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塔尼亞

萊塔尼亞

萊塔尼亞,遊戲《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國家。術師與高塔的國度——萊塔尼亞帝國是泰拉大地上的傳統強國。

古老而典雅的帝國不僅是源石技藝造就的強大國家,它燦爛的歷史文化也對現代核心圈乃至整個泰拉的其他國家都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近代數百年的時間裡,萊塔尼亞從分裂的危機和牽動諸國的戰爭中一路走來,到巫王的恐怖統治畫上了休止符,雙子女皇宏偉和諧的樂章再度奏響,帝國迎來了暌違已久的曙光。不過,使人心悸的疑問仍在萊塔尼亞國境之內暗暗傳播:為帝國續寫的樂譜是否能夠如此輕易地改弦更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萊塔尼亞
  • 外文名:Leithania
  • 出處:遊戲《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
  • 類型:國家
  • 語言:萊塔尼亞語
  • 貨幣:杜卡特
地理情況,種族特徵,政治概況,制度,政府,區劃,法律,貴族,軍事力量,經濟情況,文化與社會,歷史事件,帝國序曲,貴胄急板,不協和音程,巫王變奏,二重協奏,

地理情況

萊塔尼亞地處泰拉大陸中央,毗鄰核心圈內多個國家,西南接維多利亞,東隔敘拉古遙望卡茲戴爾,北邊是烏薩斯帝國。萊塔尼亞國土上有綿延不絕的山區,東北與西南較高,中間低且山勢較為平緩,呈現出一條連線卡西米爾與敘拉古的“走廊”。山間散布的河谷與平原是部落文明向早期城市文明轉變的地方,最早的城鎮在這裡發源,移動城市也在此拔地而起。覆蓋萊塔尼亞全境的茂林生長的多為常見的溫帶樹種,植物生長有明顯的季節性,體現了萊塔尼亞溫和的氣候與分明的四季。
萊塔尼亞
萊塔尼亞城鎮

種族特徵

萊塔尼亞的主體種族是卡普里尼,羊角是他們的主要特徵。
卡普里尼以對源石技藝優秀的掌握能力而著稱。在很多人心裡,每個卡普里尼都是神秘源石技藝的操縱者,但這其實是一種結合了現實依據和美好憧憬的刻板印象。就平均能力而言,卡普里尼確實擁有相較於其他種族更為良好的源石技藝適應性;但就個人而言,卡普里尼中也存在著無法使用源石技藝的個體。
卡普里尼十分愛護他們頭上的角,並對其有一套獨特的審美評判標準,卡普里尼對角的熱愛甚至衍生到了其他種族身上,他們對豐蹄、埃拉菲亞、瓦伊凡、塞拉托甚至薩卡茲等種族的角都非常關注,這些角之間的區別也是他們熱衷於討論的話題之一。
卡普里尼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萊塔尼亞。如今普遍的觀點認為,萊塔尼亞熱愛藝術文化的風尚與當地的主體種族卡普里尼密切相關。卡普里尼的平均身體素質在各種族中算不上出類拔萃,可能正是這一點造就了他們細膩敏感的精神特點。有理論稱這一特點和卡普里尼對源石技藝的適應性能夠互為因果。
萊塔尼亞
萊塔尼亞居民

政治概況

制度

萊塔尼亞的政體在學習薩爾貢君主制度的同時亦有自己的發展,誕生出了獨特的政治體制,可以簡稱為“選舉君主制”——雖然名為“帝國”,但事實上在萊塔尼亞內部運行的是一套聯盟系統。建國時的九個地區稱為“大區’或者“選帝侯區”,這九個大區的領導人稱為“選帝侯”,全國境內只有他們九人擁有選出皇帝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皇帝對帝國境內除憲章以外的所有法律擁有最終闡釋權,同時萊塔尼亞沒有嚴格的監管機制對皇權問責,所以理論上皇帝擁有極大的權力。但是事實上,萊塔尼亞的選帝侯對皇權有著強大的牽製作用。也許皇帝對所有法律都有最終闡釋權,但選帝侯們能援引憲章說萊塔尼亞的本質是各大區的聯合,各大區會以保證本地利益為先而拒絕承認皇帝的闡釋。因此,在萊塔尼亞歷史上,除巫王外的所有皇帝實際上並沒有非常大的權力。
萊塔尼亞
雙子女皇畫像

