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臨床表現,病理生理,診斷檢查,治療方案,疾病預防,用藥安全,
流行病學
此病幾隻發生在由日本北方諸島、西南至澳大利亞、東南至南太平洋群島的大三角地區此區蟎蚴既是立克次體傳媒,也是它的宿主恙蟎幼蟲叮咬把恙蟲病東方次體傳播給人。能在人體叮食的蟎類(德里纖恙蟎Lep-totrombidiumdeliensis等),生活史中只有恙蟎這個階段,體形很小,幾近於微觀色澤則很鮮明(沙蟎“redbugs”)。恙蟎就食於鼠及其他齧齒動物冠以“叢林”,是由於保持恙蟎-哺乳動物的棲息繁殖關係,是圍繞叢林和林中空曠地進行的當然也不僅限於此,其他地區如半乾旱地區、沙漠和江河湖灘,也是齧齒動物和蟎類營生之處。人類修路、除草、伐木或行軍來到這些地區,就能遭遇叢林斑疹傷寒。局部地區疫情尤烈,說明恙蟎及其齧齒動物宿主很少活動。蟎類能通過產卵把立克次體傳給下代,因此起到既是蟲媒又是宿主的作用。此病又稱“紅河熱”及“洪水熱”,因為雨季時此病發生增多。恙蟎和蟎類都是在溫暖、濕潤的情況下繁殖。
疾病概述
恙蟲病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或稱紅蟲病。其致病主要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蟲幼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熱病。一般而言老鼠是恙蟲最常見的宿主。恙蟲病潛伏期約9至12天﹐主要臨床症狀為:在螯口處形成特有的無痛性洞穿式潰瘍性焦痂 ;發高燒(39℃以上甚至40.5℃);局部淋巴腺發炎腫大;自發病日起4-5天開始﹐軀幹先出現紅疹繼而擴至四肢及臉﹐約第9 -10病日間會消退;常伴有頭痛、出汗、結膜充血、昏迷、末期心跳衰竭、休克等症狀。治療上以四環素類最具療效,防治最有效方法為消滅其宿主降低恙蟲密度及儘可能避免長期進入恙蟲活動地區,或於活動後立即洗澡更衣減少被叮咬機會。
疾病描述
症狀體徵
潛伏期4-21d,一般為10-14d。起病急驟,體溫迅速上升,可在1-2d內達39-40以上,多呈弛張熱型,偶有畏寒或寒戰,常伴有頭痛、全身酸痛、食慾減退等症狀。體徵可有顏面及頸胸部潮紅、結膜充血、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皮疹、肝脾腫大等。病程進入第2周后,病情常加重,神經系統的表現可有神經淡漠、重聽、譫妄,甚至抽搐或昏迷,並可有腦膜刺激征;循環系統可有心率快、心音弱、心率紊亂等心肌炎表現;呼吸系統可出現咳嗽、氣促、胸痛、兩肺囉音等肺炎表現。少數可有廣泛的出血現象。第3周后患者體溫逐漸降至正常,症狀減輕至消失,並逐漸康復。但如未及時得到有效的病原治療,部分患者病重死亡。我國南北流行的羌蟲病東方地株毒力不同南方夏季型羌蟲病臨床表現重,而北方秋冬型表現較輕。
疾病病因
1、傳染源 鼠類是主要傳染源。我國南方以黃毛鼠、褐家鼠為主,而北方則以黑線姬鼠、社鼠等為主。鼠類感染後多無症狀,但病原體在其內臟中能長期存在,因而也是本病的主要貯存宿主。此外,兔、豬、家禽、鳥類等也可被感染或攜帶羌蟎,故也可為本病的傳染源及貯存宿主。人被羌蟎叮咬僅屬偶然現象雖然被感染後血中出現病原體,但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
2、傳播途徑 羌蟎為本病的傳播媒介。在我國已證實能傳播本的數十種羌蟎以地里纖羌蟎其紅纖羌蟎主要傳播媒介。羌蟎喜生活於暖濕的叢林綠野、溪畔湖岸,這些地帶鼠類潛行,羌蟎幼蟲叮吮感染羌蟲病東方體的鼠類體液受染,病原體在幼蟲體內繁殖,經蛹、稚蟲、成蟲和卵而傳給第二代幼蟲,幼蟲再叮咬鼠使其受染,如此循環,形成自然疫源地,因此羌蟎既是本病的傳播媒介,也是羌蟲病東方體的原始儲存宿主。人因進入林地被羌蟎幼蟲叮咬而受染。羌蟎僅幼蟲為寄生性,其餘階段自營生活,且在一年終多僅吸吮一次人和動物的體液,但由於病原體可經卵下傳幼蟲,因此傳播羌蟲病的是感染病原後的第二代幼蟲。 3、人群易感性 人對本病普遍易感。從事野外勞動、較多接觸叢林雜草的人員及青壯年因暴露機會多而發病率較高。病後可獲得對同株病原體的持久免疫,對異株的免疫則僅能維持數月,故可再次感染髮病。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6~18天平均10天。急性起病,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結膜充血恙蟎叮咬處出現一紅色丘疹,可見於人體任何部位。丘疹增大、中心壞死即結痂而為焦痂。隨著焦痂的成熟,患者突發頭痛、發熱發冷、周身不適頂部有水皰,幾天后乾燥,結黑色焦痂無自覺症狀。於發熱第5天全身出現暗紅色斑疹及斑丘疹以軀幹部明顯一般在數天內完全消退全身淋巴結呈中度腫大,尤以原發病灶引流區淋巴結為著。肝脾亦腫大且有壓痛。與其他立克次體病不同,本病在發熱呈進行性升高同時,出現相對緩脈,且易並發肺炎。以後幾天,這些症狀更為加劇,體溫也增高更甚由於恙蟲病立克次體抗原大量變異。本病常易復發。
