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維西縣)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維西縣一般指本詞條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早自東漢以來,這裡就是中國大西南的組成部分,滇西北疆防要塞之地,是通往印、緬、康藏的驛運孔道之一,又是古代滇西北“茶馬互市”的匯集點。

截止到2014年,維西縣轄3個鎮、7個鄉,共有3個社區、79個村。2012年末,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總人口為154127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37717人,占總人口的89.35%。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生產總值達到265673萬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為14.79:32.93:52.2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雲南省迪慶州
  • 下轄地區:保和鎮、永春鄉、巴迪鄉
  • 政府駐地:保和鎮
  • 電話區號:0887
  • 郵政區碼:6746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北部
  • 面積:4661平方公里
  • 人口:154127人(2012年)
  • 氣候條件溫帶氣候
  • 著名景點達摩祖師洞,響古箐滇金絲猴生態旅遊區
  • 車牌代碼:雲R
  • 榮譽:“蘭花之鄉”、“藥材之鄉”
  • 行政代碼:533423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電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保障,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民族文化,旅遊景點,

建制沿革

從唐至宋,縣境先後隸屬於吐蕃南詔、“大理國”管轄。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臨西縣,為縣境設治之始。
明代,臨西縣的建置仍延續。
成化四年,1468年,之後的百餘年間,麗江木氏土司與蕃人進行爭奪臨西之戰,攻戰臨西縣地,至萬曆年間,1573年至1620年,維西全境復歸麗江軍民府統轄。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歸流,建維西廳,疆域東跨金沙江,北接今西藏芒康縣境,西至怒江,西北延伸到獨龍江,包括今維西德欽貢山福貢四縣和香格里拉縣的五境鄉。維西廳初歸鶴慶管轄。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後改屬麗江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維西縣,德欽、福貢、貢山先後劃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曾設定於縣城。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地圖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地圖
1949年5月12日,中共維西黨組織領導下的人民武裝暴動成功,推翻了國民黨領導的維西縣政府,建立了臨時性的人民政權。同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維西縣人民政府,屬麗江專區管轄。1957年劃歸迪慶藏族自治州
1985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維西縣,建立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於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隸屬於迪慶州
1961年五境區劃歸中甸縣,現香格里拉縣。
1965年12月8日,怒江州蘭坪縣第六區10個公社,共115個生產隊,1950戶,8071人,劃歸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2001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轄1個鎮、9個鄉:保和鎮、葉枝鄉、塔城鄉永春鄉白濟汛鄉巴迪鄉康普鄉攀天閣鄉中路鄉維登鄉
2002年7月23日,雲南省政府批准塔城鄉撤鄉建鎮,葉枝鄉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4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轄3個鎮、7個鄉:保和鎮葉枝鎮塔城鎮永春鄉攀天閣鄉白濟訊鄉康普鄉巴迪鄉中路鄉維登鄉,共有3個居委會、79個村委會。
轄鎮面積人口(2006年)郵編轄村鎮政府駐地
保和鎮
14平方千米
0.98萬人
674600
轄3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
十字街
葉枝鎮
463平方千米
1.04萬人
674605
轄8個村委會
葉枝
塔城鎮
807平方千米
1.47萬人
674609
轄7個村委會
塔城
永春鄉
662平方千米
3.13萬人
674601
轄13個村委會
永春
攀天閣鄉
282平方千米
1.55萬人
674602
轄8個村委會
皆菊
白濟汛鄉
593平方千米
0.54萬人
674603
轄11個村委會
白濟訊
康普鄉
497平方千米
0.98萬人
674604
轄9個村委會
康普
巴迪鄉
601平方千米
0.72萬人
674606
轄6個村委會
巴迪
中路鄉
337平方千米
1.01萬人
674608
轄7個村委會
莊子
維登鄉
409平方千米
1.35萬人
674607
轄9個村委會
維登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東經98°54′~99°34′,北緯26°53′~28°02′之間。縣境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腹地,迪慶藏族自治州西南端,東與香格里拉縣隔江相望,東南與麗江市玉龍縣接壤,南與怒江蘭坪縣相連,西與怒江州貢山縣福貢縣為鄰,北與德欽縣銜接。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縣境東西最大跨徑70公里,南北縱距122公里,總面積4661平方公里。