政府

萊塔尼亞沒有固定的首都。當皇帝去世或因其他特殊原因卸任,一位選帝侯將被選舉為新的皇帝,帝國的中央政府也隨之遷移到那位選帝侯的治所,他原本治下的官吏會立即改組,晉升成為新的中央政府官員。因此萊塔尼亞的皇帝首先是自己大區的最高領導人,然後才是整個帝國的皇帝。這樣獨特的權力結構讓歷代的皇帝在施政時往往會優先考慮自己領地內的得失,然後再從國家的利益出發,進行政策層面上的調控和治理。
萊塔尼亞的中央政府稱為“帝國宮廷”,有著一套宮廷官僚系統,脫胎於皇帝還是選帝侯時的選帝侯宮廷。中央政府成員的任務是輔助皇帝進行決策,代表皇帝傳達旨意,以及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正如前文所述,歷代皇帝基本都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官員團隊,他們大多是皇帝本人身為選帝侯時治下的文武官員,或是皇帝親近的人物。此外,皇帝的禁衛軍也是帝國宮廷的成員,當今的萊塔尼亞統治者雙子女皇的禁衛軍被稱為“女皇之聲”——一位女皇之聲首先是雙子女皇的御前樂師,然後才是她們的諭使與禁衛。
萊塔尼亞
“雙塔”
每個選帝侯宮廷除了日後有可能進入中央政府的特殊機構,如上述的選帝侯衛隊、維護憲章的金律法衛之外,其他部門也都大致相同。選帝侯政府里存在兩套平行的文武官體系:一套是以當地貴族為核心的封臣系統,另一套是維持政府運作的文官系統,前者的各級只對自己的直屬上級負責,後者則要向選帝侯本人負責。在每個大區內,由地方上的各級貴族來總管各地的具體事務。

區劃

萊塔尼亞境內有九個選帝侯區,或稱為“大區”,最高長官即選帝侯。根據在立國時定下的《金律樂章》,帝國實際上是各個大區所組成的邦聯,因此各個大區的實際權力很大,不僅有完整的政府,也各自保有自己的法律和軍隊。不過出於文化上的統一和特殊政治的需要,各個大區內通行的法律和對軍隊的規制也都大致相同,只在部分條款或是細節上根據地方的不同有細微的調整。
組成萊塔尼亞帝國的九個選帝侯區分別是:海登施威爾大區、恩瓦德大區、厄登赫爾大區、魯珀坎大區、施彤領大區、瓦瑟領大區、福特岡大區、奧施登海姆大區、凱普拉尼亞大區。
最高統治者選帝侯在自己的大區內可以自行組建政府和軍隊、制定法律、分封貴族,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領袖,也是軍事上的統帥,甚至是當地居民在文化和精神上的領導者。如此一來,很多時候選帝侯在自己的大區內就會享有比帝國皇帝更高的權力。在萊塔尼亞的歷史上,選帝侯為地方利益而拒絕服從皇帝旨意的事件時有發生。

法律

萊塔尼亞的根本法律來源於建國時的一紙憲章,這一遠古時代九大部落和敘拉古共同締結的條約有一個極富本國特色的名字——《金律樂章》,它賦予了萊塔尼亞皇帝統治的權力,也是萊塔尼亞帝國建立的法理基礎。
在地方上,萊塔尼亞各個大區以《金律樂章》規定的世俗道德為基礎,保有並發展了自己的法律。不過因為文化、社會和環境趨同,所以各區的法律其實大同小異,只會根據實際情況的微小差別略作調整。這些法律的主旨也都一致:維護社會穩定和優待貴族階級。
《金律樂章》是萊塔尼亞立國時,因為音樂而最初團結到一起、建立了文化認同的九大部落和敘拉古在其中一個部落的領導下共同制定的帝國憲章的名字。文如其名,這一憲章分為三大樂章,分別宣告了萊塔尼亞帝國的誕生、規定了帝國的央地關係、點明了帝國的世俗道德,是能夠真實演奏的樂章。作為法典,《金律樂章》除原典外共有十份抄本,分別交付九個選帝侯區與敘拉古自治領妥善保管,從不輕易示人;作為樂章,在帝國重要典禮如皇帝加冕時,《金律樂章》會專門由新皇屬下的皇家樂團進行演奏。在萊塔尼亞的漫長歷史中,《金律樂章》幾乎未曾有過變動,唯獨一次——巫王在登基時刪除了有關敘拉古自治領的內容。
萊塔尼亞
《金律樂章》演奏
除了在皇帝加冕這類極為重要的典禮上,全長數小時的《金律樂章》很少被完整地演奏,雖然有些萊塔尼亞人喜歡用它助眠,但人們仍會在許多正式場合演奏它的選段以示敬意。