以後幾天,這些症狀更為加劇,體溫也增高更甚。如未治療即可陷於木僵或發生腦膜腦炎心功能失常包括輕度心電圖改變如一度房室阻滯、T波倒置等。皮疹約於第1周末出現,為隱約可見的淡紅色斑丘疹性皮疹,首先見於軀幹,再向四肢發展。
第1周后期查體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脾大有時肝亦可觸及。雖然胸片可見間質性肺炎,但肺部檢查常無何改變。心肌炎病人可能聽到奔馬律,心音質地不良,並有收縮期雜音。未治病例可以發現不同腦神經缺失征,如耳聾構音障礙及咽下困難等,但除耳聾可能持續數月外,皆為暫時性在越南發生叢林斑疹傷寒的87例(未免疫)美國士兵,都有發熱頭痛症狀,46%有焦痂,35%有皮疹。全身淋巴結腫大者85%。很多人被誤診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亦不足異實驗室檢查早期白細胞減少,以後增至正常水平舔凝血障礙亦有但發生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證候的僅偶見。肝酶增高,反映肝細胞損害。蛋白尿常見。未治病例熱程約2周,此後繼以恢復期,長至4~6周。由於恙蟲病立克次體抗原大量變異。本病常易復發。
併發症:且易並發肺炎。
病理生理
病原體從叮咬處侵入人體,先在叮咬局部組織細胞內繁殖,引起局部的損害,繼而經淋巴系統進入血流,形成羌蟲病東方體血症,血流中的病原體親潤血管內皮細胞核但和吞噬細胞內生長繁殖,產生毒素陰極換深毒血症狀和多臟器病變。 羌蟲病東方體對人體的致病性受病原體本身及機體兩方法因素的影響前者主要指侵入的病原體株(不同株毒力不同)的差異,後者則主要為機體的反應性高低(產生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反應能力差者病情較重)。 本病的基本原理變化為全身小血管炎、學滾周圍炎及但和吞噬細胞增生。被羌蟎叮咬的局部皮膚先有充血、水腫,形成小丘疹,繼成小水皰,水皰中央壞死、出血,形成圓形或橢圓的黑色痂皮,稱為焦痂。痂媲脫落可呈潰瘍。焦痂或潰瘍附近的淋巴結腫大顯著,並可伴全身淋巴結腫大。內臟普遍充血,肝脾因充血及但和吞噬細胞增生而腫大,並可出現局灶性或瀰漫性心肌炎、出血性肺炎、間質性腎炎及淋巴細胞性腦膜炎等。
診斷檢查
一般診斷:由於臨床表現不一,故診斷很難。根據焦痂和皮疹,應想到立克次體病,但有此證候者不到半數而且焦痂和皮疹還可提示其他立克次體感染,如蜱傳斑疹傷寒等。叢林斑疹傷寒疫區以及病人是否曾到這樣的疫區旅遊或工作,是重要流行病學信息舔對疑為叢林斑疹傷寒的病例,應以四環素或氯黴素做試驗治療。用藥後應於48h內退熱。本病特徵為恙蟎叮咬處的原發性損害發熱第5天左右出現全身散在皮疹,且易消退。病程約2周,第2周末出現變形桿菌OX-K株凝集反應陽性。間接免疫螢光可檢出特異性抗體,據此可做出診斷。特異性血清學檢查是由相隔2周的雙份血清樣本檢出IFA明顯增高(>4倍)。變形桿菌OX-K抗原試驗簡便易行,費用低廉,故常用於疫區。約50%病例達到診斷效價據馬來亞報導兩種試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大約相等,但二者同時套用,實用價值更大。以病人血液接種於小鼠腹腔能分離到恙蟲病東方次體。可以從鼠組織中檢出立克次體。
鑑別診斷:應與其他斑疹傷寒相鑑別根據其特定的發病地域臨床表現及血清學反應,應該不難鑑別。
其它輔助檢查:病理恙蟲病東方次體入侵內皮細胞引起血管炎。未治病例的嚴重病變主要是心肌炎、腦膜腦炎和肺炎。凝血障礙亦有,但不像RMSF和斑疹傷寒那樣嚴重。恙蟎叮咬處發生的丘疹性損害,潰爛即為焦痂伴有局部並繼以全身淋巴結病。
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宜臥床休息,進食易於消化的食物,加強護理,注意口腔衛生,定時翻身。多飲水,注意補充足量的水分。高熱可用冰敷,乙醇試沐浴等物理措施降溫,酌情使用解熱物但慎用大量發汗的解熱藥。煩躁不安時可適量套用鎮靜藥物及。
2、病原治療氯黴素對本病有特效,服藥後體溫大多在1-3d內即逐漸下降至正常,劑量為成人2g/d,兒童25-40mg/kg/d,4次分服。口服困難者也可靜脈滴注給藥。熱退後劑量減半,再用7-10d。四環素族也可獲滿意治療效果可選用多西環素,成人劑量為0.2g,1次/d,連服5-7d。其他如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紅黴素也具一定療效不宜使用四環素族的兒童可此類藥物。羅紅黴素劑量,成人0.6g/d,兒童2-3mg/kg/d,2次分服,熱退後劑量減半,療程10d。
疾病預防
用藥安全
經常野外作業及種養人員,一旦出現發熱、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去疫源地,就不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