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坪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

華坪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由華坪縣人民政府頒布並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坪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
  • 頒布單位:華坪縣人民政府
  • 實施單位:華坪縣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華政發〔2009〕28號
導語,檔案內容,

導語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委、辦、局,省市駐華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山區綜合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麗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麗政發〔2009〕6號)檔案精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現就我縣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出如下意見。

檔案內容

一、充分認識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性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分散經營的千家萬戶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農戶經營規模偏小與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的矛盾逐步暴露出來,成為農業生產力再上新台階的重要制約因素。農業產業化以市場為導向,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依靠各類龍頭企業和組織的帶動,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連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經營機制,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進一步適應農業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重大創新。推進農業產業化,不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可以把市場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帶給農民,比較好地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有利於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市場化程度,是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帶動力量,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現了農業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符合農業發展的實際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加快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小康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新形勢下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中心,以“市場嚮導、企業主導、科技先導、政策引導”為思路,以農產品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培植為重點,以“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為手段,努力建設一批特色農產業基地,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中介服務組織,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推進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堅持按照市場規律運作,增強農業發展活力。充分尊重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和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建設生產基地,培育龍頭企業,要充分考慮市場前景、企業原料市場和產品交易市場、資源條件和技術可行性,立足提高現有的生產能力或現有的要求能力,鼓勵多樣性,建立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不搞一刀切。
——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情況,實行分類指導,整體推進,不搞形式主義。按照揚長避短、效益優先、擇優發展的要求,選準突破口,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走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
——堅持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產業競爭能力。把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科技興農緊密結合起來,加快新品種、新成果、新技術的普及套用,創新農業科技體系,加強農民科技培訓,使傳統粗放型農業轉到以科技為中心的現代集約型農業上來,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
——堅持扶優扶強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圍繞農產品優勢產業帶,整合資源,扶持發展市場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和輻射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及農業產業化項目,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集群。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處理好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關係,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三)主要目標。到2012年,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目標任務是: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其中特色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信息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初步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檢測檢驗體系,農產品能夠順利進入國內外市場,農產品基地化、標準化、組織化程度和加工轉換水平逐步提高;農民來自產業化的收入逐年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
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穩定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積極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搞好產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鼓勵和支持優勢產區集中發展烤菸、鮮玉米、蔬菜、山藥、蠶桑等產品。加快發展畜牧業,支持規模化飼養,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重點發展草食畜牧業。以發展優質晚熟芒果、花椒、核桃、膏桐、茶葉為重點,大力發展生態產業。通過五年的時間,著力打造30萬畝膏桐基地、15萬畝芒果基地、25萬畝核桃基地、5萬畝冬早蔬(瓜)菜基地、5萬畝優質茶葉基地、4萬畝優質稻基地和4個生豬、2個肉牛、2個肉羊、2個烏骨雞、2個肉鴨為主的畜禽養殖基地建設。
(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把發展龍頭企業作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突破口,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重點培育和扶持發展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要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著力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骨幹龍頭企業。要引導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龍頭企業,以資本運營為紐帶,著力盤活資本存量,整合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併與聯營,組成企業集團。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運作和經營,增強其內在活力。加快基地的核心區建設,重點抓好榮將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依託相關科研單位,積極推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開發、示範,發展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經濟,深入落實現代農業招商引資政策,5年內力爭新引進投資300萬元以上的現代農業項目3個;著力解決好芒果、茶葉、核桃等銷售深加工問題,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面達70%以上。
(三)著力打造農產品知名品牌
嚴格執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質量技術標準體系,從優良品種選育、種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衛生、檢驗檢疫、包裝貯運等環節加強標準化生產與管理,實現從田園到餐桌產業的全程質量控制。以芒果、茶葉、鮮玉米、冬早蔬菜、西瓜為主的無公害農產品為基礎,培育打造農業知名品牌、文化品牌和綠色品牌,擴大品牌效應,提升品牌價值。圍繞特色農產品,進一步加快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申報認證,積極爭創優勢農產品馳名品牌、著名商標。到2012年,力爭高起點、高標準培育創建芒果、茶葉省級農產品品牌和國家級農產品品牌,使名特優農產品的品牌創建覆蓋我縣絕大部分優勢農產品。
(四)積極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
圍繞特色優勢產業,藉助農村種養大戶、行銷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優勢,積極發展各類競爭力強、經濟聯繫緊密、帶動農戶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和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章程、經營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引導和幫助專業合作組織用現代經營理念進行規範,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到2012年,力爭使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成員覆蓋率達到30%,50%左右的主要農產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工、銷售。
(五)增強科技支撐能力