貴族

萊塔尼亞的貴族體制與帝國政體一同確立,一共有七個階級,法律規定他們是國家權力的核心。因為貴族們傳授知識與技藝、管理領地、生活起居的場所多在獨立的高塔中,所以他們又被稱為“高塔貴族”。
憲章規定,帝國皇帝本人為最高一級的貴族,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理論上擁有絕對的權力,然而由選舉產生的皇帝在實際統治中往往受選帝侯的牽制。
皇帝之下的第二級貴族是選帝侯,這一頭銜是建國時除敘拉古外的九大部落領導人的改稱,他們是自己大區內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最掌握國家實權的一批人。其他國家的人會稱呼選帝侯為“大公”“公爵”或者“親王”,但實際上這是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讀。選帝侯們的實權經常超過帝國的皇帝,所以他們在萊塔尼亞的社會地位可能高於維多利亞國內的公爵和烏薩斯國內的大公。
第三級的貴族是侯爵,他們最初大都是受封的大地主,協助所屬大區的選帝侯管理治下的大量土地資源。
第四級的貴族是伯爵,這個等級的貴族能夠擁有自己的莊園,能夠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萊塔尼亞境內的各大工廠基本都是伯爵們的產業。伯爵也是平民能被冊封的最高等級,極少數情況下,平民能夠依靠優秀的戰功或非常偉大的源石技藝成為伯爵。
第五、第六級的貴族分別是子爵和男爵,他們的地位只有理論上的差別,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差距不大,許多子爵和男爵還要自己從事生產來維持生計。
最低一級的貴族為埃德勒,他們的地位近似於烏薩斯的勳爵,這個爵位不能繼承,也沒有實際的政治或軍事意義,僅僅用來封賞在社會中有一定成就的平民。
選帝侯們可以冊封第三級的貴族侯爵,自此以降,每個級別的貴族都可以往下冊封比自己低級的貴族,一直到埃德勒,每個貴族都要向冊封自己的上一級貴族負責。但如此不斷分封也會削減受封者的實際權益,所以最低級的埃德勒幾乎成了沒有實權的虛銜。而在皇帝與選帝侯們的關係上,因為皇帝是在選帝侯中選舉產生的,正如俗語所說,“先有諸侯,再有皇帝”,如此的權力結構讓萊塔尼亞的國家大權其實仍然屬於諸位選帝侯。