地貌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縣境位居三江併流地帶。雲嶺山脈東瀕金沙江,西臨瀾滄江,自北往南延伸,切割劇烈,氣勢雄渾;碧羅雪山矗立於瀾滄江與怒江之間,群峰巍峨,連綿起伏,形成天然屏障。地勢大起大落,由南往北呈階梯狀台升。位於縣境西北的查布朵嘎峰,海拔4800米,是全縣最高海拔,而位於縣境南端的瀾滄江與碧玉河交匯口,海拔1380米,是全縣最低海拔。全縣境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64座,地形北窄南寬,全縣平均海拔2340米,縣城保和鎮海拔2320米。
縣境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有高山、河谷、山間小盆地和高山褶斷,凹陷枯湖沉積地或草甸,由於河水沖刷和自然風化,地貌常被分割,形成典型的“V”型地貌。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坡積,沖積和冰積物,形成形態各異的河谷區和高山草場、林場,組成高低不等的河谷台地,洪積扇地和灘地。

氣候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地處低緯高原,屬西藏華西類康滇區亞熱帶與溫帶季風高原山地氣候,其特點是:冬長無夏,春秋相連,僅有冷暖、乾濕和大小雨季之分。又由於地質結構複雜,海拔高差懸殊大,光、溫、降水分布皆不均勻,形成立體氣候。年平均日照總時數為2104.5小時;年平均氣溫最高值為15.3℃,最低值為-1.5℃;年平均降水量938.1毫米,降水日數在100~160天之間;年平均氣壓為767.4~773.3毫巴之間;年平均風速1.3米/秒;年平均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雪11天。

水文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山高林茂,江河縱橫,水網密布。瀾滄江從巴迪鄉大石頭入境,經6個鄉(鎮),由小甸村出境流向蘭坪,由北向南縱貫全境,過境流程165公里。金沙江經縣境東北隅,過境流程13公里。全縣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條,分別注入兩江之中,其中永春河、臘普河為兩條最大幹流。永春河流經3鄉1鎮,流程56公里,流域面積81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80立方米/秒,引灌農田9500畝。臘普河流程76公里,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0立方米/秒,常年引灌農田4600畝。此外,屬於瀾滄江支流,流程達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條。另有高山雪溶湖33個。河網密度為0.33公里/平方公里,徑流量31.72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水電資源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境內高山湖泊、河流、山溪眾多,最容易開發清潔能源——水力發電橫斷山區是我國水力資源最集中,最豐富的地區,而維西地處“三江併流”中的瀾滄江、金沙江上游,橫斷山褶皺帶中段,境內降水豐沛,生態環境保護完好,地表水徑流量穩定。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山高谷深、江河密布、河流湍急、落差集中,有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全縣有大小河流763條,“兩江”一級支流有56條,可開發利用的有49條,這些河流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徑流量相對穩定,最容易建水電站。據調查全縣水能蘊藏量為376.94MW,可開發利用的有311.77MW,是水資源的富集地。境內還有極富開發價值的瀾滄江、金沙江,其中瀾滄江在境內流程165公里,高差320米,山高谷深,水量穩定,具備開發大型梯級電站的優良條件。

礦產資源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地處三江成礦帶,礦藏比較豐富。截止到2013年已知礦藏有鈦、鐵、銻、銅、金、銀、鉛、鋅、鎢、錳、錫、石膏、油頁岩、石棉、大理石、瓷土等,分布面廣。勘探工作尚處於開始階段,探明2箇中型鐵礦(楚格咱鐵礦C+D級,儲量為4825.9萬噸,屬中型富鐵礦;慶福鐵礦為C+D級,儲量為1200萬噸,為中型鐵礦)。

