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裝睡

羲之裝睡

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因漢代劉向曾著《世說》(早已亡佚),後人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故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今名。《隋書·經籍志》將它列入筆記小說。《宋書·劉道規傳》稱劉義慶“性簡素”、“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成書於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羲之裝睡
  • 類別:成語典故
讀音,世說作者,作者(一),作者(二),文言文,注釋,譯文,主人公,智慧故事,故事背景,

讀音

xī zhī zhuāng shuì

世說作者

作者(一)

(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羲之裝睡

作者(二)

(462—521年),南朝梁學者兼文學家。字孝標,本名法武,平原(今屬山東)人。以注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著聞於世,而其文章亦擅美當時。幼時故鄉被北魏胡人所占領。八歲時與家人失散,被人口販子領去賣給了中小富人劉實。劉實見他聰慧好學,所以叫他讀書。劉孝標終夜不寢,讀書到天亮。齊永明年間出都遊學,遍求異書,人稱他是“書淫”。終生落魄不遇。
(劉宋)劉義慶撰(劉宋)劉義慶撰

文言文

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恆置帳中眠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②。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③。敦論事造半,方意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於是得全④。於時稱其有智。

注釋

①“王右軍”句:王敦王羲之的堂伯父。《晉書·王允之傳》認為這事屬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兒。減,少於。
錢鳳:字世儀,任王敦的參軍,是王敦的謀主。王敦發動叛亂失敗後,他也被殺。屏人:叫別人避開。逆節:叛逆。
③剔吐:用指頭摳出口水。
從橫:即縱橫,此指到處流淌。
5,、恆:常常
6、猶:還
7、既:已經
8、詐:假裝
9、孰:熟
10、從:縱
11、減:不足

譯文

王羲之不滿十歲的時候,大將軍王敦十分喜愛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帳中睡覺。有一次王敦先出帳,王羲之還沒有起床。一會兒,錢鳳進來,屏退手下的人,商議事情,忘記了王羲之還在床上,就說起叛亂的計畫。王羲之醒來,已經聽到了他們的談論,就知道沒法活命了,於是摳出口水,把頭臉和被褥都弄髒了,假裝睡得很熟。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還沒有起床,彼此十分驚慌,說:“不得不把他殺了。”等到掀開帳子,才看見他吐得到處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於是才保住了命。當時人們都稱讚他有智謀

主人公

王羲之
(公元303年--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金庭觀,遺址猶存。
羲之裝睡
(公元266年~324年)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為東晉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東晉初權臣。士族出身,王導從兄,娶晉武帝司馬炎女襄城公主為妻。早年任給事黃門侍郎,王衍薦為青州刺史東海王司馬越掌權時,任為揚州刺史。司馬睿移鎮建業,召為軍咨祭酒,後又繼劉陶任揚州刺史、都督征討諸軍事。與王導共同扶植司馬氏的江東政權,消滅不從命的江州刺史華軼,鎮壓以杜弢為首的荊湘流民起義

智慧故事

東晉時期,十歲的王羲之長得清秀可愛、聰明伶俐,當時的朝中大臣、領有重兵的大將軍王敦非常喜歡這個同族兄弟的兒子,經常把他帶在身邊,有時安置在帥帳里和他一起吃飯,一起睡覺。
晉元帝登上帝位後,很不滿意王氏家族控制朝政的局面,於是暗中想削弱王氏家族的勢力。王敦本來就是個野心家,他很不滿意讓晉元帝當皇帝,所以也在暗中圖謀篡奪皇位。
有一天,王敦早早地就起床了,而王羲之當時也在他的帳中休息,因為貪睡,所以還沒有起床。
不一會兒,王敦的心腹錢風進入臥室,兩個人便讓左右的侍從都下去,秘密地商量叛變起兵的大事,他們聊得太投入了,完全忘記了還有個小孩在帳中睡覺。
王羲之在錢風進來的時候就已經醒了,剛準備出來,可突然聽到了他們密謀的事情,內心非常震驚,這可是滅九族的事啊!王羲之立刻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一旦被王敦叔叔知道自己聽到了他們密謀的事,那么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了。怎么辦呢?在這命懸一線的時刻,王羲之的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主意:用手指悄悄地摳著喉嚨,引起嘔吐,把自己的臉和被褥都弄得很髒,並裝出睡得很香的樣子。
王敦和錢風正談得起勁,突然他想起帳中還有個小孩,不禁嚇了一大跳,要是這事泄露出去,那可不得了!為了免除後患,王敦對錢風說:“沒辦法了,只能把羲之這孩子除掉了!儘管很可惜,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只能怪他的命不好了。”
他趕忙前去掀開帳子一看,只見被褥到處都髒兮兮的,王羲之滿嘴都是唾沫,臉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似乎正做著好夢呢!
王敦又悄悄地退了出來,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對錢風說:“這孩子正做著美夢呢,肯定沒有聽到我們密謀的事,就放過他吧。”
就這樣,王羲之運用計謀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後來人們也都以此稱讚王羲之的智慧。