軍事力量

萊塔尼亞帝國軍隊使用的制度與貴族們息息相關,屬於貴族私兵制。每個級別的貴族所能擁有的私兵規模受到了法律的嚴格規定。在戰爭時,每個級別的貴族都是自己軍隊的領袖,同時需要向自己的上級貴族負責,接受上級貴族的指揮命令。
因為萊塔尼亞人在源石技藝方面的高超造詣,術師在軍隊中具有尤其重要的地位。貴族們在建設自己軍隊時著重培養的,也是具有出眾源石技藝才能的術師。除此之外,萊塔尼亞的源石技藝普及程度在整個泰拉都堪稱頂尖,即使並非專業的施術者,萊塔尼亞軍人也多多少少會使用一些簡單的源石技藝,他們在接受訓練後就能成為術師,水平往往也能超過其他國家軍隊中的普通術師。因此,萊塔尼亞的軍隊中經常出現全部由源石技藝使用者組成的部隊。萊塔尼亞的金律法衛軍團在戰場之上爆發出的源石技藝的光輝能夠點亮整片天空,是最讓其他國家畏懼的一支力量。
萊塔尼亞國內維持著獨特的軍事法術研究與訓練體系。在組建軍隊時,各級貴族對軍隊的訓練方式不盡相同,但所有軍人都必須參加一次專門針對軍事法術的適應性測試。適應性測試結果良好者將被抽離貴族軍隊,送往單獨的訓練場所,接受特殊操練。在一段時間後,這些士兵會被訓練成萊塔尼亞各選帝侯麾下最強大的常規作戰部隊——金律法衛。這些身著重型護具,手持雙手巨劍的強大施法者擁有的不只是驚人的單兵作戰能力,當一定數量的金律法衛同時出現,可能就意味著他們要將源石技藝共聯,一到那時,能夠湮滅移動城市地塊的毀滅性法術即會宣告敵人的末日降臨。
雙手巨劍是金律法衛的標誌性武器,但在不同時期、不同選帝侯麾下,金律法衛的武器形制也大不相同,很多金律法衛所持的武器都不符合人們對“劍”的直覺想像。萊塔尼亞人將金律法衛軍團的共聯法術描述成一場盛大的交響樂,不同形制的武器發揮了不同樂器的功能。圖中描繪的這種無鋒無尖的鈍劍通常被形容成打擊樂器,是專門針對高盧的重裝方陣設計的,在四國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萊塔尼亞
四國戰爭時期金律法衛的武器與甲冑
不過,上述都不是萊塔尼亞軍隊最精銳的部分。理論上,帝國軍隊中甄選最細緻、訓練最嚴格、裝備最精良的部隊是皇帝本人的禁衛軍。嚴格地說,皇帝的衛隊應該屬於帝國宮廷的一部分,向皇帝本人負責,只聽從皇帝的號令,不受大區法律轄制,這可以視為皇帝有別於選帝侯的一種特權。

經濟情況

作為核心圈內的老牌強國之一,萊塔尼亞在帝國的早期就發展出了依託河谷平原的發達農業。因有出類拔萃的源石技藝,萊塔尼亞人在山地之間創造的農業產出不輸於平原。對文化藝術的熱忱也讓萊塔尼亞的藝術教育產業很具有地區特點,比如畫廊、音樂廳等,其實都誕生自萊塔尼亞,泰拉大地上最大的美術館和音樂廳也位於萊塔尼亞。近代以來,地處大地中央的萊塔尼亞接受了來自周邊各國,尤其是維多利亞的科技成果,憑藉自己的經濟底蘊和源石技藝傳統迅速地在結晶工業時代中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為後來敢於迎戰高盧帝國奠定了經濟基礎。不過,經歷了高盧-萊塔尼亞戰爭、四國戰爭及巫王的瘋狂統治之後,整個國家的基礎受創,處於長期恢復期。
不管在歷史上的哪個時期,萊塔尼亞的經濟發展都嚴重依賴源石技藝的使用,而帝國的源石技藝和各種資源絕大多數掌握在貴族們的手中,因此萊塔尼亞的絕大部分產業都與貴族有緊密的人身依附關係——生產條件為貴族所有,生產出的產品也都屬於貴族。
萊塔尼亞生產的大小工業品都具有強烈的本國特色。貴族們最初設計產品時似乎默認購買的人都掌握源石技藝。霸道的設計讓萊塔尼亞的出口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遭到了口誅筆伐。隨著國際交流程度的加深和設計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萊塔尼亞工業品多採用雙軌制設計:一方面,不善源石技藝的使用者能夠通過機械結構來操控;另一方面,對源石技藝相當了解的用戶只需稍施法術,就可以完成複雜的操作。
萊塔尼亞
一座法術高塔頒給學生的畢業禮,造型似乎喻示了攀登高塔的過程。

