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區(丹徒)

丹徒區

丹徒一般指本詞條

丹徒區,江蘇省鎮江市轄區。位於江蘇省西南部,鎮江市區周圍。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5′-119°45′,北緯31°15′-32°16′。東、北分別與揚中、揚州、儀征隔江相望,東南鄰丹陽,南連金壇,西接句容。面積611平方千米。2011年末,戶籍總人口28.67萬人。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延茅山余脈,中為寧鎮山脈,崗巒起伏,多級階地;東、北沿圩區坦蕩,地貌大致可分為低山丘陵、河流階地、丘間谷地和沖積平原四大類型。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交通,人口,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事業,科技事業,特產,旅遊,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丹徒建縣前的隸屬,據現存最早的宋、元鎮江志考諸傳記,春秋時屬吳,名朱方。吳亡屬越,越亡屬楚,更名谷陽。
丹徒丹徒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滅六國,廢分封,置郡縣。三十七年,有觀天象者說谷陽地方有天子氣,始皇命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東南壟,以敗其氣,遂改谷陽為丹徒。
漢高祖六年(前201),封其從兄劉賈為荊王,號荊國,丹徒為其屬縣。十二年,英布叛亂殺劉賈,高祖平亂後,將原劉賈封地改封兄子劉濞,更名吳國,丹徒縣屬吳。景帝三年(前154),劉濞反,兵敗國除,丹徒縣屬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國除,屬會稽郡。順帝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十三縣置吳郡,丹徒為十三縣之一。
三國吳大帝嘉禾三年(234),改丹徒為武進,屬毗陵典農校尉。
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廢毗陵典農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屬縣武進為丹徒。
懷帝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稱晉陵郡,縣仍屬之。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丹徒縣劃屬南東海郡。梁改南東海郡為蘭陵郡,陳復改為南東海郡,皆領丹徒縣。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丹徒縣併入延陵縣,移治京口,屬蔣州。十五年置潤州,延陵縣屬潤州。煬帝大業三年(607),廢潤州,屬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復置潤州、丹徒縣,丹徒屬潤州,均治京口。太宗貞觀元年(627),潤州屬江南道,領丹徒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為江南東、西兩道,潤州屬江南東道。玄宗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肅宗乾元元年(758),置浙江西道,改丹陽郡為潤州,丹徒縣屬浙江西道潤州。德宗建中元年(780),合浙江東西兩道為浙江東西道。次年賜號鎮海軍,領潤州,丹徒為潤州屬縣。
五代時,潤州及丹徒縣先屬吳國,後屬南唐。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國為十五路,丹徒縣歸兩浙路潤州管轄。此後兩浙路幾經分合,丹徒縣屬兩浙西路潤州。徽宗政和三年(1113),升潤州為鎮江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分全國為11個行中書省,鎮江府升為路,丹徒縣屬江浙行中書省鎮江路。
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即元至正十六年),鎮江路改江淮府,不久改鎮江府,轄丹徒縣不變。
清初,改南京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丹徒縣屬江蘇省鎮江府。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鎮江。至鹹豐七年(1857),丹徒縣隸屬太平天國天京省鎮江郡。
民國元年(1912),廢府存縣建道,丹徒縣直屬省轄。3年,改屬金陵道。17年廢道,直屬省轄。改丹徒縣為鎮江縣,仍屬省轄。次年,江蘇省會遷於鎮江。
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衛降日,於南京建偽國民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還都南京,鎮江縣一直屬省轄。
丹徒區(丹徒)
1938年,新四軍挺進江南後,於鎮江縣境成立鎮、句、金、丹四縣抗敵總會,代行政權職責。此後,於鎮江縣及與鄰縣毗連地區建立了山北、山南、茅東、鎮句、江鎮(辦事處)、鎮丹等縣。
1949年4月,鎮江解放,分鎮江縣為鎮江市、丹徒縣。縣人民政府駐辛豐鎮,僅月余即遷鎮江。市區劃歸市管,市郊及農村入丹徒縣,屬蘇南行政區鎮江專區管轄。
1953年,蘇南、蘇北兩行政區撤銷,置江蘇省。1958年鎮江專區改稱常州專區,丹徒縣併入鎮江市。次年,常州專區復稱鎮江專區。1962年,恢復丹徒縣,屬鎮江專區。1968年丹徒縣革命委員會移駐諫壁王家花園,1971年復遷鎮江。是年,鎮江專區改稱鎮江地區,仍轄丹徒縣。1983年3月,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撤銷鎮江地區,鎮江市改為省轄市,丹徒縣歸鎮江市管轄。
2002年4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2]24號):撤銷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以原丹徒縣的行政區域為丹徒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谷陽鎮。原丹徒縣人民政府駐鎮江市潤州區。

