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菜品歷史,菜品製作,做法一,做法二,做法三,做法四,做法五,菜品特色,食用須知,營養價值,注意事項,歷史文化,獲得榮譽,
菜品歷史
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粉,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
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菜品製作
做法一
- 食材
- 步驟
1.豆腐切成三角塊(切方塊也可以),將香菇末加入切好的肉糜中,加少量生抽與鹽調味。
2.用小勺在中間挖出一個洞,將調味好的肉糜嵌入其中。
3.平底鍋中抹少量的油,將豆腐塊放入鍋中煎,其它幾面煎成焦黃後,再翻面到有肉餡的一面略煎。
4.煎豆腐的同時製作裝飾用的青菜花,用剪刀剪下青菜的根部。
5.將青菜花放入煮開的鹽水中氽燙熟。
6.豆腐煎好後盛出待用,將調料汁放入鍋中煮沸,澆在煎好的豆腐上即可。
做法二
- 食材
- 步驟
1.瘦肉、魚肉分別剁爛,蝦米浸軟切碎,鹹魚切碎,蔥切粒。將各材料放入大碗中,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待用。
2.白菜摘好洗淨,放入油、鹽、滾水中灼熟盛起。
3.豆腐沖洗滴乾,一開四件,用羹匙挖去少量豆腐,灑上少許生粉,釀入魚肉,放入油鑊中煎至微黃色盛起。
4.燒熱瓦鍋,下油一湯匙爆香薑片,加入上湯煮滾,放入白菜、豆腐滾片刻,下芡汁炒,煮滾即可原煲上桌。
做法三
- 食材
- 步驟
1.蝦仁用溫水泡軟,洗淨後切碎,大蒜、朝天椒切碎,蔥花洗淨切碎。
2.把豬肉餡放入碗中,加入蝦仁,料酒、鹽、乾澱粉,順時針攪打上勁。
3.豆腐用勺子在中央挖一個深至2/3的洞,將肉餡釀入其中。
4.加熱炒鍋中的油,放入豆腐,用中小火慢煎至金黃色,翻面將釀有餡的一面向下煎至金黃色。
5.撈出瀝油備用,鍋里留少量余油,下姜蒜末爆香。
6.加入少量的清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入醬油、白糖、鹽用中火煮開,轉小火燜煮3分鐘,讓豆腐充分吸收醬汁,最後用水澱粉勾芡,撒入香蔥末即可。
做法四
- 食材
- 步驟
1. 木耳、紅綠菜椒切碎,拌入豬肉餡,調入料酒、鹽,倒入蛋液,順時針攪打上勁。
2. 豆腐切成厚約2厘米、長約4厘米、寬約3厘米的塊,用勺子在中央挖一個深至2/3的洞,將肉餡釀入其中。
3.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7成熱,放入豆腐兩面煎黃(先煎露出肉餡的一面),撈出濾油備用。
4. 鍋里留少量余油,下入薑末爆香,加入少量的水燒開,放入煎好的豆腐,調入醬油燜煮3分鐘,最後撒入香蔥末,用水澱粉勾芡即可。
做法五
- 食材
- 步驟
1.把香菇浸泡一上午,清洗乾淨,和五花肉一起用刀剁成肉餡,加入鹽、醬油攪拌均勻。蔥切成細粒。
2.把豆腐沖洗乾淨,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用左手的四隻小指,輕輕夾緊豆腐,右手拿筷子,在豆腐上劃一個口,然後把剁好的肉餡放進去。
3.鍋里放油,燒至發熱,把有肉餡的那一面朝下,把豆腐煎至金黃色。
4.青菜清洗乾淨放進瓦煲底,然後把煎至金黃色的豆腐放進瓦煲,加進清湯,煮至滾熟,用豆粉醬油勾成芡汁,加進去,最後放上蔥粒,美味可口的客家釀豆腐便做成了。
菜品特色
新鮮上桌的客家釀豆腐集軟、韌、嫩、滑、鮮、香於一身,呈淺金黃色,豆腐的鮮嫩滑潤,肉餡的美味可口,再加上湯汁的濃郁醇厚,讓人垂涎欲滴。
食用須知
營養價值
豆腐有“植物肉”美稱,富含鐵、鈣、磷、鎂、糖類、植物油、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有補脾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對病後體虛、氣短食少、乳汁分泌不足、腎虛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而頻數、淋濁、脾胃積熱、痤瘡粉刺、口乾咽燥、肺熱咳嗽、脘腹脹滿、痢疾等甚效。
豬肉中的銅,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腎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豬肉中的脂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豬肉中的蛋白質,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香菇內含的麥淄醇可轉化為維生素D,促進體內鈣的吸收,並可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含腺瞟吟、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