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無計畫性

行為無計畫性

所謂人格障礙,是指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發展起來的嚴重人格缺陷,或者人格在總體上不適應的一類精神異常人格障礙導致不能適應正常社會生活,表現為情感和意志方面的障礙,但是思維智慧型方面無異常,意識清晰。這類人的人格缺陷是持久的、頑固的,多數延續到成年階段,甚至終身不能改變。無情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情緒衝動或本能願望所驅使,缺乏計畫性或預謀。反社會人格障礙也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是對社會危害最大的一類。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全身
  • 相關疾病:阿斯伯格綜合症 反應性精神病 急性應激
  • 所屬科室:精神科
  • 相關症狀:攻擊行為 焦慮 緊張 精神障礙 顱內壓增高 麻痹 強迫觀念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病態人格或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病因與發病機理尚未闡明。以下是有依據的相關資料:
1、遺傳:本症在親屬中的發生率與血緣關係成正相關,即血緣關係越近,發生率越高。有資料表明,患者雙親的異常腦電圖率較高;單卵孿生子的性格一致率較高,腦電圖很相似,犯罪率超過雙卵孿生子。病態人格的寄養子女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有較高的病態人格發生率。
2、大腦發育不良:腦電圖檢查證實該類人格患者大腦發育不成熟,可能有過大腦損害。從病理心理學分析,患者的心理行為具有幼稚、很不成熟的特徵,是人格不成熟的病理變化。
3、家庭和社會環境:不少調查表明,童年的精神創傷、不和睦家庭關係、不良親職教育方式和不良社會環境因素在致病上亦起重要作用。人類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特別是在嬰幼兒和兒童期,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檢查

這一類型的人格障礙常表現如下:
1、高度攻擊性:患者具有高度的衝動性和攻擊性已眾所周知,然而卻有一些並無攻擊行為。反社會人格可分為具有攻擊型行為和不具有者二類,前一類具有終生發生人身暴力的傾向。
2、無羞慚感:傳統認為此類人無羞慚感,缺乏與焦慮相關的植物神經反應(包括皮膚直流電反應)。
3、行為無計畫性:無情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行為大多受偶然動機,情緒衝動或本能願望所驅使,缺乏計畫性或預謀。
4、社會適應不良:適應不良是此類人格障礙患者的重要特徵。由於對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不能從經驗中取得教益,因此本症是一種持久和牢固的適應不良行為的模式。

鑑別診斷

行為紊亂而奇特是顱內腫瘤伴發的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之一。顱內腫瘤伴發的精神障礙,是指顱內腫瘤侵犯腦實質壓迫鄰近的腦組織或腦血管,造成腦實質破壞或顱內壓增高伴發的精神障礙,患顱內腫瘤的患者,約有40%~100%的人可出現精神症狀
(1)軀體症狀:頭痛、噁心嘔吐、視盤水腫與視力減退是腦瘤引起顱內壓增高的3種主要表現。由於腦瘤擴張生長約有80%的顱內腫瘤病人出現顱內壓增高。①頭痛。②嘔吐。③視盤水腫。其他約有1/3的顱腦腫瘤病人經常發生痙攣發作。顱內壓增高還可有抽搐,立位時平衡不良,三叉神經分布區有壓痛,展神經麻痹,復視,頭暈,猝倒等。在急性或亞急性的病例中,尚可有脈搏、血壓和呼吸變化。脈搏可減慢至每分鐘50~60次之間,呼吸轉慢而變深。顱壓持續增高時,脈搏可增快且不規律。
(2)精神症狀:顱內腫瘤的一般性精神症狀包括意識模糊,遺忘綜合徵,痴呆以及較為少見的躁鬱樣和精神分裂症樣精神病。
自殺行為:自殺是指個體蓄意或自願採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自殺不是突然發生的,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日本學者長岡利貞指出,自殺過程一般經歷:產生自殺意念~下決心自殺~行為出現變化+思考自殺的方式~選擇自殺的地點與時間~採取自殺行為。對於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殺過程有長有短。
衝動行為:指突然產生、通常導致不良後果的行為;暴力行為(violentbehavior)指故意造成財物或他人身心傷害的行為,攻擊對象可以是自己、他人或物體。對他人的攻擊包括:軀體攻擊和性攻擊,可造成致傷、致殘、致死的後果。對物體攻擊可引起經濟損失。除了顯現的具體行為外,衝動和暴力傾向尚可表現為潛在行為,如威脅性言語或姿態。WHO(2002)對暴力行為下了一個更為寬泛的定義:威脅要使用或已確切故意使用針對自身、他人、特定人群或特定社會的武力或權力,導致或者極有可能導致損傷、死亡、心理傷害、畸形或生存條件被剝奪。
強迫行為: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徵,患者明知強迫症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覆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性動作為主要表現,雖精神痛苦顯著緩解,但其社會功能已嚴重受損。

緩解方法

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矯正兒童、少年的品行障礙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進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進行責任感和義務感的教育,讓兒童知道自己作為一個人,不能光享受,還應履行義務和責任。
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養,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給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對兒童、少年的不良行為傾向,要及時時行教育、批評,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切不可掉以輕心,甚至包庇縱容,以免釀成惡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