文化與社會

萊塔尼亞整體社會風貌的塑造離不開源石技藝和文化藝術。萊塔尼亞人會永遠記得,將他們團結到一起的正是流傳千年的源石技藝和承載這一脈技藝的優美藝術。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或是為了延續源石技藝,或是為了追求高雅文化,又或是為了啟佑鄉邦,給萊塔尼亞乃至整個大地開拓新的可能,世代的萊塔尼亞貴族總是心懷著一種尤其高尚的情操。他們以自己的高塔為基點,向平民們傳授自己掌握的源石技藝,教他們優秀的文化,並努力地研究精進自己的源石技藝。從皇帝本人到最低級的貴族埃德勒,萊塔尼亞很難得地將這種意識保持了千年之久,並在千年的交織融合過程中把源石技藝、藝術文化與萊塔尼亞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使萊塔尼亞國內洋溢著崇尚知識的氣息,成為求學者們魂牽夢繞的目的地。
在這樣的氛圍下,教育自然成了帝國最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整個國家各區都建有從初級學堂到大學的各級教育機構,這些教育機構要么是從貴族們的高塔演化而來,要么依託高塔建立,要么就乾脆是高塔本身。學校的等級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加深而逐漸提高,而越艱深的學識,也只有越高級的貴族才有資格和能力進行傳授、探討、研究。根據高塔的高度、宏偉程度等外部特徵,就可以簡單判斷學校的等級。如果要在萊塔尼亞接受完整的學校教育,花費也會逐級倍增,所以基本上只有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貴族才能夠負擔得起。
萊塔尼亞
萊塔尼亞學位情況
300-360年前,萊塔尼亞九大選帝侯區中的恩瓦德大區曾有一位統治者名為路德維格。這位綽號為“學士”的選帝侯對知識和藝術的熱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對傳道授業也有著一種異於常人的使命感——甚至超越了對統治的責任心。路德維格近乎狂熱地把自己的知識不分尊卑地教給願意學習的萊塔尼亞人,是第一個將自己的高塔正式確立為“大學”的貴族。他認為,只要所有人都“掌握極上的知識”,“大地對萊塔尼亞便再也無可掣肘”。路德維格因此在彼時的萊塔尼亞平民間具有極高人望,當皇帝去世,希望他就任新君的意願在民間占據了上風,但路德維格在選皇前夜突然發瘋暴死,而這也成為帝國史上未決的懸案。路德維格墓地所在的烏提卡領迄今仍有紀念活動。
在學校的教育體系中,源石技藝的傳授和各類藝術課程占據了絕對的比例。所有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都或是要以源石技藝為主要科目,或是以保證自己的源石技藝合格為基礎,去鑽研自己所長所好的學科。如果源石技藝未達標,或是被教師認為“藝術造詣欠佳”,學生可能會無法升學,甚至可能被迫中止學海漫遊。學校里主管各項事務的也都是貴族,筆者在威廉-赫爾佐格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的諸位教授無不擁有自己的高塔,以襯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建樹。
萊塔尼亞人總是過分強調自己對音樂的熱愛,然而許多考古發掘成果顯示,自前帝國時期開始,諸部落之間共有的審美遠不止音樂,相同風格和形式的詩歌、繪畫等也在不斷復現,這證明“萊塔尼亞”作為一個文化整體的起源比他們自己聲稱的還要早許多。人們之所以可以把遠古時期龐雜的文獻和文物整理歸結,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所有的發現無一例外全部具有明顯的源石技藝特徵,這也說明人類對源石技藝的利用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
對知識、藝術的長久崇拜在泰拉堪稱奇蹟,萊塔尼亞人幾乎是天賜一般地對源石技藝和藝術鑑賞有著超越其他民族的敏感。雅致的民族性在如今的萊塔尼亞也得到了優秀的傳承。不過萊塔尼亞人對文化的熱愛是克制而冷靜的,比起單純的語言上的雄辯和爭論,他們更讚賞使用藝術表達傳遞出冷峻的激情,而他們認為最適合寄託自己情感的藝術,就是萊塔尼亞的古典音樂。各處都能見到討論音樂、哲學和源石技藝的居民,各處都能看到露天的音樂演奏,就算在巫王的時代,整個萊塔尼亞也似乎永不間斷地沉浸於悅耳動聽的樂曲中。
萊塔尼亞歌劇是融合了萊塔尼亞音樂、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是表現萊塔尼亞燦爛文化的最佳體裁之一。從歌劇本身的劇本寫作、音樂編排,到樂團樂器、表演形式,再到欣賞歌劇的舞台劇場,正統的萊塔尼亞歌劇中處處都有源石技藝精心加附,在事實上構成了一種傳心感知系源石技藝的密集陣列,能夠把豐沛的激情傳達到觀眾的心中。有學者猜測,也是出於這個原因,萊塔尼亞的歌劇特別容易讓人沉迷。在巫王隕落後的二十餘年間,有大量的劇本以他為原型而創作又秘密上演——在這些劇本中,能施展無上法術的巫王是萊塔尼亞最偉大的君王。
即使距離巫王逝去已經過去二十多年,萊塔尼亞境內還有數量可觀的巫王支持者在暗中行動,企圖推翻雙子女皇政權。雖然巫王領導下的帝國曾經輝煌一時,但他對萊塔尼亞的破壞遠非歷代皇帝可以相比,萊塔尼亞人對於巫王的崇拜可能與萊塔尼亞千百年來的社會氛圍有關。萊塔尼亞本就是盛產天才的土地,但限於混亂的管理體系和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只有屈指可數的寥寥數人能夠縱情施展才華,而巫王則是其中最出彩的那一人。萊塔尼亞人崇拜巫王不只因為他是個強大的術師以及賢明一時的君王,還因為巫王身上承載了這個國家內人們對才能的一切想像。
萊塔尼亞有三千二百萬國民,其中有一千萬人居住在移動城市里。值得一提的是,萊塔尼亞的社會由源石技藝造就,對礦石病感染者的態度相較於核心圈各國來說略為寬容,但這並不意味著萊塔尼亞各地政府不歧視感染者。為了便於管理,感染者們會被劃分在單獨的社區居住。