行政區劃

丹徒區轄6個鎮(高橋鎮辛豐鎮谷陽鎮上黨鎮寶堰鎮世業鎮)2個園區(江心洲生態農業園區、榮炳鹽資源區)和2個街道(宜城街道、高資街道),計89個村民委員會、5個社區居委會和13個集鎮居民委員會,共1884個村民小組。另設有江蘇省丹徒經濟開發區、農林場圃7個。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行政區劃
街道/鄉鎮直轄
高資街道
正東村、勤豐村、高資村、唐駕莊村、營春村、巢凰村、陳豐村、西斛村、巫崗村、厚固村、石馬村、水台村
繆家甸居委會、姚莊居委會、詐輸居委會、駙馬莊居委會、光明居委會、丹徒新城社區、長山村、西麓村、鎮南村、陸村村、張巷村
高橋村、鎮揚村、康泰村、京江村、安豐村、四方橋村、江心洲生態農業園區(五套村、益平村、五墩村)
於南村、辛豐村、辛橋村、南崗村、黃泥村、下方村、東街村、石城村、黃墟村、德勝村、山北村、龍山村、中心村、北於村、星棋村
谷陽村、湖濱村、黃序村、東湖村、千里村、湖馬村、莊泉村、華村村、金河村、萊村村、槐蔭村
上黨村、東貪村、東沛村、古洞村、墅山村、五塘村、楓莊村、東方村、敖毅村、合偶村、其益村、上會村、豐城村、盤榮村、薛村村
魯溪村、徐巷村、南宮村、團結村、寶堰村、前隍村、榮炳鹽資源區(高莊村、蒲圩村、勝利村、曲陽村、曙光村)
興隆村、東大壩村、世業村、衛星村、先鋒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丹徒區位於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東鄰鎮江市大港新區,西接句容,南連丹陽金壇,西北、東北兩端長江中有3座洲島,分別與揚州市儀征市和邗江區隔江相望。整個區域呈火炬狀,環繞鎮江市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西距省會南京60公里,東距上海230餘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1°49'~32°16'、東經119°15'~119°45'。總面積610.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430.3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70.5平方公里。
丹徒區

地勢地貌

丹徒區全境西南高,東北低。南有茅山余脈,丘陵崗地較多;中為寧鎮山脈,橫貫東西,崗巒向兩側延伸,將地面切割成山、谷、崗、塝、沖各級階地;北枕長江,沿江圩區坦蕩低平;江中還有洲地3塊。京杭大運河入縣境而南去,長江經北側而東流。形成有山有谷,有丘有圩,有洲有湖的複雜地貌。地面海拔高程2.5—349.7米(黃海零點),面積130.2萬畝,其中低山丘陵區80.48萬畝,占61.81%;平原圩區39.94萬畝,占30.68%;水面9.78萬畝,占7.51%。
丹徒區丹徒區

氣候特徵

丹徒區屬北亞熱帶南部氣候區,具有季風性較明顯,過渡突出,變異性顯著,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水豐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氣候特徵。
丹徒區丹徒區
丹徒境內年平均溫度為15.6℃,月均最高氣溫為7月27.4℃、最低為1月2.7℃,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極端最低氣溫-4.6℃,年極端最高氣溫38.2℃。年均總日照約2001小時,年日照率47%。年均降雨量1088.3毫米,年均降雨日118天。年均無霜期220天。2007年,丹徒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7℃,年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1.4℃。全年極端最高氣溫38.2℃,比常年低2.7℃,高溫(≥35℃)天數17天,比常年多5.7天;極端最低氣溫-4.6℃,比常年最低氣溫高7.4℃,最低氣溫天數27天,比常年少17.7天。
全年總降水量1019.2毫米,比常年少69.1毫米。全年日照1960.1小時,比常年少94.9小時。全區6月19日入梅,7月24日出梅,歷時35天。梅雨量416.9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多166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丹徒區境內樹木有松、柏、桑、樟、楸、柳、榆、櫟、櫓、冬青香椿、桷櫟、棕櫚、楊骨、烏柏楓楊等60餘個品種。20世紀90年代初被國家林業部評定為全國宜林荒山和平原綠化雙達標縣。野生藥材有丹桂、桂梗、夏枯草、丹參、益草等700餘種。野生動物陸地主要有野兔水獺、野雞等,江河湖塘盛產鰱、鯿、鱅、鯽等魚類和蝦、蟹、鱉等水產品近百種。特別是境內長江還產有刀魚、鰣魚、河豚等珍貴魚類和中華鱘、白鰭豚等珍稀物種。
丹徒區丹徒區