繼續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開發機構,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鼓勵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技術入股、技術轉讓等形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認真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強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點規範建設,鼓勵更多的科技人員到農民、到基層送信息、送技術、送服務,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根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大力培養農村科技帶頭人和農村能人,增強農民的市場競爭、信用意識和質量意識。積極引進一批在農業種、養殖方面最佳化和提升現有品種結構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試驗、示範、推廣項目。鼓勵龍頭企業著力進行新品種、新產品的培育和研發,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成果,形成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到2012年,使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科技示範點覆蓋主要優勢產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重點區域先進適用技術入戶率達到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產業發展到哪裡,農業基礎設施就建設到哪裡的原則,圍繞產業基地、示範園區、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配套建設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依託通達(通暢)工程、飲水安全工程、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切實加大小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農業機械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業產業基地的生產條件,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二)強化涉農項目支撐
按照“積極爭取、統籌安排、重點傾斜、集中投入”的原則,加大扶貧重點村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及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涉農項目的爭取力度。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貧開發項目要有重點地向特色產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傾斜,加快培育一批與農戶利益聯結緊密、發展潛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
(三)完善產業經營機制
要積極引導龍頭企業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帶農戶,科技市場服務一體化”等有效的組織經營形式,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大力推廣契約、訂單農業,擔保和鼓勵龍頭企業採取建立風險基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形式,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服務,與農戶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訂單”、“契約”履約率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鼓勵龍頭企業在自願互利基礎上建立行業協會或其他形式的經營聯合體,進行生產計畫、原料採購、產品質量標準、產品銷售、財務管理、糾紛處理等方面的協調,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與支持。鼓勵農民以土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和產品入股,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在堅持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大力支持龍頭企業、農村經營大戶、民營業主、城市工商業主和科技人員採取租賃、承包、轉包、股份合作等有效形式在農村集中租用土地,建立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園區,逐步形成土地流轉――產業集中—―規模經營——標準生產――公司贏利――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機制。
(四)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創新管理體制,提高人員素質,力爭三年內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完善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行銷網路。保障農用生產資料供應,整頓和規範農村市場秩序,依法嚴厲打擊和懲治坑農害農行為。
(五)加大財稅、金融和其它相關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把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支農的重點,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產業項目貼息和補貼,對新建龍頭企業和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技改貸款,給予建設期貸款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行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時給予一定的補助。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有關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高新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和農業技術轉讓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以及為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的行業,要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
——加強金融信貸服務。農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及其他金融機構要把符合貸款條件的龍頭企業列為信貸優先支持的對象,增強貸款投放,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允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註冊商標等資產進行抵(質)押貸款。著力解決龍頭企業收購原料所需資金量大、占用時間長的問題。保險公司要積極開發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的保險產品,拓寬農業保險覆蓋範圍。
——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各有關部門要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註冊、用地、供電、供水、交通運輸上給予扶持。工商部門要對從事糧油、果蔬、禽畜等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等服務的新辦龍頭企業,及時給予工商登記註冊;對一時尚不完全具備條件且有發展前途的,應允許先登記、後規範,逐步完善;對因生產發展需要,擴大或變更經營範圍、更改企業名稱的,應按企業登記管理法規規定,及時給予辦理變更登記手續。龍頭企業用地統一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國土資源部門要優先滿足企業在新建、改建和擴建中的合理用地需求。對直接服務於農業的龍頭企業的生產用電,電力公司要優先予以安排。龍頭企業生產和基地種植養殖用水,水利部門要優先予以安排。交通部門對龍頭企業運輸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車輛,要簡化檢查手續,提供便利。
(六)建立激勵機制
縣委、縣政府將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每年從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對全縣農業產業化有突出貢獻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濟能人和種養大戶進行獎勵,獎勵資金主要用於基地建設、擴大生產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七)加強監督管理
對獲得信貸和財政資金支持的農業產業化項目,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督檢查,跟蹤管理,嚴格驗收,確保項目實施質量和效益。要實行項目終身責任追究制,對弄虛作假,不按市場規律辦事,搞面子工程、搞短期行為,造成損失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要加強產業化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使有限資金髮揮應有效益。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產業化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力度,對違反產業化資金使用管理規定,挪用、擠占、截留、侵吞產業化資金的,要堅決按照黨紀政紀的規定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為真實反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動態,統計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專項統計調查體系,及時、準確向縣委、縣政府提供統計資料,為科學決策、產業化考核和指導工作提供依據。
五、切實加強領導
(一)健全機構,明確責任
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各鄉鎮、各部門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農業產業化經營協調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組長,農業、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全縣農業產業規劃、組織協調、政策研究以及產業化項目的評估、篩選和審核驗收工作。同時,負責上報項目建議書,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縣直有關部門抓龍頭企業和市場建設,鄉(鎮)、村重點抓好基地建設,層層抓科技示範和產品銷售。全縣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要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具體措施。著力搞好政策引導、典型示範和科技、標準化、信息、金融等服務,為農業產業化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要注意統籌兼顧,抓點帶面,從發展龍頭企業、建設基地到建立新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抓出樣板、總結經驗,全面推廣。
(二)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掌握動態
由縣農業局牽頭,政研室、經貿、財政、發改、科技、林業、商務、糧食、國土、國稅、地稅、建設、規劃、水利、供銷以及金融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席會議。其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農業產業化相關政策,制定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研究協調農業產業化重大問題,審定、監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勢農產品基地,定期分析研究發展現狀,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