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越(?―311年),字元超,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西晉宗室,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
初任騎都尉,後遷散騎侍郎加侍中,歷任散騎常侍、輔國將軍、尚書右僕射等職並因參與誅殺楊駿受封五千戶侯,不久復任侍中,加奉車都尉,晉爵東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書令,又升任司空兼中書監。
在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在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並在晉惠帝死後立太弟司馬熾為皇帝,是為晉懷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致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討伐,司馬越無奈之下自請出征石勒,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至此八王之亂終結。東晉年間追謚孝獻。以元帝之子司馬沖襲封。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封東海王,捕司馬乂,逃回東海,反攻關中,掌控西晉,憂懼而死,人物影響,王馬淵源,幕僚影響,相關爭議,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族成員,父祖,弟弟,兒子,
人物生平
封東海王
司馬越年少時就有很好的名聲,為人謙虛而有平民的品德,受到朝野的尊敬。司馬越最初以高密王世子的身份擔任騎都尉,與駙馬都尉楊邈、琅邪王司馬伷之子司馬繇一同在東宮侍奉講學,授任散騎侍郎,後任左衛將軍,加任侍中。
永平元年(291年),司馬越因參與誅殺楊駿有功,受封為五千戶侯,升任散騎常侍、輔國將軍、尚書右僕射,兼任游擊將軍。後再次擔任侍中,加任奉車都尉,配給侍從人員五十人,並封為東海王,食邑六縣。永康初年(300年),擔任中書令,後調任侍中,又改任司空,兼任中書監。
捕司馬乂
太安二年(303年),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聯手攻打長沙王司馬乂,戰事持續數月。至永安元年(304年),司馬乂仍固守洛陽(今河南洛陽),並多次擊敗司馬穎,士兵亦戰意高昂。但此時,在朝中任職的司馬越害怕缺糧的司馬乂終會失敗,於是同殿中諸將勾結,下詔免去司馬乂所有職務,囚禁於金墉城。其他人不忍司馬乂功敗垂成,打算救出司馬乂繼續戰鬥。司馬越懼怕,意圖誅殺司馬乂以絕眾心。但黃門郎潘滔勸司馬越向司馬顒部將張方密告司馬乂已被囚禁,來借刀殺人。張方聽後果然帶人將司馬乂抓回營中燒死。
逃回東海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入城封為丞相,後又封為皇太弟,司馬越以囚禁司馬乂有功加尚書令。建武元年(304年),在鄴城(今河北臨漳)遙控朝政的司馬穎漸漸目無君上,又任用親信宦官孟玖,引起大眾不滿。司馬越意圖討伐司馬顒,封自己為大都督,以惠帝下詔為名領十多萬兵攜惠帝親征鄴城。但被司馬穎部將石超擊敗,晉惠帝被石超帶回鄴城,司馬越逃往下邳(今江蘇睢寧),但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楙拒絕接納,司馬越被迫逃回封國東海國(今山東郯城一帶)。永興元年(304年),太宰司馬顒以晉惠帝下詔封司馬越為太傅,要司馬越到長安與自己共同輔政,司馬越一心想在封國內積蓄力量,便對任命固辭不受。
反攻關中