礦產資源

丹徒區境內礦產以非金屬和建材礦產為主,已發現的有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方解石、沸石、鉀長石、珍珠岩、膨潤土、耐火粘土,金、銅、鐵、磷宕鹽等礦產20多種,探明儲量3.716億噸,其中石灰石2.116億噸、白雲石1.032億噸、煤2543萬噸、鐵1710萬噸、膨潤土220萬噸,鹽礦11億多噸。主要分布在香山、巢凰山、十里長山、馬跡山及上黨、榮炳、高資等地區。全區現有礦山企業60多個,年產各類礦石700餘萬噸。
丹徒區丹徒區

交通

丹徒是江蘇省連線蘇南和蘇北的重要樞紐。
丹徒區丹徒區
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橫貫境內,距西邊的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東邊的常州機場不足1小時路程,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相聯,港航銜接的多層次、立體式運輸交通格局。
水運方面,長江和大運河兩條黃金水道在此交匯,形成中國最大的“十字黃金水道”。丹徒境內的兩大深水良港是發展大運輸量、大用水量、大用氣量港口產業的極好資源。大港港口是中國沿海十大開放港口之一,擁有8個萬噸級深水泊位,開通了日本、美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運輸航線,港口年吞吐量達5000萬噸,另外有天然深水良港—丹徒高資港。

人口

丹徒區境內高資出土古人類化石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沿江一帶就有原始人類活動的蹤跡。商周時期,已大批定居,生息繁衍。後,北方人口大量流入,至宋理宗時(1225—1264),有27000戶、169600人。明正德六年(1511),有30290戶、102600人。清順治初年(1644),有丁39811(16至60歲男性人口);至乾隆六十年(1795),人口發展到256130人;鹹豐八年(1858),人口331624人;後因戰亂,人口銳減,同治六年(1867),人口僅為107611人;光緒元年(1875),發展到123653人。清末,除城廂外,有72205戶,355959人。1949年,有89082戶,336219人。從1912一1949年,戶數雖有增加,人口變化不大。1949一1985年,戶數增加到125715戶,人口增加到459629人,36年間,戶增41%,人增36%。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丹徒區常住人口為30227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28418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095人,增長6.37%。年平均增長率為6.2‰。丹徒區常住人口中,家庭戶90110戶,家庭戶人口為28793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2人,戶均人口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持平。
2015年末,全區總戶數103361戶,總人口289965人,其中男142034人、女147931人。全年出生人口2516人,人口出生率8.68‰,死亡人口2122人,人口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長率1.36‰。

經濟

綜合

2015年,丹徒區地區生產總值342.1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6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180.6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143.7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0∶53.2∶41.8調整為5.2∶52.8∶42.0,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現價,按常住人口計算)111150元,比上年增長9.7%。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41.66億元,其中稅收收入35.93億元,比上年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95億元,其中教育、文化教育和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分別比上年增長16.2%、35.3%、49.3%、41.5%。年末就業人口20.18萬人,其中:第一產業3.48萬人,第二產業11.75萬人,第三產業4.95萬人,三次產業就業人口結構由上年的17.6∶57.1∶25.3調整至17.2∶58.2∶24.6。
丹徒新城丹徒新城

第一產業

丹徒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長,適宜發展種植業。三千多年前,原始農業就已開創,以後各代,農業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到近代,由於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天災人禍的影響,農業發展緩慢,到解放時,丹徒糧食產量每畝不足150公斤,棉花畝產不足10公斤。
建國後,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中期,受“左”的思想影響,帶他去農業走了一段彎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丹徒農業穩定、協調、持續地發展。1985年與解放初期相比,丹徒在耕地減少23.5%的情況下,糧食總產增加2倍,油料總產增加3倍,棉花總產增加13倍半。
2015年,丹徒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3.51億元,比上年增長8.6%。