生物資源

截止2013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發現的脊椎動物有716種,有害昆蟲1886種,資源昆蟲1316種。飛禽走獸中如羚牛雲豹穿山甲赤斑羚小熊貓棕熊滇金絲猴、紅腹錦雉、紅腹角雉大緋胸鸚鵡、黑頂長尾雉、金貓雪豹、白尾梢虹雞等,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其中的一級保護動物滇金絲猴,是繼大熊貓之後的又一國寶,全國僅有1000多隻,而在縣境的原始森林中生活著11群870多隻。
截止到2013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植物資源以建材、藥用、食用菌和觀賞類植物為主,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森林面積5216196畝,森林覆蓋率為77.5%,已查明的樹種有146科、77屬、2357種,其中有禿杉珙桐榧木三尖杉紅豆杉長苞冷杉麗江鐵杉等珍稀名貴樹種。藥用植物有241科、633屬、867種,其中紅豆杉八角蓮胡黃蓮天麻蟲草雪上一枝蒿雪蓮花等均屬名貴藥材。珍貴美味野生食用菌有松茸羊肚菌金耳黑木耳香菌雞油菌牛肝菌竹蓀等。觀賞類植物有杜鵑蘭花龍女花馬桑繡球雲南山梅花燈籠花秋水仙龍膽草百合花報春花綠絨蒿等360多種。其中杜鵑和珙桐,早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被瑞士傳教士引至國外種植而享有盛譽。蘭花更以質優類繁而著稱於世,“太白素”曾榮獲第二屆全國蘭花博覽會金獎。維西向被專家譽為“天然杜鵑花園”,共有杜鵑花74種,其中19種以縣境為原模式產地,凸葉杜鵑葉片長達74厘米,堪稱世界之最。

經濟

概況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生產總值達到265673萬元,比2011年增長1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39302萬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87476萬元,增長18.7%;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38895萬元,增長18.9%。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由2011年的15.97:32.97:51.06調整為14.79:32.93:52.28,人均GDP由上年的14036元,上升到2012的16389元。

第一產業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糧豆總產量達到71082噸,比比2011年增長3.5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了69208萬元,增長10.37%,其中:農業產值33189萬元,增長11.63%,林業產值11298萬元,增長15.00%,牧業產值20374萬元,增長7.50%,漁業產值2365萬元,增長5.0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82萬元,增長1.95%。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人工造林6057公頃,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10143公頃。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肉奶蛋總產量達到11133噸,比比2011年增長6.52%。

第二產業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實現工業總產值61468萬元,比2011年增長33.73%。全部工業增加值31382萬元,增長19.3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283萬元。西縣2012單位GDP能耗下降1.71%。全社會完成建築業增加值56094萬元,增長18.30%。

第三產業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6531萬元,比2011年增長18.47%。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9300萬元,增長17.9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231萬元,增長19.33%。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5985萬元,比2011年增長8.0%。郵政業務總量275萬元。電信業務總量6520.4萬元,比2011年增長15.20%。公路運輸總周轉量78941.6萬噸公里。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4050戶,電信寬頻用戶3527戶,行動電話用戶約94852戶。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金融業完成增加值11963萬元,比2011年增長33.2%。2012年末,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9508.22萬元,比2012年年初增加45341.05萬元,增長18.57%,金融機構單位存款餘額為165066.09萬元,比2012年年初增加23400.13萬元,增長18.57%,金融機構個人儲蓄存款餘額為118318.61萬元,比2012年增加16646.89萬元,增長16.3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59899.76萬元,比2012年初增加56029.58萬元,增長53.94%。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國內外旅遊人次達101.67萬人,比2011年增長17%,其中:海外遊客10.15萬人次,比2011年下降30%,旅遊業總收入達91864.31萬元,比2011年增長62%。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內,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開展以“藥材種植”、“家畜養殖”、“大棚蔬菜種植”、“無公害蔬菜栽培”等為重點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73期,受訓人數達16300人次。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到2140人。

教育

2012年末,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共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2所,其中:初級中學3所,國小47所,國小教學點9個,幼稚園1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國中生6318人,小學生12063人,國小淨入學率達98.20%。

衛生

2012年末,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衛生機構14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257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54人,村衛生室70個。

體育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共有文化事業機構15個,其中: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藝術表演場館1個,文物管理所1個。廣播轉播站53座,電視收轉站138座,有線網站10座,直播衛星村村通設備45295套,全縣廣播人口覆蓋率98%,電視人口覆蓋率98%。全年組織各類體育運動會8次,參加運動員2000人次。積極開展“文化下鄉”、“科技下鄉”活動,組織文藝演出12場,觀眾人數1萬人次,放映電影986場,觀眾人數15萬人次,全民健身設施3800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2年年末,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389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1608人(其中:城鎮職工7914人,城鎮居民13667人,離休及二等乙級以上傷殘軍人67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455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491人;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307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人數95266人。
2012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達1516戶、2902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類補貼861.981萬元,比2011年增長25.23%;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達34078戶,50005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類補貼5640.564萬元,比2011年增長3.72%。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總人口為154127(公安年報戶籍人口)人,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年末常住人口162396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37717人,占總人口的89.35%;2012年內出生人口為1417人,死亡人口為89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8‰,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總戶數為44370戶,其中:農業戶數37364戶。