永興二年(305年),張方挾持惠帝來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司馬越藉此起兵討伐張方。司馬楙畏懼,以徐州之地投降司馬越。於是司馬越以司空自領徐州都督。司馬越部署三個弟弟司馬騰、司馬略、司馬模分別據守幽州、青州、許昌(今河南許昌)三個重鎮,移檄征、鎮、州、郡。於是范陽王司馬虓和幽州刺史王浚等共推司馬越為盟主,引來諸多朝士投奔,聲名漸起。而河間王司馬顒以惠帝名義發詔罷免司馬越等人,下令皆回封地。司馬越受命,率將士三萬返回東海。西行到蕭縣(今安徽蕭縣)時,豫州刺史劉喬遣兒子劉祐抗拒司馬越大軍,司馬越戰敗。及後范陽王司馬虓遣督護田徽以突騎八百迎接司馬越,遇劉祐於譙(今安徽譙縣),大敗劉喬、劉祐軍,司馬越得以進屯陽武(今河南原陽)。由於司馬越聲勢大振,逼近關中,司馬顒懼怕,斬送張方首級求和,被司馬越拒絕。
掌控西晉
光熙元年(306年)四月,司馬越屯兵溫縣(今河南溫縣),部將祁弘率領鮮卑騎兵攻入長安,大肆搶掠。後祁弘挾持惠帝乘牛車返回洛陽,司馬越率令大軍護送。惠帝下詔封司馬越太傅錄尚書事,以下邳、濟陽(今河南蘭考)二郡增封。十一月,晉惠帝在顯陽殿食餅中毒逝世,可能是被司馬越毒死的。皇太弟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委政事於司馬越。吏部郎周穆與其妹夫諸葛玫遊說司馬越廢司馬熾,立清河王司馬覃,讓司馬越挾幼主號令天下。 司馬越遂叱左右斬二人,以二人世家,不再誅殺其親族,因此上表廢除夷三族法令。後晉懷帝開始親理萬機,留心庶事,司馬越不悅,求引退回封地,晉懷帝不許。司馬越遂出鎮許昌。
永嘉元年(307年),司馬越率軍討破作亂河北的汲桑,戰後封作戰有功的荀晞為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後聽從謀士之言,意圖自領兗州,便撤銷苟晞的兗州官職,引起苟晞的不滿,自此二者結下仇怨。同時懷帝下詔司馬越為丞相,領兗州牧,督兗、豫、司、冀、幽、並六州。司馬越恐司馬覃終為儲君,矯詔將他收押金墉城,次年將他殺害。
永嘉二年(308年),司馬越自許昌遷於鄄城(今山東鄄城),後遷往濮陽(今河南濮陽),又遷於滎陽(今河南滎陽)。司馬越召命田甄等乞活軍,田甄不受命,司馬越派軍討伐田甄,田甄逃往上黨(今山西上黨),部眾投降。
永嘉三年(309年),司馬越自滎陽回洛陽,以太學為府第。司馬越疑朝臣背叛自己,乃誣諂王延等作亂,將王延等處死。後司馬越因與苟晞構怨,又以頃興事多由殿省,於是奏請罷免有爵位的宿衛。因為當時殿中諸將皆被封侯,故此一律罷免。
司馬越自從誅殺王延後,又罷免宿衛,大失眾望,引起眾人的不滿。同時北方胡族政權又時常侵擾,司馬越藉此戎服入見懷帝,請旨討伐石勒,並且鎮集兗州、豫州士兵以救援京師,懷帝應允。司馬越留裴妃、世子司馬毗,部將何倫、李惲等守衛京都。以行台自隨,率軍四萬東屯項縣。王公卿士隨從者甚眾,而皇宮卻再無守衛,甚至鬧饑荒而令皇宮屍骸交錯。司馬越詔加九錫,傳羽檄四方所征皆不至,而苟晞又上表征討越。司馬越聲威江河日下。
憂懼而死
司馬越掌權以來,誅殺忠良,排除異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滿;加上匈奴等少數民族建立的獨立政權勢力愈來愈大,地方不穩;而與苟晞數度交戰,內部爭鬥不絕。內憂外患使司馬越憂懼成疾。
人物影響
王馬淵源
司馬越是司馬懿四弟司馬馗之孫,本是宗室遠親。之所以司馬越最後得以掌控朝政,除卻血統最接近皇族的晉惠帝諸弟之間的自相殘殺外,也與司馬越瞅準時機快速發展自己有關。從光熙元年(306年)開始,晉惠帝暴斃,司馬穎、司馬顒相繼被殺,司馬越在皇族內已沒有強勁的對手,成為八王之亂最後的勝利者。
司馬越本身沒有絕對的號召力,加上劉淵、石勒的威脅,司馬越惶恐不安。於是司馬越力圖聯繫關東世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聲名顯赫的琅琊王氏被司馬越看中,雙方開始密切合作。王衍被封為太尉,王世子弟多進司馬越幕府任職。王氏在司馬越發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實際上就是司馬越與王衍”共天下“。而在司馬越與王衍的操縱下,另一個王與馬相結合的政治中心正在形成,就是琅琊王司馬睿與琅琊王導在徐州相結合。洛陽司馬越與王衍的組合,下邳司馬睿與王導的組合,都是日後建康“王與馬共天下”的前奏。