第二產業

唐宋時代,丹徒手工業就地取材,分散零星製作一些生活日用品。金山有製作銅器者鑄制江心鏡,按古鑄鏡必於江海之上的傳統,在鏡背作波浪水藻魚鳥之紋,時為佳品。南宋時,釀酒有名,第一江山北府兵廚釀造之錦波春、浮玉春、金山法豉皆為名酒。
1952年底,丹徒工業企業由1949年的3個增加到13個,年總產值由80萬元增加到240萬元。1956年對私營工業實行公私合營,並將分散的手工業者組織成45個生產合作社(組)。1957年工業企業發展到351個,年總產值818萬元。
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中,倉促辦起韋崗、高資、龍王廟等6個鐵礦,不久即下馬。1961年貫徹調整方針,到1963年,工業企業緊縮到73個,年總產值為1016萬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機械工業、服裝製鞋工業、建材工業和礦山開採發展較快。到1985年,丹徒有工業企業1345個(不含個體工業4546個),職工人數達85848人(不含聯戶、個體戶)。全民、縣屬集體、鄉鎮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值1.371億元,工業總產值達4.4884億元(不含聯戶工業、個體工業產值3759萬元),稅利總額1423萬元。
2015年,丹徒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1077.83億元,比上年增長9%。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156.98億元,比上年增長0.4%;重工業產值92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2%。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工業產值0.51億元,比上年下降82.62%;集體工業產值21.13億元,比上年下降17.72%;股份制工業產值2.75億元,比上年增長11.08%;外商及港澳台工業產值293.83億元,比上年增長7.12%;其他經濟類型1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5%。非公有制工業產值1056.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民營工業產值6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3%。按企業類型分,64家大中型企業工業產值684.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3%,大中型企業比上年減少6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55.75億元,比上年增長8.1%。實現利稅總額117.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利潤總額12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4.6%,比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61億元,與上年持平。兩項資金占用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

第三產業

1985年,丹徒營業網點共3473個,從業人員9477人,其中私營和個體商業2813個,從業人員4139人,分別占商業網點和商業人員總數的80.99%和43.69%。全年商品零售總額1.6939億元,比1949年增長11.29倍;外貿收購總值1843.91萬元,比1972年初建外貿小組時增長15倍。
2015年,丹徒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按行業分:批發業6.69億元,比上年增長3.2%;零售業47.13億元,比上年增長13%;住宿業1.03億元,比上年增長14%;餐飲業6.6億元,比上年增長2.5%。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20.28億元,比上年增長9.8%;限額以下單位零售額4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社會

教育事業

2教育現代化加快進程,榮炳中心幼稚園、恆大綠洲幼稚園等項目順利推進,丹徒開放大學、社區培訓學院正式掛牌運行,完成校安工程6萬平方米,創成鎮江市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鎮5個、先進學校23個。年末擁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學生1724人;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8754人;國小12所,在校學生13853人;全區公辦幼稚園實行獨立建制,年末擁有幼稚園22所,在園兒童7458人。
丹徒區國小一覽
丹徒區高橋中心國小
丹徒區江心實驗學校
丹徒區辛豐中心國小
丹徒區辛豐石城國小
丹徒區黃墟中心國小
丹徒區三山中心國小
丹徒區西麓國小
丹徒區上黨中心國小
丹徒區支顯宗國小
丹徒區上會中心國小
丹徒區榮炳中心國小
丹徒區石馬中心國小
丹徒區高資中心國小
丹徒區實驗國小
丹徒實驗學校
丹徒區寶堰後亭國小
丹徒區世業實驗學校(國小部)
註:參考資料
丹徒區國中一覽
鎮江市丹徒區高橋中學
丹徒區辛豐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冷遹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三山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西麓中學
丹徒區上會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榮炳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石馬中學
丹徒區世業實驗學校
鎮江市丹徒實驗學校
鎮江市寶堰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江心實驗學校
鎮江市丹徒區支顯宗中學
鎮江市丹徒區高資中學
註:參考資料

科技事業

1978年3月,丹徒縣科學技術委員會(簡稱縣科委)恢復辦公:1979年4月,丹徒縣科學技術協會(簡稱縣科協)建立。
2011年,丹徒區科技投入4030萬元,較2010年增長18.5%,占本級財政預算支出的5.97%,科技投入增幅高於區本級財政一般性支出增幅近4個百分點。

特產

刀魚
刀魚又稱鱭魚,學名刀鱭。全身銀白色,體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故稱刀魚。每年3月中旬春暖花開的時候,刀魚便從大海溯江而上到淡水中來產卵,這就是農諺所說“刀魚來踏青”。
丹徒區丹徒區
鎮江膏藥
鎮江膏藥的前身是唐老一正膏,創始於1662年,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具有祛風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腫順氣等功效,用它治療筋骨疼痛、跌打損傷、半身不遂、四肢麻木、關節炎等症有顯著療效,並有軟化點適宜、布皮經久不霉,藥黏經久不老化等特點,可以一用再用,被民眾譽為“萬能膏”。
鎮江醬菜
鎮江醬菜以新鮮果蔬為原料,採用傳統生產工藝,用優質面醬浸漬而成。

旅遊

丹徒區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圌山風景區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冷御秋故居紀念館等文物古蹟。

城市榮譽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