民族

2012年,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86.79%,傈僳族人口占56.91%;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傈僳族人口占65.57%。

民族文化

少數民族分布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傈僳族主要居住在山高坡陡、生存環境相對較差的高寒山區及半山區,水熱條件較好的瀾滄江金沙江沿岸及河谷地帶主要有白族納西族藏族以及漢族等民族分布。根據行政區劃,縣城保和鎮是漢族的主要聚居地,永春鄉以及葉枝鎮梓里、真朴、美樂3個村委會,塔城鎮啟別、海尼2個村委會和攀天閣鄉皆菊村委會為納西族相對集中的地方,而巴迪鄉和塔城鎮是縣內藏族分布較廣的兩個鄉鎮。白族分散而雜居,大多是被稱為“那瑪人”的白族支系,主要聚居地是維登鄉維登、富川、小甸、妥洛、北甸5個村委會以及中路鄉加禾村委會、白濟汛鄉共樂村委會,永春鄉拖枝、菊香、蘭永3個村委會和攀天閣鄉皆菊村委會也有白族分布。此外,在塔城鎮的海尼、柯那兩個村委會有納西族支系“瑪利馬沙人”居住。
傈僳族為氐族後裔,即藏緬語族的一支,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傈僳族主要從事農業。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飾特點為婦女穿繡花上衣,麻布裙,喜歡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傳統節日有闊什節過年刀桿節收穫節等。
傈僳族民間歌舞有《阿尺目刮》、《瓦器器》、《對腳舞》。藏族歌舞有《熱巴舞》,納西族歌曲有《阿勒》。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保和鎮一地的漢族的大詞戲被稱為“中國戲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較為重要的地方戲種。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縣內藏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教派共存,同時各少數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多種宗教和不同教派友好相處。

旅遊景點

距維西縣城105公里,距塔城鎮25公里,達摩寺始建於公元1151年,為祖師洞修禪庵,以石為梯延伸於洞。
響古箐滇金絲猴生態旅遊區
響古箐滇金絲猴生態旅遊區距維西縣城84公里,距塔城鎮政府駐地8公里,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薩馬閣的組成部分。生活在響古箐一帶的滇金絲猴有500多隻,1999年中國昆明世博會吉祥物靈靈就是從這裡走向昆明,走向世界的。滇金絲猴是與大熊貓並列的國家級保護珍稀動物,是中國特有的靈長類動物,分布區域狹窄,僅局限於金沙江,瀾滄江之間的雲嶺山脈,北起西藏芒康,南去雲南蘭坪一帶,薩馬閣保護區是滇金絲猴的主要棲息地,約有1000多隻。區內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4種,二類保護動物25種,有榧木、紅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原始森林覆蓋率達98%,是長江中上游地區水源林和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
三江併流風景區位於青藏高原以南,延伸至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地區。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慶藏族自治州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沿金沙江的部分景點,北起西藏雲南的交界處;南至金沙江到大具,瀾滄江至功果橋、怒江至六庫等地,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西與緬甸接壤。三江併流中的“三江”實際上指的是,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獨龍江四江。景區內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3個風景片區,8箇中心景區,60多個風景點,總面積3500多平方千米。
薩馬貢自然保護區位於維西塔城,1981年由州人民政府劃定,保護區面積243平方千米,是金沙江上游西岸的重要水源林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區正好處在中濕帶南亞印緬東緣和青藏高原南緣過渡區。海拔最高點為通薩崗,海拔4170米,向東逐漸降低,到柯公村海拔2230米。薩馬貢自然保護區森林濃密,有雲杉、冷杉、沙棘、簡竹等名貴木材,由於氣候濕潤,海拔高差明顯,植物種類齊備。在保護區內還棲息著90多隻滇金絲猴,此外,還有小熊貓、大靈貓、花面狐、獐、熊等多種野生保護動物。
雪龍山
雪龍山位於維西縣城西南10公里的老君山異峰凸起處,海拔3909米,山頂有雪融湖,水面面積1500平方米,湖水四季不涸,稱雪龍山天池。天池周圍約有3000畝逐漸開始抬升的草山,其下是原始森林和黃杯、紫玉盤紅棕、亮鱗、團花等維西的名貴杜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