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星狀細胞促進胰腺癌侵襲和轉移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胰星狀細胞促進胰腺癌侵襲和轉移及其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東南大學,由蔣小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胰星狀細胞促進胰腺癌侵襲和轉移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蔣小華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在惡性腫瘤發展和轉移過程中,癌周基質細胞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證實,胰星狀細胞是胰腺癌中的重要癌周基質細胞,而胰星狀細胞在胰腺癌的發展和轉移中是否起作用及其機理仍不清楚。本項目首先建立體外上清-細胞及細胞-細胞兩種共培養模型,研究永生化人胰星狀細胞(IPSC)對胰腺癌細胞增殖、凋亡、侵襲、轉移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響;並研究IPSC對胰腺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EMT)的作用;然後體內建立裸鼠原位胰腺癌模型,研究胰星狀細胞對胰腺癌侵襲和轉移能力的影響;最後研究直接共培養情況下IPSC對胰腺癌細胞基因表達譜的影響,闡明胰星狀細胞促進胰腺癌侵襲和轉移的分子機制。本研究旨在初步揭示胰星狀細胞能促進胰腺癌的浸潤和轉移,闡明其分子機制,為胰腺癌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結題摘要

本研究首先建立永生化胰腺星狀細胞(IPSC)與上清和胰腺癌細胞Patu8988共培養的模型,發現在與IPSC共培養後,Patu8988的增殖、粘附、遷移以及侵襲能力均有明顯增強,而H2O2誘導的Patu8988細胞凋亡受到抑制。RT-PCR及Western blot顯示,與IPSC上清共培養後,Patu8988表達上皮特性的基因E-鈣粘蛋白(E-cadherin)下調,而表達間質特性的基因的Snai1和波狀蛋白(Vimentin)的表達上調,兩者均具有時間依賴性。然後各培養3株來自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的原代星狀細胞,提取RNA,並用基因晶片技術檢測胰腺癌來源的胰腺星狀細胞和慢性胰腺炎來源的胰腺星狀細胞基因表達譜的差異,結果發現與胰腺炎來源胰腺星狀細胞相比,胰腺癌來源的胰腺星狀細胞有112個基因下調,11個基因上調。從上調的11個基因中選取CELSR3 (cadherin, EGF LAG seven-pass G-type receptor 3),作QRT-PCR,結果發現胰腺癌來源的胰星狀細胞(PC-PSC)CELSR3的拷貝數明顯高於胰腺炎來源的胰星狀細胞(CP-PSC),進一步證實了基因晶片的結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胰星狀細胞能促進胰腺癌細胞增殖、粘附、遷移和侵襲,並能抑制其凋亡;胰星狀細胞可促進胰腺癌的進展和轉移,其機制可能是促進了Patu8988細胞上皮向間質的轉化。胰腺癌來源與慢性胰腺炎來源的胰腺星狀細胞基因 表達的差異,為針對胰腺星狀細胞來治療胰腺癌提供了靶基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