫉妒感可能有所增加,但積極特徵方面可能缺乏變化,從而使得整體的滿意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隨意約會沒有減少,認真約會反而更少了
在短期內,認真約會的次數並不會明顯減少,這是一個長期的約會方式變化。認真約會的減少可能與戀愛經歷質量的降低有關(包括關係當中負面互動和嫉妒的增加),因此在脅迫事件發生後,受害者可能不太可能有認真的戀愛關係。性脅迫的受害者的性交頻率和性伴侶數量均有所增加,這表明儘管他們約會的頻率可能較低,但參與者卻進行了更多的隨意性行為,這預示著重新受害的風險更大。
如何應對性脅迫 性脅迫不是受害者的錯。如果因為要做某些本不情願做的事而倍感壓力,請大聲說出或趕緊離開。哪怕可能會面臨終止一段關係或傷害對方感情的風險,也比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更好。
如果試圖脅迫的人(例如老闆、房東或老師)處於可以控制受害者的位置,則最好儘快安全地離開現場。如果在之後將施害者舉報給相關部門,也能夠阻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一些可能的口頭回應包括:
“如果你真的很在乎我,你會尊重我不想發生性關係的意願。”
“我完全不欠你任何解釋。”
“你一定弄錯了。我不想和你發生性關係。”
受害者一定要與施害者保持清楚和直接的聯繫,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和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對方不聽勸告,請立刻離開。如果受害者和家人處於人身危險中,先嘗試儘快遠離該人;如果正身處緊急的危險狀況,請馬上報警。
典型案例 案件簡介 2020年4月,山東鋁業職業學院女生小倩(化名)舉報稱,2016年至2018年中旬,體育老師劉某多次以成績脅迫時年17歲的她與其多次口交,並發生四次性關係。據小倩提供的信息,這位老師曾以掛科等要挾,強迫小倩與其見面。
小倩稱去年曾向學校舉報,但在劉某的哀求下心軟,其中劉某給這位學生寫過保證書,還發過5000元的紅包,被這位學生拒收。後來,小倩向山東省教育廳、山東鋁業職業學院紀委部門遞交實名檢舉信。
案件進展 4月29日上午,山東鋁業職業學院就此事成立調查組,對小倩反映的內容進行全面調查。淄博市公安局張南分局也於凌晨發布警方通報,稱已對該事件展開調查,如調查屬實,將依法處理。
4月29日晚,山東鋁業職業學院表示,經學院研究決定,解除與劉某的勞動契約,並報請教育主管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
5月1日,山東省淄博市公安局張南分局微信公眾號發布訊息,就媒體反映“女生舉報山東鋁業職業學院老師劉某以成績脅迫發生性關係”一事通報最新進展。
淄博市公安局張南分局稱,經公安機關調查,劉某涉嫌犯罪,於2020年4月30日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案件啟示 前有福州43名學生控訴20年前老師暴力體罰和騷擾女生一事,山東又曝出“老師以成績脅迫女生發生性關係”事件。案例相繼引發關注,揭開了校園師生不平等生態的冰山一角。
細究這些案例,有一個共性。即相關受害學生,基本都沒有在侵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尋求幫助或者報警。要么是時隔多年後舉報,要么即使在校期間有過舉報,最終也因為種種原因石沉大海。事件經過媒體報導後,輿論關注了,警方介入了,學校表態了,這一切看起來非常自然,實際上個人背後所經歷的“艱難”超出想像。
在又一起校園性侵害案曝出之際,公眾在關注調查進展的同時,更需進一步追問,社會及學校,除了暢通舉報機制,相關方面還能再多做些什麼?每一個受害學生如何才能在第一時間求救並能得到及時的保護和幫助?這些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