歷史事件

帝國序曲

在有記載的歷史之中,萊塔尼亞本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原先存在於泰拉中央至東部卡茲戴爾之間的廣袤大地上的,是十個相對獨立的地區。這十個地區中有九個逐漸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區域性部落政權,唯獨距離卡茲戴爾最近的敘拉古地區因為諸多原因仍然保持混亂狀態。在九個地區之中,有一個以卡普里尼為主要居民的部落,該部落居民的源石技藝最為強大,他們將其融入了他們認為最有力量的媒介——聲音。他們以聲音作為施術載體不斷精進,於是在這樣的研習氛圍中,與音樂相關的藝術和文化活動誕生了。其他部落在日常交流時為這種藝術和文化所感召,開始向他們學習,卡普里尼為了“音律的和諧”也廣泛接受其他部落的文化。長此以往,各個地區之間的文化逐漸趨同。而受制於地理和政治條件,位於九區以東的敘拉古保持了非常獨立的文化。
最終將萊塔尼亞統一起來的是來自卡茲戴爾的直接威脅。彼時的卡茲戴爾綜合實力強勁,前述的十個地區籠罩在卡茲戴爾的陰影之下。各個地區不可能獨立地與強大的卡茲戴爾抗衡,因此九大部落和飽受卡茲戴爾侵擾的敘拉古決定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可以共同抵抗外部侵略的聯盟。九大部落的領導人和敘拉古的各個家族首領經過磋商,最終得出了一套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治理方案——《金律樂章》:以九大部落所在的地區為核心區域,敘拉古地區為自治領,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新生國家。從此以後,坐擁十大地區的國家——萊塔尼亞帝國誕生了。

貴胄急板

在建國之後相當漫長的歲月里,萊塔尼亞不僅實現了抵禦外敵的最初目標,更作為邦聯帝國雄踞於泰拉大地中央,政治體制平穩運行,國家的生產力也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統籌而迅速發展。
與此同時,萊塔尼亞延續了對於源石技藝和音樂的熱愛,並且將這份熱愛推廣,孕育出了一種重視源石技藝和藝術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與帝國政治一同確立的貴族體制功不可沒,貴族們擁有更高超的源石技藝,掌握大部分的文化,他們懷抱美好的信念,在自己的封地開設學術教育機關,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播出去,並對未知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這樣的機關多以“高塔”的形式存在,並逐漸成為權力的象徵,貴族們也因此被稱為“高塔貴族”。
不論在維多利亞、哥倫比亞還是炎國,繁華的現代移動城市往往都高樓林立。但在萊塔尼亞,高聳入雲的唯有貴族的高塔。每一座高塔的規格形制都有所不同,一般來講,塔越高,其主人的地位也就越高。
萊塔尼亞
聳立的高塔

