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機構改革

行政機構改革

行政機構改革是指行政組織根據其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地改革自己的內在結構,以適應客觀發展的需要。機構改革是一種破舊立新的活動,即破除舊的組織結構和運營秩序,建立新的組織結構和運營秩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政機構改革 
  • 定義:行政組織根據其外部環境的變化
理論基礎,動因,具備條件,

理論基礎

1、傳統的組織變革觀是以結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結構主義是從結構分化、功能整合的角度來分析社會變遷的。以結構主義為指導的機構改革是對組織結構的根本調整,是質變,而非量變,是突變,而非漸變。
2、構成主義指導下的機構改革則是漸變的過程。構成主義的組織變革觀認為組織的機構改革實質上應當是潛移默化的,而非大張旗鼓的。在機構改革實踐中,漸進式改革意味著對傳統和歷史的尊重。漸進式改革通過有計畫、有步驟地逐個實現改革的階段目標,通過階段性的調適,最終實現機構改革總目標。

動因

行政改革的動力是推動行政系統採取措施、變革現狀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被概括為一種客觀的需要和潛在的利益
環境的動因。公共行政組織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生態系統,必然要受到外部環境的深刻影響,環境的改變無疑是行政組織變革的根本動因。環境主要是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階級、階層關係的變化會引起行政體系功能的變化,權力再分配會帶來行政體系權力範圍和權力領域的變化等政治環境的變化都會引起行政機構的變化;經濟體制的變化必然導致行政體系的變革;任何一個行政體系的結構形式、運轉程式、決策過程以及行政人員行為態度價值觀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目標的動因。行政組織的目標反映行政組織的價值觀和對客觀環境的判斷,是行政組織戰略的凝聚點,而行政組織戰略則是行政組織的內外因素如環境和機會,內部的能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興趣、願望以及社會責任等的一種函式。因此,行政組織目標的重新制訂或修正,都將引起行政組織的變革。
意識形態動因。人的行為都是在一定的觀念指導下作出的,行政行為也不例外。對"國家的目的是什麼"這一問題不同的回答會使人們重新審視行政體系的現狀;對領袖思想的不同態度會引發對行政體系弊端的不同態度;對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再認識可能影響到行政改革的內容和行政功能的重新確定,等等。意識形態的變化必然將引起認知的變化,從而對組織變革產生強烈的推動作用。
人事的動因。行政機構與人事密切相關。人事變動及影響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高級行政領導人的變動。不同的領導人總要採用不同的施政策略或領導對策,這時他會對組織結構提出自己的要求。二是人員素質高低對行政機構的影響。行政人員素質高時,行政組織將是一個精幹、高效的組織,行政人員的素質低時,行政組織將是一個臃腫、低效的組織
專家的動因。專家是推動行政組織變革的特殊動力。專家擁有豐富的理論與方法,有助於對行政機構的弊端以及機構變革的步驟、方法作出科學的分析與論證,從而大大提高行政機構改革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別是在當今信息時代的社會中,更需要發揮有關專家學者在行政機構改革中的智囊作用。
技術進步的動因。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現代辦公自動化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政府組織廣泛普及與套用,電子政府管理的出現,促使行政機構作出相應的變革:組織結構形態趨於扁平網路化,即行政組織結構從金字塔形向扁平形發展,行政組織權力結構走向分權化;行政組織規模趨於小型化;行政組織管理方式趨於民主化;政府組織內部技術和專家系統的功能更為凸顯,行政組織本身被看做是"學習型組織"。

具備條件

要完成行政組織的變革,須具備基本的條件。一般而言,這些條件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所面臨的情景壓力已將組織推到非改不可的境地,除非改革,否則組織將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二是有計畫的變革必須由組織管理部門來制定系統得規劃和模型,這一規劃和模型既要能適應當前的環境,又要能適應未來的變化。
三是負責考察組織歷史、現狀和設計未來的人必須對變革承擔責任,他們必須了解職工的需要並把需要反映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中來。
四是為避免重大失誤破壞變革的進程和打擊人們對變革的信心,應首先在小範圍進行變革實驗,待取得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後,再向大範圍推廣。
五是必須從組織外部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以幫助組織內的人們開闊視野、活躍思想、啟發創新思維,從而找到改善組織狀況和提高組織效益的途徑。
六是組織的各級領導層和變革的主持者應當經常收集他人關於變革的新想法,並將自己關於變革的新想法介紹給他人,以實現相互促進。
七是組織的管理人員應當準確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變革的阻力,了解和把握主要矛盾所在以及各種阻力之間的相互關係。在此基礎上根據阻力的性質和主要表現形式,正確地選擇克服阻力的方法,以有效而巧妙地克服阻力,推動變革的不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