永嘉政局,紛亂異常。劉淵等交侵於外,懷帝、司馬越構嫌於內,州郡征鎮叛服不常,流民暴動此伏彼起。王衍為保全其家族,勸司馬越命司馬睿偕王導南下和平無事的建鄴。司馬越為了穩定江左,使之成為中原的根據地,同意了任命。而司馬越、王衍在劉淵、石勒的緊緊相逼下,無意南渡,卻想東歸故里,不料司馬越死於途中,王衍也被石勒殺死。政治重心轉移到建鄴,開啟了東晉立業江左的局面,也形成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基本政治結構。
幕僚影響
西晉司馬越幕佐現可考知79人,加上辟而未就者12人,則為91人。他們分布在15州近50郡,絕大多數為士族和低等士族,沾染玄風之士約比儒學之士多出一半以上。其中琅琊王氏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司馬越幕府的中堅力量,這也直接左右了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結構。司馬越幕僚是中朝權臣幕府中規模最大、人才最多、玄學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對東晉建國有深刻而直接的影響。
相關爭議
關於晉惠帝是否是司馬越毒殺的,史無定論,但以史籍記載的當時狀況不難發現,司馬越有極大嫌疑。首先,司馬越此時剛剛秉政,立足未穩,必對惠帝嚴加控制。若非他所指示或未經他同意,恐無人能亦無人敢做此大事。其次,皇帝中毒而亡,非同一般。司馬越若非兇手,定要大興緝查,以提高自己的聲望,至少也會有所表示,以避免人們對他的懷疑。而事實上他對緝查兇手之事竟隻字不提,這種不合情理的沉默恐是心虛的表現。
歷史評價
《晉書》:“東海糾契約盟,創為義舉,匡復之功未立,陵暴之釁已彰,罄彼車徒,固求出鎮。既而帝京寡弱,狡寇憑陵,遂令神器劫遷,宗社顛覆,數十萬眾並垂餌於豺狼,三十六王鹹隕身於鋒刃。禍難之極,振古未聞。雖及焚如,猶為幸也。”
石勒:“此人亂天下。”
王夫之:“司馬越出屯於項,非無策也;其敗,則越非濟險之人,外為苟晞所乘,而內任王衍以僨事耳。劉聰、石勒繞雒陽而南侵襄、鄧,使晉君臣兵庶食絕援孤,畫雒而困,其必蹙以待盡也無疑。重兵屯於外,則聰、勒進而越擬其後,必不敢憑陵而遽通三川。故苟晞內訌,越死,眾無主,王衍不敢任事,而後聰始決起以犯王都。越之出屯,不是以為越罪,明矣。雒陽之孤危,越不能辭其責;其失也,在秉國之日,不能推誠任賢、輯和東南、以互相夾輔,一出而無有可倚者。山簡縱酒自恣而忘君父,苟晞挾私爭權而內相攻奪,張駿所遣北宮純之一旅,且屢戰而疲矣;懷帝又惡越,必欲滅越而不恤,自齕之,還以自斃;越之處勢如此,亦安得不鬱郁以死而以潰哉!”
蔡東藩:“司馬越出兵討勒,以行台自隨,所有王公大臣,多半帶去,僅留何倫李惲,監守京師。彼已居心叵測,有帝制自為之想。能勝敵則迫眾推戴,還廢懷帝,不能勝敵,即去而之他,或仍回東海,據守一方;如洛陽之保存與否,懷帝之安全與否,彼固不遑計及也。無如人已嫉視,天亦惡盈,內見猜於懷帝,外見逼於苟晞,卒至憂死項坡,焚屍石勒,窮其罪惡,殺不勝辜。然妻離子戮,終至絕後,厥報亦慘然矣。”
余嘉錫:如鍾會、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馬越、桓溫、郗超、王恭、司馬道子、殷仲堪之徒,並典午之罪人。
史籍記載
《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家族成員
父祖
曾祖父:司馬防
父親:高密文獻王司馬泰
伯父:彭城穆王司馬權
叔父:范陽康王司馬綏
弟弟
新蔡武哀王司馬騰
高密孝王司馬略
南陽王司馬模
兒子
司馬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