不協和音程

然而,萊塔尼亞人似乎與生俱來的源石技藝本領沒能讓他們杜絕帝國內外潛藏的危機。隨著國家發展,萊塔尼亞與周邊摩擦不斷,更是數度主動引發軍事衝突,例如在泰拉歷897年,萊塔尼亞悍然向深陷內戰泥潭的玻利瓦爾發兵,在那裡建立了傀儡政權,以期實現對玻利瓦爾的實際控制。
此外,帝國本土自古有之的分離主義思潮甚囂塵上,原本就與其他九區差異極大的敘拉古地區在967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獨立運動,這種思潮隨後波及了其他的九個大區,一時間萊塔尼亞國內叛亂四起。選帝侯們紛紛以鎮壓獨立運動為由,要求更多的資源和政治傾斜,事實上卻在藉此機會壯大自身實力,古老的帝國瀕臨崩潰。在這樣危急存亡的時期,一位傳奇般的統治者登上了帝國的寶座,他的統治令萊塔尼亞的樂章迎來了漫長的變奏。

巫王變奏

969-1077年這一百多年時間中,萊塔尼亞由一位強大的術師統治。時至今日,仍有許多人認為這位被稱為“巫王”的統治者是泰拉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源石技藝使用者
巫王其人如同他掌握的術法一樣高深莫測。這位神秘的術師在初登政壇時就不再使用自己的本名,而要求別人以“赫爾昏佐倫”稱呼自己。“赫爾昏佐倫”相比起名字更近於一個稱號,它在萊塔尼亞語中意為“始源之角”。
“巫王”赫爾昏佐倫被推舉登基時面臨內憂外患,但他立刻採取了一系列雷霆手腕,展現了驚世才幹與作為明君的遠見卓識。他將長期與帝國離心離德的敘拉古切割,承認其獨立,隨後以鎮壓國內叛亂為由,將選帝侯們的軍隊和一部分權力收歸帝國宮廷,國內的危機得到迅速解決。當時的萊塔尼亞人將赫爾昏佐倫視作救星,但無人能夠預料到未來能有何等恐怖。赫爾昏佐倫繼續將權力集中到帝國宮廷,帝國的皇帝在歷史上首次獲得了超越選帝侯的實權,而後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在保證萊塔尼亞全域文化一致的前提下,教育和經濟行業急速壯大,整個萊塔尼亞在他的帶領下蓬勃發展,但這些舉措同時也造成了其他貴族的不滿。
萊塔尼亞
巫王變奏
面對貴族們日益增長的不滿,赫爾昏佐倫以強硬的手段對付異見者,結果當然只能招致更激烈的反抗。衝突和對抗不斷升級,他的手段越來越殘酷,原先鎮壓叛亂的親兵此時被用作密探和特務。他在國內大肆搜捕甚至直接屠殺反對分子,萊塔尼亞掀起了曠日持久的腥風血雨,許多駭人聽聞的慘案就在此時發生。在這段時間裡,赫爾昏佐倫的形象已經和原來民眾心中的明君相去甚遠。他將自己關在高塔之中,越來越少以國家統治者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詭異瘋狂的神秘主義做派反而讓赫爾昏佐倫的追隨者們越來越崇拜他,也讓其他萊塔尼亞人越來越畏懼他,他們不願或不敢再以原來的名字稱呼他,“巫王”這個更如雷貫耳的名號逐漸取代了“赫爾昏佐倫”。
晚年的巫王不再以真面容示人,有人猜測,巫王面具之下已經沒有臉了。巫王有沒有臉人們無法確證,但他們都親眼看見,這位大膽的猜測者不幸地被剝去了臉上的皮膚。事實上,巫王本人未必有心關注這些言語上的小小僭越,許多被後世所唾棄的暴行,都是瘋狂的追隨者借巫王之名所行的。
震動整個泰拉大陸的高盧-萊塔尼亞戰爭在1029年打響。為泰拉大地帶來深重劫難的大戰持續了兩年,在諸國往戰場填入了千萬生命之後,最終以高盧帝國戰敗滅亡而宣告結束。
雖然贏得了戰爭勝利,但作為主戰場的萊塔尼亞國內仍然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可此時的巫王不但沒有主持大局以恢復國力,反而變本加厲施行暴政,民生凋敝的萊塔尼亞依然籠罩在陰雲中。