故事背景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荊州起兵,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司馬睿知道後大怒,命劉瑰等人回建康準備防守,司馬睿更親自披甲出鎮城郊。王敦率軍一路前進到石頭城(建康西邊的軍事要塞),王敦打算進攻劉隗鎮守的金城,但杜弢勸他攻石頭城,先攻破周扎。王敦聽從並進攻石頭城,守將周札開城門投降,王敦又擊敗了戴淵、劉隗、王導周顗、郭逸和虞潭的進攻,劉隗和刁協北走。 王敦入石頭城後,並不立刻到建康朝見司馬睿,反而擁兵在石頭城,更放縱兵士四處劫掠。官眾因亂逃走,只余安東將軍劉超領兵與兩名侍中一同侍奉司馬睿,司馬睿亦只得求和。王敦見王導時又怪責他當日司馬睿繼位前不聽他勸,改立幼主而讓他可以專擅朝政,才令內亂發生,幾乎令王氏覆滅。但王導仍秉正地與王敦議論,王敦無法爭辯。及後王敦自任丞相、江州牧,進封武昌郡公,又加羽葆鼓吹,讓太常荀嵩拜授,王敦曾假意辭讓。王敦又殺周顗、戴淵;更因太子司馬紹為人有勇略,意圖誣陷他不孝而廢掉他,但遭溫嶠大力反對而不能成事。王敦不久即回到武昌,遙控朝政。王敦得勢後,謀害易雄等忠良之士,又在朝中樹立黨羽,將相州牧都是王氏族人,而且又以沈充錢鳳二人為謀主,縱容手下為非作歹,無法無天;有識之士都知道王敦很快會敗亡。堂弟王棱曾不斷勸諫王敦,但卻遭到王敦暗殺。王敦後又自領寧州和益州都督。同年,司馬睿因憂憤而死,由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 太寧元年(323年),王敦謀求篡位,諷諫朝廷徵召自己,司馬紹於是手詔徵召王敦。又拜受加黃鉞班劍武賁二十人,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王敦到姑孰時,司馬紹派侍中阮孚設牛酒犒勞王敦,但王敦卻稱病不見,只派主簿接受,不久王敦自任揚州牧。後王敦侄兒王允之聽到錢鳳與王敦討論奪權的計畫,王允之後即告訴父親王舒,而王舒及王導就告訴司馬紹,讓朝廷都準備應付王敦。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患病,部將錢鳳沈充暗中籌劃一旦王敦死後如何是好,最終決定在王敦死後作亂,顛覆東晉,並勸王敦剷除有名望的周札以及司馬睿腹心冉曾和公乘雄,王敦都一一照做。及至王敦病情轉壞,司馬紹一方面派侍中陳晷等人問候王敦病況,另一方面卻暗地裡打算討伐,並微服到蕪湖察看王敦軍的營壘,又派大臣查問王敦起居。 王敦任命溫嶠丹陽尹,意圖監察朝廷動靜。但溫嶠卻向司馬紹告發王敦奪位的圖謀,司馬紹於是下令討伐,並偽稱王敦己死,激厲起士氣並派兵討伐王敦的部眾。此時王敦病重,根本不能統率軍隊,於是以誅溫嶠等奸臣為名,以哥哥王含為元帥,命錢鳳、鄧岳周撫等率五萬兵,水陸並進地攻向建康。後中軍司馬曹渾在越城擊敗王含,王敦聽到後大怒,更意圖親自領兵作戰,但因病重乏力而無法下床。另一方面,錢鳳等人率軍到建康,屢遭司馬紹親率的軍隊擊敗。此時王敦逝世,享年五十九歲。王敦死前仍然和養子王應及羊鑒說他死後要先置文武百官,然後再處理葬事。但王應及後秘不發喪,用席包裹屍身後在外塗臘,再埋在屋中,即與諸葛瑤等人縱情酒色。不久王含、沈充、錢鳳等軍都被擊敗,王敦之亂得以平定。之後王敦即被起出屍身,燒毀衣冠,並擺成長跪的姿勢戮屍,頭顱被斬下後與沈充等人的頭顱一同被掛在城南朱雀桁上,向平民展示。及後王敦的屍首都沒有人敢收葬,最後在尚書令郗鑒的建議下才讓王敦家屬收葬。 王敦覆亡後,王敦各黨羽都被追捕,但琅琊王氏並未被牽連,如王導等人更獲加官晉爵。
羲之裝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