二重協奏

在巫王統治的最後二三十年,陷入癲狂的他終年居於自己的高塔之中,幾乎斷絕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繫。在這一時期,一方面,國家大權重新落入選帝侯們手裡,選帝侯和各級貴族又可以主持自己領地內的大小事務了,其領地之間的許多事項也重新交由選帝侯們自行討論決定,各個選帝侯宮廷再度成為最大的實權機構;另一方面,萊塔尼亞的文化管控也稍有放鬆,許多在巫王統治早期被認為是“不入流”“不合格”“無意義”的藝術形式重新出現,不受巫王掌控的藝術創作者們又開始活動了。這一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至今都具有重大影響的藝術家和政治家,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彼時被稱為“雙子”的莉澤洛特和希爾德加德,也即如今的雙子女皇。雙子最初作為兩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樂團首席而名聲大噪,又以和巫王黨羽針鋒相對的政治立場活躍於政治舞台。若在往日,巫王及其門徒怎么可能放任不受自己控制的聲音出現。這些跡象表明,此時巫王已經完全失去了施政的能力,他對萊塔尼亞的控制力也已經大不如前。更能佐證這一事實的是,雙子不但沒有因為公開的逆反而遭到打壓甚至懲戒,反而能夠越發頻繁地出入各個選帝侯宮廷,成為他們真正的座上賓。重新掌握實權的選帝侯在巫王稍許放鬆的指縫之間,窺見了萊塔尼亞的希望,他們終於有機會採取進一步的措施,終結巫王所造成的混亂局面。他們堅信,只要巫王的高塔不再存在,萊塔尼亞就能真正地從暴君之苦中永遠解脫。
在選帝侯們的支持下,1077年9月,雙子率領來自數個大區的聯合部隊突然出現在首都崔林特爾梅附近,與駐紮在周圍的軍隊及巫王的門徒展開激戰,“九月起義”爆發。選帝侯聯軍最初取得了不小的優勢,向著首都高歌猛進,但正當他們喜出望外地以為巫王已經瘋癲至極,連對發生在門前的戰爭都不聞不問時,他的高塔上再次閃起了令人終生難忘的源石技藝輝光——數十年前令高盧大軍寸步難行的源石技藝再一次在萊塔尼亞人面前爆發出來。成百上千的聯軍戰士還未能看到首都的輪廓,就在巫王的源石技藝之中化成了灰燼。巫王的擁躉也在他們主人強大實力的鼓舞下越發狂熱地作戰,聯軍最初建立的優勢逐漸消耗殆盡。接下來六次嘗試向首都推進的攻勢都被巫王的法術及其爪牙逼退,選帝侯聯軍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聯軍士兵接連葬身在法術洪流之中,陣線卻沒能往首都推進分毫。許多人開始懷疑起來,挑戰巫王是否一開始就是死路一條。
就在起義被逼到潰敗邊緣時,雙子決定孤注一擲。她們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在夜色和大部隊佯攻的掩護下潛入首都,直奔巫王的高塔。在突破了巫王本人設下的二十二道法術防線之後,雙子直接登上了巫王的高塔,與巫王正面對峙。高塔中的對決幾乎無人目擊,但最終結果世人皆知——在黎明破曉時分,高塔上的源石技藝輝光終於徹底熄滅,萊塔尼亞巫王就此隕落。
雙子擊敗巫王后,她們在民間和官方的聲望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儘管過程並不符合傳統,但是各方選帝侯仍然一致推舉了她們作為萊塔尼亞新的領導者,雙子加冕成為雙子女皇。兩位女皇掌權後立刻著手處理巫王給國家帶來的創傷。巫王的高塔終於傾覆,籠罩高貴典雅帝國的百年陰霾終於開始消散,但這一切的背後卻有更大的暗流涌動(詳見SideStory崔林特爾梅之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